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攤經濟“熱潮”過后的理性思考

2021-11-25 05:07趙仲杰霍衛紅
時代經貿 2021年2期
關鍵詞:熱潮經營經濟

趙仲杰 霍衛紅

(1.北京建筑大學 北京 100044;2.霍克復合材料(蘇州)有限公司 江蘇蘇州 320500)

面對新冠疫情對社會經濟和人們生活的嚴重沖擊,2020年兩會期間人大代表尤其關注民生問題?;趪覍用娴恼咚山壱约罢I導人數次點贊,將地攤經濟從幾十年地下邊緣模式及被城市管理者嚴加管制的對象轉變為了合法的經營模式。

地攤經濟為我國各地經濟的復蘇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正因如此,全國各城市紛紛響應,爭先恐后地推地攤經濟的新名片,連業內某些行業的大咖也出現在某城某地的地攤上,一時吸睛無數。但是,熱問題需要冷思考,人民日報、央視等官媒開始提醒和告誡各地地方管理者,地攤經濟可以有序升溫但不能發燒,地攤經濟在迅速升溫發熱的同時也需要理性降溫。從新聞或網絡端網友提供的視頻看,地攤散后,一地狼藉。新的政策背景下,地攤臟亂差、無序等以往存在或被詬病的問題,現在要無限度的容忍還是要有針對性地解決?回歸到問題本身來,提倡地攤經濟的初衷是什么?地攤經濟解決的是什么問題?地攤經濟就是隨時隨地任何人都可以擺攤嗎?地攤經濟會有哪些新問題?如何才能推進地攤經濟良性運行?諸此問題,均值得我們理性思考。

一、地攤經濟的主體及功能分析

首先,我們需要關注地攤經濟的真正主體究竟是誰。自古以來,擺地攤吆喝的人,從來都是那些底層百姓,他們在年齡、教育、技能、人脈及資金等方面往往都是弱勢群體,零成本或低成本的地攤是其賴以謀生的基本手段。很少有人從練攤迅速大富大貴,即便有個別人從擺地攤發跡,但也少之又少,他們發財之后便不會再滿足于擺地攤的模式,轉而去發展自己實體店鋪或其他經營模式。別說商業大咖也會擺地攤,那不過是他們的一種吸睛營銷手段或消遣方式罷了,地攤主體依然是賴此謀生的底層草根一族。真正去地攤消費的又是什么人?地攤的消費主力也絕不是路過的三三兩兩的游客,而是真正生活在此地的普通民眾,他們關注的是一日三餐、衣食住行,所以這個消費群體關注更多的是實惠便宜的性價比,他們不是一次性的消費者,而是能真正給擺攤者帶來流量和生意的忠誠客戶,他們多為那些恩格爾系數在50% 以上的那些人。地攤經濟的供需主體從來就不是那些在朋友圈發發照片、曬曬風景的人。

其次,我們需要清楚地攤經濟能夠解決哪些問題及其功能。解決和改善部分基層民眾的民生和就業問題是地攤經濟的初衷,地攤經濟為解決部分底層百姓的生計問題提供了一個機會,也為百姓生活提供一些方便和實惠。據官方報道,成都是第一個享有地攤經濟政策紅利的城市。截至2020年5月28日,成都市設置臨時占道攤點、攤區2230個,允許臨時越門經營點位17147個,允許流動商販經營點20130個,增加就業人數10萬人以上,這正是政府和百姓想要的效果。但是,需要提醒的是,提倡地攤經濟并非鼓勵“全民練攤”或隨時隨地就可以支起架子來練攤,如何把有限的時間、空間資源有序地分配給那些真正需要的普通底層百姓,這是城市管理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二、地攤經濟與商鋪、電商等業態的關系

有人說,地攤經濟會沖擊到其他經濟業態,比如固定攤位的農貿市場,小商品市場等實體店、店鋪經營者甚至是電商平臺,實際上地攤、集市等是經濟交換活動在不同空間、不同時間的經濟形態,地攤經濟是對其他經濟業態的一種有益且必要的補充。

地攤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擠掉店鋪經濟中租金的泡沫,促進店鋪租金回歸到合理價位,對無力承擔店鋪租金人而言,也算是一條可走之路。從古至今,地攤經濟一直就是綠葉,主體依然是店鋪。在互聯網發展的今天,電商也成為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為大眾所接受。當一種新型模式出現的時候,驚恐和擔心是可以理解的。實踐證明,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各種模式的磨合,網約車和出租車可以共存,網店可以和實體店共營。同樣,地攤、實體店鋪及電商等經濟模式也應當可以共融、共生、共贏。

互聯網巨頭們為地攤經濟注入了活力和加速劑。據報道,阿里推出了扶持地推經濟計劃:一是將產品通過工廠直供這一新批發模式直達攤主,無中間商;二是為地攤主提供超700億元免息賒購,為超過3000萬名攤主提供全方位支持。微信支付發布“全國小店煙火計劃”;騰訊主要通過社交模式,幫助商家搭建線上門店,并設置朋友會員功能,為線下攤主吸引客流;京東啟動“星星之火”計劃,為線下零售商家提供價值500億元的品質貨源,為每個商家提供最高不超過10萬元的無息賒購,全力支持地攤和小店經濟;美團啟動了“春風行動”百萬小店計劃,助商戶引流,與地方政府聯合推出消費券,通過引流為小店增收;百度推出“百攤計劃”,通過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幫助創業者“一站式高科技擺攤”。應該相信,地攤經濟能夠與其他經濟業態形成良性互動,地攤、實體商鋪、互聯網電商的共生、共融、共贏是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動力。

地攤經濟之前被詬病的問題依然存在,而且會產生新的問題。大連一夜市開市后,附近出現交通擁擠,衛生一片狼藉,不得已被政府緊急叫停,這是老問題;而新問題,比如夜市解禁后,某些地方的攤位被某些投機者先以低價租下再以高價轉租給商戶,嚴重背離地攤經濟的初衷,等等。綜合而言,地攤經濟固有的老問題有質量難以保障、破壞衛生環境、影響交通、喧嘩擾民,新問題有誠信擔憂、攤位投機、權力尋租、稅費真空等等??梢?,倡導地攤經濟對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對于如何落實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考驗,也是對各地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檢驗。之前的“一刀切”等老問題需要更加精細化地去解決,新問題也需要本著引導、規范、精細化、科學化、人性化關懷的管理規范,使得地攤經濟有序、文明發展,這才是城市管理者要關注的地方,也是體現地方政府執政水平和能力的關鍵點。放開地攤經濟,不是隨意隨時隨地就可以擺攤叫賣,地攤經濟更需要因地制宜、合理規劃、科學引導。

三、因地制宜、科學施策,引導地攤經濟良性運行

(一)實行地攤實名備案和預約制度

地方政府給予每個人經營地攤的權利,但基于時間和空間等資源的限制,城市管理主體需要就可能參與地攤經營的人進行初步摸排和了解,大數據下的預登記及備案應該是一種可行之舉。擺攤者包括有執照和無執照之人,是否允許無執照之人擺攤經營,城市管理主體必須對之明確。國務院2017年10月1日起實施的《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規定,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違反法律、法規和國務院規定,從事無證無照經營,但同時也規定一些可以不用辦證辦照的情形:個人銷售自產農副產品;個人銷售家庭手工業產品;個人利用自己的技能從事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活動;個人進行零星小額交易活動。這種規定顯然已經照顧到了平時最底層的擺攤人。

對于相應的經營主體包括有營業執照、沒有辦理或無須辦理營業執照的人,城市管理主體可推出簡單的備案系統來進行預登記管理,評估地攤經濟的需求規模和經營者的類型,同時也可針對不同的業態需求設立相應的管理規范。在智能手機普及的今天,不同層次的擺攤人登記這樣的信息,并非難事。

(二)指定或設定地攤經營區域及時間

地攤經濟絕不是隨地就可以支起架子練攤,必須要在城市管理主體指定的區域進行經營。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市情,政府管理者需要因地制宜,事先做好規劃,通過定區域、定時間合理引導。為此,政府部門需要調查清楚哪些空間、什么時間可以設立攤點,要堅持便民而不擾民、放開而不放任,需要綜合考慮空間布局、電力供應、垃圾清理、道路交通等具體情況。

在區域設定好后,針對經營戶不同的業務類型,進行攤位的分類管理。攤位的環境、秩序需要經營者維護,也需要管理者進行監督和考核,現場的管理考評完全可以參考5S或6S 考核體系。實踐中,一些商城、集貿市場已經有類似的做法,對于地攤經營者也可以有星級評價。

(三)加大宣傳力度,引導地攤文明經營

地攤經濟的有序發展,離不開正確的輿論宣傳。一方面,要對市民做好地攤經濟的政策宣傳,讓其知曉經營區域、時間及規范;另一方面,要通過宣傳引導經營者、消費者不斷提升衛生意識和文明素質,創新地攤文化。地攤經濟相對于其他經濟形式對攤主和消費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管理者要及時宣傳、引導經營者文明經營和消費者文明消費。

(四)構建地攤經濟誠信體系

流動的是攤販,不變的是誠信,這是任何經營模式中永恒的話題。對于地攤經濟,如果沒有好的誠信評價監管體系,后果很難設想。比如缺斤短兩、以次充好等等,因為地攤經營者本來成本就極低,如果違法成本極低,那么地攤經濟注定不會長久。城市管理主體和地攤經營者可以簽一份契約,以法律法規為依據,內容涉及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地攤經營主體如果違背協議,可將其納入誠信黑名單管理,讓失信者寸步難行。

(五)設置針對地攤經濟的納稅規范

對于初期擺地攤的人而言,應該屬于小規模納稅人,依據國稅局關于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政策有關征管問題的公告(國稅局公告2019年4號),自2019年1月1日起,小規模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銷售行為合計月銷售額未超過10萬元的,免征增值稅。由此,對于擺地攤的銷售額,只要每月不超過10萬元,即可免征增值稅。對個體工商戶的經營所得個人所得稅,我國并沒有直接的減免稅規定,國稅總局2020年第10號公告也只是規定緩繳2020年的個人所得稅,并沒有說免繳或不繳。所以,對于個體工商戶、擺地攤所得的收入,應該繳納個人所得稅,但是由于個人所得稅計算復雜,加上賬務不健全,實踐中大部分實行額定征收。實行定稅之后,擺攤所得應按核定的數額繳納個人所得稅,簡單易行。

(六)建立健全地攤監管制度

地攤經濟不應該是權宜之計,而應該是長久之策,為了持續推進地攤經濟的良性運行,必須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有效監督。比如,由于攤位資源有限,攤位費很容易被一些投機者進行投機倒把炒作攤位費,實踐中許多地方的攤位費幾經轉手被炒作,畸形的攤位費已經成為阻礙地攤經濟發展的毒瘤,從而導致嚴重背離地攤經濟的初衷。政府監督部門要嚴管投機者的投機炒作行為,也要嚴查公職人員的權力尋租行為,攤位費必須透明化和實名化。同時,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制度制定好之后,要不斷提高制度的執行力,要確保法律法規的落地。

客觀地說,地攤經濟不是制度創新,也不是靈丹妙藥,更多的是國家對底層民眾的一種人性關懷和政策照顧。本著務實的精神,提倡地攤經濟,符合當前疫情影響下我國經濟發展的需求,既能改善人員就業問題,又能給地方經濟注入活力,可謂是一舉多得。相信在各級政府相關部門精細化、科學化、人性化思維和服務管理之下,“地攤經濟”一定可以為市場的恢復帶來新的活力。

猜你喜歡
熱潮經營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園林一角與位置經營
冬奧會“點燃”全民冰雪熱潮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這樣經營讓人羨慕的婚姻
“漢服熱潮”詮釋文化自信回歸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我省各地掀起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熱潮
我省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熱潮
黃磊 愛需要好好經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