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旭烽《茶人三部曲》中的茶人精神解析

2021-12-07 23:13
福建茶葉 2021年8期
關鍵詞:茶花茶樹茶文化

王 璨

(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 基礎部,河南 鄭州 451191)

《茶人三部曲》作為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無論是內容的可讀性還是命題的厚重性都達到了很高的高度。它以三部曲的形式,將茶生意的興衰、杭氏家族作為茶人群體的命運以及國家民族的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將茶作為歷史洪流中的一個折射面,反映出不同社會背景下的歷史變遷,可以說是一部具有史詩性質的作品。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在作品中并非簡單的描述對應的社會風貌,而是以人物角色的命運為切入點,將中國茶文化、茶貿易的興衰融入進了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的大變遷中,茶人精神不僅是茶文化的體現而且是中華民族家國精神、民族性格的體現,而在近代波瀾壯闊的社會大背景下,這種茶人精神更是顯得格外耀眼。

1 茶人精神產生的藝術機制

從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學理想就是通過對日常生活的深入挖掘,塑造出具有特殊精神品質的人物形象,而在茶人形象塑造中茶人精神的形成與作者獨特的文學審美息息相關。在一般性的小說中,作者往往會通過人物形象的表現來傳達出作者想要表現出來的文化深意和精神內涵。作者王旭烽在《茶人三部曲》中則經常使用塑造角色形象群的方法來展現某種抽象性的、意象的人物精神特點,這種方法往往比單一角色的塑造顯得更加有力和全面。此外作者在進行角色的塑造時還非常注重使用對比和襯托等手法,這種方式能夠使作者筆下的人物形象迅速被讀者所接納。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作者受《紅樓夢》中角色塑造方式的影響很深?!都t樓夢》將女性人物的塑造主要分為了兩類,一類是能歌善舞的,一類是為情所困的,而王旭烽在人物的塑造中也使用了角色分類的方法。

王旭烽深受我國傳統文化中具有優秀品質人物的影響,在人物精神的塑造時著重將主觀思想進行外化處理,深入挖掘我國傳統文化背景下的民族精神內涵,并參照傳統文學中人物精神的塑造特點,塑造出具有民族特點的茶人精神。

2 茶人精神的人文品格

2.1 平淡典雅

書中的杭氏家族是一個日益衰落的茶商家族,祖上曾因犯上而被賜死,因此家族內的族人血脈中都留存著內斂謹慎、品茗忘憂的處事態度。書中一共描寫了五代茶人,隨風雨飄搖的時代歷經坎坷。第一代茶人杭九齋是江南一位風流儒雅的茶商,但在面對王朝更替、祖業落敗的局面時選擇了醉生于聲色之中。第二代茶人杭天醉身處于一個革命的時代,局勢動蕩和自身頹唐 與憤發的矛盾使他最終逃遁空門。家族的繼承人中,杭嘉和是一位比較理想的后輩,他矢志不渝的從事著家族的產業。第三代茶人時至抗戰時期,他們面對苦難表現出了更加頑強的意志,在國家和民族危亡時期仍然向往著美好的明天,同時奮力捍衛著民族最后的尊嚴。杭氏家族的每一個人都蘊含著世代傳承的淡泊謙遜、自強不息的精神,雖然因為時局的變化許多人做出了不同的選擇,但歷經磨難之后,他們世代相傳的茶人精神將更加可貴。例如杭漢,他始終醉心于茶樹栽培技術的改良,反映出踏實求真、不斷創新的茶人精神;敦厚善良的杭方越,在對傳統陶瓷技藝的追求中樂以忘憂;林忘憂,甘做一名守林人,時時牢記要像一杯茶一樣生活。從這些人物的塑造中可以看出,“雅”已經成為了作者塑造人物的美學追求,作品中許多人物都流露出細膩、憂傷、敏感的性格特點。茶水沖泡之后本就清新而淡雅,作者將茶所擁有的獨特品質融入進了茶人精神中。

2.2 樂觀進取

中國的茶道非常注重享受生活之美和感悟飲茶之樂,而作家王旭烽也同樣在茶人精神的塑造中融入了“樂生”的精神品質。這不僅與茶的人文特性相一致而且和中華文化的精神內容相統一。在《茶人三部曲》中,茶成為一群人展現他們昂揚生命力的精神圖騰,茶憑借自身的獨特功效,自古以來就被人們賦予生命力的含義,例如將其稱作仙草、靈牙等,又或者每個地區都流傳著“千年茶樹”的故事。在小說中,作者所塑造的茶山、茶園、茶樹無不具有獨特的生命魅力。作者也非常注重通過人物的言行,表現出茶人精神中頑強進取的精神。杭嘉在與即將奔赴戰場的羅力告別時,囑咐他要像一株野茶一樣活下去,最后這位戰斗英雄也因為茶樹收獲了甜美的愛情。杭寄頭插潔白茶花的形象,在日寇轟炸的廢墟之中顯得格外絢爛奪目。茶樹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茶葉是一種時刻等待重生的生命,雖然在滾燙的沸水中歷經苦難,卻仍然能夠上下跳躍翻滾,就像那一位位茶人,他們用言行不斷歌頌者生命之美。在傳統文學作品中,女性的形象大都極具陰柔之美,而在《茶人三部曲》中,作者卻賦予女性角色外柔內剛的特性,她們勇敢自主,自由追求自己的幸福,在面對親友的背叛后承擔起了許多男子都無法承擔的職責,她們對愛情堅定的追求展現出非同尋常的智慧和力量。

2.3 含蓄而包容

茶文化深受我國傳統儒家文化的影響,同樣具有含蓄中和的特性。在《茶人三部曲》各種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作者都充分的表現了“和合”的思想內核。例如杭天醉和杭嘉和從小接受儒家文化的教育,他們在命運的浮沉和時代的變換中始終秉承“和合”的人生哲學。杭天醉在面對家人時選擇了包容和原諒,在面對仇人時也最終選擇了隱忍和同情。而這一性格特征最終使他面對具有家仇國恨的侵略者時,實現了生命的爆發。杭嘉和總是懷著“以和為貴”的思想,在面對家族的重任,他勇敢地承擔下來,正如他自己所說,“我的命就是茶的命”。他的名字寄托著家族長輩對他謙遜平和的寄托,這與傳統的茶文化一脈相承。而對于小說中迷失本心的人物,作者也在最后給予他們理解和包容,例如第五代茶人杭得荼在時代的動蕩中迷失自我,但最終幡然悔悟,最終回到了平和的茶文化理念中來,實現了自我的救贖。

3 茶的意象

3.1 茶品即人品

作者王旭峰將茶本身所具有的獨特品質部分性的投射到的了主人公的身上。例如杭嘉草的名字就寓意著對茶的贊美,她的性格又十分的柔弱平和,作者用茶花這一柔弱美麗的意象去襯托她的形象,杭嘉草就像生長在杭州西湖邊的一枝茶花,平靜而典雅,但如果你認為這就是她全部的性格那你就錯了,在面對挫折時她又顯得非常頑強和不屈,象征著茶樹旺盛的生命力。如果觀察茶樹就會發現,茶樹上的茶花遠遠看去并不起眼,潔白的顏色也顯得有些單調,但如果細細觀察就會發現,白色的花瓣中包裹著幾絲黃色的花蕊,如果細聞還會感受到一股清新淡雅的香氣。天下的人都追捧茶,但很少有人能夠欣賞茶花的美,群芳之中也很難找到茶花的位置,就像杭嘉草一樣,平和而隱忍。但那一叢叢茶花在初冬的季節仍然盛開,表現出一種生長于柔弱中的頑強,讓人心動。

3.2 茶象征著絕美的愛

作者曾在其散文中將愛情的變化過程比作泡一泡好茶,在《南方有嘉木》里,沈綠愛的愛情經歷就像一杯龍井緩緩被泡開,茶葉在高溫中不斷翻轉、搖擺、變化,而她所經歷的愛情和婚姻同樣充滿著辛酸與困苦,細品茶水,苦澀退去,露出甘甜,而主人公也最終苦盡甘來。杭嘉和與葉子的感情充分演繹了苦澀與堅韌,最終他們就像茶樹和茶葉一般,長相廝守。作者以茶為線索,演繹了茶人精神中對待“愛”的態度,講述了他們平淡而熱烈、細水長流、相伴相守的故事。在中國傳統文學中經常把美人和香草聯系在一起,例如蘇軾就在他的詩中寫到“佳茗似佳人”。

3.3 茶圖騰

每個民族所創造出的藝術和文化都是在他們長期的實踐基礎上生長出來的,而這種創造行為甚至可以追溯到文化發展中的原始崇拜階段。中華民族在比較早的時期就進入了祖先崇拜的時期,特殊的是中華民族較少依靠自然力和對鬼神的崇拜而維系族群的發展,而是依靠血緣關系,這樣就使我們較早走上理性的追求之路,使我們更多的去思考自己內心世界的提高。在這種追求的驅使下,中國人追求天人合一、以和為貴,人們對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茶”也賦予了一定的精神屬性,超出了原本物質屬性的范疇。正如作者王旭峰所說,如果要將中華民族比作一種植物的化,茶是最合適不過的,它既是一種我們不可或缺的飲品,又具備了我們所熟悉的精神內涵和品質。它永遠不張揚,無論是花還是葉的香氣,就像東方人的氣質。而通過閱讀《茶人三部曲》又可以看出,中華民族的性格就是茶的性格,它直接反映在杭氏五代人的命運沉浮已經近代社會的風云變換之中。茶是溫和與平靜的,就像晚清王朝永遠活在夜郎自大的美夢之中,但當內憂外患、民族危亡之際,每一個中華兒女都緊緊抱在一起,就像一棵棵茶樹,不畏風吹雨打,孕育出生命的甘甜。

作家憑借女性細膩敏感的觀察視角塑造出眾多有血有肉的茶人群體,她不僅致力于展現從深厚文化土壤中生長出來的茶文化內涵,而且在作品里通入了許多自身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以深刻的人文關懷塑造出具有謙遜內斂、堅韌不屈等特質的茶人精神,巧妙的象征了中華民族精神。

猜你喜歡
茶花茶樹茶文化
茶樹吸收營養物質的特性
中國西南 茶樹和中華茶文化的起源
我眼中的茶花
Cosmetea新型美妝茶文化品牌店
中國茶文化中的“順天應時”思想
茶文化的“辦案經”
茶花
美麗的茶花
茶的箴言
茶花泉探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