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出江湖”的動物們

2021-12-09 14:55黃增強
意林·少年版 2021年22期
關鍵詞:塔斯馬尼亞加拉帕戈斯考察組

黃增強

你們知道嗎?地球自有生命以來,就生活著許多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動物。然而,隨著時間變遷、自然環境的變化以及物競天擇的影響,不少動物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成為滅絕動物??墒墙陙?,一些曾被宣布滅絕的動物又被發現,快來一起看看這些“重出江湖”的動物吧!

加拉帕戈斯象龜

加拉帕戈斯象龜分布于南美洲厄瓜多爾的加拉帕戈斯群島,體長1.2米,頭大,頸長,腿大而粗短,前腿有五只爪子,后腿有四只,還有一個大而沉重的骨質褐色背甲殼,體重為136~320千克。其形態有馬背形、圓頂形和介于兩者之間的中間型三種。加拉帕戈斯象龜一般生活在較大和較潮濕的島嶼與低海拔地區,以仙人掌、鳳梨、水蕨、苔蘚、樹葉和草為食,壽命可超過100年,是動物王國壽命最長的物種之一。

加拉帕戈斯象龜被人類發現數量最多時有25萬只左右,但在150年前,由于人類的大肆捕殺致其滅絕。然而,2019年2月17日,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一支由美國保護協會組成的聯合調查隊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發現了一只成年的雌象龜,并且將它帶到了圣克魯斯島的一個巨型龜繁殖中心進行保護和研究。

塔斯馬尼亞虎

塔斯馬尼亞虎又稱袋狼,生活在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樹林較為稀疏的草原上。它的體形瘦長,和中等大小的狗差不多,臉似狐貍,有沙棕色的皮毛,肚子呈奶油色,背部和臀部有深棕色的條紋,習性似虎,嘴巴可以張至180度,是近代體型最大的食肉有袋類夜行性動物。它們白天棲身于石礫中,行動較為緩慢,夜間外出捕食,以小袋鼠或者不會飛的鳥類為食。

在18、19世紀,歐洲殖民者來到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把塔斯馬尼亞虎視為敵人,認為它們是“殺羊魔”,所以展開了捕殺活動。1936年,塔斯馬尼亞虎滅絕。但是2019年9月,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自然資源部稱,在過去的3年里,曾發生8起民眾目擊塔斯馬尼亞虎出現的事件。人們紛紛猜測塔斯馬尼亞虎是不是“重出江湖”了。

銀背鼷(xī)鹿

銀背鼷鹿又被稱為越南鼷鹿,是有蹄類動物中最小的一種,一般活動在低海拔地區的熱帶山地、丘陵茂密的森林灌叢和草叢之中。它是一種大小像兔子、外觀像鹿的有蹄類動物,面部尖長,頭上無角,脊背彎曲,四肢細長,前肢較短,有一條較長的尾巴和發達的獠牙,習慣于早晨和夜間活動,其余時間則隱藏于草叢中,動作敏捷機警,善于隱蔽,不遠離棲息地,主要以無花果、炮仗花、刺桐花、云南石梓等植物的花果及其他落地野果為食。

1910年,銀背鼷鹿首次被動物學家發現并記錄,后來由于棲息地喪失和非法捕獵滅絕。2019年11月11日,英國《自然·生態與演化》雜志發表的一項生態學研究報告稱,世界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安·阮和其同事組成的考察組,為了追蹤銀背鼷鹿的蹤跡,采訪了越南3個省份的當地居民。當地居民告訴考察組,他們目擊過銀背鼷鹿活動??疾旖M根據目擊者提供的銀背鼷鹿的棲息地,將30個運動激活的相機陷阱放置在一個森林的銀背鼷鹿棲息地中。在6個月里,相機陷阱捕捉到了200多次銀背鼷鹿的活動蹤跡。

阿帕波利斯凱門鱷

阿帕波利斯凱門鱷分布在墨西哥南方和巴西的熱帶地區,是像蜥蜴一樣擁有四足的兩棲肉食卵生爬行動物,比其他鱷魚小。幼鱷體長為20~25厘米,成體為150~200厘米,身體布滿了多骨的鱗邊,顏色為黑色或褐色,還有一些淺色的斑記。它的眼睛前端有一橫骨嵴,很像人戴的眼鏡架。它的進食隨年齡、季節和棲息地的不同而變化,雛鱷和幼鱷主要以無脊椎動物、鞘翅目昆蟲為食,成鱷主要以螺、蝦、蟹為食。因為阿帕波利斯凱門鱷的鱷皮有極高的商業價值,所以它們常常遭到捕殺,并于1952年滅絕。

2019年12月30日,全球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稱,2018年12月,生物學家塞爾吉奧·巴拉格拉·雷納為尋找阿帕波利斯凱門鱷的蹤跡,開始了探險調查活動。2019年4月,是阿帕波利斯凱門鱷的筑巢季節,雷納在當地土著的幫助下,在巴西邊境的阿帕波利斯河找到了它們的蹤跡。

近年來,除了加拉帕戈斯象龜、塔斯馬尼亞虎、銀背鼷鹿、阿帕波利斯凱門鱷這些滅絕的動物被發現,還有哥倫比亞星夜斑蟾和臺灣云豹等滅絕已久的動物相繼被發現。隨著人們動物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和科學技術的進一步提高,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滅絕動物“重出江湖”。

南瓜餅摘自《知識窗》

猜你喜歡
塔斯馬尼亞加拉帕戈斯考察組
孤島效應
烏龜是如何到達加拉帕戈斯群島的?
加拉帕戈斯群島:奇異的動物世界
“穿越”史前,和小怪獸們親密接觸
瀕危象龜恢復自然繁衍
國際空間站首次收獲白菜
國務院考察組考察杭州千芝雅公司
劉志軍小小說兩篇
Tyenna Rive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