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銀市胡麻高產高效生產模式調查研究報告

2021-11-30 11:15趙寶勰楊繼忠李雨陽俞華林陳彩霞
農業科技與信息 2021年19期
關鍵詞:頭茬白銀市胡麻

肖 弘,趙寶勰,楊繼忠,李雨陽,俞華林,陳彩霞

(白銀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甘肅 白銀 730900)

胡麻是白銀市最重要的油料作物[1],近年來面積和產量穩中有增,總體發展形勢良好,但胡麻與其他經濟作物相比種植效益較低,農民種植積極性不高。本文從近年來白銀市胡麻生產發展情況、種植主體類型、加工企業、種植成本收益、生產主體與企業聯結情況等方面進行了調查研究,為白銀市胡麻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1 白銀市胡麻產業發展概況

白銀市總耕地面積30萬hm2,旱地21.3萬hm2,有效灌溉面積8.7萬hm2。胡麻是白銀市最主要的油料作物,水地、旱地均有種植,常年播種面積2萬hm2左右[2],占油料作物總播種面積的90%左右[3]。從2007—2020年的統計數據看,全市胡麻產業發展概況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表現。

1.1 面積和產量

白銀市胡麻的生產形勢是面積和產量穩中有增,2007年全市胡麻播種面積1.61萬hm2,由于新品種、新技術的廣泛應用,胡麻種植面積逐年增加,2020年胡麻種植面積2.23萬hm2,與2007年比,胡麻面積增加了38.5%;單產呈逐年提高的趨勢,旱地胡麻單產年度間有波動,但總體表現為明顯提高趨勢,2007年全市胡麻平均單產1 062.0 kg/hm2,2020年達到1 657.5 kg/hm2,胡麻單產增加了56.1%(見表1)。白銀市胡麻面積增加、產量提高的關鍵是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新品種的普及率由2007年的20%提高到2020年的90%以上;地膜穴播胡麻的應用由2007年的0.03萬hm2增加到2020年的0.53萬hm2,占全市旱地胡麻播種面積的48.8%;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技術的廣泛應用保證了胡麻持續高產、穩產。

表1 白銀市2007—2020年胡麻生產基本情況統計

1.2 種植主體基本類型

白銀市胡麻種植基本以農戶分散種植為主體,戶均種植面積0.07~0.13 hm2,種植面積在0.67~1.33 hm2的種植大戶所占比例約5%,超過3.33 hm2的胡麻合作社更少,所占比例約3%。目前,無論是農戶種植或種植大戶、合作社,胡麻種植都向輕簡化栽培方向發展。一是由過去零星種植向集中連片種植發展;二是由過去管理粗放向水肥高效利用、綠色防控等精細化作業發展;三是由過去所有農事活動基本依靠手工完成向全程機械化方向發展。

1.3 加工企業

白銀市目前工商登記注冊的較大型胡麻加工企業主要有20家,其中建偉、創佳、三利、永鑫、金利源、三福6家規模較大,年加工能力都在300 t左右,只有建偉年加工能力達到8 000 t,其他企業加工設備陳舊,產品以加工食用油為主。胡麻加工還是以傳統小作坊為主,加工能力不足,加工產品單一,主要為胡麻油和胡麻餅粕,產業帶動效應不強,產品增值效果不顯著[4,5]。

2 胡麻不同種植模式的成本收益對比

白銀市胡麻主要分布于黃河灌區、井泉灌區和旱作區3大生態區域。水地胡麻種植模式有單種、間作、套種3類,間作、套種立體栽培模式是白銀市灌區胡麻尤其是黃河灌區胡麻栽培的突出特點,生產中常見的立體栽培模式主要有胡麻—大豆、胡麻—玉米、胡麻—蠶豆等。旱地胡麻種植模式有露地撒播或條播和舊膜穴播。

2.1 水澆地胡麻高產高效種植模式

分析研究了白銀市灌區胡麻立體栽培大豆、玉米、豌豆3種高產高效立體栽培模式,確定了相應的技術參數:胡麻—玉米立體高效栽培模式,總帶幅為150 cm,帶型結構為6行胡麻100 cm立體栽培2行玉米50 cm,胡麻行距20 cm,密度600萬~675萬株/hm2,玉米行距30 cm、株距25 cm,胡麻占地面積比例為66.7%;胡麻—大豆立體高效栽培模式,總帶幅為110 cm,帶型結構為4行胡麻60 cm立體栽培2行大豆50 cm,胡麻行距20 cm,密度600萬~675萬株/hm2,大豆行距30 cm、株距10 cm,胡麻占地面積比例為50%;胡麻—豌豆立體高效栽培模式,總帶幅為100 cm,帶型結構為4行胡麻60 cm間作2行豌豆40 cm,胡麻、豌豆行距均為20 cm,胡麻密度600萬~675萬株/hm2,胡麻占地面積比例為66.7%。

白銀市灌區光熱資源豐富,灌溉方便,農業生產一季有余,二季不足,胡麻生產采用立體栽培模式,既充分利用了自然資源,又顯著地提高了土地產出率,有效增加了農民的種地收入,同時還較好地解決了灌區種植作物間相互爭地的矛盾[6]。按照當前市場價格計算,單種平均收益:胡麻9 874.5元/hm2,玉米13 665.0元/hm2,大豆5 625.0元/hm2,豌豆5 337.0元/hm2。胡麻立體栽培平均收益:胡麻玉米22 657.5元/hm2,胡麻大豆19 308.0元/hm2,胡麻豌豆16 185.0元/hm2(見表2)。

表2 白銀市灌區不同種植模式效益統計

2.2 旱地胡麻高產高效種植模式

穴播胡麻是白銀旱作區節本增效栽培的最有效措施。有以下幾種模式:A:頭茬新膜玉米→二茬舊膜胡麻;B:頭茬新膜玉米→二茬舊膜玉米→三茬舊膜胡麻;C:頭茬新膜玉米→二茬舊膜玉米→三茬舊膜玉米→四茬舊膜胡麻,無論哪種模式,凡種植胡麻后一律揭膜重新整地,開始新的輪作倒茬。

從表3可以看出,年均產值、年均成本和年均收益以頭茬新膜玉米→二茬舊膜玉米→三茬舊膜胡麻模式最高,分別為16 359.6元/hm2、4 642.5元/hm2和11 717.1元/hm2,頭茬新膜玉米→二茬舊膜胡麻模式的居第二位,頭茬新膜玉米→二茬舊膜玉米→三茬舊膜玉米→四茬舊膜胡麻模式的最低。結果表明:白銀市旱作區地膜多次利用以頭茬新膜玉米→二茬舊膜玉米→三茬舊膜胡麻的輪作模式經濟效益最佳,是理想的節本增效輪作種植模式。

表3 白銀市旱作區穴播胡麻地膜不同利用次數輪作模式效益統計

3 胡麻生產主體與企業聯結情況

由于胡麻種植比較效益低,區域內大面積連片種植的農戶很少,但由于飲食習俗,胡麻油是本地農戶最主要的食用油,因此家家戶戶都要種植,規模一般在戶均0.07~0.13 hm2,該產業基本不作為農戶家庭的經濟收入來源。近年來,由于新品種、新技術的普及,旱作區舊膜穴播胡麻節本增效顯著,加之舊膜玉米面積較大,為旱地胡麻擴大栽培面積創造了條件,灌區胡麻水肥高效利用、病蟲草害綠色防控及全程機械化作業等廣泛應用,顯著提高了胡麻生產效益,極大地提升了農戶種植的積極性。胡麻產業逐漸成為種植戶家庭經濟來源和重要產業之一。據調查,在白銀市較大的20家食用油加工企業中,自建優質胡麻原料基地的僅有會寧建偉食用油有限公司和會寧縣創佳糧油工貿有限公司2家,規模在0.07萬~0.2萬hm2,其生產模式基本為訂單農業,即農戶種植,企業統一提供種子和統一田間管理,最后對符合標準的胡麻種子按高于市場價格10%進行收購。近年來,由于胡麻單產提高以及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增加,自用胡麻油消費量顯著減少,胡麻籽的商品率有所提高,由過去不足30%提高到現在的40%,交易總量在1.5萬t左右。

4 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白銀市胡麻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簡約化操作水平低,播種、施肥、除草、打藥等單項技術應用多,集成技術應用不夠;機械化作業程度低,機械化作業研發程度低,缺乏配套的機械設備,尤其是缺少比較成熟的胡麻收割機械;深加工不夠,產品單一,主要的銷售市場是喜食胡麻油的傳統區域,局限性大,銷售數量有限,對胡麻產業的促進作用不明顯。

猜你喜歡
頭茬白銀市胡麻
才藝之窗
蘄春蘄艾頭茬艾和二茬艾的產量及質量比較研究△
胡麻高產栽培技術
甘肅省白銀市第十一中學師生優秀書畫作品選登
頭茬新韭
2019年白銀市大氣降水的化學特征分析
江西省鄱陽縣再生稻高產高效技術模式應用研究
優化胡麻膠提取工藝的研究
地表深井降水在胡麻嶺隧道施工中的應用
無言的豐碑——記中鐵一院胡麻嶺隧道設計科研攻堅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