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陶印制作技藝及其應用研究

2021-11-24 15:30何雪波
中學生學習報 2021年20期

何雪波

摘要:陶瓷印近年來成為篆刻的一個亮點,傳統篆刻因受石材礦藏存量的減少,石料也越來越貴,且大料逐漸減少。陶瓷印因其材質的易獲得,易制作的原因成為石材很好的代替品。通過對陶瓷材質的分析來了解陶瓷印章在印面表現中的章法、刀法的運用,印鈕造型以及裝飾與其他材質印章的優勢,展現陶瓷印章獨有的藝術價值和最終的藝術效果。也同時通過比較來進一步完善陶瓷印章的藝術審美價值,使其向具有本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與內涵發展。

關鍵詞:陶瓷印;印體;印面;邊款;施釉與裝飾;燒制;制作技法;

陶瓷印的制作方法多變,既可先素燒后篆刻,亦可先生坯篆刻再施釉燒制。在火的作用下,偶然的效果令篆刻家著迷。新的篆刻風格或效果亦可為傳統篆刻提供新思路,為傳統藝術的繼承與發展有新的可能性。研究陶瓷印章的關鍵就在于研究其藝術價值,通過對陶瓷印章的歷史、工藝過程以及藝術特點、審美價值的研究來了解陶瓷印章作為印章材質的一個特有類別的藝術表現。

一、陶瓷印印體制作技法

陶瓷印印體制作主要材料是泥土,但目前交通運輸相對便捷因此在材料用泥上不受限制,在制作過程中最主要的是把握泥的粗細、制作技法以及燒制溫度。常見的印體制作方式有手捏成型、泥條盤筑、模具成型等。一般來講陶瓷印章的體積較小且多為實心,常用手捏成型的方式來制作印體,在高度上略微放低,在燒制過程中升溫慢些。對于需求量大的陶瓷印章,多采用模具成型的制作工藝,將石膏按照合適的比例調制而成然后進行倒模(用粗泥將原來的分模蓋住,并圈好外圈將石膏倒入,待石膏干透后刷上分模劑,再做其他部分),倒模完成后即可批量生產。泥條盤筑是較為原始的陶瓷技法,將印體用泥搓成長條,然后根據想要的印體造型從上至下盤筑成型,再用工具簡單修飾即可。

二、陶瓷印印面制作技法

陶瓷印的泥坯應當保持一定的坡度,一般是從中間向四周降低。因為泥坯在進行燒制的時候受溫度以及水分流失的影響,印面易內凹。為了有效規避此類情況的出現,通常在制作泥坯的時候會根據陶泥的性質及后期燒制的溫度對印面進行適當調整。常見的調整方式有用美工刀進行刮泥,如泥坯印面較平,可在進行印面篆刻前適當刮泥;磨泥坯,將坯體印面放置在砂紙上輕微旋轉,以達到想要的效果。

當印面調整完成后,便可以進行篆刻,常見的篆刻情況在泥坯未干時進行刻制,此時坯體濕軟篆刻相對方便簡單;低溫燒制后進行印面刻制,此時印面較軟但比較平整易控制,刻制效果比較好;燒成后印面刻制,比較堅硬刻制難度較大,通常需要借助機械來完成。常見印面刻制工藝有印稿寫法。

三、陶瓷印邊款設計與制作

陶瓷印邊款設計時需要綜合考慮以下幾點:首先是內容上,可以考慮敘事、論藝或者是直接對印章進行注釋。其次是款式上,則分為單款與雙款,單款多是以姓、名或在此基礎上加“刻”、“篆”等,亦可加年月日等;雙款也稱作上下款,在上款印刻受印者的名號,在下款印刻時間;地點,除此之外還有款識并陳式、書體綜合式、圖文并茂式等內容,以個人需求或使用環境為主。最后是款向,根據印體的造型以及受印者的需求,對邊款的方向進行設計,一般來講無印鈕的陶瓷印,邊款多選擇印壁較多或色澤較好的一面,有印鈕的則根據印鈕的不同設計的方向也不同。如獸類印鈕,多講究尾巴朝向自己,頭的方向隨意。

陶瓷印邊款制作分為印款、寫款與刻款三類:印款是在泥坯制作初期相對濕軟,將印蓋在上面,形成凹凸感,如封泥(圖1)??炭顒t是在印章上將相關內容通過單刀法或雙刀法刻劃出來,此制作方式更加方便輕松,可以篆刻多體裁書法,如五面款(圖2)。寫款低利用釉下或釉上彩料落款,根據印章的不同裝飾及手法,進行制作。對于已經燒制完成且很硬的印體,可以釉上彩書寫后“烤花”或用刻瓷的方法落款。

四、陶瓷印施釉與裝飾

陶瓷印施釉是指在成型的印章表面通過刷釉、噴釉、灑釉等方式施以釉漿,根據印章的形狀及厚薄不同,采用的施釉方式也不同。陶瓷印裝飾則是在完成印體、印面、邊款設計制作后的進一步修飾工作,該項工作可以在施釉前進行,也可在施釉時以及事由后進行。常見的裝飾類型有釉上彩裝飾、釉下彩裝飾、色釉裝飾等。

五、陶瓷印燒成工藝

陶瓷印燒成是完成陶瓷印章的關鍵步驟,燒成溫度的控制直接關系到印章的品質。一般來講,陶瓷印章需要燒8-9個小時,基于其是一個實體且厚,因此?在300℃低溫下燒4個小時,將其內部的空氣與水汽排出。

1、氧化燒

在燒制過程中,確保窯內氧氣充足并持續至陶瓷印章燒制完成為止。電燒即屬此類燒法,大都電窯有程序的定,燒制方便,可以不用安排人看管。

2、還原燒

窯內溫度燒制900℃后開始逐漸減少窯內氧氣含量造成一種缺氧狀態,強迫火焰從硼中尋找氧氣,從而迫使釉中的氧化金屬性質發生改變。

3、熏燒、樂燒等其它燒成方式

熏燒陶瓷印的技法不大常見,因為熏燒溫度比低,大多數陶瓷印章熏燒前要進行素燒,而800℃的素燒溫度遠遠不夠,即便制出來也脆弱,必須進行高溫素燒,燒至瓷化前溫度1050℃.這樣既可以保持它的硬度,也可以保持其熏燒效果。

樂燒是一種比較快速的燒法,不需要保溫,將坯體燒至通紅而釉面呈現光澤則可以熄火出窯,時間一般在2個小時左右。樂燒是在作品出窯的一瞬間.用冷水浸潤或噴淋,使其保持色澤。

六、結束語

陶瓷印章具有印章的共同屬性,同時由于材質的不同而導致了它的個性,使陶瓷印章在表現手法的運用上有所不同。陶瓷印章可以歸納為印章中一個材質的表現載體,同時陶瓷印章是一個具有實用性和藝術性,在研究陶瓷印章的時候不僅僅把它作為一個實用品進行研究,更多的是作為一個藝術品進行研究,陶瓷印章的藝術價值會越來越多的得到人們的認可,以便有更多的篆刻藝術家和陶瓷藝術家參與,使其更加具有中國藝術的靈魂。

參考文獻:

[1]姚偉榮.陶瓷印歷史印跡精要匯存研究[J].中國書法,2010(8):106-109.

[2]劉建伯(Liu,Chien-Po).柴燒陶印下的漢印篆刻創作研究[J].書畫藝術學刊,2018(24):177-198.

項目基金:湖北美術學院 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 編號:FY-2021-16 項目名稱:傳統陶印制作技藝及其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