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圓倉不同通風方式降溫效果和耗能對比*

2021-12-09 00:40喬東升張建軍宋志勇郝建偉
糧油倉儲科技通訊 2021年4期
關鍵詞:大功率儲糧風機

喬東升 張建軍 宋志勇 郝建偉

(中央儲備糧巴彥淖爾直屬庫有限公司 015409)

機械通風系統是目前國內廣泛采用的一種儲糧技術,是近代工程技術對糧食儲藏的一大貢獻。也是中儲糧各倉儲企業低溫儲糧必不可少的儲糧技術。它操作簡便易行,在安全儲糧中發揮巨大作用,對于我國糧食倉儲企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是能迅速有效地降低糧食的溫度,創造低溫儲糧環境,抑制糧堆中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減少化學藥劑使用,減少環境污染,降低了儲糧費用;二是實現糧食保水通風,減少水分損耗,增強糧食穩定性,延緩儲糧品質下降速度,增加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巴彥淖爾地區海拔高度1200 m,屬于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干燥風沙多,夏季干旱降雨少,日照強烈,蒸發量大,空氣濕度低,晝夜溫差大(10℃~25℃),夏季平均氣溫21℃,最高氣溫35℃,平均濕度30%,冬季平均氣溫-10℃,最高氣溫10℃,最低氣溫-25℃,平均濕度40%,屬于低溫低濕地區,因此在該地區采取經濟有效的通風技術進行綠色儲糧具有顯著優勢。

現針對華北地區氣候條件結合巴彥淖爾直屬庫有限公司現有的風機類型,對淺圓倉儲糧進行了不同方式、不同機型的通風試驗,以此探索合理的通風降溫措施。通過試驗總結出了一套淺圓倉在不同時期采用不同通風方式,達到較好的通風保糧效果的通風模式。淺圓倉原有軸流風機功率0.5 kW,主要用途是排積熱通風,無法達到整倉降溫效果,現將軸流風機升級改造為功率2.2 kW,既達到了降溫效果,又為企業增加了效益。

1 試驗材料

1.1 倉房條件

1998年國債投資建設的淺圓倉,單倉設計倉容10000 t,直徑30 m,裝糧線高18 m,頂高25.5 m,倉頂設計有4個軸流風機口和7個自然通風口及1個進人口,倉頂采用聚氨酯發泡隔熱;通風系統為一機五道兩組,地槽式梳型通風道(見圖1)。

圖1 風道布置圖

1.2 配套設備

建倉時配套的大功率離心風機,型號:L4—72,功率為18.5 kW;每個淺圓倉倉頂配有4臺軸流風機,型號:T35-11-5,功率為2.2 kW。每個淺圓倉配有電表1個。

表1 儲糧情況表

1.3 儲糧基本情況(見表1)

2 試驗方法

18號倉采用壓入式通風于2020年12月26日~2021年1月18日使用大功率離心風機通風,總計通風552 h。19號倉只開啟倉頂軸流風機和倉底地槽口,于2020年12月26日~2021年1月28日進行軸流風機吸出式通風,總計通風792 h。。

2.1 軸流通風

降溫均勻、損耗少、節約能源。冷空氣進入糧堆前沒有經過風機加熱,對糧食的水分影響較小,但由于風壓小,糧堆中風速小,取得較好的降溫效果所需的時間較長,受到外溫條件的限制??捎糜诒KL、緩式通風和降溫通風前的預通風,但不適用于新糧入倉后平衡通風和有發熱、結露和偏高水分糧的各項通風。

2.2 離心通風

離心式通風功率大,降溫速度快,能耗高,允許通風時機的溫差條件高 ,空氣經過通風機略有加溫,相對濕度降低,對糧食的水分影響較大;但利用離心風機在低溫季節對糧堆進行大風量通風,能保持糧堆長期低溫狀態。

2.3 平衡糧溫通風

淺圓倉單倉容量大、糧食入庫時間長短不一、糧源復雜,糧食濕度、溫度各不相同,因此在糧食入倉結束后必須實施平衡糧溫通風,這時要選擇大功率離心風機在短時間內大風量通風,平衡各區溫度和水分。如果入倉過程中糧溫較高或者間隔時間較長,可不等裝倉結束平整糧面后,即可通風,以免2次入倉接觸面因與倉溫和下一批次溫差較大產生結露。平衡糧溫時,如果外溫偏高,可待溫度降低后,進行第二次降溫通風;如果外溫偏低,也可待外溫升高后,將糧溫(主要是中上層糧溫)調整到理想值,避免因溫差較大,增加儲糧安全的風險。

在使用軸流風機、大功率離心式風機通風時,最終使糧溫控制在-5℃~5℃。

3 結果與分析

3.1 降溫效果

3.1.1 上層平均糧溫變化 通風前18號倉上層平均糧溫10.3℃,通風后平均糧溫-2.4℃,平均糧溫降低12.7℃。通風前19號倉上層平均糧溫11.5℃,通風后平均糧溫-1.9℃,平均糧溫降低13.4℃。通風變化趨勢圖見圖2。

圖2 上層平均糧溫變化趨勢圖

3.1.2 中上層平均糧溫變化 通風前18號倉中上層平均糧溫2.8℃,通風后平均糧溫-8.3℃,平均糧溫降低11.1℃。通風前19號倉中上層平均糧溫3.2℃,通風后平均糧溫-2.9℃,平均糧溫降低6.1℃。通風變化趨勢圖見圖3。

圖3 中上層平均糧溫變化趨勢圖

3.1.3 中層平均糧溫變化 通風前18號倉中層平均糧溫2.3℃,通風后平均糧溫-8.3℃,平均糧溫降低10.6℃。通風前19號倉中層平均糧溫2℃,通風后平均糧溫-4.1℃,平均糧溫降低6.1℃。通風變化趨勢圖見圖4。

圖4 中層平均糧溫變化趨勢圖

3.1.4 中下層平均糧溫變化 通風前18號倉中下層平均糧溫2℃,通風后平均糧溫-6.3℃,平均糧溫降低8.3℃。通風前19號倉中下層平均糧溫2.2℃,通風后平均糧溫-6.2℃,平均糧溫降低8.4℃。通風變化趨勢圖見圖5。

圖5 中下層平均糧溫變化趨勢圖

3.1.5 下層平均糧溫變化 通風前18號倉下層平均糧溫3.9℃,通風后平均糧溫-2.1℃,平均糧溫降低6℃。通風前19倉下層平均糧溫4.2℃,通風后平均糧溫-2.1℃,平均糧溫降低6.3℃。通風變化趨勢圖見圖6。

圖6 下層平均糧溫變化趨勢圖

3.1.6 整倉平均糧溫 通風前18號倉整倉平均糧溫3.8℃,通風后平均糧溫-5.1℃,平均糧溫降低8.9℃。通風前19號倉整倉平均糧溫4.3℃,通風后平均糧溫-4.4℃,平均糧溫降低8.7℃。通風變化趨勢圖見圖7。

圖7 整倉平均糧溫變化趨勢圖

3.2 水分變化

18號淺圓倉通風前水分12.1%,通風后水分11.9%,水分下降0.2個百分點。試驗倉19號淺圓倉通風前水分12%,通風后水分11.9%,水分下降0.1個百分點。

3.3 通風能耗

18號倉、19號倉通風后能耗及費用情況見表2。

表2 18號倉、19號倉通風后能耗對比表

3.4 經濟效益

3.4.1 18號淺圓倉儲存小麥9972 t,水分12.1%,用大功率離心風機總計通風552 h,噸糧電費0.71元/t;試驗倉19號淺圓倉儲存小麥10051 t,水分12.0%,用軸流風機總計通風792 h,噸糧電費用0.32元/t。

3.4.2 在最佳時機完成通風效果的同時,糧食在一個儲存周期,19號淺圓倉要比18號淺圓倉小麥水分少損失0.1個百分點,按每噸2600元計算,節省了26132元,再加上電費節省了3901.02元,共節省費用30033.02元。

4 結論與討論

軸流風機保水通風,操作方便,糧食水分損耗小,節省能源,有比較明顯的優點。大功率風機有降溫快速的特點,水分損耗大。因此,在選擇通風方式時,應揚長避短,做到效益最大化。

軸流風機由于風量小,通風時間長,溫差較大時容易引起糧堆表層結露,應選擇恰當時機進行糧溫平衡通風。

猜你喜歡
大功率儲糧風機
隔爆型低轉速大功率電機設計
大功率同步電機轉子設計
大功率雙饋風力發電機軸承潤滑方案設計研究
軸流冷卻風機電機頻繁燒毀的處理過程及原因分析
基于自升式平臺的某海上風電場風機安裝施工方案
中儲糧湖南分公司全面完成“標準倉、規范庫”創建
船舶風機選型研究分析
糧商心聲:放開糧食市場
漳山600MW機組正常運行中單臺一次風機停運和并列總結
“浩洋”點燃伍佰搖滾熱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