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腸道間質瘤的影像學特點及CT診斷價值

2021-12-08 19:13陳建新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3期

陳建新

摘要:目的 淺析胃腸道間質瘤(GIST)的影像學特點及CT診斷價值。方法 選入本次研究對象共計50例,均是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入院的疑似胃腸道間質瘤患者,術前進行CT檢查,分析CT影像學特點,并將診斷結果與手術病理診斷結果做對比。結果 經CT檢查44例患者確診為胃腸道間質瘤,與手術病理診斷結果為金標準,經計算CT診斷靈敏度為97.67%、特異度為71.43%、準確度為94.00%。確診為GIST的患者,CT診斷良性符合率為66.67%、惡性符合率為81.82%。GIST患者CT影像學特點:27例為不規則形、17例腫塊呈圓形;腫塊最大直徑在4.2-15.7cm之間;有20例為不均勻實性、8例為均勻實性、2例可見鈣化灶、14例為囊實性混合。2例良性GIST邊緣清晰,和附近器官有著明確的分界線;15例潛在惡性GIST患者中有10例與附近器官邊界不清、有5例邊界清晰;27例惡性GIST患者中有23例未能確定和附近器官的關系,有4例附近器官受累,另有1例向腸系膜淋巴結轉移。腫塊位置:10例胃間質瘤、20例小腸間質瘤、1例直腸、3例結腸間質瘤、3例腸系膜間質腫瘤、7例未能明確部位。結論 在胃腸道間質瘤診斷中CT發揮較大作用,通過影像學特點可以準確的判斷良性或惡性,還能判斷腫瘤位置、腫瘤形態、腫瘤的大小、近遠處轉移等情況,為后續手術治療方案確定提供資料,是值得大力宣傳推廣的診斷方式。

關鍵詞:胃腸道間質瘤;CT;胃間質瘤;小腸間質瘤

【中圖分類號】R73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3-02

在所有胃腸惡性腫瘤患者中,胃腸間質瘤(GIST)患者占比1-3%,腫瘤位置處于胃腸間葉組織,近些年發病率在逐漸升高,增長速度約為10-20萬例/年[1]。針對該疾病在臨床中需要及時、準確診斷,之后在制定合理的介入手術方案,才能最大程度減輕對生命健康的傷害。在眾多診斷方式中,影像學技術是GIST診斷的重要方式,其中CT有著掃描范圍廣、掃描時間短等優勢,同時還能準確鑒別GIST所處位置,評估病情的嚴重程度以及危險性,為疾病確診和后續手術治療提供更多可靠的參考資料,優化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預后[2]。為了更好的推廣應用CT診斷GIST,本次研究篩選50例2017年1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疑似GIST患者為對象,對術前CT診斷效果和影像學特點做詳細闡述,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在本院就診的疑似胃腸道間質瘤患者為研究對象,共計50例?;颊吣挲g區間34-79歲,均值(52.74±3.62)歲,其中包括21例女性患者、29例男性患者;臨床癥狀:14例腹痛、14例腹部腫塊、10例上腹部不適、12例便血。

1.1.1 納入標準:①存在胃腸道腫塊;②經血常規檢驗,血紅蛋白、紅細胞、紅細胞壓積等指標不同程度降低;③無CT掃描禁忌癥,并與術前進行CT檢查,保留完整影像學資料;④研究通過患者和家屬同意,已經簽訂書面協議。

1.1.2 排除標準:①不能嚴格遵醫囑者;②因為輻射等其他原因拒絕CT檢查者;③伴隨精神分裂癥、意識不清等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1.2.1 CT檢查方法:所有研究對象均使用檢查儀器為:GE16排、西門子雙源CT機。檢查前要求受檢者禁食禁水至少8小時,檢查前15分鐘,使用濃度為2%的500-800mL泛影葡胺充盈胃腸道;患者保持仰臥體位,結合臨床癥狀確定掃描位置。參數設置:間距為1.5cm,螺距為0.9,重建層厚為2mm,層厚為5mm,管電流為140mAs,管電壓為120kV。再實施雙期增強掃描時,使用高壓注射器以2.5-3.0mL/s的速率向肘靜脈注射濃度為300mgI/mL的造影劑100mL,注射25-30秒開始進行動脈期掃描,注射60-80秒開始進行靜脈期掃描。

1.2.2 CT對腫瘤性質的判斷標準:檢查結束后由2名資深影像科醫師進行閱片,認真觀察CT征象,判斷腫瘤性質。如果軟組織腫塊經過CT平掃,可見混雜密度或是均勻的等密度影,增強掃描后可見明顯的周邊強化,或是囊變、中心壞死情況,則判斷為惡性。兩名醫師給出的診斷結果不一致時,再由第3方介入;如果結果一致則出具診斷報告。

1.2.3 病理診斷方法:均進行免疫組化、光鏡檢查。GIST診斷標準:S-100為陰性或弱陽性,CD34為陽性,CD117為陰性。根據細胞是否異型、細胞核是否分裂為標準判斷光鏡檢查結果。病理診斷結果有三種,分別是潛在惡性、惡性、良性;診斷指標:①潛在惡性腫瘤診斷:腫瘤細胞排列密集、豐富,腫瘤細胞核異型明顯,腫瘤內部可見出血、壞死、囊變,胃間質瘤核分裂像在5個/50HPF以上,腸間質瘤直徑在4cm以上,胃間質瘤直徑在5.5cm以上;②惡性腫瘤診斷:腫瘤呈浸潤性,或是腫瘤向附近淋巴結或是近處、遠處器官轉移。如果有1項潛在惡性指標,最終結果為潛在惡性;如果有至少2項潛在惡性指標,或是1項惡性指標,最終結果為惡性;如果無上述兩種指標,最終結果為潛在惡性。

1.3 觀察指標

1.3.1 對比CT和手術病理診斷胃腸道間質瘤良惡性結果,并計算診斷符合率。

1.3.2 分析50例研究對象的CT確診胃腸道間質瘤的結果,將手術病理診斷結果做為金標準,計算CT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和準確度。

1.3.3分析所有胃腸道間質瘤患者的CT影像學特點。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用SPSS24.0軟件整理,定量資料行t檢驗,用()表示,定數資料行x2檢驗,用率(%)表示,統計學意義成立時P<0.05。

2 結果

2.1 所有疑似胃腸道間質瘤患者CT診斷結果

50例患者經過手術病理檢查43例確診為GIST,CT檢查確診44例。與手術病理診斷結果對比,CT診斷靈敏度為97.67%(42/43)、特異度為71.43%(5/7)、準確度為94.00%(47/50)。見表1

2.2 對比CT和手術病理診斷胃腸道間質瘤良惡性結果

確診為胃腸道間質瘤的患者經手術病理診斷,2例為良性、27例為惡性、15例為潛在惡性;CT定性診斷符合率方面,良性符合率為66.67%(2/3)、惡性診斷符合率為81.82%(27/33)。見表2

2.3 胃腸道間質瘤患者的CT影像學特點分析

44例胃腸道間質瘤患者都為外生性腫塊,CT影像學特點如下:①在腫塊形態方面,17例腫塊呈圓形,27例為不規則形;腫塊最大直徑在4.2-15.7cm之間;腫塊密度方面,有20例為不均勻實性、8例為均勻實性、2例可見鈣化灶、14例為囊實性混合。均勻實性腫塊患者經過增強掃描,有4例不均勻性強化、4例明顯均勻性強化,內部可見斑點狀壞死灶。2例良性患者腫塊形態均為類圓形,最大直徑小于5cm,密度、大小、形態等與惡性存在顯著差異。②44例胃腸道間質瘤都是腹腔內腫塊,體積較小的腫塊在CT圖像中未能清晰顯示向消化道腔內突出的部分。其中10例胃間質瘤患者中,有9例為腔內外混合性腫塊,1例良性患者為腔外型腫塊,與胃壁相連,胃壁增厚,與正常胃壁相比較在增強掃描時稍強。20例小腸間質瘤患者中,有4例腫塊與小腸廣基接觸,表明小腸為腫塊來源,同時可見局部腸壁偏心性增厚、擴張。1例直腸、3例結腸間質瘤主要是向腔外生長,均為混合性。7例未能明確來源部位和3例腸系膜間質腫瘤均為惡性。③2例良性GIST邊緣清晰,和附近器官有著明確的分界線;15例潛在惡性GIST患者中有10例與附近器官邊界不清、有5例邊界清晰;27例惡性GIST患者中有23例未能確定和附近器官的關系,有4例附近器官受累,另有1例向腸系膜淋巴結轉移。

3 討論

在臨床中胃腸道間質瘤發生率并不高,患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群體中,大部分患者無明顯癥狀,一般都是在體檢或是其它胃腸道手術時才發現患病。即使患者有不適癥狀也缺乏特異性,以腹部包塊、嘔血黑便、機體消瘦、腹脹腹痛、上腹部不適等癥狀為主,上述癥狀的出現與腫瘤良惡性、大小、發生部位的不同存在一定關系[3]。GIST常發生部位是,食管和闌尾、結直腸、小腸、胃部,發生率分別是2%、5%、25-35%、60-70%,另外也有極少數發生在腹膜、腸系膜、腹膜后[4]。如果是惡性GIST患者在血液循環和種植等因素影響下,容易向著肝臟、腹膜、肺部等器官轉移[5]。根據腫瘤和胃腸道壁管之間的關系進行類型劃分,主要有胃腸道外型、漿膜下型、肌壁間型、黏膜下型[6];其中胃腸道外型腫瘤的起源部位是胃腸道管壁以外相關的腹內其他部位;漿膜下型腫瘤起源是漿膜下,管壁基底與腫瘤蒂相連,向壁外突出;肌壁間型的特點是可見向腔內外生長;黏膜下型腫瘤特點是向腔內突出生長,通過蒂與管壁連接[7]。

如果胃腸道管壁肌層內分布的腫塊,在生長過程中會向腔內突出,讓黏膜隆起,就容易引發潰瘍。向腔內突出的腫瘤有部分為息肉狀,與基底是依靠蒂連接。部分腫瘤會向漿膜外、漿膜下生長,但是主體在壁外,只通過細蒂與胃腸道管壁相連,也就讓處在腸系膜漿膜下、結膜下、網膜下、胃下的腫瘤主體產生,部分表現與腸系膜或大網膜腫塊相似[8]。大多數GIST為膨脹性生長,腫塊內部可見出血、壞死、囊性變等情況;腫塊呈孤立性圓形或是橢圓形,有著清晰的邊界,少數為分葉狀或多發[9]。

盡管患者經過手術治療能夠獲得良好的預后效果,但是患者如果存在高危因素,術后還是容易復發。為了保證手術質量,最大程度清除高危因素,降低患者術后復發率,就要在術前有明確的診斷,對病情有全面的認識,再以此為依據制定更加可靠的手術方案。以往在臨床診斷中主要是按照平滑肌瘤、平滑肌母細胞瘤、平滑肌肉瘤等標準來判斷,但是在電鏡和免疫組織化學研究中發現,GIST病灶內部主要是由梭形細胞、上皮樣細胞組成,數量不等,不存在平滑肌細胞[10]。根據組織學形態、免疫學表現以及電鏡特點,可以將GIST分成四種類型,分別是平滑肌和神經雙向分化型、未分化型、平滑肌分化型、神經分化型[11]。

CT是目前診斷GIST主要影像學技術,在平掃過程中可以反映腫瘤和胃腸壁之間的關系,腫塊便捷清晰光整,為類圓形,一部分呈分葉狀,疾病是尺寸巨大的惡性GIST,對附近組織的浸潤程度也比較輕,只能看到與附近組織邊界模糊不清[12]。如果是良性GIST患者,一般腫瘤直徑不超過5cm,大部分為密度不均勻[13]。如果是惡性GIST患者,則腫瘤直徑在5cm以上,密度不均勻,病灶內部存在變性壞死、囊變,可見低密度影[14];腫塊黏膜面潰瘍比較多見,經過觀察,如果潰瘍深且大,說明腫瘤內部出現氣液平面[15]。經肘靜脈注射對比劑后,進行增強掃描,可見腫塊實質部分有明顯或是中度強化,而且惡性GIST一般強化不均勻,部分患者會累及附近器官和組織,比較少見向淋巴結轉移的病灶,多見向肝臟、腹膜等部位轉移的病灶。在本次研究中,50例疑似GIST的患者經過CT檢查確診44例,診斷靈敏度為97.67%、特異度為71.43%、準確度為94.00%;與手術病理診斷結果對比,良性符合率為66.67%、惡性符合率為81.82%。上述結果說明,CT診斷有著較高的靈敏度,診斷效能好,還能比較準確的區分腫瘤的良性和惡性。主要是因為,CT檢查能夠彌補X線片等影像學手段的不足,干擾因素少,能同時查看腸腔外、腸腔內的情況,提高早期腫塊檢出率和GIST確診率;同時還能為腫塊內部結構特點、病發部位、周圍臟器浸潤等情況提供更多影像信息,方便進一步進分析GIST的表現,從而準確鑒別良性和惡性。

綜上所述,在胃腸道間質瘤診斷中CT發揮較大作用,通過影像學特點可以準確的判斷良性或惡性,還能判斷腫瘤位置、腫瘤形態、腫瘤的大小、近遠處轉移等情況,為后續手術治療方案確定提供資料,是值得大力宣傳推廣的診斷方式。

參考文獻:

[1]邢金子,郝麗,秦緒杰. 多層螺旋CT影像診斷中老年胃腸道間質瘤的價值[J]. 中國當代醫藥,2019,026(025):171-173.

[2]蔣明巧,韓福剛,羅麗. 胃腸道間質瘤的CT表現分型及意義初探[J]. 臨床放射學雜志,2020,v.39;No.356(03):77-80.

[3]胡東,哈九大,王東海,等. 多排螺旋CT增強掃描對胃腸道間質瘤的影像診斷[J]. 中國實驗診斷學,2019,023(008):1376-1378.

[4]路鳴,魏赟,史紅媛,等. CT紋理分析在鑒別胃腸道異位胰腺和直徑小于3 cm的間質瘤中的應用價值[J]. 臨床放射學雜志,2020,39(03):493-496.

[5]黃送,李玉林,樊妮娜. 多排螺旋CT在胃腸道間質瘤定性,定位診斷中的價值[J]. 廣州醫科大學學報,2019,v.47;No.229(05):38-40+44.

[6]尋航,王立兵,孟德杰. MPR及CTA診斷胃腸道間質瘤的價值[J]. 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2020,018(003):281-283.

[7]孟建民,陳立光. 基于增強CT的胃腸道間質瘤紋理分析對術前危險度分級的預測價值簡[J]. 醫學影像學雜志,2019,29(3):420-424.

[8]唐雪松,周宇. 基于增強CT的胃腸道間質瘤紋理分析對術前危險度分級的預測價值[J]. 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9,42(01):97-101.

[9]龔海鵬. 胃腸道間質瘤患者的CT及MR表現及其影像學診斷價值分析[J].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003(018):68-69.

[10]全志成,邱強,許欣. 良,惡性消化道間質瘤MSCT影像學表現及其病理對照分析[J]. 中國CT和MRI雜志,2020,18(8):141-143.

[11]袁芬,劉震,李澤然,等. CT增強鑒別診斷腹內型韌帶樣纖維瘤病與胃腸道間質瘤的價值[J]. 醫學影像學雜志,2020,v.30(03):106-110.

[12]何蕙香,杜振雙,胡清福,等. 64層螺旋CT對胃腸道間質瘤的臨床診斷價值[J]. 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20,v.23(11):57-59+63.

[13]魏磊,劉世超,李穎. 飛利浦64-MSCT檢查對胃腸道間質瘤的診斷價值[J]. 河南醫學研究,2019,028(024):4540-4541.

[14]任采月,王升平,任敏,等. CT紋理分析在胃腸間質瘤危險度分級價值的初步研究[J]. 實用放射學雜志,2019,035(002):228-231.

[15]孟美玲,房良,刁澤園,等. 胃腸道間質瘤CT表現與Ki-67指數及危險分層相關性[J]. 青島大學學報(醫學版),2020,056(001):P.17-2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