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腰椎關節突關節形態學分析及年齡相關性研究

2021-11-26 06:51黎佰勝吉浩凈魏思奇吳長軍唐祖林
罕少疾病雜志 2021年6期
關鍵詞:形態學椎弓椎體

黎佰勝 吉浩凈 魏思奇 吳長軍 唐祖林

中國科學院大學深圳醫院脊柱外科 (廣東 深圳 518106)

研究發現,退變性腰椎滑脫癥患者滑脫節段的關節突關節形態與正常人相比,有更小的關節突關節角和更大的關節突關節椎弓根角,即關節突關節發生形態學改變[1-2],主要包括水平化改變和矢狀化改變兩方面。目前,這種形態學改變的發生還存在著較大的爭議,一部分學者認為關節突關節形態改變是先天存在的,另一部分則認為是隨年齡增加而產生的退行性改變。因此,本研究回顧性選取不同年齡階段人群的下腰椎關節節段的CT圖像進行比較,以明確年齡是否對下腰椎關節突關節形態有所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體檢中心進行腰椎CT檢查的167例體檢者為研究對象,納入對象均為非腰椎疾病患者。將所有研究對象根據年齡劃分為青年組、中年組和老年組,其中,青年組55例,年齡20~40歲,男29例,女26例;中年組56例,年齡40~60歲,男28例,女28例;老年組56例,年齡60~80歲,男27例,女29例。納入標準: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測量腰椎關節突關節角和腰椎關節突關節椎弓根角。關節突關節角通過與上位椎體下緣相平行的面進行CT掃描,將下位椎體后上緣平面設置為測量平面,使經過椎體正中央矢狀面的直線,相交于通過兩側腰椎關節突關節面前內側點和后外側點的連線,即可分別得到左右兩側關節突關節角,對其進行測量并記錄測量結果,取其平均值即為關節突關節角。腰椎關節突關節椎弓根角的測量通過與上位椎體的正中矢狀面相平行的面進行CT掃描,將椎管外緣層面設置為掃描平面,得到一個矢狀圖像,在圖上通過對椎體前后緣中點連線相較于椎間關節突關節間隙的直線角進行測量,得到左右腰椎關節突關節椎弓根角,取平均值。

1.3 觀察指標比較三組成員L4/5關節突關節角和L4/5關節突椎弓根角。比較三組成員腰椎關節突關節退變程度分級:Ⅰ級:關節間隙變窄;Ⅱ級:關節突關節中度退變,關節間隙變窄,關節硬化或增生;Ⅲ級:關節突關節嚴重退變,關節間隙包含性變窄,關節硬化;Ⅳ度:骨贅生成。

1.4 統計學方法研究數據選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數據用(±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三組研究對象L4/5關節突關節角和L4/5關節突椎弓根角比較各組間L4/5關節突關節角和L4/5關節突椎弓根角比較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著年齡的增大,L4/5關節突關節角逐漸縮小,呈負相關關系,L4/5關節突椎弓根角逐漸增大,呈正相關關系,見表1。

表1 三組研究對象L4/5關節突關節角和L4/5關節突椎弓根角比較(±s,°)

表1 三組研究對象L4/5關節突關節角和L4/5關節突椎弓根角比較(±s,°)

組別 L4/5關節突關節角 L4/5關節突椎弓根角青年組(n=55) 51.27±11.78 101.67±2.31中年組(n=56) 47.16±10.38 104.17±3.67老年組(n=56) 44.94±9.79 107.34±4.17 t 5.015 37.045 P 0.008 0.000

2.2 各組間L4/5關節突關節退變程度比較不同年齡組之間L4/5關節突關節退變程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年齡越大,關節突關節退變程度分級越高,見表2。

表2 各組間L4/5關節突關節退變程度比較[n(%)]

3 討 論

由于脊柱主要起承擔上半身負重的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脊柱的各個解剖結構均會發生相應的退行性改變[3]。有學者指出,關節突關節發生退變的始動因素是椎間盤的退變,原因在于椎間盤與同節段的關節突關節共同構成“三關節復合體”,三者之間具有密切聯系。當年齡逐漸增長時,椎間盤也會因長期承重而發生相應退行性改變,使其低于原有高度,造成相鄰椎體椎間隙變窄,隨即周圍韌帶也發生松弛。此外,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可造成運動軸后移,改變了雙側關節突關節的受力情況,從而發生形態學改變[4-5]。研究表明,關節退變的同時也有可能出現結構重塑[6]。當關節突關節發生退變時,長期的負重會磨損關節面,這對腰椎形態變化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由于腰椎各部分生理功能不同,生理曲度和關節突關節形態也各有差異,L4/5作為中間過渡環節,需要應對各類扭轉、剪切力,關節面也逐漸由矢狀面偏向冠狀面,因而對該部分有更高的形態結構要求。當L4/5周圍組織發生功能減退時,則很容易出現骨關節炎和關節重塑[7-8]。L4/5節段是人體主要的負重部位,也是最容易發生退變的區域。本研究結果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L4/5關節突關節角逐漸變小,L4/5關節突椎弓根角逐漸變大,提示腰椎關節突關節的水平化和矢狀化程度增高,此外,年齡越大,L4/5關節突關節退變越嚴重[9-12]。

綜上所述,隨著年齡的增加,腰椎關節突關節可隨之發生結構重塑,產生水平化和矢狀化的形態學變化。

猜你喜歡
形態學椎弓椎體
經皮椎體強化術單側穿刺方法研究進展
健康國人腰椎三維結構數據分析*
臨床檢驗中血細胞形態學觀察與分析
脊柱骨折患者應用短節段椎弓根釘棒固定手術的應用效果觀察
音樂科學研究中的思想實驗——以音樂形態學研究中的四個重大發現為例
3~6歲兒童寰樞椎椎弓根在3D打印技術下的測量研究
顱內后交通動脈瘤破裂出血的臨床特征和形態學的危險因素
經皮椎體成形術中快速取出殘留骨水泥柱2例報道
特立帕肽與唑來膦酸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的療效對比研究
提防痛性癱瘓——椎體壓縮性骨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