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同富裕新政下打造我國幸福社區新路徑的探索

2021-12-03 06:39劉娜劉璋琦杜錦根
科技信息·學術版 2021年31期
關鍵詞:共同富裕政策社區

劉娜 劉璋琦 杜錦根

摘要:在共同富裕新政策下,社區作為承載社會功能的主要載體和最基本單元,如何在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建設幸福社區,是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個嶄新課題。筆者根據對某地區13個社區的調研分析,提出了“完善社區法律規范機制,加強居民自治管理、多渠道吸納社區基金、制定公開透明資金使用制度、全面加強教育、提高社區整體素質水平、加強社區公共資源服務等”加強我國幸福社區建設、推進人民群眾實現共同富裕新路徑。

關鍵詞:共同富裕;政策;社區

一、前言

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重點研究扎實促進共同富裕問題,強調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這與2035年和2050年目標中,要鮮明地體現改善人民生活、縮小貧富差距、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的要求完全一致。那么,作為承載社會功能的主要載體和最基本單元的社區,如何在我國經濟向市場經濟高速發展中實現共同富裕,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個嶄新課題。

研究發現,社會經濟的發展促進著人們居住的社區功能和形態在不斷發生著演變。在實踐中,現階段社區暴露出來的一些突出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全體人民走向幸福和諧、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障礙。因此,及時總結我國社區面臨的共性問題,深入分析探索新時代下打造我國共同富裕、幸福社區的新路徑,對推進我國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本文通過對我國社區發展的政策演變與社區發展歷程分析,特別是通過對北京市一市轄區社區工作調研,剖析共性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相關政策建議,以期推動我國社區健康幸福發展,探討打造共同富裕社區諸要素功能發揮的新路徑。

二、我國社區政策的演變與社區發展歷程

(一)建設和諧社區的政策。1989年,民政部在杭州召開的全國城市社區服務工作座談會上明確了“堅持社會福利社會辦”的工作方針,提出了全面推廣社區服務的主要任務(萬正藝,2020)。1999年,民政部制定了《全國社區建設試驗區工作實施方案》,提出要改革城市基層管理體制,培育和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社區建設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2000年,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轉發了民政部的《關于在全國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明確了社區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內容和目標任務,全國各地陸續開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社區建設推廣工作。2004 年,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正式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的熱潮進一步推進了我國和諧社區的發展。2006年,國務院頒布《關于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意見》,提出“整合社區資源,健全服務網絡,創新服務方式,拓寬服務領域,強化服務功能”,為進一步完善社區服務功能提供了政策方針。201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階段、社區居民委員會對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需著力加強和改進社區居民委員會組織建設、隊伍建設、制度建設。

(二)提高社區治理能力的政策。十八大以來,特別是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提出要把城鄉社區建設成為“和諧有序、綠色文明、創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園”,在社區基礎功能完善的同時強調關注環境健康及社區文化建設。2020年,民政部、應急管理部聯合印發《關于發揮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作用加強城鄉社區防汛救災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要總結新冠肺炎疫情社區防控工作經驗,加快組建社區應急管理組織機制和工作隊伍,強化社區自然災害應對預案管理”,對社區的應急自治能力提出了要求。2021年 8 月 24 日,民政部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明確了居民委員會與社區黨組織的關系、居民委員會與居民的關系、居民委員會具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資格。以上政策,為進一步推進我國社區面向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提高社區治理能力,建立了基本的管理規范。

三、剖析我國社區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需要看到,伴隨著我國社區建設相關政策的出臺,社區功能要素實踐發展也取得了飛速的進步,包括社區服務范圍的多樣化、社區制度規范逐步的建立、社區隊伍人員的擴大、社區與居民的關系日益緊密等。同時社會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人民需求日益多樣化,使我國社區建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諸多新挑戰。

為深入了解我國社區發展面臨的各項具體問題,筆者對某地區13個社區進行了實地調研,并圍繞著物業管理、流動人口、人口老齡化、公共資源不足等社區發展面臨的五個方面的共性問題,逐一進行詳細分析,提出新階段高質量發展社區、打造共同富裕社區的建議。

(一)物業問題

1、物業服務不到位,影響居民健康及社區環境建設

社區物業管理公司一般是按照合法程序成立并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經營物業管理業務的經濟實體,其主要業務職責范圍包括:房屋的使用、維修、養護;消防、電梯、機電設備、路燈、連廊、自行車房、園林綠化、井、道路等公用設施的使用;清潔衛生;車輛行駛及停泊;公共秩序維護等,給居民的健康和小區的環境造成很大程度的損害。

2、居民物業關系惡劣,諸多糾紛影響社區和諧氛圍

居民是物業管理最終受益者,應盡最大限度配合物業管理公司及其他相關人員做好物業工作。但目前存在部分居民觀念陳舊,物業管理繳費意識淡薄,導致物業服務質量下降,進而影響居民正常生活,最終造成居民以不繳費或起訴等激烈方式和物業公司對抗的惡性循環。違章建設,亂堆亂放現象,給社區環境造成一定影響。

3、居委會職責不清,任務繁瑣,難以有效服務居民

居委會主要職責是協助相關上級政府做好與居民利益相關的民事調解、社會治安、勞動就業,衛生醫療及外來人口管理等工作,以確保各項工作在社區順利開展。但由于政府各職能部門職責不清、操作無序、相關法規不健全等客觀原因,常導致居委會不能及時為居民解決問題,居委會對居民及物業方的協調工作量大、任務繁瑣,無暇顧及其他工作,導致工作效率偏低,居民管理工作難度大。

(二) 流動人口問題

1、流動人口缺乏科學統計和管理規范

根據調研統計,社區流動人口數量巨大(如石三社區共 1700 住戶,流動人口占 五分之一;石一社區出租房屋占 20%,流動人口達 700 人;石東小區流動人口 800 多人),流動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大,管理規范的缺失使居委會等相關部門在積極采取做好流動人口管理工作方面的難度日益加大。一些房東只關注收取房租,對于租客的基本情況不了解或是不愿意了解,唯恐失去房客。對于流動人口來說,登記與否對于其入住、就業影響不大,不會因進行人口登記就享有更多的權利,所以自愿登記制度對于加強流動人口的管理工作意義不大,某種程度上致使流動人口登記制度流于形式,造成流動人口管理工作中的空白點。

2、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外來人口難以融入

社區和諧社區中流動人口普遍文化水平偏低,其生活方式、生活習慣、愛好、興趣、語言、行為與社區居民有很大不同,且他們通常屬于“候鳥型”的流動行為,有很大的變動性,使得流動人口群體與社區成員在社區生活生涯中很難融合,影響社區的和諧。流動人口的固有特征使得該人群對社區環境衛生、社區的精神文明建設及社區的安全問題均產生嚴重影響。

(三)人口老齡化問題

進入21世紀以來,人口老齡化成為我國重要的社會問題之一。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及高齡老年人的養老日漸成為我國一項主要的社會政策議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課題組經過對該地13個社區進行調研,總結出以下兩點人口老齡化突出問題。

1、老年人口數量增多,社區工作日益繁重

居委會養老慰老工作繁重經過調研發現,該地區社區老年人數量基數大,例如石二社區共 5336 人,60 歲以上老人 900多人;石西社區總人口約 3000,60 歲以上老年人達 200 多戶;石南社區總人口約 2000,獨居老人達100 多戶;港馨北社區 1000 多戶中,老年人占三分之一。老年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大使得居委會養老慰老工作日益繁重,為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各社區均開展了送餐、送藥、每日電話慰問、重大節日登門拜訪、對獨居或需特別照顧老人進行不定期慰問等助老服務。例如石二社區實行志愿者一幫一活動,即一個健康老年人對一個困難老年人進行定期幫助,此外每位 80 歲以上老年人過生日都會送蛋糕表示慰問;港馨北社區對老年人每日打電話慰問,定期登門拜訪,逢重大節日如重陽節、中秋節送禮慰問,鼓勵小學生陪聊等助老活動??傮w來說,社區的養老慰老工作比較周到,但由于老年人口數量大,居委會人手不足,難免會出現捉襟見肘現象。

2、用于服務老年人的公共設施不足,精神文化生活服務需進一步完善

各社區雖然在養老慰老工作方面取得較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系列問題,特別是用于服務老年人的公共設施不足,主要存在社區無為老年人服務的衛生服務站、老年人餐桌不能及時提供、社區的公共設施不能滿足老人的出行方便和安全需求、老年人公寓服務設施不健全等問題。例如港北社區無相應衛生服務站;五二社區目前老年人公寓服務設施不健全,不能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水平,基本不使用。此外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服務也有待完善,存在社區老年人娛樂設施不足、文體活動單一,社區老年學校發育不成熟,對于年齡較大或出行不便老人甚至無精神文化生活服務等問題,例如石西社區缺乏為老年人提供系列講座的義務授課專業老師。

(四 )公共資源不足問題

社區公共資源是社區居民生產、生活等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保障,社區公共資源的優劣狀況集中反映了社區居民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課題組經過調研總結出某地區社區公共資源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公共設施場地受限

目前我國對居住社區的公共設施還沒有比較成熟的規范,依據我國《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居民社區應設置文化體育、商業服務、金融郵電、市政公用及行政管理等設施以保障居民基本生活。但經過調研,發現該地區社區公共設施存在很大不足,特別是用于居民的文化娛樂場地極度受限,居委會的辦公場地也出現辦公擁擠現象,此外部分小區由于小區建立之初沒有進行合理規劃,導致后期場地分配出現無處改造的現象。例如石西社區反映社區無用于文娛活動的室內場所,嚴重影響了社區居民的文體活動開展;港北社區和石二社區居委會均設在居民居住房里,辦公空間小,居民來訪不方便;石一社區計劃進行車棚改造以增加娛樂場所空間。為了最大限度使用公共設施場地,臨近社區通?;ソ鑸龅鼗蚬餐e辦活動,以實現場地使用的“規模效應”。

2、公共設施設備服務不健全

除了公共設施場地受限之外,還存在公共設施如商業金融服務設施、行政管理設施、醫療衛生設施服務及社區體育健身設施設備不健全問題。例如港北社區反映社區無醫療衛生服務站,相關衛生服務不健全,缺乏相應商業金融服務,給社區居民生活造成很大不便;石南小區反映社區無公廁,影響居民正常生活。經居委會反映,公共設施設備服務不健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經費不足問題,目前社區用于公共設施服務經費主要來源于街道辦事處每年撥款及居委會公益金,但由于撥款有一定限額,支出渠道過多,特別用于養老慰老工作占用大量資金,使得公共設施服務不能很好滿足居民需求。

(五) 其他問題

1、居民參與主體不平衡,參與形式單一

居民廣泛的社區參與是我國城市社區建設的目標之一,居民對社區事務和社區建設活動參與的積極性與否直接影響到城市社區建設的進一步深入。經過調研發現該地區居民參與主要存在著參與主體不平衡,老年人、青少年參與多,中青年參與少問題;社區文娛活動參與多,社區政治事務參與少問題;參與形式單一,志愿者組織是主要形式問題。例如石南社區組織活動主要是舉辦文娛活動,而參加活動人群主要針對退休人員;石東小區和五二社區治安工作由老黨員帶頭組建志愿巡邏;五二社區工作人員極希望工作族能多參加社區建設,將自己知識散播到社區中,為廣大社區居民服務。整體上看社區居民參與工作還需進一步提高。

2、社區心理健康關注度低,當前處于空白狀態

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現代人的健康觀則是整體健康,即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且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主體能做出良好的適應,并且充分發揮其身心潛能。心理健康,是現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也是影響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對于居民的健康服務層面,該地區的社區基本還停留在身體健康層面,對于居民的心理健康這塊基本呈現空白,部分社區雖然推行健康講座,內容也多是均衡飲食、身體健康方面,對于心理健康這塊涉及甚少。因此心理健康這塊將會是社區居委會等相關部門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對于壓力較大的上班族,適當緩解壓力對其身心健康有一定益處,此外獨居老人或需特殊照顧的老人也需要適時進行心理調節以平衡生活。例如石南社區雖然推行過講座,但內容廣泛,包括法律、廚藝、營養健康等,專業的心理健康講座目前還沒有。

3、社區安全服務處基礎層面,仍需進一步完善

基本公共安全服務作為基本公共服務中最基本的一項公益性服務,直接關系到社區的穩定與發展,關系到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竟舶踩盏挠行Ч┙o是其他基本公共服務有效產出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構建幸福社區的重要條件。依據對該地區13個社區訪談調研結果,該地區社區安全工作做的均較好,部分社區自行組織社區巡邏隊,在很大程度上起到示威震懾作用,例如五二社區由老黨員帶頭進行組建巡邏隊于每天的 8:30-10:30 和下午的 14;00-16:00 定時對小區巡邏,對小區的安全工作起到一定保障作用??傮w上來講社區安全問題已不是影響居民正常生活的凸顯問題,但由于社區人口結構日益復雜、流動人口日益增多,也難免存在安全隱患。此外居住區攝像頭安裝工作還不到位,覆蓋面不廣,給偷盜者帶來便利,如港北社區居委會認為攝像頭安的太少,發揮作用不大,而石南社區無攝像頭??傮w上,居民社區安全工作還需進一步完善。

四、建設我國共同富裕幸福社區的建議

(一)完善社區法律規范機制,加強居民自治管理

通過調研,了解到目前社區的非營利性及社區工作人員多元化且不固定,一定程度上造成難以管理,職責不清,資源浪費,大大增加了社區諸要素溝通協調成本。同時,社區具體工作的開展缺少相關實施條例指導規范,缺乏公社區資源資金使用的公開透明披露及相關監督審查機制。因此,各地政府需在《中華人民

共和國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基礎上進一步制定具體實施規范,如社區工作人員的服務范圍、工作職責、各項工作流程、社區年度大事件、社區負責人選舉細則、社區服務預算及財務公開等內容,并制定居民監督審查機制,由居民定期對居委會工作提供意見反饋,以此加強居民自治管理,實現社區工作人員及居民雙方共同督促、進步,社區諸要素可以形成合力、齊心協力為建設共同富裕幸福社區而努力。

(二)多渠道吸納社區基金,制定公開透明資金使用制度

各地政府需要多渠道引導、加強社區資金進入。除政府投入外,通過采取政府及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適度引入市場機制,放寬社會資本進入門檻。要看到社會資本進入社區的同時,也可為社區的產業化建設提供創新思路、新路徑。社區產業化取得資金又可反哺社區建設;對于重大社區活動或公共資源投入可采用社

區與居民共籌方式,通過居民自有資金引入可加大對資金使用及管理的透明度;在與居民達成一致情況下,開展社區商業活動,取得收入均為社區公共資金。此外,需加強社區資金的使用及管理,建立社區資金管理委員會,委員會由社區及推選居民組成,主要職責為制定資金使用及管理規范,以此監督社區資金的有效使用。

(三)全面加強教育,提高社區整體素質水平,打造文明幸福社區

我國傳統社區工作人員多為退休人員,年齡偏大,對于新事物新思想接受程度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區服務的創新性、社區服務與人民需求的匹配性。一些老舊社區存在人員流動性大、外來人口多等現象,在社區共建共享意識上淡薄。此外,由于物業管理不規范,居民物業間糾紛不斷,影響社區和諧發展。因此,需加強社區人員教育,首先,要針對社區工作人員教育,包括黨中央社區政策精神學習,工作規范、職責、服務流程,現代化社區管理理念、思想,信息管理技術使用,標桿社區參訪交流等;其次,物業管理人員教育,包括;社區安全巡警規范、物業服務標準、維修收費標準、與居民糾紛妥善處理等;居民人員教育,包括定期組織安全消防、健康管理、應急救急、綠色環境、和諧文化、文明禮儀教育、學歷提升、技能提升等;老年人員教育,包括健康、安全教育、開設老年大學等;兒童教育,包括安全、勞動、健康教育等。通過對社區工作人員、物業服務人員、社區居民、老年人員、兒童有針對性有側重點有規劃實施教育,促進社區全體成員整體素質水平的提升。

(四)加強社區公共資源服務,滿足居民基本需求

隨著社區主體地位的不斷加強,社區被賦予的功能越來越多,從過去關注老弱小的特別幫扶、居民基本生活,到現在關注社區環境、安全、文化、活動、和諧生活等各個方面,社區公共產品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如公共休閑場地、公共運動場所、公共衛生間、公共交通工具、公共演出場地等,尤其是我國老齡人口比重日益增大,而社區是老齡人口的重要活動場地,社區公共資源的全面性、便利性均影響著人民生活質量及幸福指數,但由于社區公共產品及服務仍然是政府主導型,使得公共產品在數量、結構、品質上難以滿足人民的需求,因此政府需加大社區公共資源及服務的投入,以國內示范社區或國外先進社區為參考標桿,加強社區公共資源的全面性、便利性、品質性,全面實現居民基本需求的滿足及改善。

(五)加強社區信息化管理,打造現代智慧社區

現階段我國通信、互聯網及數據技術等信息化發展取得突破進展,為實現資源共享、智能化智造、運營效率提升等提供了極大幫助。但當前信息化技術在惠及社區改善方面作用不顯著,我國大部分社區工作人員工作仍沿襲過去傳統管理,極大降低了社會工作效率,阻礙了社區現代化管理的高質量發展。引入信息化、大數據、互聯網等現代化建設,一方面可有效提高社區運營管理,另一方面為社區活動開展提供了創新性、便利性及靈活性。如傳統的物業服務,存在服務內容范圍廣、工作繁瑣、工作滯后等特征,啟用現代化物業管理系統,可實現服務更智能、操作更便捷、工作更前置;同時引入現代化管理技術為居民線上互動、線上活動提供了新渠道,同時大大提高了運營效率。

五、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居民對社區依賴性變強,需求性日益多樣化,社區承載的功能較以往任何時候都有了顯著的增加。社區的現代化、文明化建設對于構建我國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實現共同富裕,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加強我國社區建設迫在眉睫。

上述調研分析表明,完善社區法律規范機制,加強居民自治管理、多渠道吸納社區基金、制定公開透明資金使用制度、全面加強教育、提高社區整體素質水平、加強社區公共資源服務等諸要素功能發揮的路徑建設,是現階段加強我國社區建設、發揮社區功能,推進人民群眾實現共同富裕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徑。我們相信,在實現共同富裕的新政策下,各級政府只要認真總結社區發展中面臨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充分發揮居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提高社區管理能力、治理能力,以改革開放的心態和熱情,投入到社區的高質量發展中去,就一定能夠為我國建設共同富裕的幸福社區,作出新的成績。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Z]新華社.2021.8.17. http://www.gov.cn/xinwen/2021-08/17/content_5631780. htm

[2]習近平.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求是.[J].2021.10.16

[3]萬正藝.城市社區公共服務的發展歷程與變遷邏輯.[J].城市問題.2020(4),33-38

[4]吳曉林.全球視野下的社區發展模式比較.[J].行政論壇.2021(5),128-136

[5]張勤.宋青勵.韌性治理:新時代基層社區治理發展的新路徑.[J].公共管理研究.2021(5),152-160

[6]李麗君.我國城市社區治理的變遷及發展走向.[J].山東社會科學.2005(7),123-125

[7]于洋航. 城市社區公共服務滿意度對居民幸福感的影響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9.

[8]華滿蹊. 發動群眾積極參與社區治理[N]. 寧夏日報,2020-12-07(002).

[9]董小琴.“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視域下的基層統戰工作”研討會學術綜述[J].四川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0,No.122(04):85-88.

[10]李新剛.社區治理法治化問題研究——以淄博市沁園社區為例[J].現代交際,2020,No.542(24):248-250.

猜你喜歡
共同富裕政策社區
“三提高”“兩保障”: “雙減”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雙減”政策下的課堂教學
共同富裕:繪就美好生活藍圖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確理解共同富裕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國出臺三孩政策
為實現共同富裕貢獻綿薄之力
股指沖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影像社區
影像社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