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館臨時展覽實踐研究
——以樂居長安 唐都長安人的生活展為例

2021-12-02 07:25楊菲何茜
藝術品鑒 2021年32期
關鍵詞:博物院展廳長安

楊菲 何茜

關鍵字:博物館;臨時展覽;樂居長安

為全面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充分發揮博物館的作用,加大原創展覽策展力度,舉辦更多主題突出、社會反響好的臨時展覽,豐富群眾文化活動,使博物館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能量場和發散地。

一、博物館臨時展覽的現狀(以西安博物院為例)

近年來,我國博物館事業得到很好的發展。西安博物院,是一個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代小雁塔、薦福寺古建筑群、現代化文物展館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博物院展館自2007 年開館至今已舉辦臨時展覽百余場,歷年來,臨時展覽數量不斷突破的同時展覽質量不斷提升,展覽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以西安的歷史文化名城為線索,策劃了一系列極具特色的原創展覽,彰顯古都西安魅力。

二、臨時展覽展出概況

“樂居長安——唐都長安人的生活展”于2020 年1 月20 日在西安博物院一樓臨時展廳正式開展,特別遴選280 件/組唐代精品文物,原定展期4 個月,2020 年初西安博物院暫停對外開放,觀眾無法身臨參觀,因此,該展覽延期至11月也成為一惠民亮點。西安博物院為觀眾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使這些精美的唐代文物跨越時空相聚在這里,為觀眾全面了解唐都長安人的日常生活、唐代社會的繁榮鼎盛提供了難遇的機會,也從側面反映中國古代最盛時期的政治、文化和經濟,展現其歷史意義及現實意義。該展獲國家文物局2020 年度“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推介。

三、臨時展覽的實踐

(一)前期籌備

西安博物院積極貫徹落實國家領導人“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薄白寶v史說話,讓文物說話”的重要講話精神,緊扣時代脈搏策劃了一系列極具特色的原創展覽。在近年已經推出“巧工大美最長安”“喜樂長安中國年”主題展覽,在對長安文化不斷探索發掘的基礎上,2020年春節期間特別策劃臨時展覽——“樂居長安—唐都長安人的生活”。以院藏唐代精品文物為支撐,以文獻和研究資料為依據,集中展示唐都長安人的日常生活狀況,使觀眾對唐代社會、對唐都長安人有更加形象和深入的了解,邀觀眾一同走進大唐、走入長安。

(二)展覽內容

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聲譽遠播,長安作為中國古代最大的都城,兼收并蓄。展覽通過對唐代時期長安地區的城、人、衣飾、飲食、日用、出行、娛樂方面的展示,為觀眾描繪出一幅唐代長安人的生活畫卷,旨在體現開放包容和積極樂觀向上的時代精神,弘揚傳統優秀文化,營造文化和諧氛圍。內容上分為七個單元:百千家似圍棋局——長安人的城、月照長安萬戶人——長安城中人、羅衫葉葉繡重重——衣飾、齊紈魯縞車班班——器用、八珍玉食在長安——飲食、春風細雨走馬去——出行、千歌萬舞不可數——娛樂。展覽文本內容由西安博物院王樂慶研究館員撰寫。

(三)形式設計

展示空間的形式設計,可以凸顯臨時展覽的特點。原臨展空間展出總面積不到五百平方米,此次展覽文物數量多,故此在之前展廳的基礎上將備展間及展具存放室部分擴充利用,增加展廳展陳面積,總面積至610 平方米。因原有展柜數量有限,本次設計制作中拆除了原有展柜,重新設計了展柜并重新走線、安裝燈具等,以確保展覽的完美展現。

展覽門廳(如圖1)兩側以唐都長安人的形象配以鏡面材質,使觀眾產生一種與唐代長安人千年對視的效果。門廳處醒目的紅色搭建物是“坊門”的一種抽象表達,簡潔大方的藝術風格,鮮明的色彩,更是吸引無數觀眾在此駐足拍照留念。進入展廳時兩邊的主題故事盒,觀眾通過小孔可以看到盒內展示的唐代長安人的生活景象,既與觀眾產生互動也體現了“樂”居長安的主題。展覽序廳以一種開放的格局,地面鋪有隋唐長安城平面圖,讓觀眾首先步入坊內,背景墻以一輪明月的造型配以多媒體展示,營造唐長安城的意境。

圖1 展覽門廳

展廳內部色彩設計以紅色為主基調,華麗彰顯唐代帝都宏偉氣勢,單元內容上由城內向郊外過渡,墻面色彩通過由暖色向冷色漸變區分。同時,每個章節形式設計都緊扣大綱內容,注重細節表達,凸出城、人的特點。如第一單元百千家似圍棋局——長安人的城,通過盤龍石柱、鴟尾實物展品與背景墻作形象的組合(如圖2),運用象征和比擬手法,凸出建筑架構;注重陳列立面設計,將鎏金銅鋪首、獸面磚、蓮花紋方磚等文物作墻面展品設計(如圖3),加深視覺直觀效果,凸出長安人的城主題。

圖2 展覽現場

圖3 展覽現場

展廳氛圍營造方面,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展品突出喜慶氛圍,營造出濃濃年味。展覽形式設計方案與展覽內容充分融合,主題鮮明,充分利用展廳的現有空間并合理規劃,利用小空間營造出大格局。展陳設計理念新穎,展示方式多樣。利用燈光、投影、互動游戲、多媒體視頻等多種展示手段烘托出精美展品,營造出唐代大氣包容的社會風貌和唐代長安人開放進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

(四)宣傳推廣

配合展覽宣傳在專業媒體《中國文物報》進行報道,同時在騰訊網、搜狐網、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多個平臺進行推廣,線下計劃舉辦2020 小雁塔薦福迎新唐文化主題活動,但由于年初暫停對外開放,開展的一系列主題社教活動“下架”,西安博物院積極主動尋找宣傳展覽對策,及時拓展文物線上展覽服務,創新文物傳播展示方式,與喜馬拉雅有聲西安聯合出品了“樂居長安”線上展覽的“聽力版”“樂居長安線上云展覽——福貓特工的十二時辰”,豐富人民群眾居家文化生活,該項榮獲2020 年中華文物全媒體傳播精品(新媒體)推介項目全國十大入圍獎、2020 數字西安“新興產業和數字服務業類”最佳實踐案例獎、建設優秀成果獎。西安博物院不斷開拓文物傳播的新領域,對此,展覽進行了線上虛擬展出以及“樂居長安線上H5 展示”,提升展覽的展示效果與互動性。展覽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2020 年12 月,受邀于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展出;2021 年9 月,受邀于吳文化博物館(吳中博物館)展出。贏得了當地廣大群眾的熱情反響,后期將繼續推廣與交流展覽,更好地分享與傳播文化。

四、關于臨時展覽的建議與思考

(一)創新展覽模式

臨時展覽是傳統展覽形式的拓展和延伸,它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隨著時代的進步,展覽模式也需要不斷探索,不僅要創新主題內容,也要創新展出形式,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從而讓展覽變得更加具有吸引力,激發觀眾參展欲望。

(二)注重人員培訓

隨著對臨時展覽數量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對展覽實施相關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斷加強業務學習,提升專業技術能力,重點改進人員培訓新展示方式以及文物陳列新技術方面的鞏固與加強。陳列設計涵蓋內容策劃、形式設計等多方面內容,因此,展陳人員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同時要提升自己的審美,不斷開闊眼界。要將思想認識統一到國家領導人關于文化事業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上來,切實以國家領導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增強做好新時代文物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

五、結語

每一個展覽落幕對博物館展陳人而言,是短暫的結束也是嶄新的開始,每一次展覽工作都需要總結、反思、探索。心懷觀眾、敬畏傳統、堅守匠心,一起在下一次的展覽中繼續“向美而行”!

猜你喜歡
博物院展廳長安
我們長安
山西博物院推出“鳥尊”雪糕
不斷改變,不斷進步 參觀KEF展廳后隨筆
水VS火
春意
BESPOKE ROMANCE展廳
GAB展廳
NORHOR成都展廳
視覺
西游新記 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