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貢獻

2021-12-03 13:41鄒恒
關鍵詞:恩格斯勞動

鄒恒

摘 要: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創建者、繼承者與發展者,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形成與發展作出了重要且獨特的貢獻。恩格斯對人學問題的探究是建立在人的本質的基礎上,以勞動為核心創造了人本身,同時勞動是人類自身發展的必然產物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實踐起點。借由勞動,人類與自然體現出秩序追求上的同一性,并最終通往“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研究恩格斯在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貢獻,不僅能堅定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統一性,也對我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恩格斯;馬克思主義人學;勞動;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在傳統的馬克思主義人學語境中,恩格斯的地位一直語焉不詳,馬克思恩格斯也并未出版一本具體的著作來闡述人學思想,但是在他們對資本主義的批判與各式觀點的論戰中仍能發現諸多關于“人”的論述。事實上,“恩格斯人學思想與馬克思人學思想同中有異、相映生輝?!盵1]從整體上考察,恩格斯主要集中在對人的本質、人的發展等概念的探究,以辯證的思維把握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發展共性,并最終聚焦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一、強化了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基本內涵

恩格斯對人學問題的探究是以人的起源為出發點的,恩格斯接受了馬克思關于人的勞動思想,將勞動概念解釋為“一切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盵2]373并指出,“以致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3]374因此,闡述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中基本概念的強化,就需要深刻理解勞動在人的起源、本質、價值中的重要意義。

(一)對人的起源的論述

1873至1886年,恩格斯在研究自然辯證法的同時,寫作了《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一文。恩格斯在此文中詳盡論述了人的起源問題,研究從動物進化至人類的自然進化過程,完善了馬克思主義人學的基本概念。在人的起源問題上,馬克思曾指出:“生產生活本來就是類生活。這是產生生命的生活?!盵4]119對于人類活動,馬克思進一步指出:“全部人的活動迄今都是勞動?!盵5]131恩格斯在馬克思勞動理論的基礎上,綜合了所處時代的進化論成果,科學地闡述了人類的起源問題,指出人類由類人猿進化而來,而類人猿逐漸形成的直立行走的習性,為解放雙手提供了條件,進而“手的專門化意味著工具的出現?!盵6]456換言之,從直立行走到解放雙手,再到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類從猿到人的第一次飛躍,是人類與動物分化的重要標志。雙手的解放意味著勞動工具的制造與運用,代表著勞動條件的成熟,人類不僅從自然界中分化出自身的形式,也成為相對獨立于自然之外的自在自為之物。恩格斯還指出,人類與客體之間的活動只有通過勞動這一中介才有可能,人類在勞動中獲得了脫離動物邊界的最初動力,借由勞動發揮出的改造能力,人類得以更好地存在于自然界。

從勞動范疇出發,恩格斯對人的起源問題進行了解答,即勞動創造了人類。在《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中,恩格斯指出:“由于勞動……人的手才達到這樣高度的完善?!盵7]508勞動成為人類發展的起點,人類在勞動中不斷完善自身。正如同馬克思認為人類的一切活動不過是勞動一樣,恩格斯從勞動出發,一步步勾勒出人類從自然分化的圖景。在恩格斯看來,人類的起源問題是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構建起點,以往對人類起源的回答并不存在科學與邏輯的雙重意義,相反的落入了形而上或神學的陷阱之中,而勞動才是人類完成從動物進化到人的唯一路徑。同樣的,對人類起源的把握需要從社會出現的角度來闡明勞動之于人的重要意義。所以,恩格斯指出:“意識以及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發展,又反過來對勞動和語言起作用……隨著完全形成的人的出現產生了新的因素——社會?!盵8]515恩格斯對人類社會的起點作出回答,闡述了在勞動過程中人類意識的出現與人類社會的產生,以生物進化與勞動理論的雙重視角解釋了人的起源。

(二)對人的本質的深化

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基礎在于對人的本質的認識。馬克思對人的本質的定義不僅駁斥了傳統對人的本質的錯誤理解,也是世界人學史上一次偉大的變革,保證了人類在本質上的特有屬性。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從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的先驗性前提開始批判,認為費爾巴哈“只能把人的本質理解為‘類”[9]139,相反的,“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盵10]139馬克思不再從個體的普遍抽象性出發,而是通過對特定社會環境下人的社會關系的挖掘,給予了人的本質的科學揭示,并以此為基礎構建了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內核,實現了人類性與社會性的完美統一。

恩格斯繼承了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的定義,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對其進行了深化,認為勞動是人類社會屬性的前提。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恩格斯指出:“一旦人們開始生產自己的生活資料的時候,人本身就開始把自己和動物區別開來”[11]368,揭示了人類本質的現實起點。勞動中產生了語言,語言激發了意識,人類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完成了社會性的轉變。值得指出的是,恩格斯站在整體的視角上對人的本質進行解讀——恩格斯已經認識到了勞動對于人類社會性的重要作用,而面對部分動物也存在目的性與針對性的行為時,恩格斯作出了解釋。他認為這些動物的行為與人類的勞動存在目的性的差異,即這些動物仍然是在自然的框架內通過自身去適應自然,但人類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為自身服務。因此,人類的勞動促使了人類社會的出現,并隨著社會發展不斷進化,可以說,勞動以及懂得利用勞動是人類社會性的前提,勞動構建了人類社會基本關系[12]。在此基礎上,恩格斯認為,人類具有自然與社會的雙重屬性,自然屬性是人類的生物特質,而人類區別于動物的標志在于社會屬性。人的本質并不是個體抽象的共性,而是具體的、發展的、歷史的,需要置于不同的時代、社會與背景中進行考察。如此一來,馬克思恩格斯將人的本質與社會聯系起來,作為一個整體透視人學問題。至此,人的價值、人的發展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等一系列問題成為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關鍵范疇與實踐規范,并借由唯物史觀的發展邏輯,最終超越了以往人學理論的體系構架。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也在馬克思恩格斯對人的本質的闡述下逐漸清晰起來,并找到了現實的指向。

(三)對人的價值的擴展

對人的價值的認識,不同的解釋背后都有不同立場。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認為,人的本質決定了人的價值,因而人的價值體現于人的社會關系之中。勞動作為人類區別于動物的標志,也樹立了人類的社會屬性。作為勞動主體的人類,必然會與其他客體發生聯系,任何人類個體都需要建立起自己的社會關系,并以此作為自身與自然分化的象征。同樣的,不存在沒有社會關系的人類個體,因為這樣不僅無法保證個體生存的基礎,也無法確定個體的身份特性。因此,在勞動中,人作為主體同客體進行交換與實踐,客體對主體的滿足關系構建出價值的指向。換言之,在勞動過程中主客體的交互所產生的價值,其根本在于人的本質。只有在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得以承認的前提下,人的價值才可以彰顯。人的價值與人的本質在根源上是同一的,人的價值是對人的本質的外延擴展,人的價值也需要依靠于人的本質,并在一定的勞動過程中進行實現。

在“全部人類歷史的首要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13]67的認知基礎上,恩格斯對人的價值范疇進行了有效的擴展,將人的價值放在了具體的社會歷史發展中進行考察。在社會層面而言,恩格斯認為,人需要將自我價值于社會價值統一起來,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完成多重維度的價值實現。因此,基于馬克思對價值的定義,人的價值在于作為客體的人對作為主體的人產生了需要的滿足,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需要與相互滿足,呈現出人類社會性的本質要求,即“一開始,從他們存在的時候起,就是彼此需要的?!盵14]360換言之,人的價值具有辯證意義,人的價值一方面在主體對客體的實踐中得到滿足,另一方面又在作為客體時得以體現。在歷史層面而言,人的價值更多的在于作為歷史發展的主體,恩格斯在《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寫道:“人們通過每一個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覺期望的目的而創造自己的歷史?!盵15]98恩格斯肯定了人類個體的實踐價值,又進一步宣告了人類個體的歷史價值,即歷史創造的主體地位。

二、凸顯了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發展特質

在唯物史觀的視閾下,人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在本質上具有一致性,即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定。在人的發展問題上,恩格斯指出:“人應當通過全面的實踐活動獲得全面的發展”[16]680;在世界的發展問題上,恩格斯認為應“使社會的每一個成員都完全自由地發展和發揮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17]373。因此,人類未來的發展歸宿,人類歷史的發展動因等一系列問題成為馬克思恩格斯在人學問題上的關注點。

(一)人類自身發展的具體實現

我們知道,馬克思早在青年時期就思考過人類自身發展的問題,在《青年在選擇職業的考慮》中,馬克思反對傳統的工具式職業,認為我們應當選擇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在唯物史觀的視野下,馬克思基于人的本質,對人類自身發展的最終實現作出了回應,指出“全面自由發展的個人既是人類社會發展所追求的最高目標,同時也是人類個體發展的最高級階段?!盵18]487恩格斯繼承了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思想,對人的發展進行了有力的豐富,認為人的全面自由發展主要由人類個體的價值、人的社會關系、人與外在環境三個方面構成。恩格斯在人類發展問題上的延展,呈現出與馬克思一貫的理論邏輯,解釋了人、社會、自然的三重統一關系,是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在人的本質問題上的強化。

從人類個體的價值出發,人的發展離不開自身勞動能力的強化與實現。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指出,“在未來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的情況下,生產勞動會給每個人提供全面發展和表現自己全部能力的機會?!盵19]5人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人作為價值主體在勞動過程中的能力強化,這就需要加強價值客體對人的滿足程度。恩格斯從生產力的角度展開了對個人價值的研究,認為人在各方面的需求得到滿足時,才能有效地進行個體的發展,而人類個體發展的核心在于價值的實現,進而引出個體勞動能力發展的前提。在《反杜林論》中,恩格斯還指出,人的能力全面的發展,不僅能加強認識與改造世界的能力,也能加速共產主義社會的進程,實現個體價值的全面展現。因此,在個體價值實現的前提下,人類的多種能力得以強化,成為恩格斯認為的“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人的價值也實現了“‘個人價值、‘社會價值、‘自我價值的辯證統一”[20]。從人的社會關系出發,人的社會關系也有發展的要求。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社會關系實際上決定著一個人能夠發展到什么程度”[21]295,可以說,人作為社會關系的總和,在自身各項能力發展的過程中毫無疑問會受到社會關系的制約?;趯θ说谋举|的理解,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的發展基本分為三個階段,即人對人的依賴、人對物的依賴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其中,在人對人的依賴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極其簡單,社會生產力也相當落后,人類在原始的社會關系中得以存在于自然界;在人對物的依賴中,人已經取得了相對獨立于自然界的地位,社會關系逐漸呈現復雜化,然而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影響下,人的全面發展面臨著停滯;在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中,社會生產資料極大豐富,社會生產力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人的社會關系進入到最終階段,人的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得到了現實的保障。如果說人的社會關系為人的發展提供了基礎,那么外部環境則是人的發展的現實前提,馬克思恩格斯相信,共產主義社會就是這樣的一個前提。馬克思曾表示,共產主義就是一個“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22]649,同時,在共產主義社會中“人終于成為自己的社會主人,從而也就成為自然界的主人——自由的人”。[23]760因此,馬克思恩格斯對共產主義社會的思考,是人類通往發展終點的重要一步,是馬克思主義通過對“人”的關注逐步找到并堅實了人學的本質要求與社會基礎,揭示了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核心訴求,即人的解放與人的全面自由發展。

(二)人類歷史發展的底層邏輯

恩格斯同馬克思一起,描述了人類自身發展的多種維度,并進一步將馬克思主義人學的理論邊界擴展至歷史層面,提出了人類歷史發展背后動因,即歷史合力論。在《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與晚年的書信中,恩格斯對歷史合力論作出了三個方面的闡述。

首先,恩格斯分析了自然發展規律與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區別。早在《神圣家族》中,恩格斯就指出,“‘歷史并不是把人當作達到自己目的的工具來利用的某種特殊的人格。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盵24]118-119在恩格斯看來,樸素歷史觀與“唯心史觀”所建立的人類歷史體系,是沒有基礎而漂浮于空中的樓閣,忽視了人作為歷史主體的作用與意義。因此,恩格斯對人類歷史發展與自然歷史發展的進程進行了區分,指出人類的歷史離不開人的主體創造與實踐活動,而自然歷史遵循著其內部的發展規律。恩格斯認為人類歷史的形成與人類的實踐活動息息相關,具有自主性、自覺性與自發性的特征,而自然歷史離開了人類的影響,其真正邏輯是由自然自身所賦予的。因此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與自然歷史的發展規律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狀態,換言之,自然歷史的發展規律具有普遍性,即在特定的條件下可以再現;而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具有特定性,是每個人類個體不同需求的合力展現,具有特殊的社會性與時代性。值得指出的是,恩格斯并沒有借此將人與自然進行割裂,相反,恩格斯在承認自然規律的同時,也指出了人類歷史規律的客觀性,認為人類歷史的發展遵循著特殊的自然規律。

其次,恩格斯指出了經濟因素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基礎地位。恩格斯指出:“歷史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結底是直接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盵25]2但面對資產階級學者與德國國內青年派對經濟因素的攻擊與扭曲,恩格斯意識到簡單地將歷史唯物主義與“經濟決定論”等同起來的誤區。他指出,過去為了宣傳需要,使工人階級接受了“經濟決定論”作為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核心理念,但在后期卻產生了脫離最初語境的危險。對此,恩格斯認為,經濟因素確實決定著人類歷史的發展,但人類歷史的發展不僅僅只有經濟一個層面。在給布洛赫的回信中,恩格斯認可經濟因素在人類歷史中的首要地位,但不代表著忽視了上層建筑對歷史發展的反作用。經濟因素作為歷史發展的“第一性”,但不意味著其他因素沒有了存在空間,相反的,恩格斯一直都在強調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辯證統一關系。值得指出的是,恩格斯在對“經濟決定論”進行批判的同時,堅持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并未放棄經濟因素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基礎地位這一觀點,認為在歷史發展中“經濟的前提和條件歸根到底是決定性的?!盵26]2可以說,恩格斯是馬克思之后,第一位在人類歷史發展中堅持經濟基礎的馬克思主義者,繼承與延續了馬克思的基本觀點,有力捍衛了人學問題上的歷史唯物主義準則。

最后,恩格斯闡釋了上層建筑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合力作用。恩格斯在承認經濟“第一性”的同時,創造性地表達了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交互作用并形成“歷史合力”的獨特觀點,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由歷史進程中諸多要素的共同推動的。其中經濟基礎與政治、文化等上層建筑交織在一起為發展提供了助力,正如恩格斯所說“歷史是這樣創造的……每個意志都對合力有所貢獻,因而是包括在這個合力里面的”[27]386,人類不同個體的意志與需要碰撞融合,產生了特殊社會背景下的歷史發展脈絡,而人類歷史就在主體與客體相互交往、相互交融的合力之中不斷發展。恩格斯在對人學問題的考察中,通過“歷史合力論”極大地擴充了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運用空間,為人類歷史發展的雙重邏輯,即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提供了相互作用、聯系統一的辯證關系。

三、揭示了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秩序追求

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一直以來都是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研究的重點。恩格斯相信,隨著人與自然的和解,“人終于成為自己的社會結合的主人,從而也就成為自然界的主人,成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盵28]817在科學研究的成果上,恩格斯繼承了馬克思關于勞動的思想,揭示了自然演化與人類發展在秩序上的共同追求??梢?,恩格斯自然哲學與馬克思人學思想的連貫性,從側面反映了馬克思恩格斯在理論上相對立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一)內化秩序:從“蛋白體的存在方式”到“道德代言人”

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對生命的本質進行了科學的解讀,指出所有生命都是“蛋白體的存在方式”[29]284,認為人類在生物結構上與其他生物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都是蛋白體的組合。恩格斯指明了人類由蛋白體形成細胞,細胞發展原生生物,進而形成了動物這一內在秩序不斷上升的自然進化過程,人類的誕生是自然“自組織”的結果。從進化角度來說,生命的意義就在于抵擋“墑增”的能力,同時,恩格斯也通過天體力學的成果說明了自然界中從混沌到有序的演化邏輯,指出自然規律在具體表現時所展現的秩序內核。因此,在自然與生命角度視閾下,人類不存在獨立于自然界的特殊性,自然是不斷演化的,人類也是不斷地發展的,自然與人類均展現出內在的發展規律。將人類徹底分化于自然之外看似擁有現實的合理性,但由于忽視了人類與非人類在生命形式上的一致性,放棄了人類與自然在秩序性上的共同追求,所以是純粹的幻想,是人類中心主義對自然統一性的僭越。

人類與自然在內化秩序上的一致性決定了人類成為“道德代言人”這一更高秩序追求的重要性。恩格斯指出,“在有機體的情形下,物料交換是它們必要的存在條件?!盵30]284人類作為蛋白體的存在方式,毫無疑問需要與自然界進行物料。而出于人類存在與發展的需要,自然應視為人類“無機的身體”,成為人類廣泛道德的關注點。在人與自然的物料交換中,存在著相互聯系與普遍交互的辯證邏輯,預示著人與自然不僅是“絕對的斗爭”更是“和諧的共存”的道德理念。恩格斯將人類置于自然道德的范疇,批判了傳統神學以來對人類地位的錯誤拔高。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過是支配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在這種反映中,人間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間的力量的形式?!盵31]666-667傳統宗教所表達人類中心主義思想沒有看到人類在生物本質上的道德追求,是用人的主觀需求來給自然劃歸意義,而馬克思主義絕不會為人類作為大自然合法性主宰的觀點進行辯護,反而要注意人類中心主義對人類發展路徑的誤導。換言之,傳統神學雖然宣稱自然為人類而存在,即上帝創造一切均為人類服務,但實際上卻造成了自然演化秩序與人類發展秩序的雙重破壞??梢哉f,人類中心主義實質是蒙蔽了人對更高秩序的追求,是僅看到了人類自然屬性的發展而無視了廣義上的道德屬性的進步。正如恩格斯在給馬克思的信中所述:“可以非??隙ǖ卣f,人們在研究比較生理學的時候,對人類高于其他動物的唯心主義的矜夸是會極端輕視的?!盵32]328恩格斯無法接受將人類與自然視為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觀點,或是某種意義上超越自然與無視秩序的觀點,認為這是一種唯心主義的非理性主義,人類在自身道德秩序的發展中,理應與自然演化的秩序聯系起來。恩格斯在人與自然的內化秩序上為人的道德進步作出解釋,蘊藏了他用科學性、現實性、發展性對傳統人學問題主觀性進行批判的意義,包含著對人類生物本質的認識,即對秩序的追求。而這樣的認識作為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創新形式,展示出馬克思主義在人的本質、人的發展與傳統理論的不同,呈現出聯系統一的辯證法色彩。恩格斯通過分析人的內化秩序證明了人與自然的同質性,并告訴我們,人作為自然“自組織”的產物,不存在超越自然之上的道德特權,而在價值與地位上,人類作為“道德代言人”與自然這個“道德顧客”也并無差別。

(二)發展秩序:從“勞動的產物”到“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在恩格斯看來,“人本身是自然界的產物,是在自己所處的環境中并且和這個環境一起發展起來的?!盵33]374雖然在生物進化的角度上,人存在著與自然相同的秩序發展邏輯,但不意味著人的發展僅是傳統神學語境下的統治自然或費爾巴哈筆下的“享受對象的生活”。勞動作為人與動物分化的直接象征,在勞動的促使下人類完成了自在性與自為性的統一,進而在更多層面開展實踐性的活動。那么,如果只重視人的自然屬性而無視了人在其他方面的追求,必然會陷入“客觀自然主義”的誤區之中,而達不到人類發展的最高秩序。同時,恩格斯也科學地指出:“人類社會區別于猿群的特征又是什么呢?是勞動?!盵34]517勞動具有人的本質的起點與人作用于自然的中介的兩重含義,因此,人類就必須在自然的基礎上實現人的多維度發展。勞動之于人的意義其實質是自然演化出人類的一個人學問題的延展,人類需要通過自然來完成對自身發展秩序的透視,實現勞動本性在人類發展中多重維度的展開。換言之,恩格斯認為,我們在“勞動的產物”至“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過程中,不能只看到人的自然屬性的需求,也不能忽視了自然之于人類發展的第一性。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一個基本觀點就是對自然屬性在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過程中基礎性的強調,與恩格斯對經濟之于人類歷史發展的認識一樣,堅持以自然為對象的勞動是人類發展的基礎并不等同于唯自然論或自然決定論——恩格斯一直強調人類自主活動與自然物質活動的一致性,并認為這是“各個人向完全的個人的發展以及一切自發性的消除相適應的”[35]210前提。

在勞動的基礎上,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得以滿足,人類完成了從自然性到自為性的跨越,并“在他所創造的世界中直觀自身,實現人與自然的本質統一?!盵36]然而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是人類通往自由全面發展道路上的障礙。恩格斯指出:“直接的利潤是各個資本家從事生產和交換的目的,他們首先考慮的只能是最近的最直接的結果”[37]280,資本主義控制了人與自然的發展,造成了人與自然的不和諧關系。因此,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消亡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實現前提。恩格斯進而認為,無產階級將成為特定歷史條件下的實踐主體,在反抗資本壓迫的同時還社會以自由,推動共產主義社會的實現,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提供先決條件。恩格斯已經注意到了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性,揭示了社會的發展是必然性(自然規律的秩序性)和偶然性(人類對秩序的追求)相互作用、統一協作的產物,他曾表示:“歷史事件似乎總的說來同樣是由偶然性支配著……這種偶然性始終是受內部的隱蔽著的規律支配的?!盵38]41因而,無產階級作為人類對秩序追求的最高代表,成為具有預定目標的發展主體。恩格斯堅守了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關于無產階級與人的解放的立場,認為如果不能走出資本主義的局限,改變社會分配制度,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只能成為空談。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私有制的出現本是一種社會財富分配的低級階段,是人類社會發展到某個程度之后的暫用準則,盡管伴隨著資本主義的興起其看似具有了合理性,但實質上卻違背了人類發展的秩序追求,即對更高層次社會環境與自身全面發展的向往。因此,隨著無產階級取得社會權力與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社會終將達到共產主義這一最高秩序,而當共產主義社會“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39]53,自然的人與社會的人將獲得徹底的統一,“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成為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盵40]53

綜上所述,恩格斯在自然演進與社會歷史發展的雙重視角下,論證了人類在生物進化與全面發展中的秩序同一性,證明恩格斯在馬克思主義人學問題上并未形成所謂的“人學空場”。恩格斯從人的起源出發,逐步引出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目標旨歸,完成了“從近于自然科學體質人類學出發,過渡到社會文化人類學領域?!盵41]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突出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的偉大貢獻,有力把握馬克思主義人學的理論內核,無疑能激發馬克思主義的人文關懷與價值導向,并有助于我們從全面整體的角度詮釋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意蘊,為社會的平穩發展、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基本遵循。

參考文獻:

[1] 朱宇,陳曉輝.論恩格斯人學思想的總體圖景[J].理論探討,2020(6):113-117.

[2][3][25][26][27][37]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中共中央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11][2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中共中央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14][17]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中共中央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6][7][8][16][28][31][33][3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中共中央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10][13][35]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中共中央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2] 張嚴.“勞動創造人本身”命題的再考察——重讀恩格斯《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J].理論視野,2020(12):69-74.

[15][38] 恩格斯.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M].中共中央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18]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M].中共中央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9] 恩格斯.反杜林論[M].中共中央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0] 張喜德,關善偉.試論馬克思、恩格斯人學理論[J].科學社會主義,2016(4):38-43.

[21][2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中共中央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2]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中共中央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9][30][32] 恩格斯.自然辯證法[M].中共中央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6] 楊峻嶺,吳潛濤.馬克思恩格斯人與自然關系思想及其當代價值[J].馬克思主義研究,2020(3):58-66+76+167.

[39][40]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中共中央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1] 王南湜.恩格斯“勞動創造了人本身”新解——一個基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人類學的闡釋[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20(5):41-52.

猜你喜歡
恩格斯勞動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德國多種活動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
熱愛勞動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偉人的友誼也有風波
母親永遠只有一個
母親永遠只有一個
恩格斯的親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