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el 10nm初顯威力,AMD還得看明年

2021-12-13 03:41
電腦報 2021年46期
關鍵詞:銳龍代酷制程

Intel成熟的“14nm++++++++”工藝終于在2021年底退出了歷史舞臺,全新的Intel 7制程上位,這不但是Intel的新起點,同樣也是處理器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刻。那么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今年處理器市場的風起云涌。

一代打三代,AMD Zen3架構還能繼續扛

如果說2020年的AMD算得上是轟轟烈烈的高光時刻,那么2021年的AMD在產品發布方面就平靜了不少。在2020年第四季度推出了采用Zen3架構的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后,它的對手跨越了Intel第10代酷睿、第11代酷睿以及最新發布的第12代酷睿,整整三代Intel處理器。由于前三季度競爭對手都沒有帶來太大的沖擊,所以AMD也能有時間沉淀下來進行全方位的布局。當然,這個布局的主戰場并不是在DIY市場,而是移動平臺。

去年大家預想今年AMD可能會進一步完善銳龍5000系列的產品線,推出入門級的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但AMD似乎并沒有這個打算,蘇媽也表示日后AMD將集中精力在中高端市場。同時上一代銳龍3000系列處理器價格下調,也能從某種程度上補充入門級和中低端市場的需求。

另外,由于Intel在3月末發布的第11代酷睿處理器并未對AMD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造成足夠的威懾,所以我們看到AMD的消費級桌面市場產品線上,只在8月初開售了銳龍5 5600G和銳龍7 5700G兩款帶集成顯卡的處理器產品。對于零售市場的玩家來說,銳龍5000G處理器其實是用于替換早年的銳龍3000G系列產品。在處理器性能方面提升還是比較大的,雖然GPU方面依舊是Vega核心,但這不妨礙它依舊是目前集顯性能最強的處理器。

直到今年的第四季度,Intel終于拿出了旗下Intel 7制程工藝的第12代酷睿處理器,實現了性能上的大幅提升,這才讓AMD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感到了些許壓力。不過當下AMD只需要進行一定的價格調整即可應對,真正的反擊就要看明年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第12代酷睿發布不久,AMD發布了針對服務器市場的新款3D緩存版EPYC處理器,通過3D堆疊的方式,讓處理器的三級緩存得到了大幅提升,從而獲得大幅的性能提升。而這個技術也將下放到明年的新品消費級處理器上,用于填補Zen4架構處理器上市前應對第12代酷睿處理器的真空期。

這正對應了網友的調侃,“感謝Intel,讓我們用上了便宜的AMD”。

一年更新兩代,10nm的第12代酷睿終于重回王座

距離第10代酷睿發售不到一年,Intel就在今年3月發布了第11代酷睿,和去年爆料的一樣,第11代酷睿依舊使用了14nm工藝,進一步提升了頻率,而且還換上了新的Cypress Cove微架構,根據Intel官方的數據,新架構IPC性能相較于上代提升了19%。從基準測試來看,第11代酷睿的單核心性能確實有著大幅的提升,酷睿i9 11900K的CPU-Z單核成績突破了700大關。

但14nm畢竟是14nm,功耗與發熱是14nm無法擺脫的困境,再加上Intel還給第11代酷睿加入了AVX512的支持,直接讓它成為了一個“大火爐”。而且新的核芯顯卡占掉了更多的Die面積,第11代酷睿的旗艦處理器不得不從第10代酷睿的10核縮減到了8核。這樣一來,雖然基準測試中第11代酷睿單核性能提升明顯,但在實際應用和游戲中,并沒有發揮出預期的性能表現,完全難以和銳龍5000處理器一戰。

在這種情況下,Intel也不得不繼續采取價格調整的策略,在2000元級及以下市場中和AMD展開了廝殺,畢竟這也是主流的消費區間。但問題在于,第12代酷睿將在年底上市的消息頻繁出現在各種小道消息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不少“等等黨”玩家選購的意志。

10月28日,Intel正式發布了第12代酷睿處理器,并于11月4日正式解禁,它采用了廣大玩家期待多年的10nm制程工藝(Intel 7制程工藝),并首次支持DDR5內存和PCIe 5.0,最重要的是,它采用了全新的混合架構設計,擁有能效核(E-Core)與性能核(P-Core)兩種核心,最高端的酷睿i9 12900K采用了8+8的內核結構。全面革新的第12代酷睿處理器更換了接口,從上代的LGA 1200變成了LGA 1700,同時需要搭配新的600系列主板。

第12代酷睿處理器這次可以算得上是擠爆了“牙膏”,IPC性能相對于上代再次大幅提升,旗艦型號酷睿i9 12900K的CPU-Z單核成績史無前例地超過了800分,雖然能效核沒有超線程,但多線程性能依舊得到了大幅提升,已經無懼和對手一戰。在這樣的情況下,Intel終于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重新奪回了最佳游戲處理器的寶座,無論是3A大作還是電競網游,酷睿i9 12900K幾乎是以全勝的姿態出現在了玩家們面前。同時,新的DDR5內存和PCIe5.0支持,也讓第12代酷睿平臺成為次世代升級換代平臺,在對新技術的支持方面,Intel也走在了前面。

另一方面,強悍的性能也“背刺”了購買上一代處理器的玩家,第11代酷睿和第12代酷睿的發布間隔僅7個月,這使得第11代酷睿成為史上最“短命”的一代。而酷睿i5 12600K的游戲性能就已經超過了上代旗艦酷睿i9 11900K,同時綜合性能也毫不示弱。

“感謝Intel,讓我們用上了便宜的AMD?!边@恐怕是當下玩家們調侃最多的一句話了。

2022年處理器市場展望,即將全面進入DDR5時代

由于Intel第12代酷睿首發只有常規的針對旗艦、中端和主流的三個規格的K系列處理器,所以完善產品線應該是Intel在明年的重中之重。再加上600系列主板的全面鋪貨,玩家屆時可以以更低的成本體驗到第12代酷睿的強勁性能。

另外,由于Intel第11代酷睿沒有推出酷睿i3及以下產品,目前在售的奔騰和賽揚處理器還是基于第10代酷睿Comet Lake架構的,而新平臺已經更新到LGA1700,無法實現物理兼容,所以明年我們應該可以看到新的奔騰和賽揚處理器。

AMD方面已經確認Zen4架構的銳龍和霄龍處理器都將在明年登場。Zen4架構的銳龍將采用5nm制程工藝打造,將支持PCIe5.0、DDR5和USB4等先進技術。不過上市的時間節點要到2022年Q4了,這意味著Zen3架構還要再堅持一年。

當然,在Zen4之前AMD也還是會有新品,畢竟第12代酷睿來勢洶洶。3D V-Cache增強版的Zen3處理器應該會在2022年1月份的CES展會上發布,增加額外的三級緩存后,游戲性能預計會有超過10%的提升,想必已經可以和第12代酷睿正面交戰了。主板方面則應該還是沿用之前的AM4主板,跨越三個年頭的Zen3架構也將要成為截至目前最長壽的銳龍系列了。

憑借不錯的性價比和堪比對手旗艦的游戲性能,銳龍5 5600X在玩家中的口碑相當不錯

AMD Zen4架構的消費級產品要等到明年底才會和玩家見面了

雖然紙面數據提升較大,但第11代酷睿飽受14nm制程限制,不到一年就被換代了

“大小核”設計的第12代酷??芍^“一戰封神”

總結

性能之爭加劇,精彩紛呈的開始

現在回看去年的預期,今年的Intel用兩代酷睿處理器徹底和“14nm++++++++”的Skylake架構(及小改款)告別。如約發布了第11代酷睿,并終于在年底用Intel 7制程工藝的第12代酷睿奪回了被銳龍5000搶去的最佳游戲處理器的寶座,“擠爆牙膏”,為玩家們展現了新架構的實力,并帶來了多種新技術的支持。AMD則沒有像預期那樣在2021年底發布Zen4架構的產品,這大概是Zen3架構確實太能打了,一代扛過了對手三代產品。2021年處理器市場就像玩家想要看到的那樣,競爭進一步加劇,Intel和AMD終于又走到了同一條起跑線上,隨著APPLE攪局越來越強勢,“擠牙膏”在未來幾年可能會比較少見,平臺的更迭會更加迅速,內存的換代,標志著DIY市場將進入新的次世代,對玩家來說,則是精彩紛呈的開始。

猜你喜歡
銳龍代酷制程
實測第12代酷睿H處理器性能提升——最高45%!
Intel“火箭湖”來了!全新架構性能起飛第十一代酷睿臺式機處理器技術解析
處理器集成顯卡
效率提升 英特爾第十一代酷睿桌面版處理器上市
銳龍7 APU到底怎么樣
八核的銳龍U輕薄本或不多見
臺積電又推先進制程增強版本N7P和N5P
盡量買512GB版MagicBook,因為SSD是PCI-E總線的
AMD銳龍APU迷你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