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性起偽”思想指導大學生助人精神的培養

2021-12-16 11:22贠倩茹尚苗苗郭曉蓓
科技信息·學術版 2021年34期
關鍵詞:荀子大學生

贠倩茹 尚苗苗 郭曉蓓

摘要:在現階段的社會主義階段之中,社會大力提倡助人精神,并且將助人精神列入社會的一部分,引導大眾無私助人。大學生群體作為一個特殊的主體,其助人精神是深受社會大眾的關注?!盎云饌巍彼枷胫饕膬群谟谕ㄟ^后天行為的不斷努力,就可以改變人性中的惡的部分,使人不斷地向善發展。在關于助人精神的培育方面,“化性起偽”思想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荀子;化性起偽;大學生;助人精神

培養大學生助人精神的重要不言而喻,而對于培養助人精神過程中產生的困境和問題,可以借鑒我國古代優秀傳統文化中荀子的“化性起偽”思想予以指導。

一、“化性起偽”思想的背景及內涵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的爭霸,使社會動蕩不安,嚴重破壞了當時的社會秩序,社會道德感也遭受到嚴重的沖擊,人們的思想也隨之發生著變化,在此社會背景下,荀子提出了“人性本惡”的思想,并以此思想為基礎,提出了“化性起偽”。

“化性起偽”思想有“人之性惡、善者偽也、性偽之分與性偽之合”三層意思,將“人之性惡”作為基礎,來闡述后天“偽善”的行動必要性。首先,“人之性惡”是指在荀子看來,“性”是一種本源的東西,人“生而有好利焉”的欲望和“饑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的本能,這些都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無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避髯訌娜俗非笥奶煨猿霭l,驗證了“人性本惡”的事實存在,為“偽”做出了事實根據。

其次,“善者偽也”是指人性本“惡”,如果想要人向善發展,就需要通過“偽”的方法來改變?!皞巍奔础叭藶椤?,是指人需要學習善的行為,并日復一日地去實踐,通過日復一日的自覺性實踐,使人的道德修養得到鍛煉,逐漸減少人性中的“惡”,向善的方向發展?!皞巍钡耐緩接袃煞N類型,一種是內在的,一種是外在的。

最后,“性”“偽”之分與“性”“偽”之合,主要從“性”與“偽”之間的關系出發。首先,“性”與“偽”是兩個不同的方面,但兩者又是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其次“性”強調的是人的本性,是人出生之后上天所賦予的天性;“偽”則是強調人出生之后通過學習與實踐,改變人天性之中的缺陷。

二、培養大學生助人精神過程種常見的倫理困境

助人精神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風雨同舟和患難與共,是個人發展與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條件之一?;趥惱韺W的基本問題,即道德與利益之間的關系,可見在培育大學生助人精神時常存在以下困境:

從利益方面來看,助人者在助人時的目的不純粹。倫理學中的利益要求助人者在幫助受助者的時候可以從內心上,不為外界的利益方面去助人?;谶@種利益層面上來看,助人者在助人時不應該為了追求外界有利影響的方面從而去助人。在部分助人者認識中,助人就是為了在幫助受助者后可以獲得社會上的嘉獎,并不是自己基于出自內心的去助人的心理。這些助人者僅僅是為了追求滿足自身的虛榮感去幫助受助者,增加自己的知名度。這種認識在倫理的方面是偏向于外界的影響下助人,是恰恰不符合大眾心理的無私。

從道德方面來看,助人者的道德價值觀與助人行為之間存在沖突。助人者在助人的過程中認為自己在幫助別人的時候犧牲了自己的時間精力去助人。這種思想是不符合倫理學中的道德要求,道德要求助人者要從內心中發自肺腑的助人,從他們的價值觀與道德取向上做到助人?!暗赖虏煌饩褪嵌囝櫵松兕欁约?、先顧他人后顧自己、只顧他人不顧自己,最高境界就是忘我、無我,就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在助人行為之中,過度的助人行為可能會助長受助者的惰性與依賴心理,這種結果在真正的意義上并不是做到完美的助人。并且在部分助人者的意識中,自己的利益是不能受到損失的,但是這種思想與助人行為的舍己為人意念是不契合的。

三、“化性起偽”思想對大學生培養助人精神的啟示

從利益層面,在培養大學生的助人行為時,需要注重培養大學生群體正確的利益取向,大學生群體出于不為外界的利益影響發自內心的助人?;趥惱韺W的基本問題來看,真正的助人行為是不企圖獲得任何的利益,是真心為他人,沒有絲毫的利己的心理。荀子的“化性起偽”思想是希望人在后天的行為中,通過實踐去其改變本身的不足,而這可以理解為成人的過程是一個仁智雙彰,理性行為和德性修養相結合的過程。大學生群體中助人者為了追求外界的夸獎,這種希望獲得榮譽感的行為在荀子的眼中是人的不足,運用荀子的運用“化性起偽”思想內涵,通過理性行為的后期鍛煉,將這種追求獲得榮譽感和美譽而助人動機的道德修養相結合到一起,鍛煉助人行為的自覺性。

從道德層面,在培養大學生的助人行為時,需要注重幫助助人者樹立與助人精神相契合的道德取向。在助人行為中,助人者勢必需要犧牲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受助者,這種犧牲并不被助人者的價值觀的認同。荀子思想中的“化性起偽”是通過“偽”對人性的鍛煉以及改造,使得人擺脫“惡”的本性,成為一個善人,進而達到精神與靈魂的提升。參照這種的思想,可以理解為助人者之所以不愿去助人,是因為他們覺得在助人的時候觸犯了利己的本性,而在此處的利己的本性就是屬于“惡”。助人者在助人的時候樹立“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的道德價值觀取向,以此為標準,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樹立與助人精神相契合的道德取向。

小結:

大學生想要更好的發展助人精神就需要正確的認識自己,在助人的時候換位思考,做到利他主義,在幫助他人的時候把握好一個界限,以避免發生好心助人而辦壞事的結局。在此,可運用荀子“化性起偽”的思想去指導實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將助人者與受助者緊緊地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宋佳燕.荀子“化性起偽”思想對高校道德教育的啟示[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02):26-30.

[2]張春林.由人性到成人——荀子人性論思想再解析[J].道德與文明,2015(05):47-51.

[3]方勇,李澤波.荀子[M].北京:中華書局,2011.

作者簡介:

1.贠倩茹(2001.03-),女,漢族,陜西省渭南市人,安康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系2019級本科生,研究方向:教育學。

2.尚苗苗(2000.04-),女,漢族,陜西省渭南市人,安康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系2019級本科生,研究方向:教育學。

3.郭曉蓓(1984.01-),女,漢族,陜西省西安市人,碩士研究生學歷,安康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哲學。

猜你喜歡
荀子大學生
Spiritual Humanism: Its Meaning and Expansion
機場與修理匠(微篇小說)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
第29屆世界大學生 冬季運動會精彩掠影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荀子》:先秦思想集大成之作
知識小詞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