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檢驗科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模型探討

2021-11-30 08:00魏望陸丹沈艷麗王波薛魁
錦州醫科大學報 2021年7期
關鍵詞:檢驗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魏望 陸丹 沈艷麗 王波 薛魁

【摘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爆發以來,我國許多定點與非定點收治單位每天都會面臨許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患者。疫情期間,各醫院檢驗科在嚴格按照我國生物安全防護有關文件進行日常臨床檢驗診療工作的同時,還需大量開展新冠肺炎相關檢驗工作。為此,檢驗科如何在實際運作過程中有效實現積極正確的生物安全防護成為重中之重?;诖?,我們結合本院疫情期間有關防控經驗,依據我院檢驗科具體實際,積極探討、構建疫情期間檢驗科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模型,以期為新冠疫情期間檢驗科高效、安全運作提供積極有效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檢驗科;生物安全防護;應用模型

【中圖分類號】R5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07-003-03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是2019年爆發的由新型冠狀病毒所導致的急性傳染性病癥。定點與非定點收治單位作為疫情防控的首道防線,成為我國醫療衛生積極應對疫情的網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我國爆發后,各層級醫院及相關衛生服務中心的臨床檢驗工作急劇增加,面對兇險的病毒與流動復雜的人群,此次檢驗工作更具未知性、復雜性、風險性與挑戰性。因而檢驗科如何積極有效應對此次“大檢”成為了各院關注的重點,有關檢驗人員如何做好正確高效生物安全防護成為了檢驗科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因而我們在我院原有醫療檢驗生物安全防護 基礎上,結合此次疫情狀況,進行有關工作調研與總結,積極探討并構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檢驗科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模型,以期為新冠疫情期間檢驗科高效運用防護物資,提升其生物安全防護質量,加快新冠病毒相關臨床檢驗效率,積極控制新冠病毒進一步傳播提高積極參考。

1建立我院檢驗科生物安全防護模型

1.1生物安全防護模型建立的必要性

檢驗科必須嚴格遵照我國實驗生物室安全相關的法律、標準、條例等確保實驗室相關生物安全。尤其面對此次高致病性的新冠肺炎病毒,積極按照國家衛健委員制訂的相關政策、制度對檢驗科進行管理勢在必行,以達到病毒傳染管控無死角、無漏洞的效果。而檢驗科人員在此期間每天需要面臨眾多來源復雜的人群,作為檢驗取樣標本的直接接觸者和“偵察兵”,其所面臨的易感風險不容小覷,因而切實高效的生物安全防護十分重要。

1.2生物安全防護模型具體內容

為有效保障檢驗科人員疫情期間的身體健康安全以及避免檢驗科不良感染事件的出現,切實確保檢驗科生物管控安全,具體模型構建如下。

(1)組建檢驗科生物安全技術小組,包括審定管理體系文件、病原微生物危害報告評估、生物安全事故處置、技術咨詢。(2)落實單位法人對的生物安全責任,實時發布檢驗科生物安全管理相關資訊,調配檢驗科生物安全防護資源。(3)組建檢驗科生物安全管控監督小組,督察檢驗科日常生物安全,更新、修訂生物安全管理相關文件,積極完善生物安全管理構架及體系。培訓及管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加增崗位人員。(4)生物安全防護模型的構架具體有消毒要求、崗位安排、個人防護要求、設施設備管理等。

2新冠肺炎疫情狀況下檢驗科工作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相關內容,檢驗科此期間主要工作內容有:外周血淋巴細胞、肌酶、肌紅蛋白、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紅細胞沉降率、D-二聚體等指標水平測定。而針對于高度懷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還包含血清IgM抗體、IgG抗體滴度測定;同時需予以實時熒光定量PCR和(或)NGS法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取鼻咽拭子、痰、糞便等樣本并盡快送檢。對于癥狀較為嚴重的患者,還需進行血氣分析。

3檢驗樣本的管理

3.1檢驗樣本分區及處置

根據檢驗科能力及具體情況不同,接收人員嚴格按照二級生物安全防護規范,將預處理樣本分為“常規樣本”與“疑似樣本”。疑似患者的采集樣本應裝入單獨的雙層密封袋,于56℃下滅活半小時,標注好后放入專用轉運箱,注意與普通樣本區分,放置于專門區域。同時由相關接收分揀人員對樣本進行核對、交接、分揀(生物安全柜中不開封)、滅活。對于出現樣本潑灑、溢出狀況,應及時依據實際狀況強化二級生物安全防護或提升為三級防護。

3.2檢驗樣本相關安全防護

檢驗科作為密切接觸部門,存在較高的“開蓋傳播風險”。為進一步減低檢驗流程所導致的氣溶膠污染,檢驗人員應按照二級生物安全防護進行。離心操作時應待機器完全停止后,靜置15分鐘后輕啟離心機蓋,取出樣本后于生物安全柜中打開樣本蓋;注意操作應輕緩,避免震蕩、搖晃。對于疑似樣本檢測需按照集中檢測原則,標準流程準則應貫穿于整個操作過程,同時檢測人員需做好自身生物安全防護,注意工作環境的安全性。在允許條件下,可及時更新設備,配備具有自動進樣功能的設備,進一步保障檢測人員的生物安全。

3.3檢驗后處理

大多病毒不耐紫外線、不耐熱,56℃環境下持續30分鐘、75%乙醇及氯仿等對于病毒滅活均有效。檢驗科在工作完成后,需對操作桌面、地面等進行全面消毒,采用紫外燈對儀器擺放區進行照射。檢測完的樣本需于生物安全柜中紫外燈照射半小時后封存;檢測耗材、個人防護用品等相關醫源性廢棄物應就地打包,并用高壓蒸汽進行滅菌,之后于121℃下高壓滅菌15min(用化學指示膠帶等對滅菌效果進行記錄),最后進行密閉轉運至醫療廢物暫存點。檢驗所產生的廢棄用液需徹底消毒滅活后排放。

3.4樣本的轉運

3.4.1院內

所有檢驗樣本均屬于潛在污染源,應高度警惕疑似患者的檢驗樣本。需由經相關培訓的專業人員對樣本進行運送,積極做好二級生物安全防護,樣本置于密閉轉運箱,根據醫院規劃的專門路線進行收樣(經乙醇或含氯消毒液消毒外部)、轉運至實驗室。轉運途中確保樣本穩定,避免顛簸,忌自行開箱。若途中出現意外狀況,需緊急聯系接受點相關人員前來處置。檢驗科人員開箱后需再次用乙醇或氯消毒液消毒外部,輕取樣本,嚴格根據《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四版)》進行相關操作。

3.4.2院外

對于有轉送上級醫療單位或疾控中心檢測需求的疑似患者樣本(如鼻咽拭子、痰、其他下呼吸道分泌物、糞便等),需由有關專業人員在二級生物安全防護條件下進行,在指定處取樣后,由專用救護車送往指定檢測處。途中不得開箱,需安全平穩送至相關實驗室后由專業人員在生物安全柜內進行開箱。

4生物安全防護措施的強化

4.1提升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

應在日常工作中逐漸建立健全檢驗科工作人員的生物安全意識立,并結合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狀況,積極加強相關培訓。檢驗科指揮小組應及時收集新近疫情報告及相關實驗生物安全防范準則,積極落實學習,確保本實驗室實現最好、最及時、最有效的生物安全防護。建立檢驗科督察制度,由安全員每天對工作人員進行督察,包括防護用品的規范使用、檢驗相關防護措施的規范操作(檢驗流程、消毒流程),避免防護不到位或防護過度現象;及時檢查消毒用品的時效性及生物安全柜的功能運作。留心工作人員的健康狀況,合理安排輪崗、輪休及工作時長。

4.2應急檢驗空間的劃分

檢驗科的空間布局及獨立的應急檢驗空間設定在此特殊期間尤為重要。為積極應對疫情防控,檢驗科應對空間進行合理運用和調整,設定好疑似患者樣品的處置空間,有效對高危感染性樣本進行隔離,盡量減少密切接觸人員,高效利用防控資源。建議單獨設定出應急檢驗空間,減低對實驗室及工作人員的感染風險。

4.3職業暴露的應急處理

疫情期間,檢驗科工作人員的職業暴露風險極高,相關應急處理預案的制定尤為必要,包括:(1)工作人員身體不同部位(皮膚外露處、眼部等)密切接觸具潛在傳染風險樣本時的應急處理。(2)實驗室出現樣本潑灑、氣溶膠溢出等內部污染的處置。(3)職業暴露后續上報步驟。(4)處置方式(隔離、觀察等)。(5)疑似癥狀的上報、處置步驟。

5小結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肆虐給檢驗科實驗室相關的生物安全防護提出了嚴峻考驗。檢驗科作為此次疫情防控衛生體系的基本重要成分,是此次疫情有效防控的重要關卡,其面臨著最深入、直接的考驗。因而在實際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建立健全檢驗科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模型,包括切實開展緊急生物安全培訓、正確高效使用防護用品、生物安全柜的配置與正確使用、工作人員自身生物安全防護、合理規劃實驗室布局安排、應急預案的制定與演練等。在具體實踐之中不斷總結經驗、計較完善整改,以期檢驗科這一特殊部門能在此次重大公共疾病事件中發揮積極有效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崇唯,賀勇,歐迅,金亞雄,何霞,張玉潔,江虹,陳捷,應斌武.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檢驗科生物安全應對措施及檢測流程優化[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20,41(09):1141-1144.

[2]龔婭,劉志強,段德令,史秋霞,何雄,王曉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非定點醫院檢驗科整體防護策略[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20,41(19):2429-2432.

[3]褚志華,周發為,田婭玲,劉國生,鄭建瓊,陸光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檢驗科人員防護措施及患者標本檢查流程[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20,41(06):764-765.

[4]Panagiotis Mallis,Efstathios Michalopoulos,Theofanis Chatzistamatiou,Catherine Stavropoulos-Giokas.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J].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2020,12(08):731-751.

[5]肖玉玲,陸小軍,康梅,李冬冬,江虹,陳捷,應斌武,謝軼.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醫院檢驗科的生物安全實施方案探討[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20,43(05):511-514.

[6]Ligong Lu,Hui Zhang,Meixiao Zhan,Jun Jiang,Hua Yin,Danielle J.Dauphars,Shi-You Li,Yong Li,You-Wen He.Antibody response and therapy in COVID-19 patients: what can be learned for vaccine development?[J].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20,63(12):1833-1849.

[7]孫艷婷,胡禮儀,楊磊,沈顯群,侯夢一.醫學檢驗科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管理方案及醫務防護措施[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20,41(15):1915-1917.

[8].Guidan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dult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J].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2020,133(13):1575-1594.

[9]賈延芳,鄭健,高英堂.針對新發傳染病生物安全實驗室的管理與展望[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20,28(21):1059-1067.

[10].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viral RNA detection in specialist ophthalmic institute during the COVID-19 epidemic[J].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2020,38(03):257-260.

[11]王雅杰,潘美晨.在抗擊傳染病疫情中平戰結合的臨床檢驗體系建設重要性探討[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20,27(05):721-723.

[12]Canrong Wu,Yang Liu,Yueying Yang,Peng Zhang,Wu Zhong,Yali Wang,Qiqi Wang,Yang Xu,Mingxue Li,Xingzhou Li,Mengzhu Zheng,Lixia Chen,Hua Li.Analysis of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SARS-CoV-2 and discovery of potential drugs by computational methods[J].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2020,10(05):766-788.

[13]Yuefei Zhu,Jia Li,Zhiqing Pang.Recent insights for the emerging COVID-19: Drug discovery, therapeutic options and vaccine development[J].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21,16(01):4-23.

[14]鄭健,穆紅,周春雷,劉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檢驗科生物安全管理的實踐與探索——以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為例[J].生物醫學工程與臨床,2021,25(02):232-236.

[15]Yasin Orooji,Hessamaddin Sohrabi,Nima Hemmat,Fatemeh Oroojalian,Behzad Baradaran,Ahad Mokhtarzadeh,Mohamad Mohaghegh,Hassan Karimi-Maleh.An Overview on SARS-CoV-2(COVID-19) and Other Human Coronaviruses and Their Detection Capability via Amplification Assay, Chemical Sensing, Biosensing, Immunosensing, and Clinical Assays[J].Nano-Micro Letters,2021,13(01):343-372.

[16].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ldren (first interim edition)[J].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2020,58(03):169-174.

[17]Ashutosh Singh,Rahul Soloman Singh,Phulen Sarma,Gitika Batra,Rupa Joshi,Hardeep Kaur,Amit Raj Sharma,Ajay Prakash,Bikash Medhi.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Animal Models for Coronaviruses: SARSCoV-2, SARS-CoV, and MERS-CoV[J].Virologica Sinica,2020,35(03):290-304.

[18]周紅,胡曉紅,黃瀟,程芳,曾芳,韓勇,史琛,呂永寧,張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治療藥物監測實驗室感染防控策略[J].醫藥導報,2020,39(03):330-333.

[19]Ying-Hui Jin,Qiao Huang,Yun-Yun Wang,Xian-Tao Zeng,Li-Sha Luo,Zhen-Yu Pan,Yu-Feng Yuan,Zhi-Min Chen,Zhen-Shun Cheng,Xing Huang,Na Wang,Bing-Hui Li,Hao Zi,Ming-Juan Zhao,Lin-Lu Ma,Tong Deng,Ying Wang,Xing-Huan Wang.Perceived infection transmission routes,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 psychosocial changes, and management of COVID-19 infected healthcare workers in a tertiary acute care hospital in Wuhan: a cross-sectional survey[J].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2020,7(04):418-429.

[20]Liao S J,Wang F B,Li Y R. [How to construct clinical laboratory of the hospital in post epidemic time].[J]. Zhonghua yu fang yi xue za zhi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20,54(12).

[21]SeyedAhmad SeyedAlinaghi,Shahram Oliaei,Shaghayegh Kianzad,Amir Masoud Afsahi,Mehrzad MohsseniPour,Alireza Barzegary,Pegah Mirzapour,Farzane Behnezhad,Tayebeh Noori,Esmaeil Mehraeen,Omid Dadras,Fabricio Voltarelli,Jean-Marc Sabatier.Reinfection risk of novel coronavirus (COVID-19):A systematic review of current evidence[J].World Journal of Virology,2020,9(05):79-90.

基金項目:國家衛生健康委“十四五”規劃全國重點課題(YYWS2361)

作者簡介:魏望,男,1995年6月生,江蘇徐州人,漢,本科,檢驗師,研究方向:主要從事臨床血液與體液檢驗相關研究。

猜你喜歡
檢驗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一對一規范帶教法在檢驗科實習帶教中的應用效果
危機之下更顯生物安全建設之重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普外科限期手術患者處理方式的探討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CT影像特點及應用價值
疑似及確診新冠肺炎的臨床及胸部CT影像特點
曲靖地區1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中西醫結合診治初探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報道的特點分析
醫院檢驗科生物安全隱患與防護
JCI臨床實驗室評審標準在檢驗科危急值管理中的應用
基層醫院檢驗科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