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南民歌《槐花幾時開》移植和改編研究*

2021-12-06 15:20劉玉嬌
藝術品鑒 2021年6期
關鍵詞:川劇槐花作曲家

劉玉嬌

一、民歌流傳歷史

《槐花幾時開》的曲調采自宜賓被稱作是“晨歌”的山歌歌腔(根據四川方言,“晨”和“神”為同音,因而也稱為“神歌”)。在過去,這種歌腔常用于川南農村大戶人家婚葬、祝壽、敬神等重大事宜時,主人請民間歌手到家演唱。幾經演變,其內容已完全脫離婚葬、祝壽、敬神的桎梏,而常以一些幽默的詞句、腔調來反映農民生活和思想感情。

現我們常聽到的《槐花幾時開》其實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傳統民歌。據四川音樂學院匡天齊教授考證,雖其歌詞早現于清代刻本《四川山歌》,且在湖北“五句子”及云南民歌《雨不撒花花不紅》等都唱過,但尤為重要的一點是并未在宜賓民歌里唱過?,F所搜集到的資料,僅是一首與《槐花幾時開》第一句相同的歌詞。于是他提出現在我們常聽到的《槐花幾時開》是一首在“神歌”基礎上改編的歌曲,此想法在他赴宜賓搜集民歌、訪問宜賓地區文工團教師喻祖云時得到證實,(后查《中國民歌集成》四川卷,已寫明《槐花幾時開》為“喻祖云演唱、舒聯記譜”)。

二、移植、改編版本比較

(一)原創大型現代川劇

川劇《槐花幾時開》由譚愫先生編劇,此劇曾獲2011 年四川省文華獎最佳劇目獎。本人采訪該劇演員謝紅老師時,她講道:“我們自到筠連采風后,都先后改稿十余次,此劇于2009 年9月啟動,一直準備至2010 年10 月才舉行第一次公演”。由于此劇以四川省宜賓市筠連縣騰達鎮春風村的發展為創作原型,體現出了在貧瘠的石頭山上的春風村在村支書王家元的帶領下走向共同致富、建設新農村的感人故事,更是塑造出了許多生動的人物,并且還融合了“滾燈”“吐火”“耍帽翅”“變臉”等川劇絕活,使得一經表演就受到了來自社會各階層、各年齡人們的喜愛,大大提高了川劇在當今社會的受關注度。值得一提的是,此劇與科學發展觀的結合尤其是艱苦奮斗、勤勞致富等先進思想,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戲曲電影

2012 年11 月5 日,峨影集團以大型川劇《槐花幾時開》為原型改編的戲曲電影《槐花幾時開》在1958 電影城舉辦首映禮,該片由三位梅花獎得主孫勇波、王玉梅、孫普協主演,并采用實景拍攝,據峨影集團董事長所言,劇組不僅對川劇《槐花幾時開》進行了深度挖掘,而且還對表現形式進行了探索和創新。其中,還沿襲了川劇版的“滾燈”“吐火”“耍帽翅”“變臉”等。與此同時,該片也是四川省向黨十八大的獻禮影片。

(三)鋼琴

2003版高等師范院校試用教材《鋼琴基礎教程3》里的《序曲》是作曲家胡延仲根據現所傳唱的四川民歌《槐花幾時開》改編而成。

作曲家黃虎威所作《嘉陵江幻想曲》是一首反映中華民族音樂思想的代表性曲目,而這首曲子也同樣地采用《槐花幾時開》的旋律作為前奏。

(四)藝術歌曲

《槐花幾時開》一直活躍在藝術歌曲的舞臺上,該歌曲曾被于淑珍、蔡紹序、李雙江、鄧桂萍、雷佳等歌唱家演唱過。如1998 年鄧桂萍專輯《在那遙遠的地方》里便收錄了此曲;2004年由中國唱片總公司所發行的、被稱為是“中國音像的百科全書”、為紀念中國唱片100 周年而推出的專輯《百年經典》里面收錄了蔡紹序演唱的《槐花幾時開》;2006 年雷佳的專輯《蒲公英的天空》也收錄了此曲。

(五)電視劇選曲

電視劇《將軍的女人》(又名紅槐花),作為黨的90 周年生日獻禮片,以大別山為背景,講述了革命時代的愛恨情仇,自始至終《槐花幾時開》都穿插其中,為該片的民族風味增色不少。

(六)戲歌

戲歌《槐花幾時開》由作曲家藍天老師打造,作為四川省作品被選送至第二屆全國戲歌大賽中,是全場唯一一首同時得到了閆肅、金鐵霖等大師專家評審團全票通過的作品,獲得了創作和演唱金獎的第一名。

(七)管弦樂曲

我國著名作曲家鮑元愷先生創作的《炎黃風情——中國民歌主題二十四首管弦樂曲》于1991 年正式發行,《槐花幾時開》位于第四組曲《巴蜀山歌》的第一首。鮑元愷先生的這一創作將民族傳統文化與西洋樂器(如雙簧管、弦樂、長笛、圓號、英國管等)相結合,為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輸出擴寬了道路。此曲曾被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天津交響樂團等樂團所演奏。

三、移植、改編規律

就《槐花幾時開》的移植、改編情況來看,《槐花幾時開》已然受到了極大的重視。它不再僅限于民間傳唱,而是與多種藝術形式進行了融合,更是獲得了來自多方面的認可。

就川劇版《槐花幾時開》而言,以一顆大槐樹為背景,由女聲獨唱《槐花幾時開》為引,以周興元當選石頭村村主任為話題展開故事情節。

另外,此劇還融合進了感情因素:一開始石頭村的男青年找不到對象(“有女不嫁石頭村,村里的姑娘往外嫁”),后由于經濟的發展這個難題迎刃而解。在男女對唱環節中,出現了男聲獨唱的《槐花幾時開》,與此劇首尾形成呼應。最后,在大家形成綠色發展經濟的統一觀點后,以女聲獨唱《槐花幾時開》收尾。此劇充分利用了《槐花幾時開》四川民歌這一特性,加以濃厚的四川方言、俗語等,營造出了良好的藝術氛圍。劇作家還將當代主流思想發展文化融入了劇中,如因地制宜(請農科專家實地考察后發現石頭村適合栽種李子樹)、科學發展觀(要致富先修路)、綠色發展經濟(發展的要以保護環境為前提)等。

電影版的《槐花幾時開》在內容上與川劇版并無大異,但藝術形式的不同決定了藝術表現不同。電影版《槐花幾時開》在春風村實地取景,在最大程度上還原了真實場景,并使得藝術效果更為豐富,如在男女對唱環節中,加入了男女多人舞蹈,使得整個藝術表現更具活力。在藝術細節上,電影版還加入了流行歌曲,更接地氣,有助于吸引各年齡層的觀眾;電影版與川劇版本最大的不同是:電影版的覆蓋面更廣,因為一經數字化處理、傳遞,便可在全國播放,使得《槐花幾時開》更廣為人知。就宣傳效果而言,電影版的《槐花幾時開》是川劇版《槐花幾時開》的一個升華。

2003 版高等師范院校試用教材《鋼琴基礎教程3》所選用的作曲家胡延仲所作《序曲》是以《槐花幾時開》為主題的改編曲,整首作品演奏難度不大,初級習琴者便可接觸,且主題旋律改動并不大。由此可見,作曲家有意識的在推廣、普及民族音樂。而另一位作曲家黃虎威所作《嘉陵江幻想曲》則與《序曲》不同,原因在于他當時所接到1980年“上海之春”藝術委員會的委約時,對方便希望他能創作一首有一定技術難度的鋼琴曲,在此情景之下,黃虎威先生決定以嘉陵江為題材,以《槐花幾時開》的主旋律為引子,創作一首能代表巴山蜀水的樂曲。

《槐花幾時開》在藝術歌曲的領域里一直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一在于此曲是經典四川民歌,本身四川韻味濃厚,放至今日看來也不過時;其二則是由于此曲旋律簡單,為二度創作留下了較大的發揮空間;其三由于此曲改編應用廣泛、傳唱度高、知名度高,易與聽眾產生共鳴。以上原因相結合,便促成了各大歌唱家對都青睞于它,也造成了《槐花幾時開》“經典詠流傳”的現象。

電視劇《將軍的女人》里,男女主角牛兒和鳳兒一旦同時出現,《槐花幾時開》便會奏響,使得觀眾對此場景產生一個畫面記憶與音樂記憶,這充分體現出了民歌也可以強有力地推動現代電視劇的劇情發展。

川劇藝術家藍天改編的戲歌《槐花幾時開》是另一種“情景劇”。他以春夏秋冬四季為基調,生動地展現出了不同季節里少女不一樣的心情,并且還為少女設定了一個“王家哥哥”。戲歌版的《槐花幾時開》側重于“歌”,在“歌”的基礎上加入了“戲”“劇”的元素。

作曲家鮑元愷先生所作的管弦樂版《槐花幾時開》是創新最為徹底的一次,此舉有助于我國民族文化的輸出。其根本原因在于:管弦樂版《槐花幾時開》沒有歌詞,而僅僅是用豐富的和聲、織體來表達情感。在進行民族文化輸出的時候,去掉了對國外聽眾而言最難懂的語言以及最易吸引觀眾眼光的肢體語言,轉而用最純粹的音樂來進行信息傳播,是一次大膽的創新。

綜上所述,我國各類藝術家都在致力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發展。就《槐花幾時開》而言,最直接的方法便是讓其與不同的藝術形式相結合,讓不同的藝術形式賦予《槐花幾時開》新的特性、新的生命,拓寬其知名度、流傳度、傳唱度,如從一首民歌發展為川劇、電影、鋼琴、藝術歌曲、電視劇選曲、戲歌、管弦樂曲等,以此來實現傳承、創新、發展。

猜你喜歡
川劇槐花作曲家
“身必由己”的藝術家——旅美中國作曲家梁雷的藝術人生閱讀
槐花花開
川劇條綱戲舞臺創作探究
趕路的槐花
我的川劇變臉娃娃
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下川劇的傳承與發展
槐花吃過,這個春天就完整了
長大可當作曲家
槐花
程諾:我想成為鋼琴作曲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