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發事件環境下融合教學法對教學質量保障的可行性研究

2021-12-10 13:52鄭宇廖國臣
科技資訊 2021年26期
關鍵詞:課堂教學質量突發事件可行性

鄭宇 廖國臣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形態以及內容的不斷豐富,突發事件的出現比比皆是。在突發事件出現時,保障課堂教學高質高量地完成,成為一個必要的課題。該文在多年的教學實踐基礎上,詳細分析“融合教學法”與“課堂教學質量”,以新冠事件契機,從內容、背景、目標出發,詳細探討融合教學法在突發事件環境下對課堂教學質量保障的可行性。

關鍵詞:突發事件? ?融合教學法? ?課堂教學質量? ?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G64?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9(b)-0108-03

The Feasibility Study of Integrated Teaching Method to Guarantee Teaching Quality in Emergency Environment

ZHENG Yu? ?LIAO Guochen

(Chongqing Mobile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52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continuous enrichment of social forms and contents, emergencies abound. When emergencies occur, it is a necessary topic to ensure the high quality and high quant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many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integrated teaching method" and "class teaching quality", taking the opportunity of the new crown event, starting from content, background, and goals, discuss in detail the effect of integrated teaching method on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in an emergency environment Guaranteed feasibility.

Key Words: Emergencies; Integrated teaching method;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Feasibility

1? 關于融合教學法

融合教學法是科技不斷進步與教育教學不斷發展所產生的關于提升課堂質量的一種綜合性教學方法實踐探究,是教學質量的一種可靠保障。隨著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的不斷革新,教育環境的不斷演變,融合教學法將會逐漸被作為一種主要的教育教學方法。

在國外,與融合教學法相關聯的研究“混合教學”則較為成熟,主要集中為混合教學與混合學習兩方面的研究:(1)混合教學主要集中在以教師為主視覺對教學過程中如何借助某種技術手段或某種方式來支持教學活動的展開,例如:教學過程中如何利用Second Life、諸如MOOC這一類的線上教學資源去創建一種混合式的教學環境,實現對傳統教學課堂的重構[1]。除此之外,還有混合教學環境構建的研究與混合教學模式的研究。(2)混合學習的研究。拉塞爾 奧斯古索普和查爾斯 格雷姆在《混合學習環境:定義和方向》中對混合學習的定義、背景、方式、目標進行了解讀,并指出混合學習的目標是教育學的豐富性、知識的獲得、社會相關的活動互動、學習者個人對學習的掌控性以及學習效益和修正的簡單性;查爾斯 格雷姆在《混合學習模型》一文就混合學習的不同層次及分類標準進行了探討,同時從高等教育、企業和軍隊等不同的角度解讀了混合學習實施的方法渠道;阿爾弗烈德 羅瓦伊和霍普 喬丹在《混合學習和協作意識:傳統和完全在線的研究生課程的比較分析》指出混合學習中學生的協作意識要高于傳統學習和完全在線學習,等等。

在國內,關于融合教學的研究中,趙珍珍、馮建迪在《多模式融合教學法在“坐標系和投影”教學中的應用》一文中就提高實踐能力和增強創新素質為教學目標,對多模式的融合教學法進行了探討;林秀云在《探析德育信息化情景融合教學法》中對融合教學做了簡單闡述,并以信息化技術條件為基礎,創設教學情境以此探討融合教學法對課堂活力、教學效率的提升效用[2];王云麗、張娟等人在《PBL-CBL融合教學法在醫藥學院校計量經濟學課程中的實踐》中以PBL-CBL為基礎介紹了融合教學法的融合方式[3]。除此之外,與融合教學法相關聯的混合教學研究相對成熟,學者何克抗首次介紹“Blended-learning”理念后并倡導混合學習,混合教學開始在我國教育界廣泛傳播并逐漸關注與研究,張菲菲在《高校視頻公開課應用現狀調查和對策研究——從學習者的視角》中運用了訪談法以及問卷調查法,從學習者的角度,對MOOC在混合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情況進行了分析;李媛媛、艾賢明在《MOOC與傳統課堂結合的混合式學習模式探究》探討了傳統課堂與MOOC的有效結合方式,并構建了基于MOOC的混合學習模式。

2? 關于課堂教學質量保障的研究

通過對國外學者對課堂教質量研究的梳理發現,對高校課堂教學質量的研究可以歸納為如下幾點:主要涉及教師、學生、教學條件、課程、課堂教學、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4]。其中,對于教師主要闡述了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能力等;學生方面主要涉及環境和群體對學生思想觀念,觀念和判斷的影響;在課程的教學方面,指出課堂是師生之間的關鍵環節。例如:荷蘭于1981年出臺了《大學教育行動》,這是歐洲關于質量評估的第一個提議,該提議提出了內部質量評估及外部質量評估兩種評估類型。法國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模式體現了高度的中央集權性[5]。

國內關于教學質量保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向:一是關于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方向的研究,二是以研究如何通過課堂內容以及形式的變化來保證課堂質量。例如:鄭葵陽在《借鑒TQM理論構建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中就以TMQ理論為基礎就構建高效教學質量監控體系進行了分析,以確保高校的教學質量;賀維在論文《基于QM理論的湖南工程學院教學質量管理研究》這種集中于TQM理論視域下的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制構建探討;倪玲在《提升課堂質量應重視課堂怪誕行為》中以課堂行為為出發點,結合課堂中的即時性現象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等等。

3? 關于突發事件環境下的教學研究

國內外關于突發事件環境下的教學的相關研究主要落腳于教學過程中產生突發事件時,如何對課堂進行有效實施和調整以及如何降低突發事件對原有課程的影響。楊小林、李義玲在《“突發事件現場處置”教學實踐與教學改革探索》論文中就“突發事件現場處置”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解析,并從多樣化教學方法、強化相關軟硬件配套設施建設、結合突發事件類型進行教學等角度對突發事件來臨時的教學控制提出了應對方案;鄭秀敏在《危機與良機:教學偶然事件的潛在課程資源研究》論文中從課堂教學的靜態預設走向動態生成、促進學生的多元思維與創新能力發展、課堂教學研究從常態走向非常態3個角度對教學過程中的突發事件如何有效地轉換為課堂資源進行了分析,從而降低突發事件對課堂教學質量的影響,等等。

4? 融合教學法對教學質量保障的可行性背景支撐

4.1 政策引導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要求中提到:“把提高教育質量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實現我國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币虼?,基于融合教學法以確保高校課堂教學質量的研究順應國家政策需求。中共教育部黨組發布《關于統籌做好教育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發展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認真學習領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會議精神,做好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工作,并提出要堅持推動教育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堅定不移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努力實現2020年教育改革發展目標任務。所以,以突發事件所產生的環境為主視野,探討融合教學法對高校課堂教學質量的保障,研究符合實時環境,也順應國家的時事政策需求。

4.2 融合教學法保障課堂教學質量的迫切需求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全新的教學環境也對教師提出了更大的挑戰,高校教師需要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來應對這一挑戰進而保障課堂的教學質量不受影響[6]。有學者研究發現韓國包括淑明女子大學在內的480所研究生院的大學中應用融合教學的比例高達97%;Gartner的研究者在2013以前對美國高校應用混合教學的研究中發現,混合教學應用于教學的比例已經達到45%,經過不斷發展,到現今這一數據根據Gartner的研究者的預測已經超過了55%,甚至更高;Mohammad Iqbal Bashar & Habibullah Khan在《E-learning in Singapore: A Brief Assessmen》中指出,新加坡在對學校實施網絡學習的調查中發現,借助網絡融合教學輔助師生教與學的比例已超過80%。受國外融合教學的影響,加上MOOC、SPOC這一類的在線課程的沖擊,國內諸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已經開始了融合教學的實踐嘗試,但并不被熟知,也沒有廣泛推廣出來,加之我國當前處于新型冠狀病毒時期,傳統教學環境驟變。

由此可見,融合教學法保障高校課堂教學質量需求緊迫。融合教學法在課堂中的成熟應用與完善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作,在某種意義上,融合教學法的發展和改進已經在潛移默化地推動著高校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7]。

4.3 現實事件環境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環境

在CNKI中以“突發事件”“突發事件環境”“突發事件教學”為關鍵詞對高校教育在突發事件環境形成時的相應對策研究調研發現,自1982年以來與此相關的文章以致呈直線上升的趨勢。雖然人們對突發事件環境的教學狀態關注度不斷上升,但是諸如此類的文獻中,大都以“教學過程中的突發事件”為主要研究對象,主要探討教學過程中突發事件的解決辦法和預防策略,屬于即時性、臨時性課堂事件處理。然而,突發事件環境具有一定的時長性和范圍性,是在某種突發事件的基礎上不斷演變進而引起環境狀態變化所形成的(例如:當下這一突發事件所引起的教學環境變化;SARS事件所引起的地區性教育環境變化),它所帶來的影響不是短時間能夠消除的。在突發事件環境形成時,高校的教育需要一種合理的教學方法來保證這一較長時間內非常規教學環境下的課堂教學質量。

因此,依托突發事件環境探討課堂質量保障的方法,必然是一種針對性較強的、創新的、具有現實意義的、具有參考性的教學方法。

5? 突發事件環境下融合教學法保障教學質量的可行性目標

5.1 總體目標

通過對國內外突發事件環境下教學方式和高校課堂教學質量保障的理論梳理、現狀分析以及突發事件環境下保障高校課堂教學質量的教學方法構建現存的問題、問題成因探析,借鑒國外通過教學方法的應用保障高校課堂教學質量的先進成功經驗,結合當下中國的實際環境情況,置入“融合教學”和“在線教學”的思想構建基于保障課堂教學質量的教學方法,并以此探討和設計我國突發事件環境下保障課堂教學質量的教學方法,其旨在健全我國不同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應對方式。實現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保障我國高校課堂教學質量,為類似突發事件環境下的高校課堂教學提供實踐參考,適應我國特殊時期高等教育對教學質量要求的新需求。

5.2 具體目標

(1)融合教學法。以校內課程為基礎進行實踐應用,根據應用情況,首先分析基于此教學方法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因素,包括教學環境、教學手段、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分配的融合,然后完善教學方法。

(2)建立基于該教學方法的評價機制。針對融合教學法的課程實踐,測評該教學方法對課堂教學質量的保障;針對教師,評價該教學法所產生的教學效果;針對學生,評價通過該教學法的實施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掌握程度和課程滿意度。

(3)融合教學方法的改進完善,可幫助學校在突發事件環境下高效地推進日常教學工作,幫助教師保質保量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更能有效地推進“以生為本”的教學目的,從而為國家培養更具特色、更優秀的人才。

6? 結語

因此,融合教學法對課堂教學質量的保障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此方法目前只是初步的探討,也在課程的實踐中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參考文獻

[1] 劉子瀟.美國高?;旌蠈W習模式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4.

[2] 林秀云.探析德育信息化情境融合教學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9(24):249-250.

[3] 王云麗,張娟,李俊.PBL-CBL融合教學法在醫藥院校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實踐[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0):160,162.

[4] 周麗.高校視頻公開課應用現狀調查與思考[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0(1):12-15.

[5] 張雯雯.路易斯·康建造理論啟示下的空間實驗[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20.

[6] 司瀟敏.習近平關于立德樹人重要論述及其高校實踐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20.

[7] 蒙繼元.教師教學交往素養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20.

作者簡介:鄭宇(1991—),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視覺傳達。

猜你喜歡
課堂教學質量突發事件可行性
IPTV 8K超高清建設可行性分析與建議
五家渠市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可行性改造研究
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處置及應對策略
提升古代文學課堂教學質量方法研究
初中數學課堂互動式教學模式探討
以學生自我評價為基礎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研究
可行性指南絲綢襯衫款
可行性指南長袍正統款
收益共享—回購聯合契約下應對突發事件的供應鏈協調策略
話說“災難和突發事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