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公園體制下自然保護地建設社區參與研究

2021-11-22 21:44王琳
裝備維修技術 2021年40期

王琳

摘 ?要:我國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的提出,目前國家公園及自然保護地的研究主要從管理體制、法律問題、利益相關者的識別與沖突、社區協調機制等方面展開。國家公園管理體系中社會參與機制作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將國家公園建設與社區參與相結合,不僅可以推進多方共同治理,還可以降低相關參與者的交易成本。但是我國目前社區參與不足,有著許多問題,同時我國國家公園法律基礎也并不牢固。國家公園社區參與機制有待從法律機制、動力機制、合作機制和能力建設機制加以完善。

關鍵詞:國家公園體制;自然保護地建設;社區參與研究

前言: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重點改革任務,也是我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目前,我國通過了十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要求到2020年,基本完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并整合設立一批國家公園。社區參與機制是國家公園管理體系的一部分,建立國家公園建設社區參與機制,既是建立高效管理體制的重要保障,也是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的必經之路。社區參與源自西方的公民參與理念,是公民參與理念在社區的實踐,以實現社區可持續發展,具體而言,是在地理范疇上特定區域范圍內共同生活的地緣群體或者是在社會關系范疇上具有相同的意識形態和共同價值目標的利益群體,在與自身相關的公共性事務的決策上有發言權,從而實現社區的公共利益。當社區參與隨外援項目傳入中國時,廣泛運用于鄉村發展、扶貧、森林管理、城市規劃、旅游發展、生態保護等領域,社區是國家公園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國目前設立的十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內覆蓋大量的傳統原住民,形成了異質的社區.建設國家公園旨在保護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其完整性不僅是完整的自然生態環境系統,還包括人文生態環境系統,即社區的保護和發展。因此,社區參與國家公園建設是我國復雜人地關系國情的客觀要求。

1、國家公園體制的內涵與意義

第十八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對國家公園體制的建立提出了許多具體要求。目前我國建立了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等10多類保護地。但是這10多類保護地之間存在著管理等問題。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建立一個完善且健全的管理體制,其中自然保護區管理體制應是我國國家公園體制改革的重點,是國家公園體制改革的主要陣地。與此同時,國家公園體制改革也為提升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帶來機遇與挑戰。

2、國家公園體制下自然保護地建設中社區參與的重要性

2.1推進國家公園多方共治體系

對于自然保護區,常出現的問題是人口數量越來越多,人口資源壓力大。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國傳統的做法是采取“搶救式”保護方式。這種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雖然有效,但是這種管理模式太片面具有強制性與封閉性,只保護了生態環境但是忽略了社區與保護區之間的聯系,對社區的發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同時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經濟的持續增長,過去的管理模式已不再適合于當今的現實狀況。對于如今的國家公園建設工作,管理模式上一定要做出改變,應該向多邊管理模式進行轉變。由此社區參與機制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社區參與機制的誕生也推進了多方共同治理的工作的開展。對于國家政府主體不便或者無力管理的地方也可以進行高效的管理工作。

2.2挖掘和更新國家公園社區的鄉土文化

文化的產生與發展與地點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文化。國家公園體制的建設離不開社區鄉土文化中地方性知識的支撐。社區的鄉土文化具有豐富的生活經驗與生產方式方面的知識。在當地社區中最了解當地情況的還是當地居民。在自然保護區建設的工作中,當地居民可以與科研工作人員相互交流,因為當地居民最了解當地的氣候條件、植物的生長分布狀況等,能夠更好推進自然保護區建設工作。同時這也更有助于科學的實現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保護。社區居民也通過社區參與的方式展現了古老文明的智慧以及多年長此以往積累下來的傳統生活經驗。對于居民來說也是一個很好學習機會,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提升個人的學習能力,對于社區的鄉土文化更有一個革新與發展的過程。

3、國家公園體制下自然保護地建設社區參與的困境

3.1利益相關者之間沖突研究

自然保護區與社區參與機制兩者相結合勢必有利也有弊。對保護地建設會迫使居民改變他們傳統的生活方式。他們希望通過保護地的建設能夠獲得一些就業的機會提升提高原來的生活水平。同時也希望社區的傳統文化與生態環境也能受到尊重與保護,不要遭受到破壞。但是在實際當中,保護地建設并沒有為這些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他們的生活水平并沒提高。他們生活的地方也因為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而是莊稼受到了損害,也對他們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失。除此之外,旅游人數的增多對于保護地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傷害,旅游公司以盈利為目的更加追求經濟利益,并不注重生態環境的影響。而國家為了防止生態環境被破壞,也會采取一些措施對保護地進行保護,但是這樣的舉措會影響游客的體驗感,游客也有可能不再進行體驗。

3.2社區參與動力不足

在保護地建設工作當中,對于社區居民來說,他們做出的犧牲不僅僅是體現在傳統生活方式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對于生態環境保護上而造成的利益損失?,F在的情況是社區居民在利益分配當中并沒有話語權。除此之外還有生態補償金額過低。對于社區居民來說結果沒有達到預期,收益不對等,可能會出現一些不好的個人行為,更甚至可能出現沖突。

3.3社區參與程度有限

在我國,我國從古代開始一直是農耕文化,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各方對于權威來說更多的是服從與接受。在保護地建設工作中,社區居民所處的地位是弱勢群體。參與程度并不高,而政府往往占據主導地位,強制力更高。一旦弱勢群體利益受損,可能就會出現大規模的反抗情緒或者就是被動接受。而西方國家在此類事情上,社區居民更參與程度更高,利益受損情況發生較少,利益更平衡些。

3.4社區參與能力偏差

保護地建設工作開展的地點主要在一些較為偏僻的地區,這里的生活環境不同于城市的喧囂與繁華,相比之下更加的閉塞與落后。這樣的地區所在居民大多數老年人與小孩子,因為成年人都出去尋求更好的環境。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的受教育程度并不高,文化水平較低。這樣的環境下人才也更難留下。所以在保護地建設工作中社區參與的能力有限。在工作開展之初,社區居民可能不太理解保護地工作的意義,所以工作開展的比較困難。在開展過程中,社區居民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可能不太清楚工作內容,沒有辦法提供更好的幫助。同時也可能因為視野的局限性中途退出,導致保護地建設工作被打亂。

4、國家公園體制下自然保護地建設社區參與機制完善的路徑

4.1健全社區參與動力機制

社區居民參與程度不高主要是實際利益分配存在問題。如果社區居民覺得參與國家公園體制下的自然保護地工作獲得的利益較大,那么社區居民的參與熱情將會更高,參與程度更強。所以可以通過生態補償的方式來調動社區居民進行參與。本著誰受益誰補償,誰損失誰受償的原則,對于國家公園體制下自然保護地工作給予幫助的社區居民進行相關嘉獎,同時讓其帶動更多的社區居民進行參與,從而提高社區參與。

4.2創新社區參與多元合作機制

要想社區參與真正實現,就必須提供強有力的參與渠道,讓社區參與不僅僅是說說而已,而是有行動有表示有安排。從自然保護地的利益方面進行著手,首先,可以去征求社區居民的意見,將使事情真實情況與社區居民說清楚,與社區居民進行友好協商與談判。其次要將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到生態化產業當中去,可以讓社區居民去經營,為利益分配提供保障。

4.3加強社區參與能力建設機制

要提高社區居民的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幫助社區居民對國家公園體制下的自然保護地工作建設的概念、內容以及意義的學習。其中包括社區參與是什么,怎么參與,誰可以參與等基礎問題。除此之外還要對社區居民進行普及自然環境保護教育知識,讓社區居民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禁止做。對社區居民進行意識建設可以提升社區居民更具有參與感,減少溝通障礙,能夠幫助國家公園體制下的自然保護地建設社區參與工作能夠更加順利開展。

結語:

綜上所述,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長久的工作,保護地建設不僅可以完善生態系統功能,還可以為人們生活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將社區參與機制與自然保護地建設相結合,可以更好的開展保護地建設工作,同時對社區參與法制機制、動力機制、合作機制以及能力建設機制四個方面進行完善,以形成更具有適應國家公園體制下的自然保護地建設工作的社區參與機制。

參考文獻

[1]秦添男,賈衛國.國家公園體制下自然保護地建設社區參與研究[J].中國林業經濟,2020(05):23-26.

[2]秦添男,賈衛國.國家公園及自然保護地建設社區協調研究進展[J].中國林業經濟,2019(06):13-16.

[3]趙智聰,彭琳,楊銳.國家公園體制建設背景下中國自然保護地體系的重構[J].中國園林,2016,32(07):11-1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