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產業發展鞏固脫貧成果 以人才戰略實現鄉村振興

2021-12-15 04:35梁婉梅
山西農經 2021年16期
關鍵詞:貧困地區貧困戶人才

□梁婉梅

(廣州云創商務信息有限公司 廣東 廣州 510000)

2021 年2 月25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得到了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在新征程中,如何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發展,最終實現全面小康的偉大目標,是一項重大歷史任務。

1 以產業發展鞏固脫貧成果的意義

2016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指出,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2020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再次強調,要加大產業扶貧力度。

在我國長期的扶貧實踐中,以社會救助保障為主的保護型扶貧和以產業開發發展為主的發展型扶貧一直是兩大核心政策及落實渠道。其中,保護型扶貧需要國家和社會投入大量資金,對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持續“輸血”,這種以直接幫扶為主的扶貧形式見效快,短時期內可以有效減少貧困現象,但從長遠看,無法做到因地制宜,難以遵循貧困地區的特點實現自主脫貧,更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一旦停止“輸血”,很容易出現返貧情況。從20 世紀80 年代開始,我國開始致力于推動發展型扶貧,以產業帶動發展為核心,變“輸血”為“造血”,探尋“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直接幫扶和產業帶動是我國扶貧工作的兩個階段,也是新時期推動我國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經過幾十年實踐,發展型扶貧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同時產業發展也為鄉村脫貧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發揮了積極作用,是目前我國鄉村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實施途徑[1]。

1.1 整合當地資源

貧困地區經濟發展落后,但并不意味著資源匱乏。出現貧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當地各種資源得不到有效開發和整合,難以形成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合力。產業發展離不開資金、技術、土地、勞動力等多種要素,推動產業發展,可以將擁有這些要素的政府部門、科研部門、企業、農戶等主體緊密聯系起來,相輔相成,各顯優勢,利益聯動,進而完成資源整合,實現“1+1>2”的效果。

1.2 激發當地脫貧的內在驅動力

“扶貧先扶志,脫貧靠自己”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等、靠、要”不能實現徹底脫貧、永久脫貧。實施產業帶動發展,能夠解決直接幫扶可持續性不強的問題,增強貧困人口的脫貧意愿,使貧困人口有事做、有期待,激發脫貧的內在驅動力。

1.3 優化貧困地區人口結構

長久以來,為了擺脫貧困,很多農村人口外出打工,導致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和有文化基礎的勞動力不足,這也是造成貧困的原因之一。實施產業發展,可以激發更多人的創業熱情,為當地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引導外流人口回歸。

2 以產業發展鞏固脫貧成果的策略

我國貧困地區大多位置偏遠,基礎設施薄弱,自然條件相對惡劣。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農業產業項目很難獲得良好的發展。

因此,以產業發展鞏固脫貧成果必須因地制宜,重點發掘當地的特色產業項目,特別是具有高附加值的特色經濟農作物產業項目[2]。

2.1 企業對接

企業對接是產業扶貧最常見的模式,通過企業的資金、技術和銷售渠道支持,貧困地區充分發揮環境、人力和土地優勢,貧困戶與企業直接對接,形成利益關聯,確保貧困戶有穩定的收入。

2.2 建立合作社

對于一些不用加工便能投放到市場中的經濟作物,如果向產業化發展,則對種植規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合作社便成為一種理想的模式。建立合作社需要當地基層黨組織和政府部門牽頭,由貧困戶構成合作社主體,將原本各戶分散的種植項目整合起來,形成種植基地,在管理方法、運營機制、質量標準等方面統一規范,發揮集體的力量,為貧困戶提供技術指導、農資購置、收購銷售等服務。

2.3 電商參與

銷售渠道不暢是限制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貧困地區產業和產品的優勢在特色、在質量,但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下,“酒香也怕巷子深”。對于貧困地區而言,如何將優質的產品銷售出去成為難題。在政府相關部門的引導下,讓電商參與到扶貧工作中,通過在鄉鎮建立電商服務網點,為貧困戶提供銷售渠道和物流服務,可使特色產品在網絡上開辟更廣闊的銷售空間,增加銷量。

2.4 科研機構幫扶

技術支持是產業項目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保障??蒲袡C構提供幫扶,可以發揮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技術優勢,幫助貧困戶及時解決產業生產中的技術問題,指導相關企業完成技術轉化。同時,科研部門和高等院??梢栽趲头龉ぷ鞯闹С窒逻M行深入研究,實現產、學、研融合。

3 鄉村脫貧和振興對人才的需求

在我國已經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背景下,鞏固脫貧成果,推動鄉村振興,進而實現全面小康,是新時期我國農村工作的重點。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除了國家政策和資金支持外,智力因素也不可或缺,尤其對于實現全面小康這一目標,智力因素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無論是鞏固脫貧成果,還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乃至實現全面小康,鄉村對人才的需求是迫切而持續的,主要需要以下3 類人才。

3.1 農業專業人才

我國農業正在朝著現代化方向快速發展,農業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農業的創新發展成為大勢所趨,不但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還改變了長期以來農業粗放經營生產的落后模式,減少了對自然環境的污染,符合綠色生態理念。

農業專業人才可以為實現上述目標提供智力支持,在農民中間起技術引領作用,對鞏固脫貧成果、推動鄉村振興有至關重要的現實意義。

3.2 管理人才

我國是農業大國,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我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50.32%。相對城鎮而言,農村經濟發展不均衡,居住分散,尤其是農村基層黨支部、村委會等機構的管理水平不一,不但會影響當地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質量,還關乎我國基層政治局面的穩定性,責任重大,因此農村急需高素質的管理人才。

3.3 公共服務人才

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重要指標之一就是鄉村公共服務的發展水平。在現實中,這也是我國農村地區社會發展的短板,如鄉村教師的年齡結構、學歷、職稱不合理;鄉村醫生數量不足,尤其是缺少重大傳染病防治專業人才;專業化的社會保障體系及服務崗位尚未對農村實現全覆蓋等。

4 以人才戰略實現鄉村振興的對策

基于農村對人才的現實需求,以人才戰略實現鄉村振興,可以從培養人才、引進人才和留住人才3 個方面著手。

4.1 培養人才

農村地區的主體是本地農民,基數龐大,因地制宜培養本土人才是解決農村人才問題的關鍵。根據實際需要,一方面,要培養農村管理人才,尤其是農村基層黨支部和村委會人員要具備現代管理理念和能力,能夠深刻理解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意義和核心內涵,能夠熟知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并將其熟練運用于管理工作中,能夠以堅定的政治立場和大局意識配合領導者控制農村復雜的管理局面。另一方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式的傳統農業發展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要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農民不再是一種身份,更是一種職業,新型職業農民需要掌握農業技術和經營技能。因此,要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尤其要將現代農業經營、農業產業市場認識、互聯網營銷等作為培訓的重點,增強他們的職業認同感和成就感,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

4.2 引進人才

培養本土人才是一項長期工作,在一定培養周期內,農村的人才缺口依然存在,需要加大人才引進力度。首先,要關注引進人才的思想素養,對農村有樸素的感情,對農業有深刻了解,才能夠在農村干出一番事業。要將高等院校農業相關專業的畢業生作為人才的重要來源,如農業種植養殖、農業市場營銷、電子商務等專業的畢業生。其次,要以項目吸引人才。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必然會帶來更多的創新發展機遇,這對人才有巨大的吸引力。大力發展新興農業產業項目,為各類人才提供優質的創業機會和施展才華的平臺,是人才引進的重要途徑。再次,要建立人才合作交流機制,由政府牽頭,鄉村與師范院校、醫科院校、農業院校等單位加強合作,通過實習基地、人員輪崗等措施,使人才在鄉村真正流動起來,保持人才隊伍的活力。

4.3 留住人才

留住人才的關鍵在于政策保障。通過政策傾斜,保障人才的福利待遇,讓創業者有寬松的環境,讓人才在鄉村有歸屬感和成就感,使更多人才愿意并能在鄉村干出一番作為。

猜你喜歡
貧困地區貧困戶人才
人才云
金融扶貧站惠及3萬貧困戶
比亞迪集團扶貧
不能讓老區一個貧困戶掉隊
上學不如“混社會”? 貧困地區的“厭學癥”如何治
“鞋底墊厚點,也能走得快”——貧困戶崔普選和他的“夢中夢”
西南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在桂林舉辦
貧困地區干部要擺脫擔當“貧困”——基于山陽縣干部隊伍擔當作為狀態的思考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