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擺脫“病恥感”,心理疾病須重視

2021-12-01 10:13晨海
青春期健康 2021年17期
關鍵詞:心理疾病患病率情緒

文/晨海

很多患者覺得不舒服,甚至出現心慌、胸悶、胸痛、心悸、高血壓難以控制等嚴重癥狀,反復檢查卻查不出大問題,吃藥效果也不好,這往往是心理問題所致。

2020 年,《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 年)》發布會現場,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局長常繼樂介紹,近年來,隨著我們國家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工作壓力都在明顯加大,我國居民心理行為問題和精神障礙的人群逐漸增加,民眾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根據2019 年數據顯示,我國抑郁癥的患病率達到2.1%,焦慮障礙的患病率是4.98%,抑郁癥和焦慮癥這兩個合計患病率接近7%。

大多數心理疾病患者不愿看心理科,或不承認有心理問題,多是因為“病恥感”,覺得患上心理疾病是一件很羞恥,甚至是讓家人蒙羞的事。

患者之所以對“心理科”“心理疾病”避諱和反感,主要原因有3 點:

1.社會上普遍存在對心理疾病的偏見,很多人厭惡、害怕心理疾病患者,甚至將心理疾病污名化為“變態”“神經病”等。

2.一些患者不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存在錯誤認識,被診斷出焦慮、抑郁后就覺得“整個人都完了,要變成瘋子了”。有不少人在看心理門診之前,堅持鍛煉身體、有不適及時就醫,表現得十分積極,一旦被診斷為焦慮、抑郁,仿佛一下就垮了,覺得會給家人朋友帶來麻煩,病情變得更加嚴重。

3.患者個性要強、敏感,再加上把心理疾病錯誤地歸結于意志力薄弱、性格不好等,即使已察覺出情緒不好,還是下意識排斥看心理醫生,總是對人說“我很好,沒問題”“我沒那么脆弱”等。

心理疾病和軀體疾病互為因果。以心血管病為例,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越嚴重,患心血管病的風險越高。有情緒心理問題的患者,容易發生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血管事件。相對于沒有心理問題的患者,患焦慮或抑郁的人再發心肌梗死的風險會增加2~3 倍,住院、門診次數和醫療花費更多。

因此,人們必須正確認識心理疾病。它無關道德,不必羞愧。心理疾病只是眾多疾病中的一種,焦慮、抑郁引發的神經系統功能性失調,是不受意志掌控的,任何人遇到重大突發事件時都可能會出現。

很多心理疾病會伴有軀體癥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一是心血管癥狀,如心悸、心慌、胸痛等;二是胃腸道癥狀,如食欲缺乏、消化道不適等;三是神經系統癥狀,如頭痛、頭暈等;四是皮膚癥狀,如濕疹等。如果出現上述癥狀,且在心內科、消化科、神經內科、皮膚科等檢查不出器質性疾病,則應考慮到心理科就診,看看是否為焦慮、抑郁等情緒所引發。

此外,對于剛剛經歷重大生活事件及失眠持續兩周以上者,親友應留心觀察,若有以下3 種表現,也應考慮為心理問題:一是情緒不穩定,會因為一點小事情就發脾氣、發怒或心煩;二是敏感、悲觀,經???,覺得別人對他不友好,或對某件事特別擔心,甚至覺得生活沒有希望;三是社會功能受到影響,原來能做的事情現在不能做了,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勁兒,甚至對原來愛好的事物喪失興趣。

心理疾病就像感冒一樣,不嚴重時,扛一扛或許能過去,嚴重時,積極干預可以有效減少痛苦。將心理疾病視如猛虎的想法是不可取的,一旦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就要盡早應對,以免引發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猜你喜歡
心理疾病患病率情緒
2020年安圖縣學生齲齒患病率分析
云南省尋甸縣小學生視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調查
昆明市3~5歲兒童乳牙列錯畸形患病率及相關因素
莫擅自貼上心理疾病標簽
能治療心理疾病的耳機
研究稱心理疾病史與癌癥死亡風險相關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我國高血壓人群的一般規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