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動氣象站雷電過電壓防護分析

2021-12-09 21:02何秋宏
科技信息·學術版 2021年33期
關鍵詞:電源線接地分流

摘要:本文簡要分析了雷電過壓攻擊的具體路線:供電線、通信線;探索了過電壓應對之策:接地、屏蔽等方法,以此保證自動氣象站運行的安全性,加強防雷工作落實,給出有效的過電壓防護方案。

關鍵詞:電源線;接地;分流

中圖分類號:TP2

引言:

自動氣象站的整體體系包括硬件與軟件。硬件程序包括信息采集裝置、信息感應設備、數據通信接口、供電設備等。數據采集、數據感應等設備,無法有效應對電磁干擾問題。電磁干擾來源,主要表現為兩種類型:一類是人為產生的干擾源,對電力程序隔離裝置、運行系統各位置造成過電壓問題;另一類是雷電引起的過電壓現象。兩類電磁形成的威脅,均具有較大危害作用,亟需制定有效防護措施。

1雷電過壓攻擊路徑分析

1.1電源線攻擊

氣象站運行時,主要的供電設施是使用低壓線,將電源傳輸至氣象站室內,此時電力線路將會承受雷電攻擊,以配電線走向為依據,以行波狀態攻擊供電設備,致使氣象站發生運行異常,難以有序運行。直擊雷的攻擊主體,是以高壓線為主要目標。雷擊作用產生的過電壓,在變壓器耦合作用下,電壓恢復至初級,在220伏特線路中運行此種電壓,成功攻擊氣象站內部的電源設施。在直擊雷作用下,極有可能轉移線路壓力,形成過電壓現象。同時,在220伏特的線路表層,感應雷能夠準確捕獲過電壓,對氣象站形成較大威脅。

1.2通信線攻擊

在氣象站周邊地區,并未形成有效的防雷體系。氣象站周邊區域內,各種高出地面的物體,比如建筑、路燈等,極有可能在雷電作用下被擊穿。雷電作用期間形成的過電壓,會擊穿地面表層的泥土,致使戶外安裝的傳感設備、其他設施無法有序運行,甚至引起設備損壞,或者擊穿絕緣層,比如網格線、數據采集設備、通訊線路等。在各路絕緣層受損后,會引起瞬時過電壓迅速流轉現象,在通訊線路的指引下,瞬時產生的過電壓會攻擊氣象站。如果感應雷擊已然造成通訊線路損壞,會在通訊線路表層獲取過電壓攻擊氣象站的信息,間接對氣象站形成較大危害。

2過電壓應對方法

2.1接地保護

圍繞氣象站進行的雷電保護工作,接地防護是較為關鍵的一種措施。接地保護對于各類雷擊具有一定防護作用,包括直擊雷、感應雷等。在保護時,主要是將雷電流轉移至大地中,減少雷電危害。因此,為獲取優異的防雷效果,選用優質的接地設備,確保轉移雷電流的有效性。一般情況下,氣象站進行接地保護時選擇的工藝為“單點式”。此種接地方式,電阻小于4Ω。在工藝連接時使用共同地網方式,確保雷擊流轉移至相同的地網區域。在接地連接時,應保證接地線與防雷線之間的間距大于5米。此外,在電位連接時,分別連接方向感、衛星線路底座等設備,保證氣象站整體的防雷效果,促使氣象站有序運行。

2.2屏蔽保護

屏蔽保護法,是以保護主體為目標,借助金屬網、箔等物質,對目標物體進行包圍,有效阻斷雷擊形成的電磁脈沖,提升閃電攻擊氣象站的困難性。屏蔽措施是保障雷電磁脈沖形成輻射作用的最佳防護方法。在實踐進行屏蔽時,有序連接屏蔽套、屏蔽設備,形成有效的接地保護體系。在戶外裝設的各類設備,比如傳感器、信息采集器等,需要使用屏蔽線進行連接,同時給予多點接地防護。

雷電發生較多的區域,應在電纜表面上方30厘米處,增設兩組金屬,用于接地保護。針對存放計算機設備的氣象站,在使用低壓電源線時,應防止線路架空。一般情況下,使用鎧裝電纜方式,進行線路保護,增設電源避雷設備。對于網絡通信線路,應對其進行地區敷設,確保線路通信的屏蔽效果。同時,在網線兩側裝設通信避雷設施,確保通信有序,減少雷電作用。

2.3分流保護

現階段防雷工藝中,分流保護方法,是用于保護電氣設備的關鍵措施。分流措施,是導線從戶外引進室內,在導線與接地目標之間使用避雷裝置。氣象站實際運行期間,會在供電線路、通信線路等位置,形成完整的保護體系,確保避雷設備的使用效果。如果發生感應雷、直擊雷等作用,會形成較大的過電壓現象,在導線幫助下,由戶外傳至室內。此時,避雷裝置表層存有的電阻,會在短時間內發生減少時間,甚至會形成短路時間,閃電作用下形成的較大電流,在避雷裝置的幫助下,短時間內向大地釋放電流。此種保護方法,主要保護的設備有信息采集、信息感應各類設備。

2.4均壓保護

均壓保護,與接地、避雷設備的使用,具有相互協調性。在均衡聯通電位時,主要使用截面規格較大的導線,有效連接雷電流攻擊的各類設備。氣象站中,應在電位均衡線路上,進行各類設備的連接,對設備進行集中防雷保護。使用放電管,有序連接供電線、互聯終端等,確保電子設備的防雷有效性。如果觀測區域,相同終端所在機房的間距較小,可進行有效的共地處理方法,保持各設備電壓的平穩性,有效去除過電壓形成的威脅。

3氣象站過電壓應對實例分析

3.1科技防護

3.1.1科技設備防雷的需求與規定

某氣象站在進行過電壓應對、雷電防護各項工作時,應積極防控外線路感應事件,積極配置通信設備,借助高功能集成設計、智能通信等工藝,有效控制通信網絡形成的風險電路數量,加強整網雷電對抗能力。以室內終端、控制設備、監控體系為主,積極制定防雷措施。在氣象通信體系中,高效整合交換器、信息傳輸等各類設備,確保系統連接質量,線路連通長度介于100與200米之間。在連接線路中,會受到雷電感應作用,轉移雷電浪涌方向,極易增加雷電威脅。因此,加強防雷設計,是保證氣象站運行的關鍵措施。

(1)IEC-61644要求中,明確給出氣象站通信聯通、信號接口的防雷方法。

(2)ITU-TK相關文件中,針對氣象站各項通信防雷工作,給出多種指導措施。

3.1.1各地區防雷的側重方向

結合江門、東莞、湖南各地區的氣象站通信工程實際受到的雷害問題可知:在氣象站中增設的網絡接口、智能控制體系、移動通信設備等,均在不同程度地遭受雷擊威脅,發生設備損壞問題。同時,在氣象數據通信網絡中,數據接口、采集板等各類組件,均在雷擊中發生損壞。由此說明:互聯終端、控制程序、通信接口等位置,均是雷電過電壓主要的攻擊位置,整體防雷能力較弱,應引起氣象站單位的高度關注。

3.2過電壓保護措施

3.2.1選用過電壓保護設備,氧化鋅避雷器

由架空線路終端位置向氣象站引入的線路,伏特值有兩種類型,分別為10kV、6.6kV。以防雷視角為出發點,使用屏蔽電纜,確保纜線埋設的有效性。如果在氣象站內部添加配電變壓設備,屏蔽電纜再進行防雷保護,應將其引入地下。屏蔽纜線長度須介于300至500米范圍內。

在線路終端、線纜拼接等位置,在接地保護時,需要裝設避雷器。在安裝前期,應進行避雷器類型的選擇與確認。案例氣象站最終選用的避雷器,為氧化鋅類型,電壓值為12.7kV。結合GB11032的文件規定:當避雷器的電壓為10kV時,能夠確保雷暴強度的防護質量,符合城市各領域防雷的各項要求。因此,在案例氣象站中,選用氧化鋅避雷器,其電壓12.7kV高于10kV,能夠有效保證各位置的防雷質量,比如變壓器、通信線路接口等。

3.2.2配電體系使用的過電壓防護設備

氣象站結合雷電類型、主要發生威脅的地區等因素,對配電系統給予有效保護,確保保護設備選擇的適用性。案例氣象站在供電系統保護工作中,要求在器件回路程序中添加保險絲,添加時采取串聯方式?,F階段,在進行配電防雷工作時,保護主體會在自身損壞、過電壓作用下,發生設備燃燒時間,間接降低供電線路整體的運行能力。結合實際發生的雷電事故,氣象站為確保供電的有序性,應保障保險絲處經過的電流量級,等同于上個位置保險絲的5/8。

在實踐測試中發現:沖擊通流量不高的設備,在雷電作用下,整體運行的剩余時間,遠低于沖擊通流級別較高的設備類型。配電區、供電區主要承接供電線路沿線的電流能量。因此,在進行配電體系防雷時,應盡量選用高級別的保護設備,確保設備運行時間的充足性,減少保護設備頻繁更換問題。

氣象站在為供電系統選擇防雷設備時,應結合TN系統的電力供應情況,明確供電程序中防雷器的安裝形式。案例單位在供電系統連接時,是以TT系統為主要連接形式,輸電線路電壓為380伏特,此時在防雷保護時,可對N線進行加裝處理,使用放電管拼裝成防雷器,形成防雷保護體系。

3.2.3電源線過電壓的防雷應對之策

結合YD/T585-92文件的規定內容,介于12至60伏特之間的配電系統,其絕緣測試時,測試時間為1分鐘,電壓有效參數為500伏特。由此發現:在配電體系中,雷擊允許參數不小于500伏特,一般達到工頻6倍。結合供電需求,確保防雷器電壓余量不超過300伏特。

氣象站各類設備的供電壓力,有一定調整區間。如果將設備運行壓力調整為48伏特,實際允許電壓的變幅介于-40伏特與-57伏特之間。換言之,如果供電壓力處于-57伏特位置,可以更換設備。在氣象站進行供電設計時,使用的電壓調整措施為“直流供電”。一般情況下,氣象站電壓維持在-48伏特左右。在選擇防雷設備時,用電電壓應介于70伏特與90伏特之間。為保障防雷器的使用效果,應回避防雷器形成的電壓浮動問題,維持各類設備運行的有序性。同時,電源線連接的防雷器,應配有保險絲器件,防雷器實際輸出的電流不小于3KA,此時防雷器可進行接地保護連接。

結論:綜上所述,在新時期,結合自動氣象站的設備引入情況,擴充防雷功能,積極回避過電壓問題,確保氣象資料交互的高效性,逐步提升氣象站運作能力,為各部門生產運輸、工作規劃給出天氣信息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馬俊,王莉.不同配網支線拓撲結構下電能采集終端雷電感應過電壓防護分析[J].電測與儀表,2019,56(24):33-38.

[2]羅永志,王艷輝.配電線路雷電感應過電壓的避雷器防護分析[J].電瓷避雷器,2019(01):84-88+94.

[3]崔思東.通信系統雷電與過電壓防護[J].中國新通信,2018,20(13):222.

作者簡介:何秋宏1983年04月,性別:男,民族:漢,籍貫(省市):廣東省揭陽市,職稱:中級,學歷:本科,主要從事:電氣、防雷裝置檢測。

猜你喜歡
電源線接地分流
美軍研發集成于單兵戰術背心中的柔性電源線
說涇渭
長江河口南北槽分流口工程及瑞豐沙地形變化對分流比的影響
雷達測試機房供配電與防雷設計
淺析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多元化改革
高壓送電線路防雷措施分析
計算機網絡系統的防雷設計
民用飛機電通路結構網絡的設計
一體式PC:剪斷萬千煩惱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