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腸癌患者的心理護理探討

2021-12-08 20:21李盛楠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3期
關鍵詞:直腸癌心理護理效果

李盛楠

摘要:目的:探討直腸癌患者的心理護理的應用方法與效果。方法:選取在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00例直腸癌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模式,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行心理護理,觀察兩組患者的SAS評分與SDS評分、治療依從性。結果:試驗組的SAS評分與SDS評分下降幅度要大于對照組,試驗組的治療依從率為96%高于對照組的80%;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臨床治療直腸癌術后行化療患者中應用心理干預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負面情緒,增加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關鍵詞:直腸癌;心理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3-01

前言

近幾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的改變,以及人口的老齡化,我國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趨勢?,F在直腸癌的治療方法只有手術治療,而且術后還要長期接受化療,這對病人的身心影響都比較嚴重,長時間處于消極情緒中對病人的治療是百害而無一利的,所以對病人進行心理干預護理,保證病人有良好穩定的情緒是非常必要的。此次對直腸癌病人使用心理護理,觀察直腸癌病人的心態改善情況與治療配合度,以此為減輕直腸癌病人的心理痛苦提供借鑒,同時也為提升直腸癌病人的心理護理效果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在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00例直腸癌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試驗組男性有32例,女性18例,年齡在30-6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4±5)歲;對照組男性有30例,女性有20例,年齡在33-6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0±3)歲。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的臨床資料比較上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可對其比較分析。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進行基礎護理模式,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行心理護理?;A護理模式為:

(1)基礎護理:病人術后采用平臥姿勢,待病人休息時左右保持頭部較高,術后需定時進行有效的口腔清潔。

(2)飲食護理:手術后應根據患處腸胃恢復情況禁食4 d左右,初期進食應選擇無渣半流食,如米湯、菜湯,在少食多餐的基礎上,直到7 d以后病人才能逐步食用面糊、蒸蛋等,到術后15 d才能食用軟和米糕等,術后30 d才能選擇正常食物,但仍應避免刺激性、辣性食物[1]。

心理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心理干預。主動與病人溝通,并與病人保持良好的護患關系,對病人的心理狀態進行分析,提供針對性的護理,向病人解釋直腸癌術后的注意事項,安撫病人的心理狀態,使病人能積極地接受治療,消除病人的消極情緒,讓病人配合工作。

(2)認知和行為干預。護士應結合病人的認知狀況,采取相應的認知干預。提高患者對疾病、治療方式、治療效果、藥物使用注意事項等的認識,引導患者理性地看待疾病[2],配合醫務人員的工作,通過發放健康手冊、錄像等方式進行宣傳。此外,護理人員還采取相應的行為干預,如對病人進行系統的肢體機能訓練、肌肉放松訓練等,以增強病人的機體活力,這些都有助于調整病人的心理情緒,使其心理狀態保持放松,減輕病人的消極情緒[3]。

(3)社會家庭干預。來自家人的鼓勵和支持是病患們面對疾病和與疾病作斗爭的動力。為此,護士應積極與病人家屬溝通,協助、引導病人家屬更系統地了解病人的心理行為,使之為病人提供社會支持,增加家屬對病人的忍耐,使病人能充分體會到家庭的溫暖與關懷,減輕病人的心理負擔及消極情緒的影響,從而對醫生制定的治療方案進行配合[4]。

1.3觀察指標

對所有受試者使用SAS評分、SDS評分評估護理前后心理狀態及治療的依從性。采用焦慮癥和抑郁自評量表,對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分,評分超過50分的患者表示存在焦慮癥和抑郁狀態,得分越高,心理狀態越差。使用醫院自制的患者治療依從性調查問卷對患者進行調查,評分越高,代表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越好?;颊咧委熞缽男?總依從人數/總人數*100%。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使用Statistics SPSS26.0統計學軟件對本試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2組間計量數據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的SAS與SDS評分的比較

由表2-1可以看出,在護理后,試驗組與對照組的SAS評分與SDS評分都有所下降,但試驗組的SAS評分與SDS評分下降幅度要大于對照組,表明心理護理有助于改善直腸癌患者的焦慮抑郁癥狀。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的比較

如表2-2所示為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情況,由表2-2可以看出,試驗組的治療依從率為96%,高于對照組的80%,表明心理護理干預有助于提升直腸癌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近幾年來,直腸癌發病率逐年上升,成為僅次于胃癌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對于直腸癌,一般采用外科手術進行有效治療,大多數病人需要用永久性人工肛門取代原來肛門的功能,而且對排便難以直接控制,這對病人的生理、心理有很大影響,許多病人會出現焦慮、抑郁等癥狀,不利于病人的治療依從性,嚴重影響病人的預后及生活質量[5]。在實際工作中,應加強對直腸癌病人的護理干預。

在護理過程中,心理護理能改善護患關系,使病人信任護理人員,雙方保持良好的溝通,能為病人提供有針對性的護理服務,使病人的消極情緒得到控制。在對病人進行治療時,護理人員應根據病人的接受程度,對病人的相關知識進行講解,使病人對直腸癌手術有一定的了解,提高病人的依從性,防止病人因錯誤認知而造成的不良影響;對病人給予鼓勵、支持,使病人能感受到關懷,增強病人的治療信心。對病人的情緒進行多方面的調節,讓病人保持良好的治療心態,積極接受治療。上述護理內容能使病人的情緒狀態得到調整,使病人保持最佳的治療狀態,減少不良反應及并發癥的發生,使治療效果得到提高,縮短住院時間,提高生存質量[6]。

本文的研究表明,在臨床治療直腸癌術后行化療患者中應用心理干預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負面情緒,增加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李瓊、廖麗華的觀念與本文一致。

李瓊[7]選擇76例直腸癌患者進行對比研究,按照護理模式不同將其分為心理組和參照組,各組患者分別為38例。參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指導,心理組給予心理護理干預,對比心理組和參照組的心理狀況、治療依從性以及免疫功能。研究發現對直腸癌術后患者采取心理護理指導,不僅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同時,還能夠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心理狀態。廖麗華[8]選取11例直腸癌病人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護理模式平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對照組病人給予普通護理措施,包括基礎護理內容。研究組病人給予心理護理措施,比較兩者護理后的療效。研究發現對直腸癌術后病人給予心理護理措施可以很好地改善病人的心理狀態,提高病人對治療的依從性和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因此,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 沈婕.淺談心理干預護理對直腸癌術后化療患者負面情緒的改善作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A2):322-323

[2] 黨敏娟,劉培,丁茜.心理護理對直腸癌術后患者心理狀態、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13):31.

[3] 于媚.探討心理護理在直腸癌術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04):157-158.

[4] 陳暉,盛君.心理干預在預防直腸癌造口術后患者焦慮抑郁狀態的臨床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95):123-124.

[5] 賀斌.心理護理對直腸癌術后化療病人焦慮抑郁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98):220.

[6] 陳淑霞.心理護理在直腸癌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意義分析.中外醫學研究,2017,1505):100-101.

[7] 李瓊.心理護理對直腸癌術后患者心理狀態、治療依從性和免疫功能的影響[J].保健文匯,2018,00(10):102.

[8] 廖麗華.心理護理對直腸癌術后患者心理狀態治療依從性和免疫功能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

猜你喜歡
直腸癌心理護理效果
直腸癌術前分期診斷中CT與MRI檢查的應用效果對比
補充維生素D或可預防結直腸癌
靈動耳環
模擬百種唇妝效果
直腸癌便血與痔便血的異同
結直腸癌預防及治療10年進展研討會在滬召開
偽裝效果
各種運動項目的鍛煉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