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華市金東區早熟馬鈴薯品種比較試驗初報

2021-12-09 16:16朱匡銓鐘子毓蔣梅巧柳國光程林潤
南方農業 2021年31期
關鍵詞:中薯金華市單株

朱匡銓,鐘子毓,張 良,蔣梅巧,柳國光,程林潤*

(1.金華市金東區浬浦鎮政府,浙江金華 321041;2.金華市農科院,浙江金華 321000)

為篩選適宜金華市金東區春季種植的早熟馬鈴薯新品種,開展了品種比較試驗,鑒定比較新品種的特征特性,篩選出田間性狀及產量表現好的馬鈴薯品種。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參試的13 個馬鈴薯品種(系)分別為:中薯早47、中薯早30、浙薯956、中薯早43、中薯5 號、AG370、中薯早34、中薯早44、中薯3 號、希森6 號、D668、中薯46、D685。

1.2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金東區澧浦鎮上宅村,前作為水稻,試驗田塊為泥質砂壤土,肥力中等,排灌條件良好。2019年12月底翻耕,1月中旬結合整地,667 m2施120 kg復合肥、300 kg腐熟雞糞、1 500 kg牛糞有機肥作基肥。

1.3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大區對比試驗,隨機順序排列,不設重復。在2020年1月12日帶芽切塊播種,噴除草劑后覆膜。連溝1.5 m 整地做畦,一畦種3 行,行距0.5 m,株距27 cm,密度4 938.5株/667 m2。大區面積150 m2。按生育進程記載各項性狀,根據馬鈴薯生長情況收獲12 m2左右的地下塊莖計算平均產量,重復3次。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比較

由表1 可知,1 月12 日播種,13 個參試品種(系)的出苗期在2 月19—23 日,現蕾期在4 月5—9 日。中薯早47、D685、D668 分別于4 月10 日、4 月11 日、4 月13 日少量開花。各參試品種的成熟期在5 月9—17 日,從出苗至成熟的生育期在79~84 d,其中中薯46、D685 的生育期最長,均為84 d,中薯早34、中薯早43、中薯早44、中薯早47 最短,均為79 d。

表1 參試品種(系)的生育期

2.2 植株性狀比較

由表2 可知:各參試品種(系)的株高在58.4~71.7 cm,其中D668 最高,中薯3 號最矮。主莖數在2.7~3.7 個,浙薯956 主莖數最多,希森6 號主莖數最少。中薯5 號、D668、浙薯956、中薯早44、中薯早34、中薯3 號、中薯46 葉色為綠色,其余葉色為深綠色。開花習性上,D668、中薯早43 少量開花,花冠均呈白色,中薯早47 少量開花,花冠呈淺紫色。D668、希森6號、中薯46、D685匍匐莖長度中等,其余表現較短。中薯早47、中薯早30、AG370田間抗病性表現較好,希森6號、中薯46、D685表現較差,其余表現中等。

表2 參試品種(系)的植株性狀

2.3 薯塊性狀比較

由表3 可知,各參試品種(系)中,希森6 號、中薯46 的薯形為長橢圓,中薯早47、中薯5 號、中薯早30、D685 的薯形為短橢圓,其余品種薯形均為橢圓。中薯早30 的薯皮為淺黃色,其余品種均為黃皮。中薯3 號、中薯46、D685 的薯肉為淺黃色,中薯早30、中薯早44、AG370、希森6 號為深黃肉,其余為黃肉。各參試品種(系)的芽眼較淺,表皮光滑。

表3 參試品種(系)的薯塊性狀

參試各品種(系)單株塊莖數在6.0~7.4 個,其中D668 單株塊莖數最多,希森6 號的單株塊莖數最少。單株產量,薯早47 最高,為640.4 g;中薯46 最低,為466.5 g。參試各品種(系)中50 g 以上的商品薯率在81.5%~89.7%,中薯早47 最高,其次為中薯5號,再次為中薯早34、中薯3號,最低為D668。平均單薯重由高到低排序為中薯早47、中薯早43、中薯早34、中薯早30、AG370、中薯5 號、浙薯956、希森6號、中薯3號、中薯早44、中薯46、D668、D685。

2.4 經濟性狀和產量比較

由表4可知:參試品種中,大于150 g的大薯重量最高的是中薯早47,為3 782.4 g,最低的是希森6號,為2 381.5 g;50~150 g 的中等薯重量最高的是中薯5號的2 024.2 g,最低為中薯46 的1 258.2 g;50 g 以下的小薯重量最高的是D668的975.2 g,最低為中薯5號的658.4 g。

表4 參試品種(系)的經濟性狀及產量

測產結果:折合每公頃產量由高到低依次為中薯早47、中薯早30、浙薯956、中薯早43、中薯5 號、AG370、中薯早34、中薯早44、中薯3 號、希森6 號、D668、中薯46、D685,產量在29.2~41.6 t/hm2。其中,中薯早47、中薯早30、浙薯956、中薯早43、中薯5 號、AG370、中薯早34 的產量均顯著高于對照品種中薯3 號;D685 產量顯著低于對照中薯3 號。增產品種的增產幅度較大,均在10%以上,其中中薯早47、中薯早30增產超過25%。

3 討論

參試13 個品種(系)的出苗及現蕾情況較為整齊,極差均為4 d,從出苗至成熟的生育期也較為一致,均在79~84 d內,其中中薯早43、中薯早44的生育期最短,中薯46出苗最遲且生育期最長。

經對地上部分生長的觀察記錄發現D685、D668長勢相對較好,篩選出中薯早47、中薯早30、AG370等田間抗病性表現較好的品種(系)。同時發現中薯早47、D668、中薯早43存在部分開花的現象。

經測產,發現中薯早47、中薯早30、浙薯956、中薯早43、中薯5 號、AG370 等幾個品種產量較高,其商品薯率表現優異,且田間抗病性表現較好,適合作為早熟栽培薯示范推廣。

本次試驗中薯46系提前收獲,若適當延后收獲時間,延長生育期,其產量存在提高的可能。

猜你喜歡
中薯金華市單株
通徑分析在蕓豆品種篩選中的應用探討
粵西馬鈴薯品種比較試驗
無為市太平山楓香樹不同單株葉片性狀多樣性分析
低溫干旱天氣下成都平原馬鈴薯中薯系列品種比較試驗
11個中薯馬鈴薯品種在高原農牧區夏河縣的引種表現
冬作區優質馬鈴薯新品種篩選試驗
西北地區芝麻單株產量與農藝性狀的相關性與通徑分析
金華市美術教師作品選登
福鼎大白茶有性系后代優良單株品比試驗初報
金華市美術教師新作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