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歷史觀視域下對虛無主義抗戰史觀的三重批判

2021-12-03 12:22吳爭春靳芳菲
湖湘論壇 2021年6期
關鍵詞:歷史虛無主義唯物史觀

吳爭春 靳芳菲

摘要:批判歷史虛無主義必須要堅持唯物史觀的理論指導,加強理論辨析??箲饡r期的歷史虛無主義錯誤觀點及言論主要圍繞否定中共抗戰中流砥柱作用論展開,其錯誤本質是堅持了片面、虛無、靜止的歷史觀。馬克思主義歷史觀以整體思維和實踐觀點考察歷史,堅持客觀的、普遍聯系的、動態的大歷史觀。從大歷史觀這一研究視角切入,從歷史本體論、歷史認識論、歷史方法論三個維度建構批判路徑,以實踐本體論駁斥思維本體論、以總體原則論駁斥抽象認識論、以動態過程論批判靜態歷史觀,從整體意義上駁斥虛無抗戰史觀,有著較強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大歷史觀;歷史虛無主義;抗戰史;唯物史觀

中圖分類號:A8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004-3160(2021)06-0045-11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要樹立正確的黨史觀,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加強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1]。歷史觀的重要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維度,即歷史是什么(歷史本體論)、如何認識歷史(歷史認識論)及怎樣認識歷史(歷史方法論)。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根本特征,在于以實踐為出發點來考察歷史主體和歷史客體的關系,反思歷史的進程及其規律。從實踐角度出發認識歷史是歷史研究者需要秉承的基本觀點,既要“從古至今”又要“從后思索”[2]3的觀點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大歷史觀的研究視角。就抗日戰爭而言,在這場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中,中國共產黨作為中華民族的先鋒隊,用一系列重要理論回答了決定抗戰成敗的根本性和戰略性問題,開辟了廣大的敵后戰場,是堅持持久抗戰、奪取抗戰勝利的中流砥柱。否定中共抗戰中流砥柱論是歷史虛無主義的觀點之一。只有從馬克思主義大歷史觀的視角切入,以歷史本體論、歷史認識論、歷史方法論三個維度鍛造“批判的武器”,結合虛無主義的相關錯誤言論和史料依據,從整體意義上駁斥虛無主義抗戰史觀,才能更好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

一、歷史本體論:以實踐本體論駁斥思維本體論

馬克思主義大歷史觀批判了以思辨為出發點的思維本體論,在考察整個現實生活和生產交往過程上確立了唯物主義歷史觀?!斑@種歷史觀就在于:從直接生活的物質生產出發來考察現實的生產過程,并把與該生產方式相聯系的、它所產生的交往形式,即各個不同階段上的市民社會,理解為整個歷史的基礎;然后必須在國家生活的范圍內描述市民社會的活動,同時從市民社會出發來闡明各種不同的理論產物和意識形態,如宗教、哲學、道德等等,并在這個基礎上追溯它們產生的過程?!盵3]171這種大歷史觀的前提和出發點在于必須要從現實的人及其物質生產活動考察歷史,以物質實踐為基礎解釋觀念和理論的形成。具體而現實的人作為歷史的主體,他們現實的實踐活動構成了歷史的本體。以實踐本體論駁斥思維本體論,就要明晰歷史事件產生的歷史背景、社會的階級構成、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的相互作用、社會的主要矛盾以及人們的主要訴求,駁斥思維本體論中由主觀思維、片面言論等觀念出發考察歷史的錯誤觀點。

(一)以歷史發展的物質性和客觀性批判主觀本體論

馬克思主義大歷史觀以實踐為本體來考察歷史,具體的人在具體的社會關系之中生存,同時在實踐中不斷地創造和變革社會關系。物質生活生產方式制約著人們的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時在人們的實踐中孕育著突破這種舊生活狀況的張力。從歷史本體論角度出發考察抗戰史,必須明晰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階級構成和廣大人民群眾的訴求。從社會矛盾來看,抗日戰爭時期民族矛盾是社會的主要矛盾,團結和領導全民族各階級抗戰是當時最為關鍵和最重要的任務。從階級屬性來看,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代表了大資產階級的利益,雖然在抗戰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其行為的目的是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的統治,而非實現大多數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尤其是其妥協退讓的不抵抗政策,縱容了日本全面侵略中國,成為延緩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原因。與之相反,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地代表著人民群眾的利益。從人民群眾的訴求來看,廣大人民群眾是在戰爭中受壓迫最深的群體。例如,1931年抗戰之初農業形勢就已經十分嚴峻了,一項關于14個省包括大約2.8億人口和全國主要農業區的糧食問題研究報告指出,就需求而言,供應短缺已達5%[4]。人民群眾需要共同抵抗外辱、實現和平的環境以發展生產,這是現實的歷史客觀性決定的。

虛無抗戰史觀下的歷史虛無主義觀點忽視了歷史發展的物質性和客觀性,片面拔高國民黨在抗戰中的作用、片面美化蔣介石的作用,以吹噓和引用不實資料的方式夸大國民黨抗戰的戰績、夸大美蘇的作用。相關言論標榜“去意識形態化”“價值中立”等,宣揚“國民黨才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例如:美化蔣介石國民政府的反革命“剿共”行動,甚至認為這些行動是國民黨為抗日戰爭作準備,而其與日本的和談則被認為是為了拖延日本的進攻;通過引證蔣介石日記的內容為“九一八”事變后蔣的不抵抗政策開脫,還聲稱蔣介石的日記可以改寫近代中國的歷史[5]30-33。一些出版物將蔣介石作為封面人物刊登,夸大蔣介石的作用并稱其為抗戰勝利70周年的主要紀念人物。還有一些人在網上大肆宣揚“要公正評價國民黨抗戰史”,指出“抗戰時國民黨死亡的將級軍官數目超200人”,大肆吹噓1938年“萬家嶺大捷”、1944年“桂林保衛戰”的戰績。這些言論的出發點脫離了歷史的客觀性,忽視了作為社會主體的人民群眾的生存狀況,無法從客觀現實的角度認識社會的主要矛盾,回避了社會實踐主體與客觀社會現實的互動關系,陷入了主觀本體論的思維桎梏。從歷史發展的物質性來看,戰爭是具體的物質力量的較量,日本帝國主義為攫取資源而發動侵華戰爭,這就注定了抗戰的民族解放性質及抗戰的主體是全體中華兒女。馬克思指出:“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盵3]9群眾的力量與科學理論的結合才是抗戰取得勝利的法寶,任何脫離群眾的歷史書寫都因無法觸及戰爭的本質而趨于主觀。從歷史發展的客觀性來看,歷史虛無主義試圖消解黨領導下的民族解放運動,通過引證蔣介石日記及一些碎片化的史料主觀地夸大國民黨和美蘇援助的作用,可這些內容卻無法作為判定戰爭的發展及走向的依據。認識抗戰史必然要以人民群眾的具體實踐為基本出發點,因為歷史是由一定社會關系制約下的人所創造的,歷史的發展具有客觀性,脫離了人的具體實踐的歷史是主觀、片面的歷史。

(二)以正視現實的人及其實踐批判抽象人格論

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人民群眾的英勇抗戰事跡是我們全民族的精神信仰和寶貴財富,歷史虛無主義卻不斷地制造輿論,攻擊、詆毀黨領導下革命武裝中的抗日英雄。以攻擊和詆毀狼牙山五壯士為例,一些歷史虛無主義者打著“考證歷史細節”和“追求真實”的旗號,指出狼牙山五壯士是“順著懸崖峭壁溜了下去”而非跳崖壯烈犧牲,還攻擊他們亂拿亂拔老百姓種的蘿卜[6]。除了攻擊狼牙山五壯士之外,歷史虛無主義言論還否定王二小這一人物存在的真實性,并攻擊趙一曼、楊靖宇等抗日英雄事跡。

歷史虛無主義虛無抗戰英雄事跡的目的是為了“以小見大”,用具體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大做文章,意欲達到否定中國共產黨抗戰中流砥柱作用的目的。歷史虛無主義從本體論層面就包含著中西價值體系、意識形態沖突的元問題,在分析具體人物時所堅持的是一種抽象的人格論,而這種抽象的人格論正是西方推行“普世價值”的邏輯起點。它將具體英雄事跡從整體的歷史事實中作抽象化分析,從抽象的人性出發忽視他們的現實活動的動力來源,以“相對主義”消解他們行動的意義和價值,將“現實的人”視作“原子個人”,視為超階級的人,不受任何價值和觀念左右。從大歷史觀的角度出發對其展開批判,必須要強調歷史是由現實的處于一定生產關系中的個人的實踐活動創造的,而他們的實踐活動反映了其階級屬性及所代表的立場和信念??谷沼⑿凼菑V大無產階級為實現民族解放而英勇奮戰的縮影,消解英雄事跡的真正意圖并非要為“歷史”“翻案”,而是為了否定無產階級及其先鋒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整個民族解放運動。如果就歷史虛無主義質疑的錯誤觀點去“就事論事”回應,則恰恰容易掉入抽象的解釋論,只有從正視現實的人及他們的實踐來批判抽象的人性論和價值觀,才能真正還原真實歷史,為抗日英雄正名。

(三)以群眾史觀批判英雄史觀

虛無抗戰史觀否定黨在抗戰時期的中流砥柱作用,從攻擊和抹黑黨的重要領導人入手,詆毀毛澤東、周恩來等革命領袖,抹黑黨的領導人“躲在敵后不抗日”“在延安生活奢靡、歌舞升平、忙著談情說愛、風花雪月”。其中,以攻擊抗戰的核心領袖毛澤東最甚。一方面,歷史虛無主義言論通過編造、夸大毛澤東的生平事跡和婚姻經歷,從所謂幼年經歷對毛澤東內心進行剖析,極力貶損和否定毛澤東的人格和品格 。另一方面,全盤質疑、詆毀毛澤東的理論來源和理論內容,否定毛澤東抗戰的戰略戰術。例如,造謠毛澤東的《論持久戰》涉嫌抄襲蔣百里的《國防論》及陳誠的《持久抗戰論》,造謠《毛澤東選集》前4卷的160多篇文章只有12篇是由毛澤東執筆起草的[5]30-33,等等。這些謠言一度在互聯網傳播,影響惡劣。

以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革命領袖來否定黨領導下的抗戰歷史,這一路徑的本體論便凸顯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最根本的區別。唯物史觀堅持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的主體,雖然也肯定領袖等杰出人物的歷史實踐和突出貢獻,但這是建立在承認對歷史貢獻第一位的是廣大人民群眾這個前提下的。毛澤東思想是中國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源自于廣大人民群眾的客觀實踐,它不僅僅是毛澤東個人的思想,同時也是黨內集體智慧與實踐不斷結合的結晶。通過抹黑黨的革命領袖來否定和消解革命時期的理論成果,從歷史本體論層面而言仍然無法掙脫唯心史觀的桎梏。因為歷史不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歷史,而是人民群眾的歷史,通過否定毛澤東來否定中國共產黨,恰恰是顛倒了觀念、理論和客觀實踐之間的關系。我們必須從整體史觀的視角去科學地評價毛澤東及其思想。汪亭友指出:“領袖、杰出人物不同于普通群眾的地方,在于他們在歷史進程中能起到普通群眾不能起到的特殊作用,尤其在歷史轉折關頭和重大事變的關鍵時刻,能發揮普通人不能起到的主要的甚至決定的作用?!盵7]毛澤東致力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事業,始終堅持將理論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切實地在歷史進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多次挽救黨于生死存亡之際,這體現出科學的理論對實踐的能動作用。

二、歷史認識論:以總體原則論駁斥抽象認識論

歷史觀是歷史研究的重要前提,歷史認識論則是歷史觀的重要內容。蔣大椿指出:“歷史學的發展取決于歷史學家對歷史存在的看法以及用什么方式來研究歷史。歷史觀是歷史學家知識結構的核心,它支配了歷史學家對歷史存在的基本看法以及決定采取什么認識方式來研究歷史?!盵8]馬克思主義大歷史觀從總體上闡發了歷史是如何發展的,也分析了人們認識歷史的具體認知活動。馬克思指出:“人體解剖對于猴體解剖是一把鑰匙,只有在高等動物本身已經被認識后,才能理解低等動物身上表露的低等動物的征兆。人類歷史和古生物學存在著相同的情形,因此只有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和結構才能透視已經覆滅的社會的生產關系和結構?!盵9]這意味著在歷史研究中歷史主體對歷史客體需要進行總體上的把握,既要“從古至今”,也要“從后思索”,既要注重對具體實踐的把握,又要堅持人民的立場與方法。從批判虛無抗戰史觀的角度來說,就要從總體把握抗戰歷史,堅持唯物主義的歷史認識論,警惕歷史學研究中“范式轉換”帶來的虛無主義傾向及“西方中心主義”與所謂的“價值中立”。

(一)把握抗戰的總體時間跨度,批判抽象認識論

“歷史是人們認識活動的客體,并同樣轉化為認識的內容而被觀念地加以把握?!盵3]7如何認識歷史,有一個歷史認識論的關鍵前提。馬克思主義歷史觀以實踐為重要尺度探討歷史認識論,認為歷史認識是人們由現實的實踐出發所激發的一種認識實踐。由于歷史已經過去,當下歷史認識的主體不能直接面對歷史客體,因此認識歷史只能從“發展過程的完成的結果開始”[10]。歷史虛無主義在認識歷史時,卻秉持一種抽象的認識論,以消解和解構的方式肆意地割裂、篡改歷史,致使其無法清晰認識歷史的本質而浮于現象,無法把握歷史的整體性而抽象化部分歷史,無法分清歷史的主流和支流,無法全面、完整地解讀歷史而使歷史不斷地趨于碎片化。

2015年的一篇網絡文章指出,抗戰宣傳教育忽視了抗戰中國民黨的正面戰場,而只對敵后戰場的八路軍、新四軍等進行宣傳。在文章作者看來,全面抗戰必須“全面敘述”。那么,如何認識國共合作的基礎與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首先,作為一場反抗日本侵略的民族戰爭,全民族、各階級和各個團體在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領導下共同參與了抗戰。早在2005年,胡錦濤在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就充分肯定了抗戰中國民黨發揮的作用及地位。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共同戰斗、相互配合,否則不可能取得最終的勝利。其次,從抗戰的整個時間跨度來看,在不同時期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發揮的作用各不相同。歷史虛無主義以抽象的認識論放大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戰績,歪曲敵后戰場,這種觀點未從整體上考察歷史事實,忽視了國民黨抗戰初期的不抵抗政策,以及1942年整個太平洋戰爭形勢向著有利于中國的方向變化時蔣介石抗戰態度的變化。中國共產黨之所以成為抗戰的中流砥柱,恰恰是在抗戰的整個時期都擔負起了自己的責任:在九一八事變后,敦促蔣介石轉變態度堅決抗日;在抗戰中期,從戰斗上及策略上配合國民黨正面戰場作戰;在抗戰的相持階段,于敵后打擊消滅日軍、收復失地;同時不斷地堅決抵制國民黨的反共摩擦行為,以保證國共合作的基礎。以實踐為尺度的唯物主義認識論為指導,以“從古至今”的方式認識把握抗戰史,就要看到國共雙方在面對抗戰時不同時期的不同選擇,以及哪些“歷史的合力”達成了歷史的結果;而從今時今日向后思索,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顯著成就也能看到為什么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為什么黨能夠成為抗戰的中流砥柱。

(二)堅持唯物主義的史學范式,批判虛無認識論

改革開放以來,在回顧和反思革命史觀的基礎上,史學研究領域提出了現代化史觀的研究范式以及所謂的“告別革命”論?!案鎰e革命”論與革命史觀完全對立,認為中國歷史上的革命是無需發生的,革命論是錯誤的,不能等同于現代化論。批判歷史虛無主義并非批判現代化的研究范式,革命史觀和現代化史觀并非是二元對立的。就“范式代替”所引發的革命時期的虛無主義觀點,主要集中于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否定無產階級政黨在資產階級革命中的領導地位。

正如一名網友所說,對于抗戰題材的文章,一談到國民黨軍隊抗戰失敗的原因或說國民黨軍隊消極抗戰,有些人便神經過敏、氣急敗壞全盤肯定國民黨的抗戰作用,反復地念叨著國軍榮耀的“一系列會戰”和“國軍傷亡慘重的數字”,以此證明國軍是抗日了,而且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民族英雄[11]。還有人認為,在抗戰時期,唯一的合法政府就是國民政府,因此只能說是國民黨領導了抗戰并走向勝利。這些觀點在看待歷史時,只從現象和形式的角度理解抗日戰爭的領導權問題,脫離了具體的現實和階級屬性。關于抗日戰爭的領導權問題,早在1995年便有學者進行梳理,提出主要有共產黨領導說、國民黨領導說、國共兩黨共同領導說、國共兩黨分別領導或分別領導合作進行說、領導權轉移或消長說、不籠統提誰領導誰而具體分析各方作用說、著重分析爭奪領導權的過程說七種說法[12]。黨的中流砥柱作用論,主要是基于胡繩等人提出的著重分析爭奪領導權的過程說。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中國共產黨實行了既團結又斗爭、在斗爭中求團結的方針:既有全民族抗戰、國共合作的團結,又有為了堅持獨立自主的斗爭;既有建立自己的軍隊和抗日根據地的方針,也有抵抗大資產階級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抗爭?!盁o產階級的領導權主要是指對于農民、小資產階級和自由資產階級的政治領導,而不是指對于抗日戰爭的行政領導。對于抗戰來說,存在政治領導和組織領導兩個方面。既然政治領導的實現需要爭取和爭奪,也就存在一個領導責任、斗爭過程和實際發揮領導作用的區別?!盵13]因此,要從大歷史觀視角研究無產階級和大資產階級爭奪領導權的過程,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放置到這一過程中加以判定,明晰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和本質,這才是堅持唯物主義歷史觀、反對虛無認識論的根本路徑。

(三)端正歷史價值觀,批判庸俗認識論

2015年5月25日,林島在破土網的華夏縱橫板塊發表《被消費的“主旋律”——抗日神劇背后的“意識形態”》一文,指出“抗日神劇”《一起打鬼子》中充滿“褲襠藏雷”等大尺度“雷”人情節,作者認為抗日劇是革命意識形態的重要載體,而資本主導下的“抗日神劇”消解了“國家意識形態”的政治性。其實,類似的“抗日神劇”還有很多,如電視劇《永不磨滅的番號》中的“手榴彈炸飛機”、《小小飛虎隊》中一群小孩就把日軍打得節節敗退、電影《舉起手來之鬼子逃亡》中兩個八路軍“干掉一火車的日軍加一架飛機”等等。這些抗日劇之所以被稱為“抗日神劇”,是因為其中摻雜的大量虛構情節與抗日革命史相去甚遠。歷史虛無主義往往拿這些“抗日神劇”大做文章,趁機消解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堅持對歷史認識的總體原則論,就要從整體上端正歷史價值觀,不但要避免認識論的抽象化,也應避免對歷史認識的庸俗化??谷丈駝〉妮p佻和歷史的沉重相去甚遠,是對嚴肅歷史觀的挑戰。戰爭游戲化、我軍偶像化、友軍懦夫化、日偽白癡化,這些對抗日戰爭的描述嚴重脫離了客觀現實,一方面誤導廣大人民群眾對歷史的認知,使嚴肅的抗戰歷史荒誕化、搞笑化、娛樂化,給戰爭打上反智化的標簽,消解大眾對歷史的認同感;另一方面在誘導歷史認識庸俗化的過程中消解了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虛無了全民族抗戰中凸顯的民族精神和國民品格。這一問題深刻凸顯了端正歷史價值觀的重要意義,歷史認識的立場、價值與原則從來不是隨意決定的,以“吸引流量”的“實用主義”立場和態度改寫歷史,反映了歷史虛無主義中的“價值中立”“無價值化”“相對主義”的認識取向。批判抗戰認識的庸俗化傾向,必須結合其背后的價值立場展開,必須堅持文藝作品的正確價值取向、堅持傳承民族精神的使命、堅持唯物主義的歷史認識論。

三、歷史方法論:以動態過程論批判靜態歷史觀

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同時也是歷史方法論?!八^方法,乃是人們在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中獲得一定成果的方式。任何科學方法,都必然包括對對象自身運動規律的認識,從內容和本質上說,方法就是對規律的自覺運用?!盵2]17運用科學方法認識具體歷史,必須要認識和把握客體自身的運動規律,這是歷史方法論的重要原則和內容。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舊世界觀的過程中創造了新的唯物史觀,堅持把握歷史發展的全過程,將與一定生產方式相聯系的交往形式作為歷史的基礎即“物質性”,同時關注各種矛盾關系在歷史中的展開即“動態過程性”。歷史虛無主義在方法論上趨于孤立地、靜止地研究歷史,碎片化歷史,解構歷史的整體性進程。以動態過程論批判靜態歷史觀,就是從歷史方法論的角度批判虛無主義“感性直觀-結論”式的形而上學方法論,堅持整體的、客觀的、普遍聯系的研究方法,如階級分析法、矛盾分析法、歷史分析法等。

(一)以階級分析法批判“價值中立”方法論

矛盾分析、階級分析是研究戰爭史的一把鑰匙。由于事物的發展變化從表象來看常常無跡可尋,因此我們更要透過現象抵達本質,以實踐的視角去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里指出:“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盵3]400歷史虛無主義常常秉承一種“價值中立”的方法論,大致可以歸納為兩個論點:一是抗戰史中的“侵略有功論”。如有人標榜“曾經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它的公路是中國的 3 倍,發電量是中國的9 倍,工業產值是中國的 13 倍,它最大的城市有著東方魯爾的美譽……它英勇的軍隊正同友軍一起解放南京,它的名字是滿洲國”[5]30-33。宣揚“侵略有功論”是對民族尊嚴的踐踏!正如有學者所言“侵略有功論抹殺了資本-帝國主義殖民侵略戰爭的罪惡本質,侵略戰爭中的政治控制、經濟掠奪、文化滲透,其目的不是為了幫助中國發展、推動中國進步,而是從其自身利益出發,為其殖民侵略服務的?!盵14]“侵略有功論”標榜“價值中立”而將侵略者視為“造福者”,無視廣大人民群眾在戰爭中的苦難,無視帝國主義侵略者為了一己私欲毫無底線的掠奪,從方法論而言,是一種脫離階級認識、脫離價值判斷的錯誤方法論。二是抗戰史中的“外力”論。一些虛無主義言論將美國和蘇聯美化成抗日戰爭的“救世主”,公然聲稱沒有他們不可能取得抗戰的勝利。如果用這種“價值中立”的方法論去認識歷史,根本無法對抗戰中的各方力量所起的作用進行科學合理的判斷,更無法對抗戰各個時期各方力量的參與程度和目的進行客觀的認識。美蘇在抗戰中確實一定程度上援助了中國,但美蘇等國家的幫助僅僅是抗戰取得勝利的外部力量,抗戰勝利的根本力量仍然是廣大人民群眾,這是由他們的根本階級屬性所決定的。

標榜“價值中立”的歷史研究方法,往往忽略了事物在動態發展過程中各方力量的消長變化,也無法把握貫穿歷史的主線。面對歷史虛無主義僅僅從侵略帶來的經濟發展來“肯定侵略”、僅僅從外部的援助來否定黨和人民群眾發揮的作用、僅僅從抗戰初期國民黨的戰績來否定中國共產黨的作用等等伎倆,若僅用歷史舉證來回擊,往往只能從一定程度上反駁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觀點。若從各方力量消長的總體原則來把握,就能看到:中國最深重的矛盾是對抗侵略者、實現民族解放;人民群眾內部廣泛的團結,才是解決這一矛盾的根本力量;無產階級政黨在各方力量消長的過程中,凸顯了其階級屬性和意識形態的優越性。避免孤立靜止地看待歷史,才能撥開云霧見證歷史的真相,駁斥虛無主義的錯誤言論。

(二)以客觀認識抗戰中各階段的具體形勢批判解構的方法論

解構主義意欲打破整體結構、否定真理,必然走向虛無主義。針對抗戰研究中解構主義的方法論傾向進行批判,不但要從整體把握,也要客觀認識抗戰中各階段的具體形勢。從整體上來說,針對抗戰是8年還是14年的問題,一些歷史虛無主義言論抹殺中國共產黨率先舉起抗日大旗的歷史事實,忽略黨在東北組織人民英勇抗日的事跡,一味強調抗戰最初就是由國民黨領導的、是從“七七事變”開始的。在判斷抗戰的發展階段及抗戰的戰略和戰術方面,一些虛無主義觀點通過拼湊并未驗證的零碎史料,認為蔣介石才是持久戰的最早提出者。

關于戰爭是8年還是14年,看似是一個簡單的時間概念,卻意味著東北抗戰史能否被客觀認知的問題。東北抗戰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早期發揮中流砥柱作用的重要標志之一。九一八事變后,中共中央于當月立刻堅決抵抗,堅定人民立場,并通過一系列會議、宣言與決議揭露日本侵略者的丑惡罪行;次年,由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發布《對日戰爭宣言》,正式宣戰。在此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不斷鼓舞人民群眾激起民族革命的救國意識,號召人民群眾爭取民族獨立與解放,將日本帝國主義驅逐出中國。歷史虛無主義虛無這段歷史,是為了解構中共抗戰史,消解抗戰初期的具體形勢。

在抗日戰爭為什么是持久戰的問題上,毛澤東曾作出過充分的分析和論證。首先,要從客觀認識抗戰中中日雙方戰爭的性質來考慮問題。毛澤東分析指出,日本侵略戰爭的性質始終是野蠻退步的,不可能獲得國際勢力的支持;我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與日本相比雖然較弱,但戰爭的性質是正義和進步的,在國際形勢中將必然贏得各國的援助。他由此論證戰爭必然是一場持久戰,而勝利必然會屬于中國。其次,要從客觀認識抗戰中各階段的具體形勢來制定戰略戰術。毛澤東根據持久戰的性質,判斷抗戰將分為戰略防御、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其制定的戰略戰術是以具體的階級分析為出發點、結合戰爭各階段的形勢作出的科學判斷。我們在歷史研究中同樣需要堅持整體性思維、階級觀點與階級分析方法。解構主義方法論以去中心化抽離價值,若以解構的方法論解讀歷史,只能使歷史止步于支離破碎的片段之中,無法從歷史中獲取任何價值與思考。對其進行批判,就應該從總體上建構價值,反對抗戰史研究中虛無主義的方法論,堅持大歷史觀以厘清對歷史的總體性認知,客觀認識抗戰各階段的具體形勢及發展規律,以總體性的方法論駁斥解構主義的方法論。

(三)以科學判定抗戰中的具體數據批判片面的方法論

在抗戰史研究中,對歷史數據的方法論研究一直是有爭議的一個話題。歷史虛無主義也常常運用片面的歷史研究方法論,通過引證一些所謂的“數據”來消解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例如,2015年7月底,一個自稱“小右派”的匿名者在新浪微博發表一則微博:“日本公布了二戰在華陣亡數據:死于國軍之手:318883人。死于共軍之手:851人?!盵15]意為共產黨的抗戰作用微乎其微,抗日戰爭主要是蔣介石領導的“國軍”。另外,還有一些網站根據臺灣戰史所列的名錄,登載抗戰時死亡的將級軍官數目超過 200 人,并想以此來表功。雖然客觀上看,我們不能忽略國民黨軍隊有眾多高級軍官犧牲的事實,但認真考證這些數字,就會發現其包括了陣亡后追贈軍銜者及國共“磨擦”中死亡者,真正陣亡的對日作戰的在任將官在 110 人左右[16]。

那么,如何科學判定抗戰中的歷史數據、回擊歷史虛無主義者的錯誤觀點,便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歷史方法論問題。對互聯網時代涌現的大量歷史數據,除了需要辨別材料及數據真偽的問題,還有對史料的科學鑒別和分析的問題。歷史研究者主體要以科學的方法論代替片面的方法論,將數據帶入歷史的發展過程和發展實踐中進行分析鑒別,這需要歷史學家保持清醒的頭腦、把握正確的歷史觀、堅定人民立場。歷史學家王家范曾經指出,世界上有一種職業是任何再先進的機器人也無法替代的,那就是歷史學家。雖然科技發展帶來了更為便捷的方法以獲取更多的史料數據,也為及時研究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方法,推動了歷史研究的科學化發展,但這決不意味著歷史研究主體的離場。歷史研究必須秉承人文關懷,堅持實事求是的價值判斷,警惕歷史虛無主義的虛無化傾向?!爱斘覀兘柚F代化的電腦網絡技術在一定范圍內‘窮盡史料之后,史學研究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就不再是辛苦尋找資料,而是對史料進行科學鑒別篩選和分析排比,在這個過程中,學者個人的史學修為和學術功力顯得尤為重要。從占有史料,到駕馭史料,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盵17]判定抗戰史的歷史數據,同樣也需要在把握整體抗戰史進程的基礎上大量收集史料,并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指導下,以正確的立場和科學的方法對其進行綜合整理、具體分析和科學判定,避免片面的歷史研究方法論。

理論是研究的根基,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批判必須建立在對唯物史觀的深入學習研究的基礎上,加強批判的理論深度。毋庸置疑,歷史虛無主義在當今是政治問題,但對其進行批判時卻不是靠簡單地用政治口號就能將其駁倒的,而是必須在學理上講清講透相關的道理,正所謂“用學術講政治”,為堅持政治性奠定堅實的科學的知識基礎??箲鹗妨虾迫鐭熀?,在梳理史料、批判錯誤觀點的背后,必須要聚焦歷史觀這一本質問題。只有從歷史本體論、歷史認識論、歷史方法論三個角度展開辨析,才能透過現象抵達本質,還原歷史真實,堅定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EB/OL].(2021-02-20)[2021-08-01].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033008.

[2]楊耕.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研究[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費正清,費維愷. 劍橋中華民國史(1912-1949年):下卷[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258.

[5]朱繼東.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研究中的歷史虛無主義表現及其危害、本質[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11):30-33.

[6]劉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司法裁判的方法論——以“狼牙山五壯士”案為例[J].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6):66-72.

[7]汪亭友. 堅持用唯物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歷史問題[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2):51-57.

[8]蔣大椿.當代中國史學思潮與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發展[J]. 歷史研究,2001(4):5-6.

[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05.

[1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2.

[11]凡此種種. 試圖修改“抗日戰爭史”,一些人已走向了極端.[EB/OL].(2015-04-27) [2021-06-16].http://www.wyzxwk.com/Article/shidai/2015/04/342958.html.

[12]郭德宏. 抗日戰爭領導權問題研究述評[J].中共黨史研究,1995(1):67-72.

[13]郭德宏. 抗日戰爭領導權新論[J]. 安徽史學,1995(1):66-71.

[14]吳爭春. 殖民豈能有功[J] .湘潮,2019(4):27-30.

[15]劉書林. 用史實揭穿歷史虛無主義歪曲抗戰史的謊言[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11):35-39.

[16]徐焰. 駁網上美化國民黨抗日[N]. 中國國防報,2010-01-26(21).

[17]陳爽. 回歸傳統:淺談數字化時代的史料處理與運用[J]. 史學月刊,2015(1):14-17.

責任編輯:曹桂芝

猜你喜歡
歷史虛無主義唯物史觀
“分配正義”概念的歷史追溯與唯物主義重構
唯物史觀下史料實證素養培養實踐研究的思考
從“重新評價”歷史人物看歷史虛無主義的實質和危害
解構和超越歷史虛無主義
歷史虛無主義網絡傳播特征初探
論馬克思唯物史觀的形成
大國國民需要摒棄歷史虛無主義
站在唯物史觀的高度解析歷史虛無主義
毛澤東青年思想的唯物史觀底蘊
論阿來小說《塵埃落定》中的唯物史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