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熱河谷地區植被恢復產權探討

2021-11-30 14:06李樹榮
云南農業 2021年11期
關鍵詞:河谷柑橘植被

李樹榮

(新平縣林業和草原局,云南新平 653400)

干熱河谷是指高溫、低濕的河谷地帶,大多分布于熱帶或亞熱帶地區,氣候炎熱干燥、少雨,植被稀疏,生態環境脆弱,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嚴重,因此,植被恢復和發展是干熱河谷地區生態建設的重要部分。

一、新平縣社會經濟概況

(一)社會經濟

新平縣轄6鄉4鎮2個街道辦事處,共123個村民(社區)委員會,1459個村(居)民小組,總戶數87 973戶,人口約27.98萬人。2019年,實現全縣生產總值162.1億元,地方財政收入20.6億元,地方財政支出37.4億元,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63.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 456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 646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5億元。生產總值突破百億元大關,縣域綜合實力列為全省經濟發展“10強縣”。境內3個自然保護區、2個林場、1個園藝場。

(二)地貌特征

新平縣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南,地處東經101°16′30″~102°16′50″,北緯23°38′15″~24°26′05″,屬高原地貌。境內東西長102 km,南北寬88.2 km,總面積4223 km2。山脈系點蒼山分出的哀牢山脈和云嶺山脈蔥蒙山的支脈。石羊江與最大支流綠汁江在境內三江口交匯后稱為元江,元江平行哀牢山,將全縣分割成兩大地域,形成兩山對峙,一水中分的特點。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相對高差2743.9 m,立體氣候十分明顯。

(三)河流水源

新平縣境內地層褶皺、斷裂構造復雜,水系比較發達,全縣河流眾多,大小河流縱橫交錯,流域面積在30 km2以上的35條,均為紅河水系。紅河在境內的主要支流有平甸河、亞尼河、峨德河、大春河、挖窖河、困龍河、南渡河、班東河、大麻卡河等。境內以江西片的河流水源豐富,流量大,哀牢山區最高年來水量每平方公里可達100萬m3,江東片以季節河為多,常年流水少。

二、新平縣干熱河谷地區概況

(一)干熱河谷地區定位

根據張榮祖等明確提出了干熱河谷的氣候指標,即最冷月平均氣溫>12 ℃,最暖月氣溫24 ℃~28 ℃,日均溫≥10 ℃,年平均積溫>7000 ℃,持續天數>350 d,全年無霜,年降雨量600~800 mm,年蒸發量達2750~2850 mm,年平均干燥度2.0以上,干熱河谷即處于這一干熱氣候的幅度指標,新平縣元江水系海拔1300 m以下的廣大地區可確定為干熱河谷地區,為亞熱帶、南亞熱帶氣候。

(二)植被資源概況

新平縣干熱河谷有農業綜合開發后備土地資源5.08萬hm2,占全縣總面積的12.03 %。這些區域光熱資源豐富,氣候炎熱少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生態十分脆弱。原生樹種主要有清香木、紅皮水錦樹、山合歡、余甘子、天干果、水錦樹、厚皮樹、蝦子花、翅果刺桐、楹樹、白頭樹、千張紙、火繩樹、黃蓮木、鹽夫木、心葉木、紅椿、苦楝等,栽培經濟樹種有構樹、蘇木、酸角、杧果等。草本植物有扭黃茅、飛機草、土牛膝、大葉千斤拔等。

(三)植被恢復條件

根據干熱河谷地區的氣象指標,要恢復植被,發展產業,關鍵要解決水的問題。新平縣元江以西的哀牢山區,最高年降水量每平方千米可達100萬m3,河流眾多,水資源豐富,而元江以東地區降水量較少,加之多為陽坡,蒸發量大,河流以季節河為主,常年流水少。所以就新平縣來說,元江以西的干熱河谷地區,因為水資源豐富,有可以引用的水源,恢復植被比元江以東地區容易得多。

三、新平縣干熱河谷植被恢復歷史成效及設想

(一)歷史成效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平縣緊跟國家發展步伐,林業建設進度也隨之加快。在元江以東干熱河谷地區,積極封山育林的同時,利用各種造林項目資金在疏林地、宜林地進行植被恢復造林。主要有兩種模式,即政府投資,施工隊造林模式;政府貼息,群眾誰造誰有模式。

1.采用政府投資,施工隊造林模式。2001-2004年印楝植苗(袋苗)造林1188.5 hm2;2007年、2009年膏桐植苗(裸根苗)造林2669.7 hm2;2008年鳳凰木植苗(袋苗)造林 20 hm2;2012年新銀合歡點播造林66.7 hm2;2013年麻竹(袋苗)造林666.7 hm2。共計4611.6 hm2。

該造林模式,產權不明確,農民沒有積極性,政府只是一次性投資,由于投資少,只有造林施工的錢,沒有后期補植、管護的錢,加之造林地塊分布于元江干熱河谷地區,導致造林失敗。

2.采用政府貼息,群眾造林,誰種誰有模式造林。1985-1989年,檸檬桉造林1514.7 hm2;2000-2008年尾葉桉造林300 hm2。共計1814.7 hm2。

該模式造林是成功的,原因是政府提供無息貸款扶持,投資經營主體是農民,誰造誰有、產權明確,自始至終有農民積極參與。

(二)植被恢復設想

運用生態學原理,通過保護現有植被,封山育林或營造人工林,灌、草植被,修復或重建被毀壞或被破壞的森林和其他自然生態系統,恢復生物多樣性及其生態功能。就新平縣植被恢復的主要工作來說,就是要利用實施天保工程、省級公益林管護的有利條件,切實保護好現有干熱河谷地區珍貴的植被,在做好森林防滅火工作的同時,加強監管、嚴格執法,嚴禁偷砍盜伐林木、非法移植樹木、毀林開墾案件的發生;做好封山育林工作,在有條件的地區充分利用社會資本,結合熱區資源開發、新一輪退耕還林、產業結構調整、農民脫貧致富,積極發展柑橘、杧果等熱果產業。

四、干熱河谷地區植被恢復成功模式

新平縣在以民營企業為投資經營主體的“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演變了4種模式。一是招商引資,引進社會資本建設原料基地的模式;二是龍頭企業帶動,打造品牌模式;三是農民既流轉土地,又為流轉企業務工模式;四是農民利用新一輪退耕還林政策,自已單干模式。

(一)招商引資,引進社會資本建設原料基地

2013年,云南貓哆哩集團公司為了滿足自身原料供應,投資3000萬元,到新平縣漠沙鎮曼線村牛獨山流轉農民玉米、甘蔗種植地210.7 hm2種植酸角,共種植元謀酸角嫁接苗3萬余株。流轉土地海拔420~700 m,是元江干流典型的干熱河谷地區,為解決水的問題,引水25 km,建蓄水池5400 m3,同時將坡地改為臺地,并采用先進的滴灌技術。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已建成云南最大的連片酸角林,在為公司提供酸角食品原料的同時,應用蓄、沼、果、糧、草循環經濟的原理,通過套種牧草、西番蓮、玫瑰茄等,養殖生態牛羊,起到了改善山地生態循環的作用。

(二)龍頭企業帶動,打造品牌

新平縣立足當地資源優勢,把柑橘作為高原特色農業來抓,使柑橘產業成為農業優勢產業,種植柑橘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積極打造地理標志產品“新平柑橘”。注冊成功的“褚橙”“高原王子”“佳貢”等柑橘品牌在國內外市場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當前,新平縣柑橘產業規模大、產業經濟帶規模凸顯。在新平金泰果品有限公司的帶動下,截至2019年底,柑橘面積達8633.3 hm2,在全省排第一位。2018年產量9.1萬t,在全省排第三位,實現產值4.57億元。全縣有3.3 hm2以上的柑橘種植大戶221戶,面積6172.4 hm2,占總面積的76%;全縣有連片面積33.3 hm2以上的柑橘標準園38個,面積4733.3 hm2,占總面積的55%,其中66.7 hm2以上的有23戶,面積3933.3 hm2,占總面積的48%。

(三)農民既流轉土地,又為流轉企業務工

新平縣平甸鄉磨皮村2013年被確定為省級貧困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60戶611人。2014年全村流轉土地313.6 hm2,引進龍頭企業新平勵志果業有限公司,并帶動全村貧困戶種植沃柑等水果,既有流轉土地的收入,又有務工的收入,農民年均可從公司獲得土地租金330萬元,果樹管護費和臨時工工資450萬元。2018年實現貧困對象全部脫貧。

(四)利用新一輪退耕還林政策,農民自已單干

新平縣充分利用好新一輪退耕還林政策,農民自愿、政府引導,大力發展種植柑橘、杧果等水果及美國山核桃、腰果等亞熱帶干果。其中,杧果面積達2493 hm2,占全縣水果總面積的13.69%,2017年產量6700 t,產值2010萬元。

五、政府支持的主要做法

新平縣招商引資、引進民間資本發展熱果產業的具體做法是:

(一)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

縣人民政府成立柑橘產業發展辦公室,統籌協調全縣柑橘產業發展。對種植面積2 hm2以上的農戶(公司)給予一次性種苗補助,種植冰糖橙0.9萬/hm2,特早熟溫州柑1.2萬元/hm2。有的種植大戶甚至還爭取到高原特色農業補助和國土整治坡改梯項目的資金支持。

(二)招商引資,引進民間資本開發熱區,發展熱果產業

在堅持農戶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和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基礎上,遵循平等協商、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將土地經營權(使用權)轉讓給其他農戶或經濟組織,取得土地經營權的農戶或經濟組織在流轉期內可以根據市場自主選擇主栽品種、自主售賣自已生產的果品。他們既是財產的所有者,又是經營者,可以按照自已的意愿經營,并獲得全部經營收益,所以經營靈活,積極性極高。

六、總 結

“十一五”以來,新平縣不斷深化縣情認識,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發展高原特色農業,推動干熱河谷熱帶農業產業提質增效。植被恢復與熱區資源開發、退耕還林、產業結構調整、農民脫貧致富相結合,招商引資,引進民間資本規?;?、集約化發展柑橘、杧果、酸角等熱區作物。截至2019年底,全縣在海拔1300 m以下的干熱河谷地區,共發展柑橘8633.3 hm2,杧果2493 hm2,酸角210.7 hm2,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干熱河谷地區植被恢復要成功,除了適地適樹,選擇鄉土樹種;有條件引水灌溉,無條件選擇集水、保水整地措施;除選用容器苗外,最關鍵的就是要抓住產權這個核心,只有產權明確到具體的人或法人,他們才會積極參與,最終成為生力軍。新平縣干熱河谷地區植被恢復的4種模式,無論是哪一種模式,都是產權明確,出資人既是財產的唯一所有者,又是經營者,他們可以按照自已的意愿經營,并獲得全部經營收益,積極性高,經營方式靈活。加之政府引導,產業帶動,經營者充分應用現代農業技術,集約化經營,發展節水型農業(滴灌技術),坡地改梯地、增施有機肥等,所以新平縣以產權為中心的干熱河谷地區植被恢復是成功的。

植被恢復和發展是干熱河谷地區生態建設的重要部分。農民、民營企業是植被恢復的主體,只有產權明確,他們才會積極參與,同時,植被恢復只有與產業發展相結合,農民從中得到實惠,才可能得到實施。因此,在植被恢復時,要盡量使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和諧統一。

猜你喜歡
河谷柑橘植被
基于高分遙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計算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植被覆蓋度變化遙感監測
河谷地形對草地貪夜蛾種群遷移的生態學效應
追蹤盜獵者
第一節 主要植被與自然環境 教學設計
柑橘家族
柑橘的秘密
基于數據建模王平鎮河谷對泥石流可容體積評估
阿爾及利亞將實現柑橘自給自足的目標
印度柑橘產業不景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