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楹聯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探索

2021-11-30 08:59衡英李洪海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10期
關鍵詞:楹聯讀物語感

衡英 李洪海

由于不同年段學生對楹聯的接受能力有差異,我們嘗試把楹聯融入不同年級的語文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語言魅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升語文素養。

1.低年級段:趣讀樂學楹聯,培養語感

對句是楹聯學習的基礎。我們在梳理一、二年級的小學語文課本時發現,現行的語文課本已有對句內容。例如,一年級下冊“識字三”中有“云對霧,雪對霜,和風對細雨……”;二年級上冊“識字六”中有“美對丑,愛對恨,真誠對虛假,冷漠對熱忱……”。教材中還有關于楹聯積累與運用方面的知識。例如,語文園地中的“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開國大典》中“天上五顏六色的火花結成彩,地上千千萬萬的燈火一片紅”;《七律·長征》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等。

通過誦讀傳統文化篇章如《對韻歌》《古對今》等,低年級段的學生已初步掌握了誦讀楹聯的方法,加上楹聯具有對仗工整的特點,學生在楹聯的平仄聯韻之中誦讀、積累,語感得以培養。

2.中年級段:開展楹聯活動,培養綜合能力

三、四年級的學生表達能力增強,已有展示的基礎和能力。學校根據這一階段學生的特點,開展閱讀活動,為他們推薦《笠翁對韻》《有趣的楹聯故事》《寓言故事》,以及課文推薦的兩類讀物:一類是結合學校文化特色內容選擇的讀物;另一類是結合教材推薦的必讀書目。閱讀課上,語文教師傳授讀書方法,引導學生閱讀并分享。學生結合自己所讀的故事內容,每天上課前進行3-5分鐘的講述。在分享和討論中,學生的讀書習慣得以培養,思辨能力得以提升。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進行引導和總結提升,確保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學校還挖掘、利用學生的特長,開展豐富的綜合性活動。比如,讓繪畫能力強的學生為古詩配畫;讓寫作能力強的學生根據楹聯的內容編寫劇本;讓表現能力強的學生根據劇本演楹聯劇。圍繞楹聯開展的各項活動,促進了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

3.高年級段:進行楹聯創編,提升語文素養

五、六年級學生對楹聯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資料搜集能力以及表達能力都有了進一步提升,這為楹聯的創編奠定了基礎,楹聯創編又進一步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學生根據不同的讀物內容創編不同的楹聯,在此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通過線上讀書交流會的形式,進行楹聯創編心得的交流、分享,以此促進學生課下多讀書、讀好書,勤思考、善交流,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素養,促使其熱愛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的目的。

編輯 _ 張曉震

猜你喜歡
楹聯讀物語感
工會干部案頭讀物推薦
工會干部案頭 讀物推薦
閱讀教學中學生語感的培養
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感
“讀”辟蹊徑 助培語感——指向語感培養的朗讀教學策略
孔府的年節楹聯
對外漢語分級讀物的幾個重要問題
紙質讀物的困境與出路
論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感的培養
我與楹聯緣不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