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對織物性能的影響

2021-12-20 12:57胡元元呂治家
棉紡織技術 2021年12期
關鍵詞:聚酯纖維紗線可溶性

胡元元 呂治家

(魏橋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濱州,256200)

水溶性纖維在棉紡織領域應用廣泛,水溶性長絲與棉纖維不同的復合紡紗形式可生產出中空紗、無捻紗,而水溶性短纖維與棉纖維的伴紡可改善棉纖維可紡性、提高棉纖維服用性能[1]、改善厚重織物面料手感硬挺死板的問題[2]。純棉織物具有吸濕透氣、柔軟舒適的優良特性,但染整后加工處理及穿著洗滌后,織物存在手感變硬、穿著舒適性下降等問題,厚重織物表現得更加明顯,所以棉織物的蓬松度、舒適度越來越受到關注。其中,馬芹等探討了不同混紡比水溶性維綸紗的性能[3],秦瀟璇等探討了織物組織及芯絲含量對織物性能的影響[4]。

考慮到棉厚重織物手感容易硬挺死板的問題,本研究采用可溶性聚酯纖維低比例與棉混紡的方式織制棉厚重織物,結合后道工序溶解處理改善織物手感及風格。相比水溶性PVA材質,可溶性聚酯纖維的降解條件可控且無甲醛殘留[5]。采用不同混紡比例的可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紗進行經緯向不同組合搭配,并對厚重織物性能指標進行分析,研究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對棉織物性能的影響,以推動可溶性纖維低比例混紡紗在紡織領域的應用,為舒適性棉厚重織物產品開發提供參考。

1 方案設計

將可溶性聚酯纖維與棉纖維進行混紡,經緯向分別采用不同或相同規格的混紡紗織造,并與同規格純棉織物進行性能對比。設計紗線線密度統一為27.8 tex,經密346根/10 cm,緯密214根/10 cm,幅寬145 cm,織物組織為四上二下左斜加強斜紋。

1.1 原料及紗線規格選擇

棉纖維選用新疆機采棉,纖維長度26 mm~30 mm,馬克隆值4.8~5.1;可溶性聚酯纖維規格1.67 dtex×38 mm,斷裂強度1.8 cN/dtex。設計4種不同混紡比例的棉可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紗,并以相同線密度的純棉紗作為對比參照,紗線規格見表1。

1.2 織造及后溶解加工工藝

為更加系統地分析4種不同混紡比例可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紗對織物性能的影響,我們將此4種紗分別應用在經向和緯向。為確保一致性,整經、漿紗、織造在同機臺、同條件下加工。含普通純棉對比織物在內,共計開發了17種規格的織物,見表2。

染整工序的可溶性聚酯纖維溶解工藝:質量分數100%的NaOH質量濃度5 g/L,缸內浴比1∶10,溫度105℃,溶解時間持續60 min,45℃熱水洗3次[6-7]。

2 性能測試與分析

2.1 成紗指標測試

為增強測試研究的準確性,我們將5種紗線的捻系數統一設置為369。紗線條干C V、細節、粗節、棉結測試參照GB/T 3292.1—2008《紡織品 紗線條干不勻試驗方法 第1部分:電容法》,單紗斷裂強力測試參照GB/T 3916—2013《紡織品卷裝紗單根紗線斷裂強力和斷裂伸長率的測定(CRE法)》。5種紗線的質量指標測試結果見表3。

表3 5種紗線的質量指標測試結果

測試結果表明,在線密度、捻系數保持一致時,紗線條干C V與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存在線性關系,隨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的加大而降低,當含量達到20%時,成紗條干C V最優。分析原因認為:棉纖維屬于天然纖維,在長度、線密度等方面存在天然不均勻性,有一定的短絨率,會影響成紗條干??扇苄跃埘ダw維屬于合成纖維,原料性質差異小,因此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的增加有利于紗線條干的改善。

紗線斷裂強度與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呈線性關系,隨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的增大而降低,當含量達到20%時,成紗斷裂強度最低。分析原因認為:新疆機采棉的斷裂強度一般在3.0 c N/dtex左右,可溶性聚酯纖維的斷裂強度僅有1.8 c N/dtex,纖維的斷裂強度是影響成紗質量的重要指標,斷裂強度越高,成紗質量越好,因此紗線斷裂強度的降低與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增加有關。

紗線粗節、細節、棉結出現不穩定現象。分析原因認為:由于棉纖維與可溶性聚酯纖維長度的差異導致在牽伸過程中纖維的變速點更加分散,特別是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在15%以下時,纖維的移距偏差加大導致紗線粗節、細節、棉結惡化。

2.2 織物單位面積質量、厚度、透氣量測試

將表2中不同經緯紗排列生產的17種織物進行染整加工,按照1.2中的可溶性聚酯纖維溶解工藝進行。從理論分析可知:隨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的增加,織物單位面積質量逐漸降低,厚度逐漸減小,透氣量逐漸增大。

織物厚度測試使用YG141LA型織物厚度測試儀,參照GB/T 3820—1997《紡織品和紡織制品厚度的測定》測試??椢锿笟饬繙y試使用YG461E-I型織物透氣量測試儀,參照GB/T 5453—1997《紡織品 織物透氣性的測定》測試,結果見表4(可溶性聚酯纖維總含量為混紡織物經緯紗中可溶性聚酯纖維總的含量)。

表4 織物單位面積質量、厚度、透氣量測試

測試結果表明,一是與1#普通純棉織物相比,各織物單位面積質量隨經緯紗可溶性聚酯纖維總含量增加呈逐漸減小趨勢,其中2#織物單位面積質量降低最少,降低9.0%,17#織物單位面積質量降低最多,為22.5%;二是可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織物厚度總體大于1#純棉織物厚度,各織物厚度隨可溶性聚酯纖維總含量增加呈逐漸下降趨勢,其中2#織物厚度增加最多,為17.1%,17#織物厚度增加最少,為4.2%;三是可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織物透氣量整體大于1#純棉織物,并且隨可溶性聚酯纖維總含量增加呈逐漸增大趨勢,其中2#透氣量增大最少,為374.7%,17#織物透氣量增大最多,為587.3%;四是兩組不同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紗線,分別應用于不同的經紗、緯紗方向時,織物單位面積質量與厚度差異不大,但織物透氣量隨經紗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的提高而增大。例如經向c紗/緯向b紗與經向b紗/緯向c紗相比,透氣量增大8.3%,同理經向d紗/緯向b紗與經向b紗/緯向d紗相比,透氣量增大15.9%;經向e紗/緯向b紗與經向b紗/緯向e紗相比,透氣量增大14.9%;經向d紗/緯向c紗與經向c紗/緯向d紗相比,透氣量增大7.1%;經向e紗/緯向c紗與經向c紗/緯向e紗相比,透氣量增大7.2%;經向e紗/緯向d紗與經向d紗/緯向e紗相比,透氣量增大0.6%。

經分析認為,與純棉織物相比,混紡織物中可溶性聚酯纖維溶解后,改變了紗線內部結構,纖維間空隙增加,從而改善了織物透氣性,紗線更加蓬松,織物厚度也明顯增加?;旒徔椢飭挝幻娣e質量隨可溶性聚酯纖維總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織物厚度隨可溶性聚酯纖維總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這與織物單位面積內總纖維量減少有關,當織物單位面積內纖維減少5%時織物厚度達到最大??椢锿笟饬侩S可溶性聚酯纖維總含量增加而增大,在保持相同單位面積質量情況下,經紗方向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增加有利于織物透氣量的增大。

2.3 織物吸濕速干性能測試

可溶性聚酯纖維經溶解后,棉紗截面內纖維根數減少,纖維間抱合力降低、空隙增大,與普通的棉織物相比,理論上織物的吸濕速干性能會得到進一步提升。試驗參照GB/T 21655.1—2008《紡織品 吸濕速干性的評定 第1部分:單向組合試驗法》測試,結果見表5。

表5 織物吸濕速干性能測試

測試結果表明,與1#普通純棉織物相比,不同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織物的吸水率、滴水擴散時間、芯吸高度、蒸發速率均有較大幅度提升。我們將可溶性聚酯纖維總含量與吸水率數值關系作以圖示分析(見圖1),得出吸水率隨著織物中可溶性聚酯纖維總含量的增加整體呈現線性上升趨勢,但會出現多個拐點。

圖1 混紡織物吸水率與可溶性聚酯纖維總含量關系

為了進一步分析拐點出現的原因,我們對數據進一步提取分析,見表6,將經紗相同的品種作為一組,按照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從低到高分為4組對比吸水率。發現混紡織物中經紗的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起主要作用,經紗中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高的品種吸水率整體高于經紗中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低的品種,即第4組>第3組>第2組>第1組。

表6 可溶聚酯纖維含量與面料吸水率分組數據

分析原因認為,這與織物組織結構有關,該織物單位面積內經緯紗的質量比大概是61/39,因此經紗在織物中起到了主要作用。在4組數據中,吸水率隨緯紗的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的增加而呈現提升趨勢,但4組數據中同時在第3個數據上出現了拐點,打破了線性關系。這4個拐點分別是4#織物(經紗b/緯紗d),8#織物(經紗c/緯紗d),12#織物(經紗d/緯紗d),16#織物(經紗e/緯紗d)。這4個品種的緯紗都是d,棉和可溶性聚酯纖維的混紡比例為85/15,實際應用中應避開此混紡比例紗線用作緯紗。

我們將混紡織物的可溶性聚酯纖維總含量與滴水擴散時間關系作以圖示分析(見圖2),滴水擴散時間隨著可溶性聚酯纖維總含量的增加而呈現減少的趨勢,與經紗和緯紗中的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關系不大。

圖2 混紡織物滴水擴散時間與可溶性聚酯纖維總含量關系

為了研究經緯紗各自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變化對蒸發速率的影響,我們將經緯紗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一樣的剔除,即剔除2#、7#、12#和17#品種的數據,并將經紗中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低于緯紗的6個品種(3#、4#、5#、8#、9#、13#)作為第5組,將經紗中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高于緯紗的6個品種(6#、10#、11#、14#、15#、16#)作為第6組,對兩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見表7。

表7 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與蒸發速率的分組數據

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出,經紗中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高于緯紗的6個品種蒸發速率整體高于經紗中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低于緯紗的6個品種,兩組數據的蒸發速率基本都隨著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的增加而降低,11#品種的蒸發速率最大。分析原因認為,高經密低緯密的四上二下斜紋織物正面主要是經紗,織物的蒸發速率主要取決于經紗,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高的紗線溶解后,纖維之間的空隙增加,水分傳導鋪展速度快,因此一定程度上會提升蒸發速率,但是隨著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的進一步提高,紗線經溶解后儲水能力增強,因此蒸發速率又會隨著織物中可溶性聚酯纖維總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分析對比各品種的芯吸高度數值發現,可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織物的芯吸高度明顯高于純棉織物,主要是由于可溶性聚酯纖維的溶解導致紗線纖維間空隙增大產生毛細效應,織物吸濕性能有大幅度提升。經向芯吸高度整體高于緯向芯吸高度,并且芯吸高度數值不隨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的增加呈現明顯變化,說明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的增加對芯吸高度的影響不大。

2.4 織物彎曲性能測試

試驗使用YG207N型織物硬挺度測試儀,參照GB/T 18318.1—2009《紡織品 彎曲性能的測定 第1部分:斜面法》測試,結果見表8。

表8 織物彎曲性能測試

可溶性聚酯纖維經溶解后,纖維間、紗線間、組織結構間抱合力降低,與普通的棉織物相比,理論上織物的硬挺度及彎曲剛度都會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測試結果表明,可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織物的彎曲性能明顯優于純棉織物,織物彎曲性能受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影響明顯,可溶性聚酯纖維總含量越高時織物彎曲長度、抗彎剛度越小,即織物手感更加柔軟;因經密緯密不同,織物經紗方向彎曲長度、抗彎剛度整體大于緯紗方向。

2.5 織物拉伸性能測試

拉伸性能試驗使用多功能電子強力機測試,參照GB/T 3923.1—2013《紡織品 織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斷裂強力和斷裂伸長率的測定(條樣法)》測試,測試結果見表9。

表9 織物拉伸強力測試

由表9可知,織物斷裂強力隨著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的提高而呈現降低趨勢,可溶性聚酯纖維經溶解后,紗線橫截面纖維根數減少,纖維間抱合力降低,組織結構間抱合力也會相應降低,使得織物斷裂強力下降。

3 結論

(1)在棉紗中低比例加入可溶性聚酯纖維進行混紡,能夠改善棉紗的條干均勻性,有益于提升紗線指標,但對單紗強力有一定影響。

(2)可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織物與普通純棉織物相比具有輕量化、蓬松度高、透氣性好的特點,但一味地增加混紡比例會降低蓬松度。因此在可溶性聚酯纖維總含量不變的情況下,可通過適當增加經向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并降低緯向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來改善織物性能。

(3)可溶性聚酯纖維混紡織物與普通純棉織物相比吸濕性明顯改善,增加經向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對吸濕性提升更加有效,但混紡比例為85/15時不適用于緯紗。

(4)增加可溶性聚酯纖維總含量對織物的柔軟性改善明顯,增加經向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的影響更明顯。

(5)可溶性聚酯纖維總含量的增加會降低織物的強力,對強力要求高的織物,可通過適當提升緯向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降低經向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在不改變織物可溶性聚酯纖維總含量的情況下改善織物強力。

(6)綜上所述,在加強斜紋舒適性厚重棉織物開發中,經向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起到主導作用,在混紡織物中可溶性聚酯纖維總含量不變的情況下,提高經紗的可溶性聚酯纖維含量對于織物輕量化、蓬松性、透氣性、吸濕性效果較好,但對降低織物強力的影響也同樣明顯。在開發產品時要針對用戶需求、產品用途來統籌設計,保證各項指標滿足設計預期。

猜你喜歡
聚酯纖維紗線可溶性
改性聚酯纖維耐堿性能(抗拉強力保持率)測量不確定度評定
影響紗線毛羽試驗結果主要因素探討
棉本色紗線密度測試參數分析與探討
長期施肥對砂姜黑土可溶性碳淋溶的影響
基于哈密頓原理軸向運動紗線的振動特性研究
氣溶膠鐵可溶性特征及影響因素獲揭示
羽絨/聚酯纖維混合物熱阻性能的評價
織物緯密對銅改性聚酯纖維/棉織物透通性的影響
摩擦電紗線耐磨性能大步提升
太極石纖維的定性方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