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價值分析

2021-12-06 20:59張海強
科學與生活 2021年23期
關鍵詞:大學生群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思政教育

張海強

摘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是嚴重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如何正確、及時的加強思政引領,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講具體重要意義。

關鍵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 ?思政教育 ? ? 大學生群體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敏銳把握全國眾志成城抗擊公共衛生事件這一危機事件,充分挖掘和利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打贏防控的人民戰、總體戰、阻擊戰的題材,將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抗擊公共衛生事件的重大舉措、感人事跡、生動故事轉化為教學中,將其作為教育元素有機地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育引導大學生堅定四個自信,涵養家國情懷,砥礪奮斗品質。

思政教育選用的時候應遵循導向性、教育性、真實性和適度性原則。在運用的過程中應遵循主導性與主體性相結合、問題導向與教學內容相一致、邏輯性與層次性相統一及開放性與延展性相融合的原則??梢詮膼蹏髁x教育、制度優勢教育、文化自信教育、責任意識教育和法治觀念教育五個方面來考察思政教育元素并選編。

一、加強思政教育樹牢思想防線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科學世界觀、方法論,堅定政治信仰、確立高尚理想追求,及時了解和準確把握黨和國家的各項政策,并積極關注和參加社會實踐。公共衛生事件是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是嚴重的突發事件。這次災難中,在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全國一盤棋,白衣天使堅定逆行,各路支援者向險而行,社會各界緊急馳援,譜寫了無數個感人至深的鮮活故事,這為思政教育提供了生動的教育題材和元素。高校應充分挖掘和利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打贏防控的人民戰、總體戰、阻擊戰的題材,將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抗擊疫情的重大舉措、感人事跡、生動故事轉化為教學案例,有機地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育引導大學生堅定四個自信,涵養家國情懷,砥礪奮斗品質。

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這場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研究尚未得到重視,相關理論探討深度不夠、實踐探索操作性不強,因此,這也是本課題提出對此進行系統研究的重要原因。

二、國內研究現狀及趨勢

在中國知網目前對公共衛生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研究成果較少,以“思政教育”和“突發事件”為主題詞,搜索到的相關文獻也不足 30 篇,現有的成果主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關于突發事件的內涵及特征研究:任皓、李浩森、劉建軍、朱喜坤、朱力、陳濤等學者對突發事件的概念、性質、分類和應急措施等進行了研究,并一致認為突發事件一般從時間上看,發生突然,從結果上看,影響嚴重,從應對策略上看,具有不明確性。

(2)突發事件對大學生群體產生影響的研究:國內相關學者從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等角度對此都有比較深入的研究,呂世明、張愛萍、劉澤獎、任兆璋、韓秋瑩等學者贊同突發事件會對大學生群體產生以下三個方面的影響——心理焦慮、認知干擾、行為過激思政教育在應對突發事件中的作用。

(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應對突發事件中的作用和功能研究:張廣文、周石其、曾素芬、楊建義、劉建軍、馬麗、饒武元、杜旭宇等學者均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具有思想引領、精神塑造、規范調控等功能,突發事件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與發展提供了契機,一方面它能夠促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提升,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對于突發事件具有維護校園穩定、正確引導思想和行為、提供精神支持和心理保證等作用和功能。

三、國外研究現狀及趨勢

各國一直都在開展不同形式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沒有統一的名稱或概念,他們大多以凝聚人心、鞏固政權、化解矛盾、穩定社會為政治目的,以社會科學科目為載體,以“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等為形式。國外關于突發事件的概念、預防機制、應急管理模式等許多方面進行了探討。突發事件發生后,各國政府一方面著力從生命救援、財產安全、交通恢復和醫療保障等方面的采取應對措施,另一方面也注重從民眾觀念、心理意識和道德修養等方面進行積極疏導,以減輕突發事件的次生危害。

綜合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發現還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從研究的廣度來看,新的視角不夠,對新時代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影響與大學生的新特點等挖掘不夠,把握公共衛生重大突發事件契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不足。

第二,從研究的深度來看,運用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思政教育資源進行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理論研究不夠深入,還存在“講故事”和“講理論”兩張皮的現象。

第三,從研究的內容來看,針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探索可操作性不強,缺乏系統地梳理公共衛生突發性事件中可用于思政教育的案例研究。

四、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任務與現實意義

新時期“00 后”大學生的新特點

第一,關注自我、心理逆反,不接受束縛?!?0后”大學生出生成長于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的年代,相對富裕的生活條件為他們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與傳統的70、80后群體不同,“00后”大學生不再拘泥于從課本、老師及父母的言傳身教中汲取知識,在互聯網時代的影響下,“00后”大學生更傾向于在網絡中獲取知識,了解世界。他們非常注重自我的感受,追求自由,個性鮮明,對于新鮮事物他們敢于嘗試,不再盲目遵循舊事物的規范準則,善于探索,并且在探索中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應尊重“00后”大學生的自主性,了解他們的成長需求,不能一味地把抗擊公共衛生事件中的優秀事跡強加到他們身上,這樣不但不能讓他們感受到杰出人物的光輝與溫暖,這往往適得其反。這就要求我們創新教學方式來將思想政治教育滲入他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中,例如,當下“00后”大學生普遍追捧短視頻,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征集戰“疫”故事的短視頻,學校創建專門的賬號進行宣傳工作,由此可以使戰“疫”故事更生動、形象、有吸引力。

第二,善于批判、習慣質疑,黏著于網絡。

“00后”大學生是“網絡原住民”一代,普遍存在著較強的網絡依賴性,在虛擬世界中他們敢于批判、質疑與自己相悖的觀點,從而在雙方的辯論中取得新的認識。對于家人朋友的話也是帶著質疑的態度進行實踐,而不是一味的盲目順從。據企鵝智庫發布的《00后&05后研究報告:超新生代如何規劃自己的未來十年》顯示,只有36%的青少年閱讀新聞的方式為廣播、電視、雜志、報刊,50%-70%的青少年通過微信、新聞APP或網站閱讀新聞,41.5%的青少年通過微博了解時事,一半多的青少年在課余時間會選擇刷短視頻、社交聊天、追劇、打游戲、瀏覽APP來消磨時間。所以,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之二就是通過互聯網、新媒體等來對“00后”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新時代大學生黏著于網絡這一特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通過大學生普遍用的APP來開展,同時也可以創新方法,將新冠肺炎戰“疫”的優秀事跡制作成電視劇、動漫、電影等,提高大學生對抗疫優秀典范的關注度,用更接地氣、更易理解的方法把優秀典范的故事講好講深講透。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新冠肺炎戰“疫”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研究》(課題批準號:2021-ZZJH-306 );新鄉醫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高校輔導員研究)培育項目《新冠肺炎戰“疫”中的大學生思政主題教育元素研究》研究課題資助(課題批準號:XXMU20FA04);2022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論述研究》

猜你喜歡
大學生群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思政教育
基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衛生應急人力資源管理分析
搭建思政教育網絡平臺 提升思政教育實效
基于使用與滿足理論的大學生微博使用動機實證研究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微博、微信的議題呈現異同
網絡心理咨詢在大學生群體中的運用探析
新媒體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論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
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探討
構建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