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青瓷燒制歷史簡議龍泉青瓷技藝發展創新歷程

2021-12-09 14:19
陶瓷科學與藝術 2021年9期
關鍵詞:龍泉窯越窯青釉

李 林

龍泉市雨過初青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浙江龍泉 323700

我國是瓷器燒制的鼻祖,青瓷的創燒,在世界瓷器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國就燒制出窯溫達1200℃以上的“原始青瓷器”,原始瓷豆、罍、罐等器物。借用省考古所方向明教授的話說,浙江三個輝煌點:有10000年的上山文化、5000年的良渚文化、1000年宋代龍泉青瓷。翻開青瓷的歷史畫卷,越窯、龍泉窯均屬中國南方青瓷體系,幾千年的歷史淘洗,浙江青瓷一直以其雍容優雅的姿勢昂然屹立于中國藝術寶塔之中,閃爍著熒熒的藝術之光。

一、越窯工藝大創新,龍泉借鑒有榜樣

越窯是龍泉窯的源頭??脊刨Y料表明,越窯是中國古陶瓷發祥地,春秋越國已有陶瓷燒制。漢代以后,越窯經歷瓷器燒制成熟、發展、鼎盛、衰落四個階段,青瓷燒制有一千年之久。

1.龍窯燒制創新改進燒制青瓷。東漢時期紹興等地就因為龍窯改進,能燒制出釉層透光性較好、吸水率低的青釉瓷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越窯青瓷燒制中心轉移至余姚上林湖地區。

2.東晉時期越窯創新使用匣缽燒制青瓷。在上林湖后司岙越窯遺址發掘出的瓷質匣缽,其制作和使用與越窯秘色瓷的成功燒制存在緊密聯系。東晉時僅限于小范圍使用沒有鋪開,到隋唐時期引起青瓷裝燒工藝的突破性發展,匣缽在各大窯區普及鋪開。越窯這一時期使用匣缽燒制青瓷,尤其以細質匣缽進行燒制。越窯人以瓷胎泥制作匣缽,以釉泥進行封接,燒成后再打破匣缽取出青瓷。這一改進有效地保證了燒窯過程中的還原氣氛和防止落渣等現象的發生。這表明瓷質匣缽在秘色瓷的技藝提升中起著重要作用。

3.唐代中期提出如冰似玉的審美追求。成書于公元760年左右《茶經》中,“茶圣”陸羽通過比較,對越窯瓷作出“越瓷類玉”“越瓷類冰”的高度評價。比陸羽遲約百年的陸龜蒙在《秘色越器》中盛贊越窯瓷:“奪得千峰翠色來”,其后徐寅在《貢余秘色茶盞》詩中也贊其“捩翠融青”“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云?!薄扒Х宕渖薄懊髟隆薄按核薄熬G云”等詞語,從審美角度提出瓷器向美的高度追求的標準。這也都說明了當時越窯工藝已經迅速提高,能夠燒制出高品質的如冰似玉之青瓷。

4.根據考古資料和科學考察發現,這一時期越窯在胎釉配方、造型裝飾、窯具和燒制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因此,越窯燒制出胎質堅硬細膩、釉色青綠或青黃、釉層均勻、如玉似冰的瓷器,被譽為巧奪天工、如冰如玉,具有西施般“傾城傾國只淡妝”的美瓷。

二、晉唐五代漸發展,龍泉青瓷成“貢瓷”

1.龍泉瓷土等礦藏資源豐富,甌江上游制瓷原料、燃料和水資源充足,同時水路運輸便利,燒制青瓷條件得天獨厚。

2.龍泉窯始于三國,晉唐時期各處鋪開燒制。龍泉窯與越窯有一脈相承的燒造技藝。近年來云和龍泉等地晉代墓葬發掘,大量事實表明龍泉窯在晉代已經較多的燒制青瓷。麗水呂步坑窯址,該窯始建于南朝,燒瓷時間從南朝至唐代。這一時期龍泉窯區有青釉雞首壺、青釉羊、青釉辟邪、青釉印文豆、青釉褐斑四系壺、系鳥紐蓋缸、堆塑樓閣人物谷倉罐等都極為典型,與越窯燒制的器物沒有明顯的區別。龍泉金村窯址、慶元黃壇窯址出土的餅足及施半釉、泥點墊燒的青瓷,如碗、盞、盤、罐、執壺等,為唐代燒制的青瓷。

3.唐末五代積極創新初具特色。唐至五代初期,龍泉窯仍然與越窯關系密切。五代前越窯是青瓷燒制的啟蒙大師和帶頭大哥,它對南北方各窯的創燒和發展都起到重要的啟蒙和帶動作用。公元907年,后梁太祖朱溫即位,封錢镠為吳越王兼淮南節度使。錢镠為了俯首稱臣,每年向后梁等君主供上不計其數的“秘色瓷”,以示修好。面對龐大的生產數量,越窯難以承擔,這一階段龍泉窯已經有所發展,青瓷燒制技術已具良好水平,便擔負這一“貢器”使命。大批青瓷工匠陸續從各地遷居龍泉,龍泉小梅等地建窯燒制青瓷,龍泉山區到處開采瓷礦釉土,龍泉窯青瓷在燒制技藝改進上有所突破,青瓷質量迅速提高。龍泉窯早期的青瓷制作工藝、器型選擇、釉色調配、劃刻裝飾風格、甚至燒窯技法等都與越窯一脈相承。因越窯與龍泉窯地域接近,工匠之間交流互動多,技藝技法的探討交融點就多,這讓龍泉窯吸收了較多的越窯瓷藝精華。南朝早期龍泉窯,已進行裝飾創新探索,在部分器物口沿處加施醬褐點彩釉。吳越王錢镠向龍泉窯征收“貢瓷”后,龍泉窯開始逐漸走出自己精彩的舞步。

4.五代時期及北宋早期,龍泉窯器主要瓷釉為淡青色,胎骨多灰白,少數為灰黑色。胎壁有的薄有的則較厚。被選為越王錢镠貢瓷的,大體較薄,質地堅硬,品質細密。這一時期的龍泉窯制瓷工場基本上修建于河流或溪溝兩旁的小山坡上。山上燒窯所需的樹木,還有制釉所需的柴木;附近有瓷石礦和青瓷生產所需的紫金土等原料;附近有溝壑和溪流;可以充分利用資源,各種材料取用方便。所以青瓷工匠在緩坡上建龍窯,窯旁開出平地起作坊和住宅,龍窯和青瓷工場緊密相連。布局布置,生產起來極為方便。水、土、柴火無憂,通過船筏裝載運輸無憂。因此從五代到北宋早期,龍泉窯就一躍成為江南第一名窯。為人稱頌的“秘色瓷”就這樣從甌江上不斷運出,龍泉青瓷因此在世界各地演繹它美侖美奐的傳奇。

三、“制樣需索”龍泉瓷,宋代興盛三樹碑

1.龍泉窯興旺于北宋。因其如冰似玉的品質,受到北宋朝廷的贊賞。宋徽宗曾有詩句“月臨天宇玉乾坤”。對“玉”極度贊賞的宮廷對各類瓷器比較后,“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燒青窯器?!奔此煲札埲蔀闃颖?,燒造瓷釉如玉的瓷器,同時讓龍泉窯按宮廷制樣要求制作宮廷用瓷。北宋末龍泉窯按照朝廷制樣制作,燒制大量宮廷用品,這就是“制樣需索”的來由。這時燒制的器物中,大部分是宮廷禮器,主要器形有瓶、尊、鼎、爐、觚、盤類。如青釉出戟尊,造型仿青銅器,喇叭形口,扁鼓形腹,圈足外撇;頸、腹、足之四面均塑貼條形方棱,俗稱“出戟”。鼎式爐,為三足背飾三角形突脊形制、雙耳、圓鼎身。鬲式爐、簋式爐等,仿青銅瓷器眾多,造型樸素大方,古拙典雅,線條曲直有致,精致工巧。此外還有青瓷花觚、貫耳壺、貫耳瓶、粉青膽瓶、玉壺春瓶、蓮花紋梅瓶、纏枝牡丹紋梅瓶、葫蘆瓶等。極明顯創新有“琮式瓶”,龍泉琮式瓶青瓷已代替了良渚時期的“玉琮”,加了圈足和底,演變為瓶,其功能也從祭祀轉向裝飾,成為南宋龍泉窯典型的器物造型。其次是文房御玩器,主要是供徽宗及宮廷官員玩賞使用的“文房四寶”和一些仿青銅的復古器形,龍泉窯創新制作的供北宋宮廷使用器物中,其造型就千變萬化,直口、荷口、葵口、菱花口、海棠口等,此外還有菊花、蓮花、牡丹、壽桃型、弦紋狀、獸頭、獸耳等裝飾,香爐、香薰、茶壺、碗、杯、洗等多種樣式。第三類是御貢陪葬器,如仿商代龍虎紋青銅尊,仿古銅器造型,口沿外撇,直頸且頸部較長,鼓腹,寬圈足以素面紋、施粉青釉。北宋宣和中,因朝廷制樣需索,龍泉青瓷益加工巧,已經初步形成集“觀賞、御玩、實用”于一體和“以簡為美”的特征,至南宋官瓷風格更為簡約洗練。宋人莊季裕成書于1133年的《雞肋編》卷記載:“處州龍泉縣……又出青瓷器,謂之秘色。錢氏所貢,蓋取于此。宣和中,禁庭制樣須索,益加工巧?!毙褪撬位兆诘牡诹鶄€年號。

2.龍泉窯盛燒于南宋。在南宋時期龍泉窯在單色釉燒制巔峰上樹立三座不朽的豐碑碑,馳名中外。第一座豐碑是瓷釉的研究突破。其中,首先是成功研制出粉青釉,燒制出大批經典的粉青瓷器;其次是梅子青釉的成功研制與燒制;其三是石灰堿釉的研制成功,為薄胎厚釉技術奠定了基礎。第二座豐碑是黑胎開片瓷的研制成功,這一哥窯瓷的研究發明與成功創燒,在中國陶瓷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第三是產量之大,銷售量之大,影響力之廣,為中國瓷器走向世界,服務世界做出杰出的貢獻。

當時的南宋執政者認識到海外貿易之“利厚”和朝廷亟需財政收入。由于需宮廷用瓷和出口需求,龍泉青瓷在北宋發展的基礎上,繼續建造新窯,大量的新作坊大量涌現,青瓷燒制產量和技術水平不斷提高。龍泉窯憑借海上“陶瓷之路”,將青瓷遠銷至海外,如日本、朝鮮、東南亞,甚至非洲及西亞等國,打響了“天下龍泉”的品牌,影響了高麗青瓷,日本人開始大量仿制這“砧青瓷”,歐洲人也贊譽為“雪拉同”。

南宋龍泉窯,順應時代社會需求,博采眾長,大力發展新的制瓷工藝,開發新的產品,開創自己獨特審美風格,這都大大的促進了龍泉窯的發展。南宋時期種種因素促成龍泉窯燒制青瓷獲得得天獨厚的優勢,加之制瓷人不斷的努力創新,積極研發,龍泉窯在釉料的研發上又取得了新的突破,成功燒造出石灰堿釉,打破了原先僅有石灰釉的單一局面。龍泉人按照傳統山里人制作米粿的方式,以灰堿水浸泡調制瓷釉,使青瓷釉更具粘性,又不易流動。這給龍泉窯的厚釉燒制技藝帶來了新的機遇。龍泉青瓷工匠在新的二次配方幫助下探索出多次施釉等厚釉燒制技術,因而創新燒制出梅子青和粉青等獨具龍泉窯特色的釉色。由于龍泉窯瓷坯所含鈦和鐵的含量較越窯低,加之龍泉特有的特色礦土,燒造后瓷質呈現更為潔白的效果;而由于龍泉制瓷工藝已達到登峰造極之純熟境界,燒造過程鐵元素還原充分,瓷器的釉色穩定而呈現淡雅的粉青色,及青綠的梅子青色,龍泉窯發明了單色釉中的巔峰之瓷釉粉青和梅子青。

總之,青瓷燒制技藝在歷代的創新中得到不斷的發展。

猜你喜歡
龍泉窯越窯青釉
越窯青釉直頸瓶
哥窯青釉雙耳彝爐
知足(竹)常樂
淺析江浙地區多管瓶演變及內涵
安徽師范大學博物館藏佛道入物瓷塑
淺談氈包青釉
工藝獨特的明代龍泉窯青瓷罐
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窯遺址考古發掘 青瓷溯源
有關越窯的幾個問題(上)
古陶瓷鑒定:從標形學到痕跡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