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視角下住宅景觀營造方法應用研究

2021-12-01 00:00劉偉
花卉 2021年16期
關鍵詞:共生營造住宅

劉偉

(羅朗景觀工程設計有限公司,上海 200090)

0 前言

隨著住宅消費結構的深刻變化,原有的住宅景觀營造方式,越來越難以滿足實際的居住、審美要求。為適應住宅消費的新變化,設計人員、施工企業需要在把握市場需求的前提下,轉變思路,創新舉措,通過細節化地處理,逐步營造更為和諧、綠色的住宅景觀,將人文要素、自然要素實現聯動,打造更為成熟的住宅景觀營造方案[1]。為加速住宅景觀營造體系的成熟化進程,相關團隊需要組織設計人員,在梳理住宅景觀營造價值的前提下,通過景觀營造手法的創新與完善,提升住宅景觀營造的針對性、有效性。

1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框架下住宅景觀營造的價值

將住宅景觀營造納入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框架之下,進行系統化梳理,有助于設計師快速轉變設計理念,從更多元的角度出發,將人的居住需求、自然環境特點有機結合起來,打造綠色、和諧的住宅景觀。

1.1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造景的基本要求

住宅景觀營造過程中,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運用到景觀營造、建筑設計等環節,將地形地貌、氣候環境等納入到景觀營造體系之中,在保證住宅景觀營造審美價值的同時,減少住宅景觀營造對于住宅區域生態環境的影響,并且可以控制景觀營造成本,使住宅景觀營造有序開展。例如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框架下,設計人員可以結合住宅周邊綠地、水體等景觀與住宅內部建筑環境、外部建筑環境有機聯動,使營造的住宅景觀更好地貼近居民的審美特點以及價值取向,避免住宅景觀與外部環境的融合度過低的情況發生[2]。

1.2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造景的優越性

與傳統的住宅景觀營造方式相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造景方式在實踐中的應用,無疑可以強化景觀塑造的可控性,避免額外費用的產生,實現住宅景觀營造成本的合理調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框架下,住宅景觀構建的現實價值,使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可以從整體上明確觀念住宅景觀營造的新思路,將更多的景觀營造素材納入到景觀設計營造工作之中,在豐富住宅景觀內容與形式的同時,更好地兼顧住宅景觀塑造的審美價值與成本投入,無疑實現了現有住宅景觀營造體系的優化與升級。

2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框架下住宅景觀構建的方法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框架下,住宅景觀的構建,要求設計師打破以往的設計理念,創新設計方法,實現住宅景觀構建工作的有序開展,通過景觀營造,滿足居民的居住需求,打造更為舒適的居住體驗。

2.1 充分利用現有自然資源

住宅景觀營造的過程中,景觀設計師應當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框架下,對設計場所實地調查掌握已有的自然資源,嘗試評估自然資源的類別、數量以及特點,并對現有自然資源做出針對性調整,逐步打造出小型住宅生態系統,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互動[3]。為保證自然資源利用成效,在自然資源規劃、利用過程中,應當將自然資源的保護放在首要位置,避免破壞性自然資源利用行為的發生。從過往經驗來看,設計師在住宅景觀營造的過程中,受到傳統思維的影響,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缺乏整體性、科學性的規劃,無形之中,增加了已有自然資源利用過程中,發生資源破壞的概率。除了做好自然資源的保護工作之外,還需要從審美角度、實用角度等層面出發,有序開展自然資源的營造,通過系統化的營造,將自然資源與住宅建筑契合起來,讓自然資源更好地運轉,在實現住宅景觀科學塑造的基礎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2.2 依托地形地貌開展設計

住宅景觀營造環節,設計師應當依托地勢地形等條件,有序做好景觀打造工作,以逐步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目標。地形地貌因素對于住宅景觀的營造成效有著最為直接的影響,基于這種認知,住宅景觀營造環節,設計師有必要分析住宅區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對景觀造型做出合理化的調整,通過地形地貌特點的發掘、呈現,更好地控制住宅景觀營造成本。以某住宅建筑項目為例,考慮到居民的居住需求以及審美特點,設計師在整體景觀營造環節,開拓住宅景觀營造思路,創造性地將施工區域的地形地貌特征納入到景觀營造之中,使住宅建筑與地形地貌相適應,把住宅景觀融入到自然環境之中,實現住宅景觀的和諧[4]。從住宅項目的安全性、穩定性角度來看,將地形地貌要素納入到住宅景觀營造環節,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住宅結構的穩定性,延長住宅的服務年限,控制病害的發生,無形之中,降低了后續住宅景觀維護成本。

2.3 合理營造住宅綠化系統

住宅景觀營造過程之中,設計師需要準確把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特點,將住宅綠化系統作為景觀營造的核心來營造出綠色、生態的住宅景觀。這就要求,設計師在住宅景觀營造之初,需要組織人員進入住宅項目施工區域,準確設計植物種類、數量以及分布特征等基本情況,針對于植物特性,結合住宅區域土壤情況以及居民的審美情趣,選擇適合的植物品種,將其作為綠化系統營造的基礎。在完成綠化種植設計基礎上,設計師在住宅區域的相關位置,完成綠化平面的布局,使綠化景觀的審美價值得到突顯。在住宅區域內部,構建起動物、植物的聯動機制,實現住宅生態系統新穩態的形成,逐步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的。

2.4 打造成熟的小型住宅生態

住宅景觀營造過程中,為提升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能力,除了在做好上述景觀營造與設計工作之外,還應當做好小型生態系統的創設。在這種住宅景觀營造思路的引導下,應當針對性做好植被設計、人為因素控制等角度出發,有序做好小型住宅生態系統的設計工作。例如,在植被設計環節,設計師重點做好植物景觀造型的營造工作,對植物種類、顏色以及造型等要素進行設計,以保證植物景觀與住宅結構、外墻顏色等相匹配。同時在植被景觀塑造環節,還需要充分考慮,住宅區域的氣候特征以及植物景觀后期維護成本,通過整體性的考量,增強植被景觀造型的審美價值[5]。住宅景觀營造環節,設計師有必要從人為要素、自然要素的角度出發,最大程度地減少人為因素的破壞作用。

3 住宅景觀營造案例分析

考慮住宅景觀營造涉及的內容較多,景觀要素多元,基于住宅景觀營造方案可行性、實用性的考量,設計師可以結合相關住宅景觀營造案例,總結經驗,調控方法,有效修正住宅景觀營造方案。

3.1 項目設計思路

杭州未來科技城位于杭州市中心的西部區域,靠近杭州西溪國家濕地以及浙江大學,地理區位較為優越。整個住宅項目在規劃設計過程中,將未來科技城定義為高端住區。方案以“自然”為主題,圍繞“外象內境”展開?!巴庀蟆笔峭ㄟ^項目觀感給人的直觀印象,以材料、自然的肌理、綠化種植、空間營造生活情境,體現自然的居住氛圍?!皟染场眲t是超越外象之外,引發人產生時間感對話的心境,啟發人們思想共鳴的意境。

為更好融合人與自然和協共生理念,景觀設計師認真做好住宅景觀營造工作,并有針對性地提升景觀的辨識度。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設計師在住宅景觀打造過程中,設計人員充分利用西溪濕地的森林資源、動物資源,實現自然與住宅建筑的有效互動,并且逐步形成探尋、對話、沉浸的住宅景觀營造機制,使居民可以更好地融入到住宅景觀之中,更加充分地體驗住宅景觀的自然美感。設計師將場地劃為五境,再從自然抽取五要素將整個場地打造為五進空間:“森之隱”“綠之丘”“時之源”“外象內境”“花之隱”。設計師合理利用住宅的植被、地形地貌等景觀要素合理化整合,使項目景觀審美價值得到更加全面的呈現,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3.2 項目設計方法

在項目景觀營造環節,設計師認真組織做好住宅景觀的營造工作,營造遵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原則。主入口以“森之隱”為主題,也是第一重院落,經過一段綠蔭如蓋的林蔭道內,從綠化角度來營造郁郁蔥蔥森林感。主入口通過“綠之丘”后,進入到中心景區為第二重院落?!熬G之丘”精心設計的綠丘,營造起伏變化的地形夾道空間感,路的兩側種植特選烏桕。經過“綠之丘”后,進入“時之源”采用6 塊桐廬石(采自桐廬當地),主景石寓意著西山,是格局的體現,石臺上的水流模擬江流奔騰的景象,而圓形水池則寓意著百川灌海的景象。第四境“外象內境”通過中心綠島的植物與圓環形成一種“一人一世界,一樹一菩提”的哲學意境。第五重空間—“花之隱”,歸家巷道的前奏。通過櫻花夾道,營造一片“花如雪,雪如花”的場景。景觀不應該僅僅存在于你可看到的這一面性,而更多的應該是可以讓人去更深層次的思考與感悟,并能夠與之產生共鳴的空間。未來我們也將探索更多打造取法自然,回歸生活本源,探尋內心本我的院落宅邸。

4 結論與建議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視角下,住宅景觀的合理化、體系化營造,要求設計師在明確住宅景觀塑造價值的基礎上,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出發點,合理整合人文要素、自然要素,確保住宅景觀營造符合住宅消費需求,促進住宅環境的正向發展。

猜你喜歡
共生營造住宅
誠心為“僑” 營造“家”溫暖
2021年山西將完成營造林26.67萬公頃(400萬畝)
Jaffa住宅
田園養生景觀營造探討
人與熊貓 和諧共生
掛在“樹”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優生共生圈培養模式探索
優生共生圈培養模式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