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挺拔“減”的姿態,探尋“加”的智慧

2021-12-09 22:44曹群
科技信息·學術版 2021年33期
關鍵詞:家校共育

摘要:“雙減”是黨中央、國務院從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戰略高度,克服功利化、短視化的教育行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而作出的重大決策(張志勇,2021)。我們每一個教育人要深刻認識到這項舉措不僅是我國教育格局的重大調整,更是教育觀念的大變革,是對一系列教育觀念的糾偏。少了學習時間,如何確保學習成效?多了課余時間,如何豐富學生生活?穿透時間的交換游戲,直達教育的本質,我們的目光不應只盯在“減”,更要看到背后的“加”。

關鍵詞:雙主備研 ?礪學課堂? 家校共育

一、“雙主”備研合力攻堅

教師是變革的主要力量,“雙減”對教師的專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中我們如何才能成為高手教師,讓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生成“有效課堂”呢?教師的精進,離不開集體智慧的襄助,也離不開精益求精的探討。教研就像是教學的磨刀石,經它打磨過的老師,教學能力更加鋒利,教學意識更加敏銳?;凇半p減”的背景,學校教研的方向和內容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認真梳理問題,開展項目化研究。項目一:如何實現教學評一體化?日常教學、作業和評價脫節是加重學生作業負擔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三者之間產生的落差容易導致家長對孩子學業的焦慮,對學校教育產生“信任危機”,也容易引導家長幫學生報名校外培訓班。在固定的備研時間里,我們通過對每一節課的研討和專題培訓逐步落實教師系統化的設計和實施能力。一群人像放大鏡一樣看一名老師展示,一群人像學生一樣拿著小本認真積累,一群人像醫生一樣仔細剖析每一步驟,這樣的沉浸式研討,都是金郊人每次教研都會上演的畫面。初步形成“行政主導——備研支撐——校本實踐——師生參與的教學評一體化設計與實施研究共同體。項目二:如何優化作業設計?我們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學校層面申報了課題《單元整體視角下設計高質量校本作業的實踐研究》,各教研組承擔子項目,依托課題研究帶動老師加強實踐操作與理論學習。堅決扭轉數量過多、質量不高、功能異化等突出問題,探討學校優化作業管理和設計路徑,從小切口入手做好減負增效大文章。

二、“礪學”課堂躬耕提質

“雙減”之下,課堂至上。學生用于學習的時長與投入減少了,這就要求我們思考如何能在有限的給定時間范圍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言蔽之,既如何提高單位教學時間的投入產出比。我們將目光從時間的長度轉移到時間的厚度,優化課內外結構,打造1+1“礪學”課程文化,充分體現校內“學足學好”。首先我們聚力改革“第一課堂”,在“立學”課堂精神的指引下,認真研究影響課堂質量的四種最重要的維度變量:一是時間,二是教學設計,三是教學的具體實施,四是學生的參與度。后三者是我們要花大力氣、下大功夫去琢磨研究推進的三個“減負增效”的關鍵點(林敏,2021)。我們改變過度依賴“時間維度變量”轉型為更注重教育教學的內涵發展,持續優化教法學法,秉著因材施教的原則,形成了校本的“礪學”要求:限時講授有梯度、合作學習有溫度、踴躍展示有深度、隨堂反饋有效度。用不拘一格的學習活動,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體驗,讓學生動起來,學起來,合起來,思起來,活起來!形成了學生愿參與、能參與、真參與的課堂教學生態。教育不是為了今天,而是要為學生們想象不到的未來做準備。我們精心設計“第二課堂”,讓孩子們更多體驗能力拓展社團課程,學校按文學類、心理類、外語類、音樂類、美術類、科普類、勞動教育類、運動類等,為學生提供了36個特色社團,學生可自由選擇,做到“一生一課表”,幫助每一個孩子最大限度地開發自身的興趣與潛力。

三、作業管理擲地有效

作業是折射學校教育價值觀和專業水平的“名片”,是“教學”與“評價相結合的支撐點,是學校、社會和家庭的連接點,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負擔和成績的關鍵點(王月芬,2021)。如何給作業瘦身卻不至效果打折?我們設立作業備案審核制和作業公示制,各班備一本作業記錄本,記錄每天作業的具體內容、要求、預計時長等進行班內公示。在吸納了南通“四精四必”的基礎上出臺了我?!蹲鳂I管理金八條》,以“精選”、“適量”、“分層”為底線要求,從功能、設計、時間、類型、批改、評價等多個方面細化要求,建立“基礎作業+彈性(特色)作業”模式,通過選編、改編和創編等努力開發綜合類、創新類、實踐類、問題解決類作業,支持老師建立“作業超市”資源庫。嘗試“個性作業日”,每周留出一天時間,由學生自主設計作業。充分關注孩子的個性化發展,以差異取代差距,變“狂轟亂炸”為“精準打擊”,變“負擔”為“樂趣”。加強作業批改反饋,在全批全改的基礎上,采取集體講評、個別輔導、答疑熱線、微課視頻等多種方式滿足不同學力學生的需求,促進主動學、持續學。

四、“琴瑟”和諧護航成長

共同的事要共同的做。落實“雙減”,是個系統工程,需要齊抓共管。指望“雙減”政策可以讓家長對孩子不聞不問的話,是對對政策最大的誤解。我們充分認識到學校與家長就像兩支船槳,只有雙方朝著同一個方向共同發力,才能讓孩子朝著我們期望的方向駛出,順利到達成功的彼岸,擁有更好的人生。家校共育,關鍵在于“共”,目標在于“育”。學校與家長要各有站位,各有角色,只有“琴瑟和諧”,方能育出我們想要的真正意義上的人。我們主動積極引領家長,打開學校圍墻,通過成立家委會、開設家長氧吧、列出家長責任清單、致家長的一封信、邀請心理專家來校輔導等多種形式,宣傳“雙減”精神、學校減負舉措和作業管理辦法等,從而形成“減負”認同。引導家長豐富孩子課余生活,配合學校落實減負任務,形成協同育人共同體,進而樹立科學育兒觀念,理性確定孩子的成長預期。

遠離了填鴨式、刷題式的課外作業及培訓,教育主體回歸校園,教育更應成為學生的“望遠鏡”,助力他們真正找到學習的動力和意義。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我們金郊“四有”好教師團隊定當做理念先行的思想者、課堂改革的實踐者、作業管理的創新者,成為“雙減”出色的答卷人。

參考文獻:

[1]張志勇.《“雙減”背后教育觀念的大變革》,中國教師報,2021

作者簡介:曹群 1969.10.女,漢族,江蘇南通人,本科,正高,研究方向:初中英語。

猜你喜歡
家校共育
新形勢下家校共育工作的思考與實踐探索
家校共育,立德樹人,成就孩子美好明天
淺談如何構建有效的家校共育平臺
影響小學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決策略初探
《語文學科課后作業的有效研究》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淺議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對寄宿制學校學生養成教育的幾點看法
家校共育勢在必行
用愛心筑就孩子陽光成長之路
家校共育模式下培養小學生學習自覺性的體驗式教育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