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香制作技藝善行天下香飄四海

2021-12-03 13:54符振彥
旅游 2021年12期
關鍵詞:技藝慈善文化

符振彥

無隱線香

線香與香膏。

香席道具

在去慈善寺的路上,越是接近,就越是想象著寺廟里那燃香飄散出的和香之氣,該是芬芳怡人、安和身心的。

石景山非遺項目“和香制作技藝”互動體驗傳習基地在天泰山落地生根,在慈善寺建立了京西“香文化”互動體驗基地。中國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和香制作技藝傳承人孫亮的工作室也設在慈善寺院內。跟著孫亮走香道,探索京西古香道文化淵源,解讀古老傳統的和香制作技藝,是一件有吸引力的事。

古香會歷史文化展室。

慈善寺的古香會

慈善寺自古香火極盛,被尊為“香火圣地”。沿著通往慈善寺山路前行,在這條古老的香道上,沿途景物眾多,在憑吊歷史遺跡的同時,觀賞著古香道上的迷人風光。

早在遼代,便有“邑會結社”的習俗,由崇奉宗教的善男信女集結組合而成,也稱千人邑會。舊時,會眾在節日及廟會期間邊行走邊進行歌舞表演,定期朝山行香走會做慈善,后逐漸演變成為一項重要的傳統民俗活動,每年吸引著信眾廣泛參與。明代被正式定名為“香會”,進入興盛時期,清代達到發展高潮。香會組織活動的場所中,影響最大的被稱為“三山五頂”。三山系指平谷區的丫髻山、門頭溝區的妙峰山和石景山區的天泰山,五頂系指東、西、南、北、中五座碧霞元君廟,慈善寺所在的天泰山即是三山之一。昔日慈善寺香會的名氣很大, 每年農歷三月十五、十六、十七是香會的日子,山前山后以及京東八縣的善男信女前來求子求福、許愿還愿?,F如今,以“香道、香會、香客”的“三香文化”內涵為根源,繼續持“香”前行,重塑香道、再現香會、集結香客。

孫亮介紹香囊

香的起源與種類

在慈善寺,可以從源頭了解香文化以及和香制作技藝。沿著山道前行,走進一個月亮門,就是《中國香文化》展覽的展區。

阿拉伯香水瓶。

制香原材料。

法國香水瓶。

天主教行香爐。

蘇合香枝葉。

香料沒藥。

中國香文化的起源最早可追至距今6000 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湖南澧縣的城頭山遺址出土的大型祭壇就有燒燎香料植物的痕跡。在殷商甲骨文中,“香”字形如“容器中盛禾黍”,指禾黍美好氣味。到春秋戰國時期,熏爐和熏香風氣已經頗為流行,人們隨身佩戴香物已成為時尚之風。又經秦漢時期的成形期、隋唐時期的成熟期,到北宋時期達到鼎盛。較為常見的香有幾種:

沉香:人們普遍認為,沉香為眾香之首,它是沉香屬的香樹枝腐朽或受傷后“結”出的固態凝聚物,主要產于海南、東南亞地區,其中混合了香脂和木質成分,因入水能沉,故稱“沉香”。

檀香:檀香樹被稱為“黃金之樹”,其芯材是名貴的中藥,根部、主干碎材則可提煉精油,原產于太平洋島嶼及印度。

龍涎香:是抹香鯨腸內分泌物的干燥品,呈不透明的固態蠟狀膠塊,具有獨特的甘甜土質香味,歷史上人們主要用它來做香水的定香劑。

龍腦香:被中醫稱之為冰片,是龍腦樹的干燥樹脂,龍腦香樹主要生長于熱帶雨林。

麝香:是從雄性鹿科動物麝的腺囊內提取的分泌物,作為名貴的中藥材和高級香料,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藥用歷史。但目前屬于瀕危動物,采麝香是受到嚴格約束的。

天泰山生長的樹木、花草達數百種,其中不乏制香用的植物和花草,在往山上走的山路兩旁隨處可見能用于制香的樹種。孫亮介紹說,這些松柏茂盛的樹葉、種子等都是香料的來源。高大的側柏,木材可作為建筑和家具等用材,枝和葉可入藥,種子有安神、滋補強壯之效。每年的10月下旬開始,隨著氣溫逐漸下降,生長在天泰山的黃櫨樹葉子從之前的綠色變成了紅色,漫山遍野非常美艷。黃櫨樹的枝干含有芳香油,是調香的上好原料。荊條更是密植生長在路邊和山間,荊條渾身都是寶,根葉可入藥,其葉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嫩葉可食,其花可釀花蜜,可炒菜或提煉芳香油,也是制香的原料。艾草,人們更不陌生,具有特殊香味,可制成香包,端午節時佩戴艾草香包,寓意驅瘟避疫,強身健體。青蒿本身就有強烈且特殊的香味,氣味芳香而能清熱祛暑,含有青蒿成分的香,尤其適合夏日使用。

采集乳香。

慈善寺院內生長著的古樹,枝繁葉茂,位于寺廟院落的三棵楸樹十分引人注目,其中一棵已有400 多年的樹齡,樹高約五六米。每年四五月份,也就是農歷三月十五前后,是賞楸樹開花的好時節,一朵朵粉紫色的花朵掛滿枝頭,陣陣清香溢滿寺院。古時候,楸樹還有幾個名字,那是人們發自內心給起的名,叫做“平安樹”“信號樹”“帶福還家樹”。來慈善寺上香的香客們會在楸樹下祈福,并撿拾楸樹掉落的花瓣,帶“香”、帶“?!边€家。

和香制作技藝傳習室

香圣黃庭堅雕像

中國香文化展

慈善寺古香道歷史文化展室

香圣黃庭堅與香文化

慈善寺古香道文化陳列館常年展出有《絲路及中國香文化展》《古香會歷史文化展》《古香道歷史遺跡展》等,展香道往事,活態化保護傳承石景山區市級非遺項目和香制作技藝。

《中國香文化》展室正中位置的塑像是我國宋代文化的杰出代表黃庭堅,被后人譽為香圣。中華香事之道以黃庭堅為始,他識香、愛香、制香,更善用香,不但自行研制香方,還廣泛參與香品、香具的制作和焚香方法的改善。

黃庭堅,在文學藝術上天成自得,被尊為“江西詩派”之宗;在書法方面,行、草,楷書也自成一家,與蘇軾、米芾、蔡襄一起被譽為“宋四家”;在茶藝品茗上,也是茶道高手,以“分寧茶客”聞名。其實,關于“香”,黃庭堅的造詣功力更是非常人可及。

黃庭堅把香當做是生活中最好的陪伴,是詠物寄情的依托,在香文化發展史上作出巨大貢獻。不僅留下了許多制香之方,還有很多詠香的作品,表達其對香的品評與參悟。通過他的作品,可以一窺宋代文人的薰香藝術,包括焚香的方法、品香的方式及焚香的器具等,讓制香、燃香與詩歌融為一體,寓情于香,推動香文化的傳播、傳承。

沉香原料

仿唐五足銀香爐。

制香理念與制作技藝

和香制作技藝,取材于石景山區中草藥和天然香草,師承古法,通過炮制、配伍與合和,經過30 多道傳統工序,制作成盤香、線香、香珠、香包等系列香產品,俗稱“和香”。

“和香”的“和”取意不是簡單的兩種物質合起來,不僅是取意香氣的融合,而是轉變成為一種精神的融合,融入了更深層次的意義?!昂拖恪痹醋杂谀铣问穼W家范曄的香類專著《和香方》,“取象比類,君臣佐使”的組方原則是和香制作的核心理念。

檀香原料。

香材

制香技藝從南北朝已經開始成熟,和香的形態不斷演變,其制作技藝也不斷豐富和發展。但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受到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物候環境因素、不同社會因素的影響。

和香制作技藝是我國傳統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依托傳統香方對常用200余種香料進行配伍。和香配方的原則除了要遵守《黃帝內經》中“君臣佐使”的原則外,還要依筋、骨、血、肉、皮五要素象形比類配制香方?!熬甲羰埂痹妇?、臣僚、僚佐、使者四種人分別起著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藥處方中的各味藥的不同作用。開中藥處方時,要安排好各味藥的關系,和香的原料配比也如是。和香制作技藝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根據香的用途,熟練精準地運用傳統香方,合理、合規的原料配制,嚴格地運用傳統的方法炮制,使制作成的香或燃燒、或佩戴,散發出的裊裊香煙、香氣,功能明確而起到以香養德、內外兼修的目的,使人受益。

海撈降真香

香材

香圣黃庭堅的“黃太史四香”即意和香、意可香、深靜香、小宗香,妙方留存傳世。其一,意和香的香方寫出了配料:“沉香”為主,“紫檀”為輔。工藝是先將沉香切碎,放在榠楂的濾液中浸泡;紫檀弄碎,用竹紙包著香料在小龍團茶水中浸泡;甲香加胡麻膏熬煮,熬到甲香變黃后放入熱的蜜水中洗,直到沒有胡麻膏之味,最后加入龍腦、麝香,以棗肉作為黏合劑,作如龍涎香餅的樣子。其二,意可香的香方寫出制作的主料及其工藝,其中特別是“用白蜜六兩”,顯然這個香是用來熏的,而不是用來點燃的。其三,深靜香,此香是歐陽獻為黃庭堅所特制,其香方以海南沉香為主,最能彰顯海南沉香的清婉特征。香方詳細列出了深靜香制作主料及工藝。其四,小宗香的香方中主料是“沉香”,輔料中有鴨梨、青棗,使小宗香有一種淡淡的水果香味。以上這四種香方,材料中都含有沉香、檀香、麝香,沉香為香中閣老,檀香清新淡雅,麝香發香范圍廣,可見這幾個香方的匹配相當合理,這幾種香氣味清遠,恬淡幽寂。

孫亮制作香囊

鐵臼

在慈善寺和香制作傳習中,承襲古法“和香制作技藝”制成的線香廣泛用于佛事和祭祖活動中,受到京西廣大群眾的認可和好評?,F在依托慈善寺傳承和香制作技藝,舉辦香文化展,探尋香道往事,感悟香會源流。當下,為傳播和香制作技藝,中國民俗學會中國香文化研究中心正在搜集大量香草資料,利用慈善寺天然植物資源,建立京西香藥本草園基地。

傳統的制香常用工具有鐵碾子,主要用來磨碎藥物原材料,一般是生鐵制作,比較重,農村叫毛鐵碾、生鐵碾;研缽,用于敲碎藥物,有黃銅、生鐵、木質三種,有些藥物忌鐵器,得用木器破碎,而用銅器、鐵器破碎,多用于硬質的原料。鍘刀,可以將草本植物切成段、切片等;石磨用來磨粉,將經過炮制的和香磨碎,再篩濾后,制成和香的原料。

伊朗紅花

石磨

和香的制作步驟主要分幾大步,采集、清洗、整理、晾曬,之后是炮制,從這一步就要細分了。要根據香藥屬性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預加工方法,需要具有熱性的,就要火烤,如同炒茶一般;有的需要去毒,就要用醋或酒泡;有的要用水沸,類似于焯水等等,之后要經過兩次的晾曬,然后根據制作不同的香品,要用碾子或石磨研磨成碎粉,傳統的成品是做成香丸、線香、塔香、盤香,或者是香粉,香粉可以直接點燃。成型的香,比如線香、塔香、盤香,就要和成泥狀,這其中還需要添加黏合劑。起黏合作用的有白芨,白芨相對成本高些,也有用爬山虎莖的白色汁液的,一般傳統的黏合劑也用榆樹皮,制作技法上也有不少獨到之處。遵循“根比干黏,沙比土黏,老比少黏,新比舊黏”的判定方法來定榆樹皮粉用量,當年的老師傅都有自己的經驗,加多少,比例多少,完全靠經驗值添加。

沉香線香

香道具

配方的原則有兩個:一是君臣佐使,二是要筋骨血肉皮聚全。例如要制作一款以桂花香為君香的香品,要有根部的香,如添加白芷,使之散發出根部的香氣;還要有皮的香,比如添加桂皮;要有脂類的香,可以添加松香或沒藥;要有樹干本身的香,可以添加檀香和柏木香;要有花朵的香,就要加入足量桂花,只有這樣的配方制得的香散發出來的才是豐滿的香氣,制香的配方原則就當如此。

依照師傳,做香丸就要用道地的煉蜜。在慈善寺非遺工作室后的山上,養著蜜蜂,就是用于制作和香的,在傳承人工作室中擺放著記錄了200多種香方的和香專著——《香乘》和一套三十六冊的《中國香文獻集成》,此套集成是由孫亮主編,由中國書店發行的。

采集野生蜂蜜

傳承與發展

天泰山慈善寺得天獨厚的物候環境為和香制作技藝提供了良好的物質保障,而適宜的人文環境以及對香文化的認同,為該技藝提供了極佳的生存和發展所需的文化空間。

1855年,第一代創始人張祖明在河北省灤縣連北店村創辦了老香鋪,制作草香。張祖明在承續古法的基礎上,借鑒中醫理論研制而成。初期產品以草香為主,以柏木為原料,取材當地天然植物資源,用于寺廟和家庭用香。張宏生是張祖明的第三個兒子,子承父業,探索用香藥為窮人家看病治療,使得和香制作技藝不斷提高,是當地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第二代傳承人。第三代傳承人張允振是張宏生的長子,張允振的大兒媳陳瑞蘭成為第四代傳承人。在張家幾代傳承人努力下,其香品在河北地區深受好評,流傳甚廣。解放初期,陳瑞蘭舉家遷入北京,也將和香制作技藝帶到了北京。第五代傳承人是陳瑞蘭的長子張恩儒,1980-1985年曾任北京醫藥集團北京中藥總廠廠長,他將線香、藥香珠等傳統香制品發揚光大,贏得了廣泛贊譽。

和香書籍

沉香柏精油

第六代和香制作技藝傳承人有兩位,孫亮被制香技藝第五代傳承人張恩儒老先生納為關門弟子,孫亮跟隨師傅左右耳濡目染,完整掌握了傳統制香工藝的精髓。他在石景山區楊莊路建立工作室,后遷至天泰山下恩隆寺路28號。

另一位第六代傳承人叫張誼春,師承其祖母陳瑞蘭,自幼學習和香制作技藝,畢業于哈爾濱商學院中藥制藥專業,現任中國民俗學會中國香文化研究中心首席和香導師。張誼春制作了寺院自主品牌龍泉心香,長期為多處用香場所開發和提供香品。

《少林香堂·立雪》線香

香具

第七代傳承人代表有郭潤霆、林芳,師從中國民俗學會中國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孫亮。出生于上世紀80年代的郭潤霆和林芳成了和香制作的新一代傳承人,郭潤霆自幼喜好國學文化,多次隨師與國際香文化學者進行文化論壇藝術交流,并獲得日本香道御家流宗家嫡傳——西極重譽先生親傳。林芳自幼喜茶,因茶愛香,熱愛中國傳統雅文化,曾到文萊、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等產香地尋香溯源。多次受邀在大型文化活動中做中國香文化的展演。

慈善寺景觀

法海寺白龍松皮

由于和香制作技藝和其他傳統手工藝一樣,用料講究,工藝復雜,費時費力,盈利不高,技藝的傳承面臨困境。第六代傳承人張誼春、孫亮受過良好的教育,在繼承先輩手藝的基礎上,積極推廣和普及和香文化,以此為手段突破困境求得發展。他們遴選有天賦、喜愛和香制作技藝的青年學者進行系統培訓,傳承這一技藝。目前,明確師徒身份的授業者12 人,系統培訓的人員500 余人。在國內外香文化推廣方面, 積累了一定經驗和知名度,2012 年,孫亮首次在國家大劇院作了題為“中國香文化簡史”的主題講演,展示了特色香席;2013起,孫亮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代表,先后參加在沙特阿拉伯舉行的杰納第利亞文化節、墨爾本藝術節,莫斯科絲綢之路國際文化論壇,負責展演中華香道、茶道、花道,獲得一致好評。且借助互聯網,通過直播、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手段開展和香制作技藝的傳播工作,將和香制作技藝和香文化打造成新的文化名片。

香囊

2017 年“和香制作技藝”成為第四批石景山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和香制作技藝越來越受到社會廣泛關注,且成績斐然;2018年參加中非論壇外事活動;2019 年參加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石景山區原創節目香文化儀式表演《凝香》在“北京日”開幕式上進行演出,將行香儀式與漢服展示完美融合;2020 年新冠病毒狂肆之時,和香制作技藝傳承人專門研制出“松風避疫本草香方”,制作生產數千個草藥香囊,捐贈給北京急救中心,支援武漢一線的醫務工作者,以及北京市、區戰斗在抗疫一線的社區工作者,這一善舉受到廣泛贊譽,作為一個實踐案例還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與新冠平臺”;2021 年,聯合北方工業大學學生共同設計和制作的“凌霄之志·毓秀情深”主題香囊亮相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

目前,以石景山區慈善寺和法海寺的自然原材料設計開發了4種專屬香品,同時根據古香方,設計研發避疫香囊和傳統節日香囊多達20余種,且正在搜集大量香草資料,開發新產品。利用慈善寺天然植物資源,建立京西香藥本草園基地。自2019年起,依托慈善寺研學基地開展50余場研學活動,共服務學生和社區居民1000多人。成立于2014年8月的中國民俗學會中國香文化研究中心致力于梳理歷代香文化的文獻、香方、遺珍,將香道文化傳承連成線,展陳、講解、實操形成遞進關系。廣泛開展香文化的國際交流,傳續和發展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奇楠盤香片

慈善寺景觀

香囊

據了解,目前中國民俗學會中國香文化研究中心聯合慈善寺與北京興盛恒泰投資管理公司已簽訂古香道文旅結合戰略合作協議,設立了非遺和香制作成品旅游商品展室,讓游客實地觀賞、了解探秘有著悠久歷史的和香,還可以現場購買當作禮品帶回家。

未來幾年,京西“香文化”互動體驗基傳地將更加完善,建立“香文化”延伸旅游項目及內容,中國民俗學會中國香文化中心與慈善寺文保所、石景山區非遺中心聯合開展“古香道”系列展覽、展示、研學、講堂、文化交流和互動體驗等。

為迎接北京冬奧會,中國香文化研究中心依托京西古香道上的香料植物,以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香制作技藝,為冬奧會創制的“和香”系列洐生品也即將推出,京西古香道善行天下,香飄四海!

猜你喜歡
技藝慈善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傳授技藝
傳統技藝:匠心傳承 技精藝湛
誰遠誰近?
慈善晚會4
慈善晚會3
慈善晚會2
慈善晚會1
融入文化教“猶豫”等
文化之間的搖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