?

淺議傳統的農業技術向現代的農業技術的轉變

2021-11-18 17:12李愛國相慧
科學與生活 2021年20期
關鍵詞:現代農業現代化生產

李愛國 相慧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農業呈現出了很大的進步。為了促進我國農業產業整體結構的調整,加快農業現代化的腳步,我國必須進行傳統農業技術向現代農業技術的轉變。本文通過對農業技術的發展和創新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傳統農業技術向現代農業技術轉變的可行性策略。

引言:農業現代化必須對傳統農業進行改造,我國一直致力于尋求傳統農業改造的路徑,并進行了積極的實踐。經過多年的持續推進,雖然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很大進展,但由于我國農業發展還存在很多條件 約束和制度障礙。筆者以為,我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過程中,既要重視對農業要素的投入,又要重視農業中引入能使生產要素實現有效配置和提高其生產 效率的制度。以下從傳統農業技術向現代農業技術轉 變過程中的困境談起。

一、 中國農業技術的發展歷和特點

1.1 中國農業技術發展歷程

幾千年的中華傳統農業 ,創造了燦爛輝煌的農業文明 ,她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農業技術的產生與發展 ,顯示出了中國的傳統農業文明的燦爛和輝煌。談到中國傳統農業 ,就要追溯到先秦 - 明清傳統的農業的歷史階段。中華民國以后為現代農業的時期 ,但真正的現代農業發展是新中國成立后開始。中國現代農業廢除了封建統治的形式 ,它以科學技術為核心 ,在科學理論和科學實驗基礎上 ,通過不斷地促進技術創新 ,使生產要素的供給者和需求者也長期處于均衡狀態。中國的傳統農業技術的最大特點就是適應各個地區氣候和地理條件 ,因地適宜,極大地提高了土地的生產能力和糧食生產 ,為國家的糧食安全和民族繁榮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中國傳統農業 技術在過去幾千年一直領先于世界 ,經過如此漫長的時間依然可以作為現代農業的借鑒和依據。 然而 ,傳統農業技術也有種種弊端。傳統農業使中國形成自給自足的經濟社會 ,在明后期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時候 ,由于農 業技術的滯后,抵抗不住工業浪潮的強烈沖擊,制約了社會的發展,導致近 300 年來落后于西方世界。因此,傳統的農業技術如何向 現代的農業技術轉變 ,是中國農業的一個迫切問題。

1.2 中國傳統農業技術特點

傳統農業技術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集約型的土地利用方式 ;2)人工精作的技術特點 ;3)因地制宜 ,適應當地氣候條件 ;4)以谷物種植為主 ;畜牧與種植相結合。

二、我國農業現代化技術應用發展建議

2.1 加強農經管理隊伍建設

針對農業現代化技術應用隊伍信息技術素質建設低下的問題,應當加強農業經營管理隊伍的建設。首先,應當優化農業經營管理隊伍角色,除農民之外應當配備交流探討專業的管理人員與信息技術人員。管理人員負責農民文 化素質、規則意識教育,以提升農民對于信息技術重要性的認識。同時要在每個村委部設立一個農業信息技術部,由專業的農業信息技術人員負責,專業的技術人員主要負責農民定期信息技術的培訓以及農業信息化設備 現場指導工作。其次,要對農民隊伍進行相應調整,新老層次農民數量要相適,提升農民的文化程度與信息化技術的理解水平。通過調整相應政策,以農業生產季節性管理環節調配農民進城務工時間,最大程度保證農民在不耽誤農業生產的情況下再進城務工。實施農業生產物質 條件的現代化。比較完善的生產條件、基礎設施和現代化 的物質裝備為基礎,集約化、高效率地使用各種現代化生產投入要素,包括水、電力、農膜、肥料、農藥、良種、農業機械等物質投入和勞動力投入,從而達到提高農業生產率的目的,實施農業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廣泛采用先進 適用的農業科學技術、生物技術和生產模式,改善農產品的品質、降低生產成本,以適應市場對農產品需求優質化、多樣化、標準化的發展趨勢?,F代農業的發展過程,實質上是先進科學技術在農業領域廣泛應用的過程,是現 代科學技術改造傳統農業的過程。

2.2 農業管理信息技術的創新

應當創新相應的農業現代化技術的應用,以解決由于信息技術基礎設施不完善帶來的相關問題。針對生產信息技術不成熟的問題,吸引專業性的相關人才進行專職研究,有效的將信息化技術融入到各個生產要素的環節中。面對農業市場信息技術不完善的情況,以農業市場為中心,整合相關的市場信息,創新相應的農業市場 信息技術手段,以保持農業生產信息真實有效性。同時 優化市場信息技術的各個機構,進行積極有效的農業市場信息化管理。 相關部門應加強對農業R&D的投入力度,目前,隨著經濟水平持續提升,我國對第一產業的投入力度也在 不斷增加,但通過實際調查可以發現,我國農業技術科研投入力度較差,該點已嚴重阻礙我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順利進行。若公共農業技術未及時進行革新,鄉村群眾對農業技術的基本需求將無法得到滿足。尤其針對貧 困地區而言,其農業發展不僅需要具備關鍵性的技術,而且還需要通過共性技術達到維持基礎生產的目的。在農業技術更新速度較慢的情況下,鄉村群眾對新型技術 的接納速度將同時降低。例如:若傳統農業技術能夠滿 足鄉村群眾基本需求,其為避免新型技術可能具有的風險性,將抗拒采用新型技術。若我國技術研發及投入速 度未得到提升,該現象將持續發展,并導致我國農業技 術發展停滯不前。因此,相關部門及地方政府必須就該點給予高度重視,并加強農業R&D投入力度,不斷對農 業技術更新速度及質量進行創新,以此實現鄉村群眾可 持續自主發展的戰略目標。此外,我國農業科研院校必須與時俱進,加強該方面的輻射能力,并積極響應精準 扶貧政策,全面提升我國鄉村群眾生活質量。 創建農業技術應用法規:一要對相關法規進行更 新。針對該點,首先政府應推出具備科學性的資源保障法規,以此達到避免資源浪費的目的。地方政府必須積 極響應國家政策,將農業發展基金中的部分資金投入于技術推廣中。其次,我國應推出能夠為人力資源提 供保障的法規政策。在實施該政策的過程中,地方政府 應對地區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考慮,確保生活條件等方面能夠滿足工作人員基本需求。

總結

完成從傳統農業技術向現代農業技術的轉變,需要 繼承傳統農業技術中的精華,去其糟粕,努力創新改造 傳統農業技術中不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部分,通過技術 創新,將傳統農業技術與現代農業技術完美地融合起來,從而實現農業的現代化。

參考文獻

[1] 劉佳豐 ,邢念城 . 淺談傳統的農業技術向現代的農業技術的轉變 [J]. 科技傳播 ,2011(11):238.

[2] 李海俠 . 農業技術推廣在現代農業經濟中的作用與策略 [J]. 中國外資 ( 上半月 ),2013(8):53.

猜你喜歡
現代農業現代化生產
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的現代化新篇章
基本實現現代化需要補足哪些短板?
2020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公示公告
我省3園區入圍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
注意注意!吸管來襲
2017年農藥生產企業新增生產地址備案名單
擬入選“互聯網+”現代農業百佳實踐案例公示名單
我的女巫朋友
食品與水
現代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