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水開發油田剩余油分布及挖潛措施研究

2021-12-03 06:13孟慶剛
科技信息·學術版 2021年31期
關鍵詞:剩余油分布

摘要:剩余油研究是油田開發中后期油藏管理的主要任務,同時,也是實現穩油控水的重要手段。我國是世界上注水開發油田比例最高的國家?大多數油田都已經進入開發中后期高含水采油階段?隨著勘探難度和油田開發成本的增加,提高原油采收率就顯得更加迫切?;诖?,本文主要對注水開發油田剩余油分布規律進行了研究,并對剩余油挖潛技術措施進行了探討,以期能夠為同行業工作者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注水開發;剩余油;分布;挖潛技術

剩余油主要是指一個油藏經過某一采油方法開采后,仍不能采出的地下原油。我國油田地質情況復雜?原油性質差異大?儲層非均質性嚴重?多油田開發實踐表明,水驅原油采收率一般只有30%左右,大部分剩余油仍然殘留在地下。剩余油的多少取決于地質條件、原油性質、驅油劑種類、開發井網以及開采工藝技術,通過一些開發調整措施或增產措施后仍有一部分可以被采出。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對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逐年增大,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加強剩余油分布研究?對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我國剩余油研究現狀

研究表明,我國大部分油田都采用注水開發的方式,由于儲層的層間、層內和平面上的滲透率變化較大,注入水延滲透性好的地帶進行推進,造成水驅波及性差,注入水過早向油井突進。另外,在開發方法上,多采用早期內部注水保持壓力開發,水驅強度大,因而,油井見水早,采出程度低,使得一大部分可采儲量仍然殘留在地下,成為剩余油。如何認識剩余油、提高油藏采收率對于石油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國內對剩余油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宏觀研究、微觀研究和剩余油飽和度研究三種。(1)宏觀研究。包括三維地震方法、油藏數值模擬驅油效率與波及系數計算方法、動態分析法、沉積微相法和檢查井、觀察井法。(2)微觀研究。主要是研究孔隙結構及微觀驅替機理,包括微觀物理模型研究,剩余油物理、化學性質及組分研究,孔隙結構及微觀驅替機理研究。(3)剩余油飽和度研究。是指從宏觀、微觀兩種規模來研究剩余油,國內側重于宏觀研究,國外比較側重于剩余油飽和度研究。隨著開發對象越來越復雜,以及絕大多數油田處于高含水階段的現狀,剩余油的研究必須向高層次、精細化方向發展。

2剩余油分布規律及影響因素

2.1剩余油分布規律

一般來說,剩余油主要存在于構造高部位、砂巖邊部和斷層附近等。但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其分布規律存在多樣化?不同的油田區塊、不同的地質環境和開發方式?其剩余油的分布規律不同。通常,剩余油的縱向分布與砂體的韻律、開采方式、井網布置和層系劃分有關。如果是正韻律注水開采?剩余油一般分布在油層的中上部?且易出現水淹;如果是利用底水能量開采?同樣剩余油也會分布在上部?這種方式易出現底水錐進。剩余油橫向分布特征主要受沉積相、構造部位、開采時間和開采方式的影響。

2.2影響因素

剩余油分布主要受儲層和動態注采狀況雙重因素的影響。儲層因素是根本因素?注采狀況是影響剩余油分布的外部因素。地質因素主要由儲層的非均質性決定?如儲層砂體的孔隙結構、滲流系數、存儲系數、礦物成分、韻律類型、潤濕性、沉積相等等。注采狀況是指層系的組合與劃分、井網布置、射孔方案、注采強度以及開發方式、開采時間等。

3剩余油挖潛技術措施

剩余油挖潛應從影響剩余油分布的地質因素和開發因素兩方面入手?根據剩余油分布的形成原因采取不同的手段?如化學堵水或物理堵水改善儲層的非均質性?酸化、壓裂改善儲層的孔隙結構?加強注水以提高驅動能量?合理劃分層系、完善注采井網調整注采狀況、水平井開采等。本文以油砂體為研究單元,針對不同類型油砂體的水驅特征,提出相應的挖潛措施。

3.1彈性驅油砂體

彈性驅油砂體一般位于構造主體部位,砂體面積和地質儲量相對較大,但沒有形成有效的注采關系,采出程度較低,油層供液能力不足,開發效果較差。挖潛措施:通過水井補孔或油井轉注來完善注采井網;也可利用上返補孔,提高油砂體的井網控制程度。

3.2注入水單向驅油砂體

注入水單向驅油砂體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井網不完善、注入水波及不到的區域。挖潛措施:采取增加注水點、上返補孔等方法來提高單砂體的井網控制程度,調整砂體平面注采關系,擴大掃油面積;通過封堵油井高含水層,提高注水效果。

3.3注入水多向驅油砂體

由于平面非均質性較強,注入水易沿著一定的方向水竄,開發潛力區為注入水未波及到的區域。挖潛措施:以水井為中心,采取調剖或增加注水點、關停高含水井等措施來改變水驅方向,增大水驅波及效率,提高注水開發效果。

3.4邊水驅油砂體

邊水驅油砂體動用情況與邊水活躍程度有關。邊水活躍的油田,油井注采井段長,層間矛盾大,造成油井含水上升快,過早水淹,降低了油砂體的開發效果。因此,邊水驅活躍的油砂體表現出含水率高、采出程度低的特點。挖潛措施:主要是對剩余油儲量大的油砂體采取措施,在沒有生產井的構造高部位進行上返補孔,控制油井生產壓差,防止邊水過早推進。邊水不活躍的油砂體水驅動力弱,可通過水井補孔或油井轉注來提高水驅效果。

3.5未動用油砂體

未動用油砂體主要分布在動用程度低的層系。由于砂體含油面積小、儲量小、分布零散,縱向疊合差,未動用油砂體挖潛空間有限。挖潛措施:應根據層系開發的實際情況,對高含水井封堵出水量大的層,補射未動用層;對含水較低的井,當產量遞減后,再射開未動用層來彌補產量虧空。

4結束語

隨著油田勘探、開發的不斷深入?注水開發油田進入中高含水期后,剩余油分布越來越復雜,給油田穩產和調整挖潛帶來的難度越來越大,因此?加強剩余油分布研究?對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由于剩余油的分布規律受地質和開發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各油田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挖潛措施。

參考文獻:

[1]冉啟佑. 剩余油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 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03,10(5):51.

[2]王剛,周林,羅恒.控制剩余油分布的地質因素 [J]. 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 2012 (11)

[3]趙磊,劉景蘭.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及開發技術研究 [J]. 內蒙古石油化工. 2002 (01)

作者簡介:孟慶剛(1986-),男,漢族,江蘇連云港人,工程師,現主要從事油氣田開發工作。

猜你喜歡
剩余油分布
大葉千斤拔活性成分分布及積累動態
28例醫療糾紛起訴案件特點分析
衛22塊注采調整及挖潛研究
“一帶一路”沿線直接投資分布與挑戰應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