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政策性金融支持農業經濟發展問題研究

2021-12-02 09:18劉飛
商品與質量 2021年44期
關鍵詞:政策性農業發展

劉飛

新河鎮人民政府 山東平度 266715

當前,我國農業農村處于重要的轉型期,農業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表現得尤為突出,迫切需要推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農業農村產業的主要承載者,是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力量,政策性金融機構要加大支持力度,積極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解決其融資渠道“窄”、融資成本“高”、融資速度“慢”等問題,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良性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支持延伸農業產業鏈、價值鏈,整體上提高農業的競爭力和創新力,推動鄉村產業振興[1]。

1 農業金融性政策的作用

1.1 農業政策性金融是支持農業經濟發展的工具

把農業政策性金融的定位與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客觀條件相結合,運用政策保障、貼息等多種宏觀調控手段支持和幫助農業經濟發展。但農業金融業有其自身的劣勢,例如自身無法吸收資金、信用狀況差和低效率等。而抵押貸款雖是另一種選擇,但抵押品不足又難以實現借款?;诖?,推行農業政策擔??梢蕴岣咿r業借款人投資項目的成功率[2]。

1.2 農業政策性金融的運作原則

自從農業政策金融學興起以來,在各種農業生產要素和金融背景下,其運行模式、運行空間和運行對象都在不斷變化,以積極適應農業發展進程。兩者在時間和地理條件上都存在著差異,有關地區的農業政策性金融運作也有一定的差異,但這并不意味著農業政策性金融不受限制,可以獨立運作。農業政策性金融是一種具有國家政策屬性的特殊金融形式,并非一般的商業金融。在經營方面要明確定位,堅持穩中求進的經營方針。

2 農業政策性金融的支持農業經濟發展的方式

2.1 完善信貸產品體系

政策性金融機構要充分分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特征,創新差異化的金融產品,放寬實收資本、抵質押物、銷售收入等傳統指標的要求,將發展能力、信用記錄、償債意愿等相關指標納入評級授信的評估范圍,合理評估經營效益,設計推出開發隨貸隨用、隨借隨還、直通貸等信貸產品,對貸款額度、期限、利率等方面給予優惠,突出產品的政策性或準公共屬性,形成豐富的信貸產品體系。同時積極跟進融資需求,加大循環貸款、無還本續貸等新的模式,實現授信額度循環使用,提高信貸產品的靈活性。充分利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先進科技,加強相關信息的收集和處理,建立適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特征的智能信用評級和風險評價模型,對于發展潛力較強、效益明顯和誠信度較高的經營主體開展線上信用貸款,不斷擴大普惠小額信用貸款規模。

2.2 創新金融服務模式

政策性金融機構要積極與各級農業農村部門開展對接,接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息直報系統,依據名錄按圖索驥,主動開展營銷。根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短、頻、快的融資需求,靈活設定授信審批條件,開展個性化、專屬化金融服務,實現“一企(戶)一策”,提高服務的效率和直抵性。對于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同步開展準入信用等級評定和授信,開辟綠色信貸通道,實施貸款全流程限時審批制度,確保貸款快捷發放,融資需求快速滿足,提升信貸服務效率。充分利用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豐富完善銀企直聯、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電話銀行等各類金融服務渠道,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支付、結算、融資、投資、理財等全流程金融服務,提高一站式、綜合化和智慧化金融服務能力。建立金融服務云平臺,將云平臺服務接口向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放,賦能金融服務能力[3-5]。

2.3 推動融入全產業鏈條

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資源稟賦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特點,通過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以及引導支持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產業龍頭化企業組成利益共同體,形成利益連接機制,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嵌入到農業全產業鏈條當中,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同時為有效融資創造規范的征信平臺和良好的信用條件,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政策性金融機構加強資金融入,引導產業化龍頭企業輻射和帶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跟進,建立合作互助、風險分擔的利益聯結機制,優化形成信息、資源、渠道互聯互通、共建共榮的產業生態,形成龍頭帶加工、加工帶產業、產業帶發展,構建農業產加銷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著力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能力弱、抗風險能力低等問題,推動農業產業循環增值、梯次增值、全鏈增值。

2.4 拓展抵押質押范圍

結合政策性金融機構長期的實踐,積極盤活農村資源資產,發揮農業資源、資產、權益等要素豐富多樣的優勢,不斷創新抵押模式,有效拓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抵押范圍。全面推進農民財產權益抵押模式,支持農業機具、場、庫、圈、棚等實現有效抵押。結合農村改革推進情況,開展集體性經營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等進行抵押,探索農業商標、知識產權、保單受益權等進行質押,創新訂單、倉單、存貨、應收賬款融資等供應鏈金融產品。結合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服務優勢,探索推進農村土地經營預期收益權抵押模式,對于土地種植面積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情形,對作物的預期收益進行評估并開展相應價值的抵押貸款。

3 農業政策性金融支持背景下農業產業的發展思考

3.1 致力農業結構性升級,推動農業提質發展

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加快發展特色優勢農業,以“打造優質農產品”為抓手,打造具有特色的農產品品牌,突出區域特色和優勢品種,大力發展優質蔬菜、優質花生、優質林果,推動全市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發展高品質設施蔬菜,開發高端市場,增加反季節蔬菜供應,加快形成設施蔬菜生產基地;探索龍頭帶動、園區示范和基地推動等多種發展模式,實現畜牧業向規?;?、標準化、生態化方向發展。實現農業經濟向更大規模、更高水平、更好質量邁進。

3.2 致力發展綠色循環養殖業,統籌規劃養殖布局

加快品種改良,穩定生豬生產,大力發展牛羊雞畜牧業。繼續開展標準化畜禽養殖場示范創建,增加省級標準化示范場。認真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試點,建立有機肥生產廠,培育基地對接模式和養殖場自我消納模式示范點。開展畜禽禁養區養殖場拆遷工作,推動畜禽禁養區治理,統籌規劃養殖布局,消除養殖場對水環境構成的不利影響。加快漁業綜合種養建設,推廣增殖友好型大水面漁業開發模式[6]。

3.3 致力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繼續調優產業結構

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引領,以農民合作社為紐帶,以家庭農場為基礎,積極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推動“農業+互聯網”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推動農產品生產、服務、加工、銷售“四位一體”,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建設現代化農業經濟體系為方向,實施服務業提升計劃,推動三產經濟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發展現代農業服務業,優化商業布局,建成河陽農貿市場,啟動河雍農貿市場建設。規范提升傳統服務業,鼓勵發展新興服務業,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不斷優化農業布局,增加優質農產品供給[5]。

3.4 致力鄉村振興,倡導鄉村旅游經濟發展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實施鄉村旅游開發建設,積極開展鄉村旅游特色村、鄉村旅游示范村、鄉村旅游星級示范點、古村落、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休閑農莊、特色民宿等品牌創建工程。完善運營機制,進一步提升品牌效應。以“美麗源溝”為試點,堅持“規劃先行、項目帶動、分步實施”,加快建設美麗鄉村,推動農村共享發展[7]。

3.5 加強農業大數據的應用

3.5.1 建立健全現代化農業生態體系,實現大數據農業經濟管理

現代化農業發展過程中,以農業大數據依托互聯網平臺,借助新時代現代化信息技術將農業信息資源進行有效融合,對農業產業大數據信息資源統籌兼顧,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產量,打造現代化農業新產品、新模式和新生態。通過利用大數據技術,對農業、金融業、建筑業、制造業等多個行業進行全方位系統的布局,對其相關數據信息資源收集整理,對其所有信息進行儲存,從而為農業土地規?;N和精準農業落實中存在的問題提供針對性的解決措施。農業土地所有權進行確認時,土地作為重要交易物品,利用現代化技術對其產權實現交易有利于其良性發展,通過集中物權、股權和產權,將其信息進行有效整合,使其形成一個整體,促使農村土地大規模流動,加快土地產權交易速率。通過利用大數據技術使農民實時清楚相關農業信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對農產品成本和利潤進行有效預測。因此,通過建立健全完善現代化農業生態體系,能夠有效實現大數據農業經濟管理,為農民農業生產活動提供便利,借助大數據技術分析,使農民能夠掌握農作物種植和收獲的最佳時間,了解準確的氣候變化,有利于精準農業的實現。同時能夠對土地情況進行分析,進而有效預防病蟲害對農作物的損害,使農作物健康生長。新時代背景下,將現代化技術和農產品質量提高有效結合,不斷創新現代化農業發展模式,能夠使農產品質量得到保障,實現農產品綠色無污染,滿足新時代人們對綠色健康農產品的需要。

3.5.2 加強農業大數據建設,推動農業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農業大數據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能夠有效降低農民種植成本,提高農作物質量和產量,使農民收益增加,同時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有效減少耕地污染,提高農業生產中水資源利用率。結合當地氣候條件和地勢為農戶提供最佳的種植方案。有助于改革創新傳統耕種模式,科學合理地利用大自然資源,有效降低農業生產和種植成本,使農作物吸收充足養分,通過加強農業大數據建設,將上傳數據和預測數據有機結合,并將當地地理相關數據信息和當地氣候數據結合,產生農業管理數據庫,利用大數據將農業生產的所有信息資源有機整合,有助于農民根據其引導采取應對措施,及時進行農業生產管理。農業大數據建設能夠使農田減少農業化學品使用,實現農業新產品培育種植,促進農產品質量和產量的提高,有助于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有效提升農業生產經濟效益。

3.6 發揮農林經濟管理在農業經濟發展的作用

要想全面推進農業發展,應當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加強人才的引導和培訓工作,最終做好農業人才儲備及發展培育工作。組建一支科學有效的農業經濟管理團隊,為農業經濟發展做好相應的服務指導工作。通過對管理人員展開定期的培訓,從而不斷提高人才綜合素質。其次,應當建立人才激勵機制,對于優秀人才應當給予激勵。最后應當充分發揮人才的示范作用,通過建立科技示范點,更好地開展農作物種植指導工作,最終推動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8]。

農民個體戶很難在市場競爭中獲取一席之地,因此,要想提高農業發展競爭力,應構建多元化的服務體系,幫助農民了解市場發展需求,同時也能夠為農民提供更多元的發展方向。作為農業經濟管理人員,應加強農業科學研究的投資力度,促使農民能夠更加積極地與服務組織工作人員展開溝通交流,最終盤活農村經濟資源,提高農業競爭力。

4 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政策性金融,對于發展農業經濟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狠抓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品牌創建、質量安全監管,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大力發展人才戰略,是農業經濟下一步發展的必經之路。

猜你喜歡
政策性農業發展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山西首個政策性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收入保險落地
政策性擔保助力普惠金融發展的策略分析
政策性小微擔保業務創新案例分析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國企發展如何提高“質感”——以陜汽黨建引領發展為例
政策性銀行合規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