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子詩歌麥地意象的思考分析

2021-11-19 16:10劉彩宏
青年文學家 2021年29期
關鍵詞:麥地海子麥子

劉彩宏

海子,是中國非常優秀的青年詩人,給當代的中國詩壇創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創造了許多具有重要社會歷史和現實意義的抒情詩歌,同時麥地意象詩歌也是海子創作的作品。海子的麥地意象具備含蓄性、包容性、豐富性的特點,既包含著中華民族文化,也展現著非常強烈的民族精神、生命主義精神意識以及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情懷。麥子與麥地的形象在海子的詩歌中不斷出現,形成了一個相對系統的意象畫面,承載著詩人從多個層面去思考和想象生命的意義。麥地是海子對人們精神世界進行想象的一個意象,還是海子生命靈魂的演變,聚集了詩人孤獨的生命感受以及詩人復活靈魂的信念。本文主要通過分析海子詩歌中的麥地意象,進而讓讀者加深對海子以及海子詩歌的認識和理解。

一、麥地意象的衍生以及象征意義

在中國農耕文化的背景下,麥地這個詞語更加貼近人心。從精神的角度出發,麥地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生命依托,含有豐富的民族性意義;從農業的角度出發,麥地是中原地區非常常見的耕作形式,大部分中國人都是吃麥子長大的,在我們的內心一直都對麥地有著非常濃厚的感恩之情;但是從文學敘事的角度出發,把情感體現在作品中也非常罕見。在中國詩歌的歷史上,麥地很少作為一個獨立的文學意象去表達更多的情感。但是在當代詩歌新詩的不斷發展中,詩人海子填補了這一歷史空缺,改變了這一現實情況,海子對麥子真誠的感情和豐富多彩的詩歌表達,為中國的當代詩歌文學發展提供了一個特殊的文學素材。海子詩歌意象系列中,麥子是核心,由麥子衍生出麥芒、麥粒,以及人民等眾多元素,共同孕育出麥地這一母體的意象,給予了麥地非常豐富的文化內涵。

麥地意象是海子對赤誠土地熱愛的一種情感宣泄,同時也是海子表達精神世界的橋梁。麥地這種意象在海子的文學作品中頻繁出現,其象征意義更多地側重于巨大的麥子,或者更加側重于陽光,側重于廣袤的土地,又或者更加側重于月光。在這個不斷演化變換的時代,巨大的麥地也在不停地轉換意象色彩。因為麥地有時美麗而健康,有時苦難而絕望。不同層次的中文讀者,有著不同層次的意象解讀,因此使麥地有了多個層次的藝術象征意義。我們主要將麥地意象大致分為三類。

第一,象征著人類自然生存的無限希望。在海子筆下的麥地書寫,一直都飽含著詩人對人類自然生命空間寄予的感恩之情與真情,從當代詩人的新文學視角、詩人的意象角度及其判斷方向出發,麥地繪畫意象是孕育麥子的天然經濟母體,是解決當時人們日常生活困難,解決溫飽的重要社會經濟保障。在小麥季節的整個輪回運轉過程中,代表著人類追求生存,務農耕作的希望,具備質樸、本分且同時含有濃厚草根的民族特征,這種生存希望在海子的長篇詩歌中主要是以科幻想象和現實幻想這兩種方式加以展現的。在海子以往的長篇詩歌里,麥子象征了充滿豐收的重要意義,“麥浪—/天堂的桌子/擺在田野上/一塊麥地”“村莊,在五谷豐登的村莊,我安頓下來”(《村莊》)。這些看似猶如現代藝術般的農村人物風景繪畫及其藝術性描寫,不知不覺將我們重新帶入了一個完全遠離城市文化喧囂,卻有些平淡的農村生活,與此同時,也深刻地激發了一直沉睡于我們心中那份對廣袤土地與對原始文化的熱愛情懷。

第二,代表著人們面對苦難時表現出的一種偉大母性的情感。海子的麥地表達出了海子對農村麥地所有人遭受一切苦難的一種痛楚情懷。在海子一系列關于農村麥地的長篇詩集中,大多數麥地詩都呈現了貧瘠、荒涼的自然特征。麥地意象包含著一粒好的麥苗、麥粒、麥芒、麥秸以及廣闊的大地等,這些事物均歸屬母體意象的范疇。一個好的麥地就是孕育著一粒小麥生長,也就是如同一位年輕的母親在懷胎十月之后生子的孕育過程。但是在小麥孕育著的過程中,麥地具備著一種隱忍、包容、博愛的品質。正如同海子遠在家鄉的母親,其艱苦生活中更多地體現著艱苦和血淚,詩人在這些艱苦血淚中經歷著許多苦難。換言之這些類似麥苗弱小時期的特點如同海子貧苦的童年,麥子成熟的特點也就如同海子母性的無私,而這些意象則與許多中國現代詩人孤獨的生活悲劇相互照應,預示著麥地轉變成為孩子的靈魂寄托之所。

第三,表達了在人道主義民族情懷下的一種民族主義心理。人道主義民族情懷主要是從人性和人道的角度出發,強調以人為本的必要性,注重體現人的基本權利、尊嚴以及價值。從人的自由、幸福以及發展的角度出發,麥地具備社會發展的全新自然觀念意象。同時,從中國現代人道主義角度重新出發,把關懷現代人類自然生命的思想作為起點,創造了我們農耕人的麥地思想體現系統,全面將古代中華民族的自然心理生存與農耕人的土地、麥子進行相互融合。麥地意象的文化形成原因主要是海子作為一個優秀的詩人,其成熟而又獨特的意象是主要的藝術造詣,實際上還是詩人情感和處境相互碰撞的結合。

二、麥地意象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首先,我們可以將視角放到海子的成長環境中,鄉土情結是麥地意象形成的重要基礎。中華民族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農耕民族,麥地文化是主要的傳統農業生產形態。雖然與中國土地文化有關的新生事物并沒有很多,但是通過麥地不僅可以在有山無水的自然狀態下體現中國泥土的質樸氣質,還能夠充分彰顯中華民族的質樸精神。

其次,海子生長于鄉下,并且在貧苦的日常生活中艱苦度過了15年,身上依然具有著濃厚的中國鄉土文化情結。海子從感受農村質樸的日常生活到感受城市居民物質的繁榮,表面上看海子有些抗拒,而這也是質樸生活感的體現,甚至促進了海子在對家鄉麥地這片凈土的不斷找尋,給海子對凈土的追求提供更多動力支持。從1983年到1989年的春天,海子長期孤獨生活在一個距離北京城六十多里的偏僻小平屋里,在貧困孤獨的生活家庭環境下,他沒有進行一些藝術創作,沒有一朵朵的鮮花,沒有熱烈的掌聲,而是用自己的一種藝術創作方式充分表達對物質生活的強烈抗拒,還傳遞著自己對遠方鄉土的深深的懷念。在海子的麥地詩中表達了海子的革命精神,即返城還鄉過程,對鄉土擁有著精神寄托。雖然鄉土主義是中國詩歌中的一個傳統母語主題,但是這里需要特別強調的一點是海子的這種鄉土主義情結主要來源于他對這片土地的充分尊重,并不是像當代部分詩歌把農耕詩當作山水抒情的表達,或者僅僅對土地進行歌唱便代表著自己對土地有著濃厚的情感。海子正是恰恰相反,在這片土地真正找尋自己賴以生存的最高文化價值,還找尋著自己自然情感的最佳文化歸宿。

最后,海子這樣說過:“我非常痛恨東方詩人的那種類似文人雅士般的氣質,他們蒼白、懦弱、自以為是,他們把一切都當作一種新的趣味,這些都是令我無法忍受的?!庇纱丝梢粤私獾?,陶淵明和梭羅均是沉醉于大自然山水的詩人,但陶淵明尋找的是趣味,梭羅卻是出于對自己現實生活的不滿,和對自然情感的追求。這也許就是當代文人詩歌創作詩的理想,那么詩人應該要徹底拋棄傳統文人創作詩的固有趣味,直接深入地去關注個體生命價值的發揮。

總之,海子麥地詩歌是在中國意象文學思潮中逐漸生成的,另一個作為重要載體的歷史哲學文化思潮,其主要特征及其影響因素,也可以理解為是在與中西方現代哲學歷史文化意象思潮相互碰撞的過程形成的。海子作為一個生活在世俗城市的邊緣人物,用堅韌的信念和發自內心的感情將文學與生存環境進行了緊密的聯系,主要是出于海子對土地的熱愛和崇高的敬意。在一個現代商業文化日益流行的繁榮時代,海子是孤獨的,同時也是無奈的。海子的家鄉麥地雖然表達了他對社會世俗的全盤否定,但是海子卻沒有多少嚴肅的民族宗教信仰,麥地是海子理想的精神寄托,卻不能為他提供鄉土靈魂的理想居所,因此他的整體精神思想世界從此陷入了絕望的艱難境界,值得世人深思。

三、結束語

在海子創作還鄉詩歌的成長過程中,麥地詩的意象文學是其最為鐘愛的一種藝術創作理想。海子筆下的家鄉麥地不僅具備廣闊、悠遠的文化品質,同時還具備著濃厚的文化底蘊與深邃的文化內涵。海子一生關于家鄉麥地的真實書寫,不但使其充滿激情,還通過文字真實表達了對生命真諦的感悟。海子通過對家鄉麥地的真實描寫,賦予了中國還鄉詩界濃厚的鄉土靈魂,也將其帶給還鄉詩人一種關于人的生存、人的世界以及人的生命重新思考的精神延續。

猜你喜歡
麥地海子麥子
麥子熟了
德令哈,沒了“海子”你還剩下什么
麥子比人高 不是開玩笑
麥子的回憶
后記 一生的麥地
青青的麥地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藍天與麥地 千陽萬畝旱作梯田
九寨溝觀海子(外四首)
路過一片麥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