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副版繪本 探析教師角色

2021-12-15 11:18許秋嫻
名師在線·中旬刊 2021年11期
關鍵詞:教師角色道德與法治

摘 要:新常態下的教育是什么樣的?不應是強迫,而應是引領;不應是灌輸,而應是浸潤;不應是施壓,而應是熏陶。那么,教師的角色一定就是靈活而多元的。不同的教師角色將引領學生發展多元思維,全方位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兜赖屡c法治》低學段部編版教材設計了副版繪本,對教材主體進行了補充。編者試圖通過這樣的教材設計,豐富教育教學資源,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革新教師的“角色”。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副版繪本;教師角色;多元對話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32-0079-02

引 言

教師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應扮演好朗讀導師、心靈導師、想象導師等多種角色,為學生的道德素養提升而服務。一年級全冊教材十六篇課文都設計了副版繪本,以童話故事、生活故事為材料,建立教材與學生生活的聯系,以助力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這一板塊的設計為教師扮演多元角色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一、賞讀繪本故事,“引讀導師”促成長

(一)關注繪本體裁,形成道德認知

副版繪本是主教材的一部分,拓展和延伸了教材主體。教師應關注繪本故事的不同體裁,深入研究教材,讓學生和編者進行多元對話,如此才能站在不同的視角, 扮演不同的教師角色,引領學生形成道德認知[1]。

部編版教材的副版繪本蘊藏著無窮的寶藏,散發著熠熠光輝。教學教材中“風兒輕輕吹”中“風兒在哪里” 這一板塊時,教師一般可以用對話方式,引導學生結合生活說一說“我和風兒怎樣一起玩”。副版繪本《風的朋友》是對上述板塊的補充。它將“我”作為風的第一人稱,以小詩歌為體裁,用連續的8幅圖畫,一一呈現了風與雨、云、雪花等自然現象之間的聯系。這些內容雖然是對大自然現象的呈現,但不是風與學生的直接關聯,學生較難理解?;诖?,教師可以運用語文朗讀指導法,扮演“引讀導師”的角色,組織學生輪流誦讀,重點領讀“奔跑”“散步”“輕輕唱”“捉迷藏”等詞語,拉近學生與文本、與大自然的距離,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奧秘的好奇心。

(二)關注繪本人物,豐富道德情感

國際著名繪本理論大師松居直先生說:“好的繪本如同一顆幸福的種子,為孩子播下滿心歡喜,使其茁壯成長!”圖文兼備、生動有趣的故事繪本,大大降低了低學段學生閱讀理解和學習材料的難度。副版繪本故事一般以學生的生活為源頭,故事人物以童話或者生活人物為主。這些故事其實就是學生自己生活的投射。教師要關注繪本人物,引導學生“走近”它,讓學生感同身受,繼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中“拉拉手,交朋友”一課時,教師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生交往活動,幫助他們在活動中了解新同學、認識好朋友。生活中,性格內向膽小的學生,不敢主動與人交往,有時還會與他人產生小摩擦或者小矛盾?!督慌笥选肥沁@一課的副版繪本,通過8幅連續的圖畫,以童話的方式講述小猴子、小兔子等動物交朋友的故事,正是對這一問題的補充。教師在這一環節需要為學生“引讀”一個人物——小猴子?!盀槭裁创蠹也淮罾硇『??”“小猴子怎么做,小伙伴才會和它手拉手?”“讀了小猴的故事,以后你會怎么交朋友?”教師引領學生聚焦“小猴”,連接學生的真實生活,幫助學生改正膽小、自私等毛病,學會交朋友的方法,自然也就豐富了學生的道德情感。

二、辨析繪本故事,“心靈導師”引思考

(一)關注繪本主題,促進道德理解

道德體現在生活中,是生活的構成性要素。道德與法治課程以兒童生活為基礎。生活是一個豐富的整體概念,是人所有日?;顒雍徒洑v的總和。道德教育回歸生活,回歸的應是兒童的整體生活。副版繪本是對主教材的補充,繪本故事的小主題必然與之高度契合。主教材以大篇幅、大廣度的內容幫助學生理解生活,而副版繪本的微主題發揮著四兩撥千斤的重要作用?;诖?,教師應密切關注繪本主題,及時連接學生生活,做好他們的“心靈導師”,加深其對生活的認知。

近幾年,“二孩”這個詞已不再陌生,同時也成了現代家庭新的組建模式。這一現象帶來了教育問題:二孩如何友好相處、快樂成長?教師可以這個故事為原點,及時化身“心靈導師”,引導學生在小組內分享“我和弟弟妹妹、哥哥姐姐”的趣事,可以向學生推薦繪本故事,如《小玻的小妹妹》《我當大姐姐了》《我想有個弟弟》等,體會兄弟姐妹的相依相伴、共同成長,為兄弟姐妹間的親情加分。

(二)關注繪本沖突,引領道德判斷

辨別是與非,知道對與錯,形成正確的道德判斷,是道德理性發展的重要方面。副版繪本故事中,編者設計了正反面人物及事件沖突,這是典型的辨析欄目。對低學段學生,教師要正確引導他們與繪本故事中的人物對話,進而提高其明辨是非善惡的能力,使其形成自我批判與反思的意識。

副版繪本教材《肩頭上的愛》描述了一位奶奶和她孫子的故事,一位媽媽幫小女孩背著書包,引發了孫子的羨慕和疑問。教師可以采用三步走的方式開展教學。第一步,閱讀繪本,引出辨析?!澳棠痰倪@種做法,讓明明心中產生疑惑,你們明白嗎?”第二步,拓展繪本,展開對話?!袄蠋熯@里還有幾幅畫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钡谌?,激活繪本,引發自省?!澳阍谏钪杏袥]有感受過這樣一份特別的愛?”

從單一繪本到豐富的生活再現,教師使用繪本不是簡單地引導學生“看圖說話”,而是借此形成“教學對話”。教師扮演的“心靈導師”應引導學生與故事人物、與生活世界展開多元對話,將繪本蘊含的“道理”轉化為學生的道德判斷,使其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

三、創編繪本故事,“想象導師”闊視野

相對教材主體而言,副版繪本所占頁面小,內容少,我們稱之為“微繪本”。微繪本其形雖“微”,德育價值卻不“微”。繪本有時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有時是一個有待完成的故事。對以提問對話或者續寫的方式結尾的開放式繪本,教師要善于化身“想象導師”,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或者其他方式對故事內容進行完善與補充,呈現多元的續編思路,使課堂成為不同觀點與思想交流的平臺。

(一)關注繪本結尾,引發道德思考

根據柯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我們知道學校、家庭和社會應該相互協作,多創造條件,開展豐富多樣的德育活動,從而促進學生個體道德認知和道德水平的提高。教材副版繪本的部分故事往往在最后一幅圖上留有“空白”。這是整個繪本故事的畫龍點睛之處,往往也是教師在教學中容易忽略之處。教師可以化身“想象導師”創設多樣的故事情境。情境內容既可以延續原故事的發展,也可以連接學生的生活,引導學生與故事人物、與生活世界展開多元對話,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二)關注繪本創編,提升道德素養

在“大自然的語言”這一課的副版繪本中,編者一連用了六幅圖,依次列舉了白云、螞蟻、蝌蚪等大自然中的事物,引導學生了解它們特有的語言和對人類智慧的啟迪。在最后一幅圖中,一位小姑娘說:“我聽到大自然說……”這幅圖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也給予了教師新的角色定位。低年級學生喜歡并善于用繪畫涂鴉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心情和想法?!跋胂髮煛笨梢砸龑W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奇思妙想,鼓勵他們以圖畫的表現形式自制繪本。同時,教師可以將繪本創編延伸至課外,通過親子合作、圖文結合,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想象成果。這樣的道德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書本融匯到親子關系,逐步提升了學生的道德素養。

結 語

部編版教材的副版繪本設計精巧,趣味十足,符合低學段學生的學習特點。對繪本教學,教師不能只停留在指導學生對故事進行理解上,而應扮演多元角色。通過教師的角色引領,學生能賞析繪本,連接自己的生活和內心世界,促進自身道德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魯潔.道德教育的根本作為:引導生活的建構[J].教育研究,2010(06):3-8.

作者簡介:許秋嫻(1983.8-),女,江蘇江陰人, 本科學歷,德育處副主任,中小學一級教師。

猜你喜歡
教師角色道德與法治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教材研讀思考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教師角色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及角色轉換
淺談新課改下教師的角色與教學行為
新媒體環境下多模態商務英語課堂教師角色定位
淺析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