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國情監測成果在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過程中應用探析

2021-11-22 16:58靳鑫
裝備維修技術 2021年40期

靳鑫

摘 ?要:按照國務院對地理國情監測工作常態化的要求,從2016年開始已經連續四年開展了地理國情監測,2020年國情監測正在進行中。監測成果已經在土地利用和監管、環境保護和治理、城市規劃監督和管理、自然資源管理等多個方面得到應用。為更好地履行自然資源管理“兩統一”職責,支撐自然資源管理,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構建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監測評價體系,文章就年度國情監測在自然資源調查監測中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國情普查;國情監測;自然資源調查與監測

引言

地理國情是重要的基本國情,做好重大國情國力的動態監測,是全面了解國情、把握國勢、制定國策的基礎性工作。隨著自然資源監管的融合統一,地理國情監測成果的應用領域隨之擴大,應用層級也隨之提升,地理國情監測成果將持續發揮對各類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的基礎性支撐作用,其成果質量水平將直接影響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各類統計、分析結果的正確性與可靠性。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業務對地理國情監測成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基礎性地理國情監測成果的質量提升方法研究是其重要保障。

1自然資源調查

查清調查范圍內的各類自然資源的類種、權屬、地理位置、實際范圍、面積、等生態空間分布和數量特征;調查并核實各類自然資源的權屬情況;繪制自然資源登記簿附圖;為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提供權屬依據;建立自然資源的本底數據庫。調查對象就是自然資源分類的所有子項。調查周期與數據更新形式:基礎調查和專項調查?;A調查:就是對自然資源所有分類每10年進行一次全面性調查。專項調查:就是對礦產資源、水資源、草原資源、森林資源、濕地資源每5年進行一次專項調查。調查形成自然資源“一張圖、一套完整的本底數據庫”。通過監測發現其變化信息,全面、準確掌握我國自然資源“家底”。能更好地對自然資源進行科學管理,是自然資源能夠得到合理利用、優化配置的前提和保障。調查和確定生態和保護紅線。為履行全民所有的各類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和實施資產經營分開,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等系列改革措施打下基礎。

2基礎性地理國情監測

基礎性地理國情監測[4]是指以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成果或年度地理國情監測成果為本底,以年度監測為手段,結合各種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自然變化規律和周期以及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制定監測內容,每年對地表覆蓋分類和重要地理國情要素進行一次更新,對全國范圍內各種自然、人文地理要素動態變化及其特點進行經常性、規律性監測。2018年度基礎性地理國情監測[5]主要利用時相符合基礎性地理國情年度監測要求的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遙感影像,整合最新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以及相關部門專題數據,監測全國地理區情變化情況,對任務區范圍內2017年監測成果進行更新,形成現勢性強、高精度、全覆蓋的地理國情信息數據庫和標準權威的時間序列化地理國情信息產品。

3技術路線

3.1建立自然資源分類指標體系

自然資源分類主要有: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草原資源;森林資源;濕地資源;野生動物資源;海洋資源。建立8個一級類,根據需要再細化到若干個二級類或三級類。與地理國情相關的主要有水資源;草原資源;森林資源;濕地資源和海洋資源。地理國情年度監測成果中地表覆蓋分類與自然資源相關的一級分類:0100:種植土地;0300:林草覆蓋;0800:人工堆掘地;0900:荒漠與裸露地;1000:水域等。涉及自然資源相關的二級分類19個和三級分類29個。其中有27個三級地類可以直接或人工輔助判別轉換,2個三級類需人工解譯判別轉換。

3.2數據整合

整合收集的相關資料,對相關數據進行投影轉換,統一到相同地理坐標系。逐項建立年度地理國情監測中地表覆蓋分類數據與已收集整理的自然資源成果的對應和轉換關系,完成數據轉換,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篩選與整理。建立水資源等自然資源地理信息數據集。套合優于0.5m正射影像數據,以此為基礎,實地調查研究。分別對兩種不同分類指標體系的成果進行統計和對比分析,經過充分論證對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的分類指標進行調整和優化,分析并建立年度地理國情監測中自然資源相關的地表覆蓋分類數據,向自然資源調查分類數據的轉換關系。按照自然資源的分類逐圖層采用自動轉換、人工輔助結合外業核查,核查的方式進行轉換,以此為基礎開展自然資源相關調查,建立自然資源調查數據庫。以此為基礎開展自然資源的年度監測。

3.3數據對比分析采集

提取的自然資源矢量數據疊加國情數據套合影像會產生偏差問題,由于自然資源專題數據是來自不同部門,如水利部門、林業部門等,矢量數據的采集,采用的是較低分辨率影像,數據又未及時更新,而地理國情監測采用的是高分辨率影像,因此疊加時,自然資源矢量邊界與影像紋理邊界存在較大偏差,考慮到地理國情監測影像要求是當年6月30日時點前3月~6月的影像,現勢性強、分辨率高。因此,以地理國情監測影像和地表覆蓋分類圖斑為基礎,對水資源等邊界進行調整。也就是以年度地理國情監測數據為基礎,結合水資源等專題數據,對矢量數據進行調整。在水資源等專題數據生產時,來自原各部門的自然資源數據,因上述原因導致自然資源專題數據實地邊界已發生變化,數據庫也未進行相應的更新。如某些林地早已砍伐,種植幼苗現還未成林,有的幼林地已變成成林,有些水系,經過裁彎取直,水體已發生很大變化,因未進行年度監測更新,數據庫中還是成林、幼林等。因此在數據采集時應根據影像紋理,采集自然資源邊界、嚴格按照自然資源歸類要求正確歸類。對水資源等自然資源邊界變化難以確定歸類時,應通過外業核查等方式確定具體類型。

3.4分類成果整理

外業調查是在內業提取、轉換、采集的自然資源的數據層上進行,內業參考外業核查數據成果,進行編輯整理,輔以正射影像數據和實地樣本,逐圖斑進行編輯修改,外業核查中的補測數據,編輯時要注意與其他自然資源要素的協調關系。根據外業調查結果,逐一核實修改。完成自然資源各數據圖層的生產。檢查各圖層以及圖層之間的拓撲關系,檢查是否有相交、重疊、及圖斑之間是否有裂縫等現象,并進行修改編輯,確保各自然資源的各圖層之間無縫銜接。嚴格按照“兩級檢查、一級驗收”制度,在質檢過程中要嚴格遵循自然資源調查和監測的相關技術文件和項目設計中的技術要求,確保成果質量合格。建立巡檢制度,全流程控制質量。質量控制貫穿于技術設計、資料獲取、數據處理、外業核查、內業編輯、數據庫建庫等監測工作的全過程。嚴格執行自然資源部統一制定的檢查質量管理辦法及相關技術標準,保證質量管理工作的統一和有效。針對巡檢、一、二級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尤其是普遍性的問題、傾向性問題,及時歸納整理、分析、查找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及時解決糾正。對成果數據目錄和文件等進行必要的整理和處理,便于數據成果的集中建庫。

結語

據自然資源管理部門需求,結合地理國情監測成果特點,適當對自然資源分類體系,尤其是水、草、森林、濕地、海洋等的二級分類進行擴展是十分必要的,經論證具備可行性?;诘乩韲槠詹槌晒D換而得出水資源、草原資源、森林資源、濕地資源、海洋資源分類數據,較專業部門統計數據相差較小。水資源面積相比較以前水利部門統計的專題數據其面積相差不大,在可接受范圍之內,但精度更高、與別的自然資源間關系更合理,無縫連接。因此,研究地理國情普查和監測數據在自然資源普查和監測中的應用,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GQJC11-2020,地理國情監測成果檢查驗收與質量評定規定[S].

[2] 李井春,夏立福,張俊.基礎性地理國情監測成果質量控制及檢查方法探討[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20,43(z1):104-105,110.

[3] 謝斌.關于地理國情監測質量檢查流程和內容的探討[J].經緯天地,2019,186(01):5-6,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