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調查分析

2021-11-25 22:37郭雙王太海張美玲
海外文摘·學術 2021年14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信仰調查分析大學生

郭雙 王太海 張美玲

摘要: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國家的精神命脈,而高校大學生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高校大學生是否具有馬克思主義信仰,不但與個人精神層面有關,更與國家的前途與命運相關聯。因此,調查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現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研究調查當前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現狀,并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并為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提供策略和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調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177(2021)14-0026-03

0 引言

我國社會正處在改革的攻堅階段和發展的關鍵時期,這是一個矛盾突發和利益格局深度調整的時期。在這一重要時期,習近平強調,“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1]”,“信仰認定了就要信上一輩子,否則就會出大問題”。大學生處于從心理、行為、人格等方面由不完全成熟趨向成熟的關鍵階段,理想信念容易受到影響和干擾。因此,有必要了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現狀,進行有效的引導。

1 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現狀的調查

1.1 研究目的

本次調查目的是了解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現狀,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和建議。

1.2 研究方法

采用調查問卷的方法,設計了34個問題,采用單選方式就大學生的基本信息、大學生的信仰、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了解程度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調查。主要經濟管理專業、藝術傳媒專業、法學專業等十三個專業,600名大學生進行了調查與分析?;厥沼行柧?20份,其中問卷回收率 86.67%。

1.3 研究結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樹立起到了較大的作用,但不可忽視的是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并沒有預期效果那樣好,調查發現,目前出現了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理論淡化現象,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在馬克思主義信仰方面也是存在一定危機的。以下是此次調查后得出的一些關于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的表現。

1.3.1 無信仰化

調查問卷第十題是調查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現狀,如表1所示,是其統計結果。

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來,馬克思無信仰只占32.88%,無信仰人數占60.19%,宗教信仰和其他占6.92%,這足以表明,目前高校大學生不僅馬克思主義信仰缺失現象十分嚴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是學校的必修課,各大高校也十分重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但是調查結果卻十分出乎意料,值得深入思考。

1.3.2馬克思主義理論認同度偏低

調查問卷第十七題、二十題著重調查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同度,題目分別是:你對馬克思主義看法是什么?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你怎樣看待馬克思主義?表2、表3是統計數據。調查數據顯示,雖然有63.66%的人認為馬克思主義是一種科學的理論,能夠鞭策一個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馬克思主義信仰有66.92%的人認為它仍然是人的精神支柱,具有現實意義,但是仍有39.3%的人認為馬克思主義是沒有什么實際意義的,33.08%的人認為馬克思主義信仰已經過時,說明馬克思主義“過時論”在當代大學生中仍然占有一部分市場。

1.3.3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知欠缺

本次問卷第十六題是調查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認知程度,題目是你看過關于馬克思主義的相關著作嗎?通過大學生對書籍的閱讀,可以了解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認知度和感興趣程度。表4是其統計結果。數據結果顯示,關于馬克思主義相關方面的著作,看過以及看過有感悟的學生僅占46.35%,有27.5%的學生不知道該如何看相關方面的著作,更有25.15%的學生是完全不感興趣的。這就表示目前當代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涵掌握不深,這種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模糊認知上的信仰是不穩固的,極易受到其他理論思潮的影響。

根據問卷的調查結果顯示,當代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感興趣,愿意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占比僅占12.31%,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知度偏低率占比有87.69%,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調查僅有32.88%信仰馬克思主義信仰,當前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呈現一定的消極狀態,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知欠缺以及無信仰狀態的出現,說明當代大學生出現信仰迷?;约榜R克思主義信仰邊緣化的危機,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必須予以重視,加強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建設刻不容緩。

2當代大學生信仰問題存在的原因分析

2.1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需求不足

需要是人活動的源泉。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的每一種本質活動的特征,每一種生活本能,都會成為人的一種需要[2]?!倍叛龌顒拥漠a生也是信仰主體的信仰需要,信仰的需要是人類內在精神的需要,是人的精神支柱。當代大學生所處的時代,我們的國家日漸強盛,經濟快速發展,物質資源豐富, 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大多數還是獨生子女,他們作為沒有體驗艱苦的一代可能迷失在了物質欲望當中,缺少老一輩那種豪情壯志,迷失在信仰多元化的今天。同時大學生也是接收信息能力最大、最快,了解事物方式最廣的一代,是現代文明中最活躍的一代,各種信息的沖擊與撞擊,有可能使他們迷失了方向,無法做出選擇。當代大學生出現了信仰迷?;蜔o信仰的狀態,甚至把人的價值追求與金錢緊緊綁在一起,個體需要的滿足已經發生變化。

2.2當代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實踐體驗的欠缺

當代大學生生活在社會各個方面都在不斷進步,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得到了極大改善的環境中,或許很難體會老一輩人經歷過的艱難歲月。雖然從小接受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價值觀教育,但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多數只是停留在課堂上。改革開放以后,國家很長時期以來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了選拔更多社會主義建設者,國家非常重視應試教育,社會實踐教育極度缺失,對于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也更多局限于書本課堂,學生在生活和成長過程中與馬克思主義信仰脫節,無法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生活和實踐,形成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就更無從談起。

2.3當代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不深刻

當代大學生閱讀馬克思主義原著的學生少之又少,了解的途徑多但是卻很少學生愿意用這些資源去了解馬克思主義信仰,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大部分僅限于課堂上老師的講解。當代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還只是停留在表面上,不能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就無法從心理上認同馬克思主義信仰。當代大學生在初高中時期大部分接受的是分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屬于文科教育,而選擇文科的學生又相對較少,在大學才真正開始普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育。而在這種高等教育大眾化趨勢之下,大學生群體內部其個體學習的能力、邏輯的能力以及認知的能力等層次性或者差異性勢必更為明顯。在這樣一個層次化群體之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這種可接受群體的限定性更為突顯。

2.4高校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存在不足

從教育手段上來看,我國高校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方式比較單一,大部分高校教師采用灌輸法和講授法,其中灌輸法仍是大部分高校的主要教育方法,在授課過程中很少關注學生的主動性和主體性。特別是一些年齡較大的教師,無法采用新穎的教學方式,將網絡熱點與社會熱點同學生的需求連接起來,使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過于被動。從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內容上來看,理論遠離生活。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建設是以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學習為基礎的,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不應該只以教材為本,更應該注重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深刻理解。目前大部分高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學習只以教材為主,照本宣科,部分高校雖然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讀的課程,但大部分學生因為經典著作難以理解而放棄學習,而老師在講解過程中若不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不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學習與社會主義事業中的實際情況聯系起來,就會造成理論脫離實際,讓人感覺馬克思主義理論比較晦澀難懂,不易被大學生從內心上接納。

3 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教育啟示

(1)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要能滿足大學生的合理需要。例如,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行動中,高校首先要做的是滿足大學生的基本需要,保障學生的生命安全,同時普及預防疫情的知識,以及相關的心理輔導。滿足大學生的基本需要,在此基礎上可以針對高層次需要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學習這次全國抗擊疫情中最美逆行者醫護人員和志愿者所展現的精神,學習習近平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的回信,尤其是學習家鄉小區里青年大學生志愿者典型,白衣天使的無私奉獻精神,這些都是培養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真實素材。在這次疫情中每一次感動都是大學生能夠切身感受到的,很多大學生都投入到了抗疫一線,滿足了當代大學生的社會性需要,同時也見證了在抗擊疫情斗爭中體現的我國先進的國家制度和卓越的國家治理能力,這些都是深刻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

(2)從知到信,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到馬克思主義信仰,情感體驗起到了中介催化作用,是重要的過渡階段[3]。知識教育可以造就人,情感教育可以拯救人。投身于社會實踐,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實踐是大學生形成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最好方式,只有親身體驗過,才能真正有所感悟。當代大學生可以通過參加志愿者活動、或者三支一扶、支教等校外社會實踐活動,學校在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上應該鼓勵學生去參加這些社會實踐。例如,在新冠疫情發生之后,千千萬萬在校大學生自愿報名參加了抗擊疫情志愿者工作,這些都是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最好的踐行。這些實踐有助于增加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情感體驗,培養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

(3)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列寧指出:“我們絕不把馬克思的理論看作某種一成不變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東西;相反,我們深信它只是給一種科學奠定基礎[4]?!蹦壳?,仍有很多學生因為不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而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非常的深奧難懂,只能由該專業大學生學習,不是一般大學生都可以學習研究的,把馬克思主義理論過于“高尚化”,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更像是一種奢侈品。所以,必須大力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即在于其觀點、理論、方法論等通俗化,生活化,能夠讓大眾理解和接受。在高校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第一是教師在課堂上能夠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講的通俗易懂,用年輕的語言藝術講解馬克思主義理論,更加貼近大學生的生活。第二是教師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課上要運用案例等方法,把理論與現實結合,與大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可以讓大學生更容易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觀點。

(4)注重校園馬克思主義信仰文化的建設。在高校馬克思主義信仰文化的建設需要課內老師指引與課外校園文化積極配合,更有利于培養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各類課程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相結合,形成協同效應。要加大力度推進課程思政,無論教師教授哪類課程,都應該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相結合,除此之外,高??梢栽O立勞動教育必修課,加強勞動,以此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也有利于培養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2017.

[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常若松,王寧,王海軍.健心育德,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J].中國德育,2019(19):7-10.

[4]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責編:陳靜姝)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信仰調查分析大學生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現代化視域下個人信仰與社會信仰的關系
大學生網絡參政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網絡多元時代如何堅守馬克思主義信仰
馬克思主義信仰缺失問題的哲學思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