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蘋果提質增效要念好“三畝經”

2021-11-30 04:55路樹國
西北園藝(果樹) 2021年5期
關鍵詞:間伐果園蘋果

路樹國

當前,我國蘋果產業處于發展關鍵時期,正在經歷規模數量增長轉向提質增效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產業主要矛盾轉化為供給側結構性問題。

延安是我國重要的蘋果產區,自然資源優勢、產業規模優勢、果品質量優勢、區域品牌優勢明顯,蘋果面積和產量約占世界的1/20、中國的1/9、陜西的1/3。在全球蘋果產業競爭激烈的大背景下,延安蘋果產業發展同樣面臨巨大挑戰。解決大問題,需要小切口。結合延安蘋果產業發展實際,筆者認為,推動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提質增效,應念好“畝投入、畝產量、畝效益”這“三畝經”。

1 降低畝投入:靠科技進步,降低生產成本

生產成本直接影響生產效益,影響果農收入和生產積極性。目前,生產成本持續攀高已經成為擠壓果農收入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進步降低生產成本成為果業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

1.1 選用優良品種 按照抗逆性強、管理容易、質量優良標準選擇栽培品種。優先選用適宜無袋栽培的品種,黃色、綠色、特色品種,優化品種結構。紅色以富士三代、四代優系為主,黃色以金冠優系、維納斯黃金為主,特色以袖珍蘋果為主。積極篩選綠色品種,擴大秦脆、瑞雪等新品種區試面積。

1.2 培育脫毒大苗 脫毒矮化大苗是現代苗木繁育基本方向,按照專業化、標準化、現代化、企業化育苗要求,以“良砧+良種+良法”為根本育苗方針,在蘋果主產區培育專業化苗木繁育企業,開展標準化良種苗木繁育,實現當地建園當地供苗,今年栽樹明年見果。

1.3 發展矮化果園 短枝型、矮化中間砧、自根砧是省力化栽培的主要類型,各地要因地制宜,選擇發展。延安南部以中間砧為主,中間砧與自根砧相結合,砧木以M26、青砧為主;延安北部以短枝型為主,基砧以吳起楸子、海棠為主,短枝型與中間站相結合。肥水條件、光熱條件好的地方,多發展自根砧,相反,多發展中間砧和短枝型。

1.4 適度規模經營 發展適度規模的集約化經營是現代農業顯著標志。通過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讓更多的一家一戶的小規模分散經營向相對集中的規?;s化經營轉變。家庭農場、產業大戶規模以30~100 畝為宜,專業合作社、企業以500~1 000 畝為宜。實力強的企業、合作社可擴大基地規模,但控制在2 000 畝較好。

1.5 提高肥水利用率 肥水管理是果樹管理的基礎工程。目前我國果園肥料利用率在30%左右且呈下降趨勢。在水資源缺乏的果區,保水提肥顯得尤為重要。

在水方面,首先是保住天上水(降雨),通過園地平整、土壤改良、果園覆蓋等措施,最大限度提高降雨利用率;二是采用集雨窖灌、坑施肥水等措施,變分散降雨為集中收雨,變無效降雨為有限降雨;三是利用有限地下水,開展果園節水灌溉;四是減少無效枝葉,減少葉面蒸發。

在肥方面,一是推行“四佳施肥法”,即最佳施肥時期、最佳施肥種類、最佳施肥數量、最佳施肥部位,合理施肥;二是推廣肥水一體化技術,讓肥料及時有效發揮作用,提高肥料利用率。

1.6 推行機械化作業 果園機械化是現代果業重要標志,是促進果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機械化作業對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增加果農收入意義重大。目前應重點推廣栽植挖坑機、果園割草機、開溝施肥機、噴藥彌霧機、果實套袋機,以及采收、入庫、分揀、包裝、運輸等環節的機械化裝備。

1.7 發展社會化服務 農業社會化服務是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小農戶與大市場、小生產與現代化生產有機銜接的重要途徑,是解決農業勞動力不足、標準化程度低、生產成本高的重要手段。通過發展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層黨組織以及互助團體等主導型社會化綜合服務,解決一家一戶辦不好、不好辦問題,進而推動產業興旺,農民增收。

2 提高畝產量:推廣集成技術,提高單產水平

延安蘋果園平均畝產1 500 kg 左右,距離目標產量還有較大差距。通過推廣應用集成綜合技術,向1 畝園要產量,是當前延安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

2.1 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當前,果園土壤理化性狀變差、土壤肥力不足、土壤有機質含量低是果園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已嚴重影響果園產量、果品質量、果業效益,必須放在果園管理的重要地位予以強化。

1)增施有機肥。在科學合理施用化肥的基礎上(有機果園除外),要持續增加果園有機肥施入量,年畝施入量至少要達到斤果斤肥或斤果斤半肥標準。有機肥以腐熟的、無有害物質的人糞尿、畜禽糞便、有機植物體等為主。

2)豆菜輪茬。豆菜輪茬覆蓋增肥技術是延安本土科技創新成果,也是2019 年農業農村部主推技術。其技術要點是,每年5 月份播種黃豆(4~5 kg/畝),8 月份刈割覆蓋或翻壓后再播種油菜(0.5 kg/畝),第2 年4 月底油菜開花后及時刈割覆蓋或翻壓。就這樣一茬豆類一茬油菜類,年復一年輪茬種植綠肥,提升土壤肥力。據調查測算,一個生長季可產鮮草3 000 kg,相當于施入1 500 kg 左右鮮羊糞。

3)秸稈覆蓋。植物秸稈覆蓋,既有利于保水保墑,又能提高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是非常好的增肥保墑技術措施。材料可用農作物秸稈、綠色植物、果樹枝條、森林腐殖土等。覆蓋物一般應粉碎,壓實,厚度20 cm 左右,秸稈上面加蓋星星點點散土,以防風吹或著火。

4)雜草利用。雜草利用是延安普遍使用的自然培肥措施之一。一般采用行內清耕、行間生草控草的辦法。原理是利用不同季節、不同種類、不同根深的雜草,將土壤中被固定的養分活化,將深層土壤不同種類的養分聚集至地表,固養肥田。殘留草根腐爛后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通透性,是一種經濟實惠、簡單易推的培肥技術。雜草長到30 cm 時刈割,1 年多次。7 月份以前,割草后趁雨天最好畝撒施2 kg 尿素,增加產草量。

5)水肥膜一體化。水是肥的動力,有肥無水等于無肥,肥料必須溶解于水才能被根系吸收利用。綜合運用工程整地、地布(地膜)覆蓋、秸稈雜草覆蓋、坑施肥水、集雨窖灌、滴灌滲灌等各種旱作節水措施,截住天上水、保住地下水、補充外來水,實現水肥同步,滿足果樹對水肥的需求。

采用“集雨窖+坑施肥水+樹盤覆膜”水肥膜一體化模式。在樹冠投影外,每株樹打3~4 個直徑30 cm、深50 cm 的圓柱形孔穴,將四周打孔的110PVC 管(長度40 cm)豎立于穴中央,使其略低于地面,將秸稈雜草填入管內,管外周邊填實混合土壤的腐熟農家肥,地表整成鍋底形,后覆蓋農膜。管口用小地漏蓋口,以便收集雨水或補肥補水。山地果園要充分利用集雨窖灌,配套坑施肥水和地膜(地布)覆蓋,實現水肥膜一體化,提高水肥利用率。

采用“滴灌滲灌+地膜(地布、秸稈)覆蓋”水肥膜一體化模式。利用集雨窖收集雨水,配套節水灌溉系統,將肥料溶于水中進行滴灌滲灌,讓根系一邊吸水一邊吸肥,提高水肥利用率。再通過地布(地膜)覆蓋保水,減少蒸發,實現水肥利用最大化。

2.2 推廣病蟲綠色防控技術

1)加強農業防治。農業措施是果樹病蟲防控的基礎措施,也是根本性措施。通過選育抗病蟲品種及砧木,選擇合理的栽培區域及地塊,采取科學的栽培管理技術,培養健壯樹體樹勢,造成不適合病蟲發生發展的環境,達到防控病蟲目的。

2)推廣燈板帶芯。殺蟲燈、粘蟲板、誘蟲帶是物理防治措施,性誘芯是生物防治措施,這些防治措施符合綠色生產要求,在延安果區推廣面積大,生產表現好,應繼續推廣。

3)把握兩個重點?;瘜W措施是果樹病蟲害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線。用好兩種藥劑可以起到決定性作用。一是石硫合劑。在每年秋冬時節,樹干涂3~5 波美度自己熬制的石硫合劑,春季果樹萌芽前噴3~5 波美度自己熬制的石硫合劑,這樣既可有效防蟲也能控病。二是波爾多液。在6—7 月份噴兩次波爾多液,可以有效預防早期落葉病發生。

2.3 抓住整形修剪關鍵技術 整形修剪在果園管理中起著重要作用。整形修剪內容很多,但從延安目前的管理來看,應突出抓好以下四項關鍵技術。

1)幼樹三枝一扶?!叭σ环觥笔墙Y合延安蘋果幼樹管理實際提出的一項革新技術,其核心內容為“早拉枝、強拉枝、多留枝、扶中干”。

早拉枝,以枝的長度為標準,達到50 cm 就開始拉,突破以往以時間為準的秋拉枝理論。

強拉枝,就是強化拉枝角度。喬化樹、短枝型、中間砧、自根砧,不同類型拉枝角度不同。喬化樹、短枝型拉枝角度以90°~100°為宜,中間砧、自根砧拉枝角度以110°~120°為宜。

多留枝,幼樹修剪的關鍵。通過增加留枝量,增強光合效能,促進幼樹生長。一般來講,在不影響光照的情況下,盡量多留枝。

扶中干,就是要保持中央領導干絕對優勢。管理中應通過標桿扶正、強拉枝、疏除競爭枝等措施保持優勢。

2)果園標準間伐。成齡園密閉問題仍是現在最大的問題之一。果園間伐必須堅持標準化“通行”間伐,間伐后畝留株數減少一半。果園間伐分一次間伐和二次間伐,一次間伐后如果再次密閉,需要二次間伐。間伐后的果園行間至少保留1~1.5 m 的通道。

3)枝組合理培養。幼樹枝組培養主要靠足夠的枝量及適時的“拉枝+環切”實現。成齡樹枝組培養需把握幾個重點:一是減少級次,堅持單軸延伸理念;二是及時更新結果枝組,疏除過大的、衰老的,培養年輕力壯的結果枝組;三是構建立體式結果枝群,特別是多培養下垂健壯結果枝組。特別強調,不管骨干枝的枝齡多大、干有多粗,結果枝永遠要保持年輕健壯、相對細小。

4)搭配授粉技術。授粉不足是當前影響果品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配置授粉樹,既能有效提高坐果率,更能從根本上解決果形不正問題,必須高度重視。新建園至少按照4∶1 標準配置授粉樹。沒有合理配置授粉樹的果園,可以在果園周邊、道路兩旁栽植袖珍蘋果、吳起楸子、海棠等,也可通過高接換頭配置足夠的授粉樹。推廣人工授粉、果園放蜂技術。

3 增加畝收入:強化品牌營銷,提高綜合效益

提高產業綜合效益,持續增加果農收入是發展產業的最終目標。堅持市場化理念、標準化加工、品牌化營銷,是現代果業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

3.1 分批采收 每個品種都有相對固定的成熟期。受環境管理影響,同一果園同一品種甚至在一株樹上,蘋果的成熟期都是不一樣的。一般外圍、上部的蘋果成熟要早一些,內膛、下部的蘋果成熟要晚一些??茖W的采收方法是適時采收、分批采收,成熟一批采收一批,避免早采、晚采。

3.2 分級銷售 分級銷售,以質論價,優果優價,體現的是公平公正的現代果品銷售理念,彰顯的是“一腳蹬”“端園子”“混級賣”傳統銷售觀念的徹底改變,是適應市場要求的必然選擇。一分價錢一分貨,質量一致最重要。分級銷售分為粗(初)分級和細(精)分級。初分級主要是果農采收出售時,把蘋果大致按大小、顏色、品種人工分成3~5 個等級,企業按等級收購、分等級入庫。細分級是后期通過智能化分選線加工,把蘋果按大小、顏色、含糖量等多個標準分級包裝,進入不同消費市場。

3.3 預冷入庫 預冷是冷鏈的最前端,是果品冷鏈的重要一環。果品采收時帶有大量田間熱,呼吸旺盛,如不及時冷卻,將會加速果實成熟和衰老,影響貯運,降低品質,甚至造成腐爛。預冷應在產地進行,越快越好。一般果實采收后,要求24 小時內運回庫內預冷,消除田間熱。預冷庫在12~24 小時內把果溫降到0~1 ℃,再轉入冷(氣調)庫貯藏。預冷的蘋果可以隨時入庫,入庫量不限。

3.4 品牌營銷 農產品品牌是賦予農產品的特定標識,具有獨特性,可對消費者產生強大吸引力,是農產品品質和服務的綜合象征。品牌體系包括區域品牌、個體品牌及產品品牌,是產業發展的升級版產物。

1)樹立品牌強農意識?,F代農業已進入品牌時代。品牌就是品質,就是信譽,就是服務,就是市場競爭力。農業具有顯著特殊性,農產品具有鮮明地域性,二者決定了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的重要性。樹立品牌強農意識,是充分挖掘和轉化優質特色農業資源的重要途徑。推行品牌強農,要依特而立,向高而行,對優勢特色農產品資源進行深入挖掘,推動農產品提檔升級,做大做強。要以市場為導向,把握特色農產品產地環境、歷史文化、資源稟賦,突出品牌建設的深厚內涵;挖掘特色農產品具有的地方歷史、地理、文化特色的品牌價值,給農產品穿上文化的馬甲,插上互聯網的翅膀,形成獨特的市場優勢和競爭力。

2)打響公用區域品牌。持續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打造好“延安蘋果”“洛川蘋果”兩塊金字招牌,不斷提升延安蘋果品牌價值和效益。持續堅持標準實施做優基地,保持產品質量優勢。持續講好延安蘋果故事,賦予其更多文化內涵。加強品牌授權使用及管理保護,強化對提貨卡發售和品牌冒用行為的監管,對涉事企業(個人)公開曝光并實行“黑名單”制度。積極參與全國品牌價值評估評選,提升品牌影響力。將投放廣告、舉辦新聞發布、參加重要節會與網絡直播、微視頻、微電影等多種形式結合起來,靈活廣泛開展品牌宣傳推介,實現線上線下、傳統現代,全方位、多維度的宣傳推介,提升延安蘋果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

3)叫亮個體企業品牌。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共同構成品牌體系。區域公用品牌為企業品牌打造提供了有利發展條件,眾多企業品牌反過來支撐了區域公用品牌的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包括區域公用品牌的保護必須依托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贏得消費者口碑的首先是區域公用品牌,但核心最終還是區域公用品牌下的一個個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通過品牌評選、價值評估、宣傳營銷等方式,培樹多個消費者認可的有市場影響力的企業品牌,對加強區域品牌發展、提升企業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3.5 培育主體 新型經營主體是帶動產業發展、促進產業增效的重要力量,必須下力氣扶持培育。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引進中、省知名龍頭企業落戶,參與蘋果營銷和關聯產業建設,并用他們的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影響帶動當地企業發展壯大。注重本地龍頭企業、合作社的培育扶持,壯大其經營規模和實力,培育一批5 000 萬元以上銷售企業。不斷優化金融支持政策,創新金融產品,破解企業融資難問題。鼓勵支持基礎好的企業盡快上市。重視經營主體負責人培訓,提高其經營管理能力,引導合作社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抱團發展,共同壯大。大力培養經紀人隊伍,充分發揮其對蘋果營銷和產業發展的聯接、引導、帶動作用,不斷增強市場活力。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通過市場主體培育、社會化服務組織建立,形成完善的、以服務農民服務產業為中心的產業組織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與大市場有機融合。

猜你喜歡
間伐果園蘋果
天、空、地一體化“未來果園”看一下
間伐對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樣性及其水源涵養能力研究
秋天的果園
一次間伐對速生桉樹大徑材增長影響及經濟效益分析
山西臨猗蘋果園間伐技術應用效果調查與評價
呼嚕豬的大果園
果園
談撫育間伐間隔期內林分的動態分析
收獲蘋果
拿蘋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