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斯賓諾莎與馬克思的幸福思想

2021-11-18 17:12陽其慧
科學與生活 2021年20期
關鍵詞:幸福馬克思

摘要 幸福是人類不斷追求的終極目標和永恒主題,斯賓諾莎和馬克思都對幸福做出了獨到的見解。處于不同時代的他們,對幸福的定義、幸福的實現途徑以及幸福的最終歸宿等問題持有不同的看法。與此同時他們也存在相似之處,都強調物質與精神的統一、個人幸福與社會幸福的統一。

關鍵詞 斯賓諾莎;馬克思;幸福

幸福是人類恒久的向往與追求。最開始頻繁接觸到“幸?!边@一詞匯是在央視所推出的一檔調查節目“幸福是什么?”,央視記者奔赴各地采訪包括工廠工人、公司白領、鄉鎮農民、科技工作者、自由職業者等在各行各業發光發熱的人,提問“你幸福嗎?”。大家對此回答各有不同,有人說家人團聚,身體健康便是幸福;有人說幸福就是工資高,多掙錢;有人說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精神沒有壓力;有人說幸福便是衣食不愁,生活穩定;有人說出生在這個時代本身就是幸福。這些質樸甚至些帶著許幼稚的關于幸福的感受和體會,引發了當代國人對幸福的思考。我探索幸福這個問題,是對自身現存狀態的一種懷疑,弄清楚這個問題能夠幫助我更好的生活。如果盲目向前,我以為自己是幸福的,但其實那并不是真正的幸福。想要清楚什么是幸福,也想要明確如何才能獲得幸福,正確的幸福思想將為我未來的生活提供有效指導。通過對以往的文獻資料進行總結可以發現,除宗教幸福觀外,關于幸福的思想比較典型的有兩種:一是理性主義幸福觀,他們強調以理性為基礎追求道德生活的完善和精神生活的幸福,對物質享受大多并不十分在意,主張抑制欲望。二是感性主義幸福觀,他們重視個人幸福的滿足,主張感官、感覺的快樂能帶來幸福。它們都只片面強調幸福的某一個方面的理論并未揭示出幸福的合理內涵,我認為對幸福思想的研究比較具有代表意義是斯賓諾莎和馬克思這兩位哲學家,他們對幸福都給出了獨到的見解。在近代理性主義幸福觀的歷史畫卷中,斯賓諾莎的理性利己主義幸福思想無疑留下了具有代表性的一筆,其全部哲學都以幸福為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在他看來哲學家的任務就是幫助人類追求幸福,他以自身行動深刻踐行了所堅持的幸福觀。而馬克思的幸福思想,總結了前人對幸福的探索經驗,并且建構起以實踐為基礎的幸福觀,這與過往一切幸福理論都不同。所以把他們兩人的幸福思想放在一起研究將有利于我們對幸福問題的解答。

一、斯賓諾莎與馬克思對幸福的不同理解

(一)幸福的定義

斯賓諾莎在其著作《倫理學》中對幸福的是什么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幸福是對自然知識的獲得,是對神的理智的愛。首先,幸福是獲得關于自然的知識。從古到今,從中到外,身處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生活地域的人們對什么是幸福有著不同的看法和理解,但是大多數人都認為幸福的獲得無外乎與財富、榮譽和感官快樂密切相關。但斯賓諾莎認為正是這三種東西像層層霧靄一般蒙蔽住了人們的心靈,當人們沉溺于這三種東西,把它們當作幸福,真正的幸福便將離我們遠去。財富、榮譽得到的越多,我們便渴望更多。但是一旦我們無法得到我們想要的,巨大的失望與傷感便會席卷而來,讓我們倍感痛苦,斯賓諾莎認為這種暫時的、容易消失的東西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幸福,真正的幸福是“一經發現和獲得之后,我就可以永遠享有連續的、無上的快樂?!盵1]一個人要想獲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須獲得自然知識,學習自然規律。除此之外,他還認為幸福不僅是對自然知識的獲得,更是在此基礎之上產生的一種精神感受,是對神的理智的愛。理智的愛超越了以往情緒上的愛,它具有恒久性。一個人愈能知神和愛神,也愈能清楚認知自身發展和價值目標,也愈容易收獲完滿生活和人生幸福。

馬克思并未直接對幸福的概念下定義,他關于幸福的思想是逐步完善與升華的。在《萊茵報》工作時期,馬克思目睹了下層人民悲慘的生活現狀,立志為人民謀幸福的思想開始孕育。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其幸福思想已悄然萌芽。隨后,《德意志意識形態》的完成標志著馬克思思想的成熟,馬克思關于幸福的思想作為馬克思思想的組成部分同樣得到確立。并且在后來的鴻篇巨著《資本論》中,馬克思的幸福思想逐漸成熟。最后在《哥達綱領批判》中,馬克思在思考幸福內容的基礎上展開了對實現幸福的現實路徑的探索,實現了幸福思想的進一步深化。[2]從馬克思多部經典著作中我們可以明晰他對幸福的看法,他多次指出要真正認識一個事物就要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碧角笮腋5膬群?,必須要立足于人本身,根植于現實生活中人的生存和發展需要,人類第一個歷史活動便是進行滿足吃、穿、住、用、行等多種需要的生產。需要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且人的需要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起著驅動性的作用。馬克思的幸福思想認為,幸福就是人合理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滿足。在強調滿足需要的同時,與以往哲學家不同的是,馬克思并不認為所有的需要都能夠幫助我們得到幸福,他強調人的需要首先應該是合理的需要。人的需要應與當時社會的生產力水平保持一致且合乎道德才是合理的,否則就背離了追求真正幸福的軌道,在現實世界中通過勞動實踐能夠最大限度的滿足這種需要。與此同時,幸福與不幸是相對立的。在馬克思生活的時代,資本家大肆壓榨剝削工人,工人變成資本的附庸,完全喪失了自主性,馬克思指出這是人最大的不幸。從這個層面出發,幸福不僅是人的合理需求的滿足,也是人自由自覺開展勞動時的狀態。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異化成為人追求幸福道路上最大的障礙。馬克思認為在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勞動已經發生了異化,即人的本質也發生了異化。集中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勞動者和勞動產品相異化。勞動者所創造的勞動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統治他的對象同勞動者相對立,勞動者生產的越多,創造的價值越高,反而自身越是沒有消費能力,窮困潦倒。第二,勞動者和勞動活動相異化。勞動產品變成不屬于勞動者的東西,在這種勞動中,勞動者的智力、創造力沒有機會得到發展,隨之產生的是飽受折磨的肉體和貧瘠的精神。第三,人的類本質同人相異化?!白兂扇说漠惣旱谋举|,變成維持他的個人生存的手段”。第四,人與人相異化,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自己的生命活動、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狀態直接導致了人與人相異化。當勞動者處于前三種中異化中,已經與其自身相對立,那么同周圍人的對立也是無可避免的。在異化條件下,人變成物的奴隸,被物驅使,人的幸福僅從擁有的財富的數量來評判。在這種畸形的狀態下,只有消滅異化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受壓迫者推翻舊的世界,建立新世界,才能為實現真正的幸福創造條件,享受自身勞動的樂趣。

(二)幸福的實現途徑

斯賓諾莎認為實現人的幸福首先在于他能夠實現自我保存,得到滿足自己生活需要的東西,其中可以包括物質財富、地位榮譽或感官快樂的獲得,這是人實現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同樣也是獲得幸福的基礎。但是如果人們僅僅沉迷于物質的享受和眼前的幸福,把它當作人生的終極目的,勢必是不能實現人的健康成長發展,同時對人獲得真正的幸福也會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斯賓諾莎強調人們要將自己的欲望限定在適度的、正當的范圍內,人的理性便是控制這一范圍的閘門,只有通過理性的完善人們才能夠有機會獲得最高的幸福。另外,從人類踏上追尋幸福的這條道路伊始,所面臨的困難和阻礙都從未遠離。斯賓諾莎認為就人自身來說,最大障礙就是人作為自然人所具有的情感,這種情感可以劃分為主動情感和被動情感,不同性質的情感所擁有的功效也截然不同。在斯賓諾莎看來只有主動情感能夠讓人們獲得真正的幸福,這種情感能夠讓人們拂去悲痛,心向陽光;而被動情感往往成為束縛人們的惡魔,稍有不慎,人便淪為情感的奴隸,心靈遭受創傷。所以,斯賓諾莎認為,人們要獲得真正的幸福,必須成為自己情感的主宰者,將不利的被動情感轉化為有利的主動情感。在這一轉化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讓人們掌握理智認識事物本質的直觀知識,在它的指導下,人們最終獲得幸福。

在他的基礎上馬克思進一步深化了對幸福實現路徑的研究,馬克思以人能動的革命實踐活動為根本著眼點,認為人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中應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實踐,積極揚棄“舊我”,塑造“新我”。資本主義的存在是造成人們不幸和痛苦的本源,無產階級只有通過頑強斗爭消除壓迫與剝削,克服資本主義私有制,才能獲得實現自我價值和人生幸福的機會。馬克思十分重視斗爭在實現人類幸福道路上的重要作用,在他看來,人類歷史就是一部不屈不撓的斗爭史,人類通過自己的斗爭不斷靠近幸福。他強調在資產階級為統治階級的時代,人民處于被控制的情形之下,達到幸福是絕無可能的。只有無產階級進行革命斗爭,打破資產階級統治的桎梏,獲得實現幸福生活所需要的物質資料和社會保障制度,才能真正得到屬于自己的幸福。

(三)幸福的最終歸宿

在斯賓諾莎的幸福思想中,至善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和最終歸宿。一旦獲得至善,便能夠享受與以往短暫的快樂不同的持續的最高的快樂,這種精神上的愉悅是任何物質享受所帶來的滿足感都無法比擬的。至善究竟是什么呢?斯賓諾莎曾這樣解釋到,所謂至善就是人的心靈與整個自然處于一致狀態,人了解自然知識,遵循自然規律,尊重自然法則,按照本性生活。與此同時至善也是一種本真的精神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能與最高的實體、最完滿的神融合為一。因此,最高的、最終的幸福也是對神真誠的、永恒的愛,人越是清楚神的本質,越是愛神,就越不受被動情感的困擾,避免陷入消極情緒中,從而獲得真正的幸福。[3]

馬克思指出幸福的歸宿是實現人的解放和全面發展。馬克思認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目標就是破除以往資本主義制度的藩籬,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必然包含著實現人的幸福。梳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脈絡,我們不難發現,馬克思的思想彰顯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人類幸福的實現”的價值取向。[4]在未來,一個新的聯合體將代替過去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舊階級社。到那時,每個人都將獲得自由全面發展的權利與機會,全人類的自由解放和全面發展是馬克思眼中真正的最大的幸福。

二、斯賓諾莎與馬克思對幸福理解的共同點

(一)物質與精神的統一

古今中外,有關幸福思想的研究頗多,但其中有一些對幸福與物質二者之間關系的看法并非十分客觀。有的認為人不該追求物質利益,只應該追求精神上的完滿,講究清心寡欲,生活樸素。還有的人認為趨樂避苦是人的本性,人生在世就是要滿足物質享受和個人的私欲。到了斯賓諾莎和馬克思這里,物質和精神被統一了起來。斯賓諾莎和馬克思都不是偏執的禁欲主義者,不主張人們消滅一切物質欲望。相反,在他們看來,物質與精神都是幸福的必備要素,對高質量物質生活的追求并不可恥,這是人性的一部分,物質需要的滿足是人們實現幸福的前提條件。若說一個終日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人是幸福的這肯定不能使人信服。斯賓諾莎和馬克思認為在幸福的狀態下必須要滿足人的合理正當的物質需求,充裕的物質并不意味著一定會幸福,但是沒有物質基礎的人很難獲得幸福。同時,他們也強調人不能僅僅停留于物質欲望的滿足,人們對幸福是一種持續的追求,幸福具有超越性的特征,當一個需求滿足過后,人們又向著更高層次的需求出發,只有不斷超越自身已經獲得的幸福才能擁有新的幸福。物質利益僅僅是最低層次的需求,人們的幸福并不單純來源于物質資料的享受,更多來自于精神生活方面,真正的幸福應當是物質資料和精神生活的完美統一。

(二)個人幸福與社會幸福的統一

有些哲學家忽視了人的社會性,以抽象片面的觀點來研究人,將個人從社會中脫離出來。這不僅不能幫助個人實現幸福,而且也對社會的持續發展造成不良后果。人的幸福不僅包括個人的幸福還包括社會整體人的幸福。在斯賓諾莎和馬克思的幸福思想里,他們不再將二者對立起來看待,而是強調個人的幸福與社會的幸福是統一的。個人是社會的一份子,每個人都擁有享受幸福的權利,個人在社會這個大平臺中追求和創造幸福,不維護個人利益的社會不能長久穩定發展,必將由廣大人民將其推翻并重建。同時,單純追求個人幸福和個人利益的行為并不可取,人的根本屬性是社會性,人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這個世界之中,單獨靠個人是無法滿足其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任何人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必將與周邊事物或多或少產生聯系,只有投身于社會實踐中人們才能將自己的才智與能力充分發揮,展現人生價值。所以為了實現個人真正的幸福,就必須將個人幸福與他人幸福、社會幸福有機結合起來,個人對真正幸福的追求推動社會整體幸福的實現。同時社會幸福的狀況也對個人的幸福水平起決定作用,如果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那么個人的幸福也是低水平和不全面的。只有當大家都享有幸福的時候才真正實現了幸福,為社會謀求幸福是最高意義上的幸福。

綜上所述,斯賓諾莎與馬克思都對幸福做出了相應的詮釋,不難發現斯賓諾莎對幸福的探討局限于知識論的領域,如此,他的幸福便陷入了抽象化的泥淖,難以獲得真正的幸福。[5]而馬克思克服了他的缺點,把實踐的觀點引入幸福,將以往飄渺的抽象的人的幸福升華為現實人的幸福,為我們提供了科學的幸福觀。在馬克思幸福觀的指引下,我們要明辨什么是人生真正的幸福,追求正確的幸福生活,堅決反對不正確的幸福觀,自覺將個人幸福與社會幸福緊密聯系,立志為社會幸福做出貢獻。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正確認識和對待不幸,幸福和不幸總是相伴而生。當不幸發生時,我們要擁有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在抗爭中奮起,在逆境中拼搏,在不幸中尋找幸福。

作者簡介:

陽其慧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遼寧 撫順 郵箱:2654808508@qq.com

參考文獻:

[1][荷蘭]斯賓諾莎:《倫理學》,賀麟譯,商務印書館 1983年版,

[2]尹健.斯賓諾莎幸福觀的現代闡釋[J].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2012,26(04):51-53.

[3]馬進.馬克思的從抽象人的幸福觀到現實人的幸福觀[J].甘肅社會科學,2012(01):6-10.

[4]王時.馬克思的斗爭幸福觀[J].甘肅社會科學,2012(01):10-13.

[5]龍欣宇.對上帝的理智的愛——淺談斯賓諾莎的幸福觀[J].咸寧學院學報,2010,30(03):27-28.

[6]蔣文靜.淺析亞里士多德與斯賓諾莎的幸福觀[J].商業文化(學術版),2008(01):349-350.

[7]仰和芝,張德乾.試論斯賓諾莎的幸福觀[J].江淮論壇,2004(04):89-92.

[8]劉玉鵬.斯賓諾莎幸福觀簡論[J].貴州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1):95-99.

[9]閔緒國.馬克思主義幸福觀論析[J].高校理論戰線,2010(02):60-63.

[10]江海全. 馬克思主義幸福觀[D].華中師范大學,2008.

[11]于曉權. 馬克思幸福觀的哲學意蘊[D].吉林大學,2008.

注釋:

[荷蘭]斯賓諾莎:《倫理學》,賀麟譯,商務印書館 1983年版,第53頁.

2萬慶. 馬克思幸福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3.

3 [荷蘭]斯賓諾莎:《倫理學》,賀麟譯,商務印書館 1983年版,第258頁.

4于曉權. 馬克思幸福觀的哲學意蘊[D].吉林大學,2008.

5 仰和芝,張德乾.試論斯賓諾莎的幸福觀[J].江淮論壇,2004(04):89-92.

猜你喜歡
幸福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馬克思妙計催書
《卡爾·馬克思:世界的精神》
作文與考試·高中版(2016年25期)2016-10-09
幸福、德行與至善——康德至善學說探析
“幸?!敝?,真實的不丹
為了“幸?!钡哪赣H
別開生面的描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