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退役復學大學生生活與就業再適應問題的解決路徑

2021-11-22 08:12黃鑫胡曉佳趙煜檸張慶瑩
就業與保障 2021年14期
關鍵詞:復學學分軍隊

文/黃鑫 胡曉佳 趙煜檸 張慶瑩

隨著部隊向現代化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步入國家軍隊,推動了我國國防建設邁入了新的階段。服役期滿后并非所有大學生都留在部隊,一些學生選擇了退役復學。重返校園和就業再適應成為這些學生繼續發展過程中的難點。

一、退役復學大學生生活與就業再適應問題

(一)學校重視程度不足

學校對退役復學大學生的重視程度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方面,入伍的學生與學校的關系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淡,學校慢慢地對這些學生失去了關心,并且退役復學大學生與其他在校大學生相比,數量較少,回到校園后也無法引起學校的重視;另一方面,學校自認為退役復學大學生已成為一名合格的軍人,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良好的自覺性,比其他普通學生優秀,學校自然不會關注和引導這些“優異”的學生。

(二)學生角色轉換沖突

退役復學大學生從學校到軍隊,再從軍隊到學校,其中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但是與寬松的學校環境相比,軍隊的嚴格要求更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形成一種習慣,使退役復學大學生回到校園后長時間處于封閉、自律、一切行動聽指揮的理念中,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適應校園的生活,再加上軍隊所養成的不屈、堅毅的精神品質,是很難讓退役復學大學生在短時間內改變習慣的。

(三)專業學習存在障礙

大學生在軍旅生活中很難接觸到知識內容,大部分都是跟政治教育有關的知識,對校園學習有著兩年的空窗期,大一參軍的學生已經無法跟上正常學習的速度,而大二、大三參軍的學生已將大部分基礎知識遺忘了,尤其是在一些職業技術院校中,專業技能的學習本就緊張,缺席的時間難以彌補。軍營與學校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環境,使部分學生已經喪失了知識獲取的能力與動力,對知識技能感到枯燥乏味,再加上學分制度的要求,退役復學大學生的學業壓力巨大,只有少數學生能夠迎頭趕上。

(四)融入校園存在隔閡

退役復學大學生返回校園后,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人際關系和社會生活。退役復學大學生的生活習慣已經有所改變,加入新的集體新的環境都會讓自身顯得格格不入。例如,在現代生活中,掃碼付款已經成為普遍現象,但在軍隊生活中掃碼本就少見,更不用說付款這一種行為,自身作息習慣也很容易跟當前經常熬夜晚起的學生起沖突。最重要的還是人際交往,退役復學代表著要融入社會,而人際交往的第一步就是校園生活,軍隊培養與實際生活中的人情世故仍有一些差距,很容易導致退役復學大學生交不到朋友,或者被迫適應他人的生活習慣,都會影響退役復學大學生的身心發展。

(五)缺乏未來發展目標

大部分退役復學的大學生對未來就業缺乏規劃,主要是因為軍隊中學習的東西在經濟市場就業方面沒有用武之地,很多退役的復學大學生沒有關注未來的發展目標,也沒有作出相應的規劃。退役復學大學生在服役的兩年內,會明顯感覺到人生進度落后于自己曾經的同學,這也給退役復學大學生帶來了一定壓力,使他們對未來就業感到迷茫。

二、解決退役復學大學生生活與就業再適應問題的路徑

(一)學校要加大幫扶力度

退役復學大學生在校園生活中的主要問題就是學業和交往。學校應加強對退役復學大學生的重視程度,加大幫助力度,使退役復學大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如學校管理人員可以對退役復學大學生進行集中管理,為退役復學大學生制定特殊的課程課表,使已退役的復學大學生復習過去學習的知識,加快學習進度。學校還應該讓退役復學大學生們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結合退役復學大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出優化調整,以幫助不同學生完成學業。但在人際交往方面,學校應盡量將退役復學大學生安排在一起,并給予具體的、針對性的指導,幫助退役復學大學生適應當前社會環境。對退役復學大學生展開心理評價工作,主動對學生心理進行干預,讓學生調整身心狀態,盡快適應校園生活與社會變化。此外,學校應對退役復學大學生的職業發展作出評定,分析退役復學大學生是否能夠在畢業前達到工作崗位的基本要求,對退役復學大學生的職業發展進行管控,并及時給予學生指導和幫助,為退役復學大學生就業方向提供規劃引導。

(二)軍隊要提供輔助教育

在校大學生退役復學前,軍隊應當提前做好輔助教育工作,不能將所有工作都交由學校和學生本身。首先,在軍隊每年退伍之前,應全面對即將退役復學的大學生進行摸底,基層軍政主官要清楚有退役復學意愿群體的思想動態,了解退役復學的原因,是主動退伍還是被動復學,有沒有再回到軍隊繼續發展的意愿。其次,軍隊應積極開展有退役復學意愿群體的學業發展、人際交往和就業規劃等方面的心理輔導,軍隊應在此期間降低訓練標準和政治教育,加強社會知識積累,緩解退役復學大學生重返校園或進入社會時出現的一系列再適應問題。再次,在退役初期,軍隊有關部門要積極做好退役復學大學生的聯系工作,對退役復學后的困難和問題進行了解并給予一定幫助。最后,軍隊應主動與退役復學大學生所在學校進行交流,確認退役復學大學生的校園生活和就業情況,并協調落實退役復學大學生的安置措施[1]。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退役復學大學生復學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大學課程未學完,此類學生占比達七成以上;二是未能考上軍校而選擇進入社會發展,這種情況可想而知。如果學生連大學學業都未完成,那么進入軍隊后也難稱得上是高素質人才;若未能考上軍校,尋求其他發展方向也是學生正常追求。調查顯示,仍有超過半成的退役復學大學生希望在大學畢業后回到軍隊。因此,軍隊可嘗試與退役復學大學生所在學校進行溝通,或簽訂協議,部分有意愿回歸軍隊的退役復學大學生,可在畢業后繼續參與軍隊建設。讓軍隊和學校形成良好的互動共育模式,不僅有利于國防建設的現代化、高素質的需求,且有利于退役復學大學生自身的就業發展。

(三)學校要發揮退役學生的優勢作用

在素質教育和中國學生核心發展理念的普及下,學生應當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綜合能力。然而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環境中,充斥著許多浮躁、不良思想。但退役復學大學生在經過軍旅生涯的洗禮后,其思想政治理念毋庸置疑。學??梢园l揮退役復學大學生的高素養、高品質的作用,讓退役復學大學生參與到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既可以改善當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理論教學的枯燥乏味,也能夠從實踐中形成榜樣,通過退役復學大學生宣傳軍隊中的生活方式、實踐經歷和政治教育,能讓其他學生從理論與實踐中找到平衡點,加強退役復學大學生與其他學生的交流溝通。而且,退役復學大學生還能夠成為國防教育和各大院校征兵工作的幫手。吸引更多的大學生應征入伍恰巧與退役復學大學生生活與就業再適應息息相關,兩者應當是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的關系。當退役復學大學生生活與就業再適應有著良好的發展時,這些退役復學大學生也能積極地鼓勵和宣傳其他學生應征入伍。運用生動的教材和典型案例,將吸引更多的學生,促進我國軍事現代化發展[2]。

(四)要優化學分考核制度

傳統的學分制度是面向正常學校學生的要求,并沒有針對退役復學大學生的學分制度,往往需要其按照正常要求修完學分,這為退役復學大學生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也有部分大學生因為此原因而放棄入伍。因此,學校必須要優化學分制度。我國在面對退役復學大學生休學和就業方面有著相關的扶持政策,學分制度也可以從兩方面進行優化。一方面是針對退役復學后有返回軍隊意愿的大學生,其所有專業學分標準都應適當降低,在考核方面可以適當加分,主要是滿足學生畢業需求,并能以高素質人才的身份重新回到軍隊。另一方面則是針對退役復學后想要進入社會就業的學生,其專業學分按照正常標準實行,但可以將服役經歷、參與學校思想政治、國防教育、征兵宣傳等內容轉換為一定學分,若基礎學分不足,可以進行填補,在滿足社會對專業技能要求的基礎上,盡可能使退役復學大學生畢業,也能夠避免一些想要進入軍隊而擔心學分的學生放棄應征入伍的現象發生。

(五)要繼續完善相關政策

解決退役復學大學生的就業再適應問題,需要政府、院校、軍隊和個人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上文已經闡述了院校、軍隊和個人的行為活動,政府方面也應繼續為退役復學大學生的各項保障提供相應政策。一方面,可以適時調整征兵政策,鼓勵提前畢業,將目前在校大學生應征入伍向畢業前一年或畢業生轉變,從根本上減少在校大學生應征入伍后退役復學的數量,學校也可以提前對需要應征入伍的大學生進行考核,合格后便可發放畢業證明,讓大學生無需復學也能促進學生在校園階段的學習。另一方面,繼續完善征兵政策,保障退役復學大學生的學業及就業發展。比如高分入伍政策,大學生應征入伍條件本就嚴苛,高分入伍可以繼續保持復學后的學業需要。在就業方面,政府可整合社會資源,按照一定比例定向招聘退役復學大學生,緩解退役復學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三、結語

為解決退役復學大學生生活與就業再適應問題,必須清楚了解當前退役復學大學生在校園生活及就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通過學校加大幫扶力度,軍隊提供輔助教育,積極發揮退役復學大學生自身的作用,優化學分考核制度,并繼續完善相關政策,通過政府、軍隊、學校和個人層面采取多項措施,推動退役復學大學生生活與就業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復學學分軍隊
花開疫散復學日,少年逐夢正當時
——長春市赫行實驗學校小學部一至五年級師生重返校園
開心復學
王偉平書記對學院返校復學防疫工作進行全面檢查指導
嚴把“四關”唱復學大戲
少兒美術(快樂歷史地理)(2019年2期)2019-06-12
軍隊的4月1日
學分美食
軍隊組織形態解讀
斯皮爾伯格為什么要歷時33年修完學分?
頸部淋巴結超聲學分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