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徐綻放 恒久芬芳

2021-12-19 11:38周紀鴻
南風·中旬 2021年11期
關鍵詞:意象詩人詩歌

周紀鴻

近日,收到上海女詩人徐芳的詩集《日歷詩》,感到十分好奇和歡喜。一個是詩集的名字很獨特別致,我認真做了文本細讀,全書按照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分為四輯,再從年初的一月寫到年底的十二月。較少的四月、十一月都是12首;最多的十月份是20首;平均每個月14首左右,全年一共寫了174首詩,幾乎兩天一首詩!再一個就是詩歌的內容很接地氣,平易熨帖,仿佛散發著大上海日常生活的情趣和溫馨。按照中國二十四節氣的順序和重要民俗節日、民間假日來抒發情感,表露心聲,舉凡年節世相,地震空難;家長里短,里弄歌聲,悲喜故事,世態人情……幾乎都囊括在徐芳的這本從年頭到歲尾的《日歷詩》中了。

說老實話,我已有一段時間沒有讀詩了。原因是有些詩歌太假太裝,要么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仿佛哲人在世,指點迷津;要么就是稀奇古怪,劍走偏鋒,神經不大正常。臥軌跳樓、輕生厭世,這樣的詩人如何讓人喜歡他?我愛讀田間、艾青、臧克家、李瑛等詩人的詩歌,明白曉暢,有思想鋒芒,有鮮明立場,有詩神傲骨,有風云志向。我也喜歡北島、舒婷、江河、張學夢的詩,思想深刻,入木三分,表達柔美潤澤,情愫如絲如縷……詩歌未必讓我們生活得更好,但能讓我們得到的更多。錢穆先生說:“我哭,詩中已代我哭了;我笑,詩中已代我笑了。讀詩是我們人生中一種無窮的安慰。有些境,根本非我所能有,但詩中有,讀到他的詩,我心就如跑進另一境界去?!碑斘夷玫叫旆嫉倪@本《日歷詩》時,感覺就很不一樣,讓我拿起來不愿放下,近一陣兒時間就作為自己的“枕邊書”。

首先,《日歷詩》濃縮了徐芳對廣闊無垠的時空里的熾熱情懷。什么是“日歷”,不就是一張張被撕掉的日歷牌嗎?不就是在身邊逝去的一天一天的日子嗎?在所有人的吃喝拉撒睡的庸常生活中,在億萬人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煙火日子里,或者激情燃燒,或者波瀾不驚,更多的是習焉不察,稀松平常。很多人幾乎麻木不仁的視覺和木訥遲鈍的感覺,倦怠感和無力感充斥著很多人的內心和肌肉群。而作為上個世紀“校園詩人”和當代城市詩人代表的徐芳,從司空見慣的《街頭即景》,從熟悉的節假日,從日復一日尋常的日子里,撮取提煉出難得的詩意,從盛大的節日到細碎的日常,從家庭主婦的廚房到疲倦的床頭,從大海邊的寄情到思念亡母的墓園,從《再見了那拉提草原》,到《江南雕花樓》;從見到“小美女”和《滑板少年》的一瞬,到節日的狂歡歌唱……在徐芳的眼中,似乎什么都可以發現生活之美,正如羅丹所說,對我們的眼睛來說,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徐芳以她詩人的慧眼,發現了宇宙時空中的詩意,捕捉住神光一現的靈感,筆下便流淌出東方大城市上海的詩神繆斯的身影和詩行。

從詩集的名字看和內容看《日歷詩》,時間無疑是詩歌的主題,而徐芳常常將對人的思念放在時間和空間凝聚在一起表現:比如《一月十一日,農歷臘八,煮臘八粥》——致母親

“你離開的時候

時間便已不存在

只記得臉上

不解的表情——

在豆子、米仁、桂圓、核桃等八樣里

那首先跳出的棗

如蜜糖中的種子

突然綻開

只有眼淚的熱燙

依然淋漓在心上

而以前的那把勺子

掉在地板上

自從我又開始生活

你就和一切瑣事

一起顯影……在時間之外

當你來的時候

空間也已不存在”

詩人在臘八節這一民俗節日的時間節點,抓住對先母憶念的瞬間,淚流向內心,勺子掉在地板上;詩人的感覺極其真實細膩:母親離開的時候,時間不存在了,母親在詩人夢中來的時候,空間也不存在了。語言的軀殼里面,盛滿富有疼痛感的心靈,女兒思念母親的濃烈情懷,橫溢充滿了時空中。

其次,徐芳的《日歷詩》契合中國城市讀者的閱讀習慣和美學判斷,從而在接受美學的角度來看,她的詩歌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共鳴。詩中既散發著東方古老民族傳統的審美眼光,又洋溢著上海這座中國現代大都市的智慧熱情。用著名詩歌理論家苗雨時教授的話說,徐芳的《日歷詩》可稱之為“都市的現代情話”?!八某霈F,無疑標志著城市詩歌的新的生長,從而,給整個詩壇造成一定的震蕩!”

據統計,全國大約有兩千萬詩歌人口??梢哉f,在中國大地上,有著數不清的詩人,他們多數自費出版了無數本詩集。幾乎沒有多少人閱讀就直接到了造紙廠,化作紙漿,等待再次變成下一本詩集。循環往復。而徐芳的詩顯然具有自己的個性。從形式上看,徐芳的詩句一般都很短,幾乎沒有超過10個字的句子。不像有的詩人的詩句很長,佶屈聱牙,讀著費力。徐芳的詩篇幅也都不很長,很多有些類似十四行詩。這樣讀者在閱讀欣賞時,就既能喚起對自己民俗節日生活事象的聯想,又激起他人此時此刻心靈感應的渴望與共鳴。比如,《農歷大寒,雪夜》《農歷春節,兔年》《農歷元宵節,黃昏彌漫》《農歷春分,飛過都市》《農歷冬至,再見》等等。在徐芳筆下,幾乎每個節氣都有詩意來襲,每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都留下了詩人的手記。

自古以來,文學史上那些重要的詩人在民俗節日無不詩興大發,感慨萬千。唐代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就是他在重陽節之際寫的佳作:“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倍拍恋摹肚迕鳌罚骸扒迕鲿r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彼未醢彩摹对铡罚骸氨衤曋幸粴q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睅缀趺磕甓急淮蠹蚁肫?,而且頭腦中出現舊歷年景的永恒記憶;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風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笨梢哉f,歷朝歷代著名詩人在傳統民俗節日都喜歡發思鄉念舊之幽情,那些著名的民俗節日詩歌給炎黃子孫后代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徐芳作為20世紀80年代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的才女,上學時就詩才畢露,文采過人。畢業后先是留校教授詩歌寫作,而后調入《解放日報》一手編輯文學副刊,一手創作詩歌、散文。深厚扎實的文學基礎,感性充盈的詩意情緒,使她的詩歌熏染著古代純正詩歌的中國精神和中國氣派,同時又汲取和洋溢著俄蘇歐美外國詩歌的技法和神韻,可謂取法古今,揚棄中外。徐芳的詩既有女兒的纖細心思,寫對母親的思念;也不乏對兒子的“慈母”心腸:她的《二月三日,農歷春節,兔年——寫給兒子的第三十三首詩》和《三月十七日,“虎媽”——寫給兒子的三十四首詩》等,顯示了詩人作為一個女人的多身份的思慮,彌漫著一種溫柔的憂悵,貫穿著母女、母子的多重情感、心靈絮語的交織。很多詩句是被她精準的“目擊感”表現出來。試讀這首《十月五日,農歷重陽節,老年舞蹈》:

“他們圍著小區的一角

團團轉轉

一圈又一圈

音樂慢騰騰的

在石板上沉悶地拖沓

如此橫平豎直的舞蹈

是因為屁股和肚皮

都肥胖得難以轉動

所以更加用力去轉動

——天地之間手臂一放一收

熨著衣服般熨著空氣

腳步也拖出了明亮的陽光……

光明、簡單、安詳

或許還有些傻氣?

可這才是人生中

最難得的好境界”。

這正是當下國內老年人幸福的現狀。今天的老年人,早已不是饑腸轆轆、面帶菜色的模樣,而是擔心減肥不成,每天都在庭院小區活躍鬧騰的快樂老年人。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這一代老年人迎來了自己最遂心如意的時光。他們曾經飽嘗上山下鄉的苦楚,或者經歷過下崗再就業的煩惱,不管怎么說,他們活在當下,光明、簡單、安詳,在詩人眼里筆下,那就是“最難得的好境界”。

長久以來,鄉土詩人占據了中國詩壇的大半個江山。城市詩人往往顯得孤獨和寂寞。徐芳的詩帶著“日出東方”大上海的現代氣息,又皴染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積淀。細讀《日歷詩》是古老的外殼,新鮮的內核;傳統的衣缽,現代的感覺。地處中國最繁華的都市上海,我們看到徐芳的《日歷詩》,并沒有被陸家嘴的光怪陸離所“亂花漸欲迷人眼”,也沒有失去華東師大的“才女范兒”,她腳板堅實地踏在里弄胡同里,聞著老街坊的桂花香和鄰里的炒菜香,看著大爺大媽扭動著肥胖的身軀,在小區里步履蹣跚般地緩慢舞蹈。這種接地氣的上海女詩人,她的敏感、敏銳和睿智,使她的多首詩歌散發著弄堂里的芳馨!

再次,徐芳的《日歷詩》一方面真切地記錄行走在路上所遇到的點滴感受,一方面更多的是創造出與自然時空不同的審美意象。這就使她描寫日常生活事象的詩歌達到了脫穎而出的效果,超出了尋常的意義。英國哲學家雷諾茲說過:“詩的生命在于它脫離真正的自然而獲得自由?!币庀笫窃姼杩臻g構成的主要支柱和實體元素?!熬湃~派”詩人之一鄭敏教授對意象和詩的關系做過精彩的比喻,她說:“詩如果是用預制板建成的建筑物,意象就是一塊塊的預制板”,又說:“意象像一個集成線路的元件,……它對詩的作用好像一個集成線路的元件對電子儀器的作用?!毙旆嫉摹度諝v詩》中,大量地使用意象技巧,擺脫生活原型的局限,構筑起詩人審美空間的大廈,在更廣闊的現實和虛幻世界中多側面、多層次地調動詩人的創作激情,使詩人獲得更大的創作自由。

她的《七月八日,蝶變》短小靈動、意趣盎然。

“從玫瑰紅到紫、黑……

就好像時間沉默的表象,

被逐漸剝開

看見黃昏

擁有無限延伸和深入想象的翅膀

——猛地在身后打開

越過跑道,穿過操場

從帶刺的鐵絲網里

鉆出去,圍著一朵無名小花

直到轉出一卷詩來”

毫無疑問,徐芳的《日歷詩》集子中,幾乎是清一色的生活短章。這一方面像中國傳統詩歌中的“短歌行”,外國詩歌,比如像白朗寧夫人的十四行詩?;蜢`感飛迸,或細節一閃,一件小事,一個意象,一個思念,一個夜夢,都可以成為她短歌的內容。寫現實牽映射連著歷史,憶歷史又不忘當下。按說,徐芳也算不上年輕了,但是,在她的詩行里卻展現著女詩人的青春朝氣與無限活力。而且,據我所知,徐芳不但擅長書寫那種信手拈來的精粹詩章,而且還參加了氣勢沉雄的宏篇巨制《中華創世神話史詩》的創作,完成了超千行的詩作。不僅如此,徐芳還在詩歌創作的同時,撰寫詩歌理論和詩歌評論,創作散文并獲獎。在《日歷詩》的后記中,徐芳對詩歌理論的研究判斷,可以說獨抒心得,體現出一位積累深厚的專業詩人的理論素養。

作為在華東師范大學校園中成長的詩人,徐芳沒有局限于知識分子的書齋生活,她以開闊的視野關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詩行里表達著對底層勞動者的深切關懷,并進一步引發了詩人對于個體生命存在價值的反思。她的詩幾乎沒有華麗精致的辭藻,只有平淡樸實的詞句。面對眼里出現的一幅畫面,一個雕像或一個意象,她常常陷入凝靜的沉思,蘊涵著一個濃縮的精神家園,顯露出赤裸的童真與高貴的熱情,一個密度很大的人文情感世界。

進入新時期特別是近年來,城市書寫、都市意象在全國詩歌中較為獨特,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上海是中國城市化、商業化、工業化的主要代表,在全球化、現代化背景下,城市作為一種聚集性和成長性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徐芳的《日歷詩》主要聚焦大都市的日常生活,沒有那些所謂宏大敘事,在看似平凡瑣碎的日子里,找尋并發現生活中的詩意,是需要極其敏感的神經和特別敏銳的目光。她的《日歷詩》體現了人與城市所建立的默契,關注此在,關注身邊生活,關注腳下這塊變化中的土地。一種身心參與的親切感,用心去捕捉自然呼吸的氣息和脈搏的跳動、饑餓感覺的尖銳和細膩達到靈智上的呼應相通。從平凡的瑣事上探尋深奧,透過紛紜的現象體會到平凡,在事物面前保持坦率的探尋態度,探索適合繁華都市與淡然心態的獨特風格,從而用詩歌去見證并影響自己的時代,喚起人們對當下生活的信任和對未來世界的想象。

是的。徐芳的《日歷詩》一出,其他詩人就很難再“復制”此類按日月更替、季節變換來創作年度詩了。因此,與其說徐芳以自己精準的觀察和辛勤的耕耘終結了“日子詩”的寫作,倒不如說她開創并更新了“日歷詩”在新時代的復興和帶著溫馨之氣大方地登場!我覺得閱讀和欣賞徐芳的《日歷詩》,給人的感覺就像念著她的名字一樣,徐徐綻放,恒久芬芳……

猜你喜歡
意象詩人詩歌
論姜夔詞的意象處理方式
我和詩歌的關系(創作手記)
撫遠意象等
《莊子》中的舞蹈意象
七月詩歌
來自林間的風
“詩人”老爸
詩歌的奇怪隊形(一)
憤怒
想當詩人的小老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