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恢復設計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應用

2021-12-03 05:40萬星星
科技信息·學術版 2021年31期
關鍵詞:應用

萬星星

摘要:城市河道是當前城市最為重要的水生態環境,能夠提供穩定的水源并調節氣候,起到降低環境污染的作用。不過在現代社會的城市化進程當中,城市水利部門在河道管理方面采取的方法過于單調,機械化處理在很多情況下并不適合,反而還會破壞河道原有的生態功能影響生態系統的價值。因此,生態恢復設計在城市河道治理工作當中將發揮穩定的作用。

關鍵詞:生態恢復設計;城市河道治理;應用

引言

城市河道是一個相對復雜的生態系統,包含了水體、生物、湖泊等多個要素,并且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當中承擔著關鍵的職能。與此同時,城市河道已經成為城市生態系統水準的主要判定依據,是城市社會發展的基礎。因此,城市河道不僅要從生態角度進行設計,還需要從人文角度進行文化內涵的規劃。

1.現階段城市河道治理的現狀

1.1 河道治理的主要問題

我國經濟發展一直以來以自然環境為代價,且傳統的城市河道在規劃治理方面的水平相對較低,經濟社會對于城市河道的需求量明顯增加,對于河流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導致了河道面臨各種環境問題,尤其是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之間存在的客觀矛盾?,F代城市化的進程當中,城市建設用地明顯增加,對于河道的“侵占”情況非常顯著,很多城市河道的空間較小,水面斷流問題非常明顯。再加上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讓很多水域受到嚴重污染,不僅水生生物減少,且生物多樣性的功能已經趨于消失,洪澇災害等類似的環境問題經常出現。

然而在處理措施上,很多部門所采取的方式并不具有說服力,更多地以“飲鴆止渴”方式為主,如混凝土河床修筑等,旨在以渠道化的方式來增加河道的行洪能力。但生態構想和實際的環境特性之間本身存在差異,河道機械人工化并不能從根源上解決生態問題,生態系統仍然會有崩潰的可能性。與此同時,城市河道的發展策略并沒有從文化內涵的角度進行美觀化處理,河道睡眠過于單一,城市河道的景觀功能也遭到破壞。綜合而言,城市河道在發展進程當中面臨的污染、斷流和洪水問題非常嚴重,雖然和河道本身并沒有關系,但隨著成本消耗的提升城市河道的問題并沒有解決,反而會帶來不良的后果。

1.2 河道治理的發展趨勢與要求

在城市河道治理方面,河道治理工程和生態文明的理念實際上也是現代城市化建設需要重點考慮的內容。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在水生生態系統建設方面投入了大量工作,并且旨在建設示范化工程,保障能夠恢復自然生態水平。包括河道堤壩自然建設、灘地恢復、河道模擬等,且生態修復的范圍本身是包含河道流域在內的各種綜合治理措施,在保護環境的同時實現多樣化的生態修復。這樣一來,不僅水資源可以得到循環,同時還能讓流域內的生態環境得到優化,實現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2.城市河道的生態恢復設計

2.1 河道的工程性改造

工程改造的重點環節在于對污染源的控制,目的在于準確識別污染物類型并采取應對措施,例如先對河道區域的污染情況和污染來源進行評估之后就可以采取重點管控方案,逐步推進水體凈化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從而實現外源污染的控制和減排。

在城市發展的進程當中河道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承擔了排污、取水等多種需求,且對于河道自然屬性的破壞程度非常明顯。河道的渠化等措施也會讓河道失去本身的屬性,在生態能力上趨于較低水平。從水文特征的層面來看,恢復城市河道的自然形態讓其具備被動恢復功能將成為今后工程型改造的關鍵環節。

如果能夠重新塑造河岸的心態并建造自然的護岸等,就可以創設多樣化的水流形態調節水流沖刷,然后達到水文循環特征的主要目的,讓河道具有自然化的形態特征和生物群落。此外,河道的水系被動恢復功能可以在生態系統的支持下得到優化,模擬水流循環過程也會帶來生態鏈的交換和循環。

2.2 生態網絡建設

生態網絡建設主要是基于城市的空間特性展開的管理規劃,因為城市開放空間系統是一個開放式的網格結構,在生態修復的項目當中,整個開放空間系統需要被作為有機結合的整體來進行考慮和設計。在城市規劃理論當中,開放空間的系統被劃分為不同的層次,但無論是哪一層次,城市河道都和生態系統密切相關,城市水系共同地組成了水網。然后將城市分割成為不同規模的各個部分。因此,在今后的設計環節可以考慮將公共景觀和城市水系相互結合,一方面營造良好的水體景觀條件,另一方面還能保障生態網絡的空間結合要求,實現開放空間內的有序銜接。

2.3 植物生態設計

植物生態修復設計的作用是為了減少城市區域河道污染物的影響。生活污水要排入河道一般有兩種措施,一種是通過城市道路的匯集從河道表面進入水體,二是生活污水排放后直接滲入地下水,然后跟隨地下水域流入河道水體。而通過植物的生態特性對污染物進行控制是生態修復設計當中的關鍵點。例如在某些城市居住區,就可以展開駁岸植物搭配,按照坡度的差異選擇不同的設計方法,在污染物的滯留期間,植物也可以從土壤當中吸收水分。在污染比較程度的工業區域,由于工業生產造成的大氣污染、水質污染情況嚴重,因而在駁岸植物的選擇上以抵抗重金屬污染的植物類型為主,不僅可以豐富景觀特性,同時還能減少金屬的污染凈化。如果是灌木則選擇深根系類型,喬木則選擇主根系品種,草本植物以深根系禾草為主等。植物生態設計是一種新型發展戰略,能夠同歸植物過濾或植物固定等途徑來降解地下水或是表面污水源當中的污染物,在不影響景觀設計效果的同時能夠完成生態修復過程,該技術的應用前景廣泛,并且能夠以此為基礎設置完善的修復框架。

3.結語

城市河道的生態修復問題是社會領域的關注焦點,而為了進一步突出城市空間的經濟活力形成城市區域的發展動力,我們需要在防洪治理措施方面滿足基礎需求,并融入生態設計理念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將傳統的工程技術改造轉變為生態人文改造。后續的實踐工作當中,應該遵循環境保護和景觀設計的雙重原則滿足防治標準,為河道建設管理工作提供新的設計思路。

參考文獻:

[1]張麗麗. 生態恢復設計在城市河道治理景觀規劃設計中的應用[J]. 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25):3937.

[2]李宇,付軍,冷平生. 生態景觀設計在城市河道中的應用[J]. 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13(08):51-56.

猜你喜歡
應用
配網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探討
帶壓堵漏技術在檢修中的應用
行列式的性質及若干應用
癌癥擴散和治療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紅外線測溫儀在汽車診斷中的應用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微課的翻轉課堂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分析膜技術及其在電廠水處理中的應用
GM(1,1)白化微分優化方程預測模型建模過程應用分析
煤礦井下坑道鉆機人機工程學應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