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造血管動靜脈內瘺病人護理研究進展

2021-12-08 20:52張青丁璐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3期
關鍵詞:研究進展

張青 丁璐

摘要:當前醫療行業不斷發展,人造血管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人造血管動靜脈內瘺結構的應用可以有效提升患者診療效果,本文分析了人造血管動靜脈內瘺病人護理的諸多要點,以期為醫療同仁提供些許參考價值。

關鍵詞:人造血管動靜脈內瘺;病人護理;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3-01

引言

人造血管動靜脈內瘺以其特有的優勢越來越受到臨床醫師與病人的青睞,而且有效地提高了 一部分病人的生存質量。然而隨著 AVG 被廣泛地應用于臨床的血液透析中,AVG所致的并發癥也越來越突出,例如導管性感染、瘺管破裂等,因此臨床醫護人員和病人共同地努力和維護是AVG 的成功實施以及維持的關鍵。

1穿刺前評估

人造血管一般采用視、觸、聽方法,即觀察局部皮膚有無紅腫、滲血、硬結和皮膚破損;然后摸清血管走行方向和搏動以及深淺;最后聽雜音大小,震顫強度。首次人造血管穿刺必須有手術醫生的輔助,然后資深護士進行穿刺。手術醫生要確認傷口愈合良好無皮下血腫,并告知護士內瘺血流方向。"J"形人造血管動脈在遠心端;"U"形人造血管與肱動脈、頭靜脈吻合時,動脈端在內側;肱動脈與肱正中或靜脈吻合時,為延長有效性血管通路,動脈端則在外側。

2穿刺方法

對于AVG的穿刺指南首選推薦繩梯穿刺,第一次穿刺護士應為病人制訂長期穿刺計劃。第一點離瘺口>5cm;兩點相距0.5~1.0cm;依次輪換穿刺點;每個點休息2~3周;根據人造血管長度制定合適穿剌點數。對于"U"形人造血管可以將動靜脈端反方向穿刺,在針尖都向上的情況下靜脈端從上往下穿刺,動脈端從下往上穿刺反之亦可。這樣可以最大限度隔開動靜脈針的距離減少在循環,提高病人透析質量。對于"J"形人造血管,在人造血管上取一點作動脈穿刺引血,穿刺方向最好是迎動脈血流進入人造血管的方向。為了減少血液再循環率,在上臂非吻合靜脈或四肢其他表洗靜脈作靜脈穿刺回血。每次穿刺角度根據手術醫生置管深淺進針角度在30~45度進針,有穿破感放平針尖在進針少許。

3AVG后期護理和維護

3.1醫院內護理和維護

鑒于人工移植物術后主要障礙是由于血栓形成或不充分的擴張,護士應每日使用聽診器聽診AVG吻合口處血管雜音3~4次,查看是否有音調及聲音的改變,避免低血壓引起的血管堵塞陽。一旦元震顫、不搏動、血管雜音減輕或消失應立即通知醫生,進一步確認是否有人造血管閉塞。

3.2病人居家護理和維護

護理人員應教會病人自我檢查凄管吻合口是否有松動、出血等情況,若發現異常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同時做好健康教育,告知病人保持瘺側肢體皮膚清潔干燥等;指導病人控制水分攝入量,合理使用降壓藥,控制好透析間期體重增長,透析脫水不要超量,以免透析中發生低血壓,造成內瘺閉塞形成血栓。與此同時,指導病人日常的穿衣切勿緊身、小袖口的衣服,無袖的衣服,或在有瘺管的手上戴手表,以免阻斷血流甚至造成手臂和人造血管的劃傷??蓢诓∪损B成良好的睡眠姿勢,睡覺時避免壓迫術肢,不能彎曲術肢,以防影響血液循環而導致內瘺堵塞。

4并發癥預防

4.1血栓預防

術后早期血栓形成大多與手術操作熟練程度有關,如血管吻合技術欠佳,人造血管扭曲變形打折。人造血管早期護士應勤觀察,如果發現病人內瘺雜音較之前減弱甚至消失,應立即通知醫生,醫生進行多普勒超聲檢查,若發現血栓立即給予手術探查取栓術,使人造血管再通。據有關文獻報告,晚期血栓形成多與血管壁纖維化、血液高凝狀態、低血壓及抗凝力度不足有關遵醫囑采用尿激酶、愛通力及組織型纖維酶原激活劑榕栓后人造血管再通,必要時應用導管取栓、近遠端吻合口球囊擴張后支架植入術使人造血管再通。護理措施:①術后可遵醫囑注射預防血栓藥物,不要在術肢進行抽血、輸液量血壓。不要穿過緊的衣服和佩戴首飾防止血液回流不暢。②鼓勵病人每天進行2~3次觸摸AVG如雜音減弱立即就醫③觀察術側肢體溫度、皮膚顏色、腫脹程度,遠端動脈搏動,血管內凄震顫的情況。若肢體皮膚溫暖、顏色紅潤、動脈搏動良好、術側肢端的末端反應靈敏表示人造血管通暢;若術側肢體皮膚溫度降低、皮膚蒼白、動脈搏動減弱或不能觸及或者術肢疼痛、麻木、感覺遲鈍,表示人造血管內瘺栓塞,應立即報告醫生。囑咐病人每次透析后禁止用綁帶加壓包扎,用紗布按壓20~30min.按壓力度以不阻斷血流又不出血為宜。若發現止血時間延長或縮短應立即就醫并定期檢測凝血功能。同時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降壓藥,每次透析超濾不超過干體重5%。避免血壓過低引起內瘺栓塞。有文獻報告每3個月用多普勒超聲定期檢測內瘺流量,若發現內瘺流量下降20%以上,應查找原因并干預。

4.2感染預防

人造血管所用材料是聚四氟乙烯CPTFE).雖然其生物相容性好.但是對于細菌來說就是培養基。病人一旦發生感染,輕則引起內瘺失效,重則引起敗血癥。護理措施如下:①術后遵醫囑常規使用抗生素,用元菌紗布包裹術肢,定期換藥。②病房用紫外線燈每天消毒1次。護士在為其穿刺時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禁止在感染部位進行穿刺。另外,囑病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每次透析前1d用肥皂水清洗內凄附近皮膚,保持肢體干燥,內瘺肢體瘙癢時禁止撓抓,以防摳破皮膚引發感染,當發現內瘺肢體有紅腫熱痛應及時就醫。

4.3血腫預防

人造血管術后病人肢體容易發生腫脹,此時不宜進行穿刺,臨床觀察顯示腫脹一般維持3~5周后能自行消退,消退后方可進行血管穿刺。腫脹發生的原因主要是靜脈離斷后相應的側支循環尚未建立,術側肢體相對制動,肌肉收縮活動減少以及靜脈泵回流作用減弱,導致靜脈回流障礙,因而出現術側肢體腫脹。針對腫脹的護理措施如下:①囑咐病人將術肢抬高30~450.同時每天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用術肢扭橡皮圈15~20min.每天2~3次。②用3層紗布浸透50%硫酸樓(用溫水間接加熱使溫度達到45~500)濕敷腫脹部位,紗布上覆蓋塑料薄膜.15~20min更換1次,每天2次;③將新鮮的馬鈴薯切片覆蓋于腫脹區域,每30min更換1次,每天3次。因馬鈴薯富含淀粉、各種鹽類及龍葵素,龍葵素具有解痙、減少滲出的作用,可通過皮膚直接吸收,從而緩解局部腫脹和疼痛。硫酸鏡濕敷與馬鈴薯片覆蓋交替進行,能有效消除腫脹。有條件者還可以用紅外線燈照射,每天1次。因人造血管無再生能力,每次穿剌必須有經驗護士做到"一針見血"。每次又確保穿刺成功后方可上機,避免不必要血腫,穿剌針應選擇17G。

結束語

當前人造血管動靜脈內瘺的臨床應用受到限制。因此,人造血管動靜脈內瘺的成功實施以及維持需要臨床醫護人員和病人共同維護 。

參考文獻:

[1]董萍,肖敬華,周麗敏,等. 人造血管建立動靜脈內瘺的護理[J]. 齊魯醫學雜志,2001,16(4):312-312.

[2]張竹. 血液透析病人人造血管內瘺的穿刺及護理體會[J]. 飲食保健,2018,5(6):146.

猜你喜歡
研究進展
納米流體強化吸收CO2的研究進展
近50年自然保護地旅游研究進展與啟示
阿爾茲海默癥發病機制及相關治療藥物的研究進展
中醫外治法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進展
小細胞肺癌病理特征及免疫研究進展
近十年國際STEM教育研究進展
肉品中水分檢測方法研究進展
河口海岸環境監測技術研究進展
磁弛豫開關傳感器在醫學診斷及食品安全檢測中的研究進展
微生物燃料電池在傳感分析中的應用及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