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有情

2021-12-20 00:48賈婧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1年12期
關鍵詞:樂感遲子建小說

摘 要: 樂感文化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而“情本體”又是樂感文化的核心,對中國文化具有重要影響。遲子建的小說突出了樂感文化特征,并延續了中國的抒情傳統,她將目光聚焦于天地自然和日常生活的人情冷暖,建構了一個“溫情”世界,而支撐她釋放溫情與善意的背后是不變的深情。她在小說中對山川花鳥的描寫,對自然情愛的贊賞以及死生亦有情的生死觀都顯露了“情”與“樂”,使她的小說透露著人間煙火氣,百家余味。

關鍵詞:遲子建 樂感 小說 情本體

抒情傳統是中國文學史的重要傳統,對文學具有深遠影響,而支撐“抒情傳統”的是以“情本體”為核心的樂感文化,這早已滲透進了人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自1986年遲子建在《人民文學》發表中篇小說《北極村童話》正式登上文壇起已有三十多年,如今在文壇已經形成了獨特的文學風格。圍繞遲子建的文學作品展開研究的論文主要集中在自然景物、鄉土、底層寫作等方面,鮮少涉及支撐遲子建寫作背后的文化傳統,即中國的樂感文化與抒情傳統。諸如《親親土豆》《采漿果的人》《額爾古納河右岸》《候鳥的勇敢》等小說中的人物、情節、主題都展示了遲子建情景交融的描寫手法,物我相融的觀念以及她獨特的抒情方式。

一、山川花鳥之情

山川河流、花草樹木一直是中國文人的書寫對象,透過書寫自然美景體現詩人的詩心詩意,使之成為詩人有情的寄托。詩從何處尋?宗白華在《流云小詩》中感嘆詩藏在細雨、微風、天空里?!霸姾痛憾际敲赖幕?,一是藝術的美,二是自然的美”。美與詩就藏在待以發現的眼睛里,當領悟個中滋味,便能將心底的愉悅表現在詩歌、舞蹈、歌聲里,甚至是人的一言一行里。遲子建描繪的東北風光向來備受人稱贊,其中充滿詩情畫意,展現了東北獨特的景致,《候鳥的勇敢》《額爾古納河右岸》《采漿果的人》等作品中便有所體現。這些風景描寫正如劉艷所說的,不是在遲子建的小說里作為客觀背景存在,而是遲子建詩意眼光的體現,恰如中國詩人進入“物我相忘”的境界,每條河流、每座山川,甚至每朵花都是書寫的對象,這些景物令世俗生活的滋味變得更加豐富,置身其中便能聽到美妙的聲音,進入音樂的境界。

遲子建認為大自然也有呼吸,是真正不朽的存在,大自然會成為她不由自主書寫的對象,她讓人物與美景融為一體,對自然寄予深情。在小說《采漿果的人》中,由于熱愛大霧和雨水,蒼蒼婆會在霧雨中穿行,同時放聲唱歌,舉手投足散發女性之美。蒼蒼婆的丈夫在她三十多歲時就癱瘓了,她沒有以淚洗面,而是以樂觀的態度面對,自然美景是她最好的傾訴對象。當她跌倒在地,就順勢躺在地上欣賞星空;貪吃都柿,便經常在山上醉倒睡著;醉酒后喜歡哼唱小曲兒,儼然少女姿態。蒼蒼婆將生活帶來的痛苦借景抒情,使她的情感找到寄托?!案煽莸臉淙~與蒼蒼婆披散的雪白的頭發,仿佛鳥兒落在雪野”?!案煽莸臉淙~”與“雪白的頭發”體現了兩種即將消逝的生命,遲子建形容蒼蒼婆雪白的頭發猶如雪野般寬闊,是她對這個青春逝去女人的安慰,也借自然之美拓寬了蒼蒼婆有限的生命。與蒼蒼婆散發著同樣女性之美的還有小說《逝川》中的吉喜,年輕的吉喜明眸皓齒,聽她吃生魚的聲音如同聽音樂,吉喜因為太過能干沒人敢娶,老了的吉喜守在逝川河邊感嘆淚魚了不起的一生,能夠年年歲歲在逝川暢游,這是遲子建借河流消解吉喜一生的悲苦,“人生長恨水長東”。

遲子建認為花鳥也有語言,每一種詩意的景色都是一種心情的投射,這是遲子建有情自然的書寫?!拔蚁嘈艅游锱c植物之間也有語言的交流,只不過人類從誕生之日生就的‘智慧’與這種充滿靈性的語言有著天然的隔膜,因而無法破譯”。這種體驗同樣能在宋元人的花鳥畫中發現,它們體現了畫家們對一草一木的深情,正如英國詩人勃萊克詩言:“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君掌盛無邊,剎那含永劫?!薄额~爾古納河右岸》中,鄂溫克族人信仰萬物有靈,他們認為自然萬物都是神靈的化身,例如風聲吹過耳畔是神靈耳語的表現,黑熊、馴鹿也有神靈。他們會用植物為自己的孩子命名,但同樣他們認為用花草冠名的孩子也要承擔花草美好又短暫的一生。例如妮浩的孩子名為耶爾尼斯涅,意為黑樺樹,在妮浩遇到危險時,這棵黑樺樹救了妮浩的性命,一命換一命,耶爾尼斯涅失去了生命,鄂溫克族人認為黑樺樹就是耶爾尼斯涅的化身。他們認為風雨雷電里藏著人的靈魂,林克被雷電帶走生命,此后“我”聽到雷電仿佛聽到父親在說話。依芙琳跳舞時,一條蛇纏繞到她耳邊耳語,依芙琳認為蛇是達瑪拉的化身,此后“我”絕不允許兒孫再傷害任何一條蛇。再如小說《候鳥的勇敢》中,張黑臉與德秀在不同時間都看到了耳鬢廝磨的野鴨,激起了兩個人內心對感情的渴望,這意味著他們聽懂了自然的語言,德秀是不愿做尼姑的,任何世俗的一點情感都能喚起她的渴望,野鴨交纏、蝴蝶起舞、東方白鸛的愛情都是花鳥有情的暗喻。尤其是遲子建對東方白鸛的書寫,一只東方白鸛放不下它受傷的愛侶,將孩子送走之后又飛回來了,最后雙雙在雪天死去。王德威評論《候鳥的勇敢》是遲子建叩問故人的密碼,是跨越虛構與紀實之作,是“借此喻彼”。遲子建曾提及她與愛人看見過一只孤獨的東方白鸛,一年后她失去了愛人,因此在本書中,她透過寫一對東方白鸛的愛情也投射了自己的情感。

二、人間有情

道德之心,須得到情欲的支持而獲得力量。情欲與道德在樂感文化里是相融的,真正的善良不是道德律令能規范約束的,而是由心底的“情”生發的,是能感到快樂的。從人的生命根源流出的真情對良心道德更具決定性,徐復觀認為:“情欲不是罪惡,且為現實人生所必有,所應有?!痹谶@一點上,遲子建有相同的觀點,她認為“法律永遠戰勝不了一個人內心道德的約束力”,所以她更想用溫情的力量喚醒人心里善良的一面。作為情的一種基本形態,愛也是其中之一,例如遲子建筆下的男女之情,自然流露,干凈美好。小說《候鳥的勇敢》中德秀師父與張黑臉朝夕相處,日久生情,兩個人在一起后害怕受到上天懲戒,整日膽戰心驚,但終究還是抵擋不住對彼此的愛,勇敢承認愛意。遲子建認為張黑臉與德秀的愛不是罪惡,是如自然一般的美好,勝過寺廟的清規戒律,與汪曾祺在《受戒》中對明海和小英子之間朦朧天真的愛的贊美相近。遲子建對情欲與性愛的描繪是干凈美好的,是自然生發的,她所追求的正是由心底生發的“情”,令她的人物充滿自然天真的美,這種描寫主要還是體現在女性身上。例如小說《煙火漫卷》中對黃娥的描寫,黃娥貪戀獨處時與樹枝、鳥兒、河流說話,尤其是在雨霧天載著一個男乘客時,黃娥就會渴望他們的懷抱,并且認為這不是丑事?!赌嫘芯`》中的鵝頸女人也是如此,鵝頸女人說自己更像與大自然在交融,她真正的情人是大自然。

遲子建在小說中常以情欲喚醒道德,體現“自我救贖”。小說《晚安玫瑰》里趙小娥和吉蓮娜有著相似的命運,趙小娥背負著強奸犯父親帶給她的屈辱,最終弒父,吉蓮娜被繼父出賣給日本人,最終弒父,但是吉蓮娜依靠宗教、音樂與愛情的力量治愈了自己,她從這些美好的事物中得到了力量,與“曾經”釋懷?!凹從茸鲞^音樂老師,也教過繪畫。繪畫和音樂,無疑是高山流水,千古知音。徜徉其間的吉蓮娜,被浸潤得就像一幅畫,一串音符”。并且她將這種力量傳遞給了趙小娥,想救贖趙小娥。小說《逆行精靈》中眾人在抱琴者的琴聲中逐漸心平氣和,音樂使他們想起曾經善良的自己。黑臉人在抱琴者的琴聲中回憶起妻子和哥哥,原本想謀殺哥哥的黑臉人被琴聲感染,放下了怨恨,失去了殺意。如果說黑臉人之前是礙于血緣關系選擇信任哥哥,那么在抱琴者的琴聲中他完全是出于良心發現。

儒家認為“禮義”的根本在乎人情,同樣遲子建對人情的召喚來自世俗人情冷暖的羈絆,“以普普通通、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際感情為‘本’為‘體’”。小說《鴨如花》與《蒲草燈》都是以逃跑的殺人犯為主角,在他們逃跑的路上,遲子建似乎有意為他們安排了一個領路人?!而喨缁ā分行煳迤艑μ臃傅恼徑馀c照顧感動了逃犯;《蒲草燈》中駱駝對日本妻兒無怨無悔的付出,五舅母替“我”頂罪的舉動喚起了“我”心里的愧疚,于是返回自首。遲子建給他們留了一條回人間的路,將活著的意義、為人的意義賦予良知與行為的合一,每一片刻都蘊含著情的生發,從而真正達到內心愉悅,使她的小說呈現平和之氣。

三、死生亦有情

李澤厚認為“未知生焉知死”,強調了以普通日常生活為根本實在,以真切的人世冷暖為“本真本己”,將“神圣”建立在具體、切身的現實生活之中。遲子建同樣有著如此之情,使日常生活充滿詩意與煙火氣,“我不能跟生活不融洽,生活活生生的,不管是骯臟或怎么世俗氣,但它就擺在你面前”。值得注意的是,遲子建自覺舍棄了與之生活不相容的西方文學思想,與中國傳統樂感文化建立了情感聯系,例如她對生活的態度。遲子建在小說《清水洗塵》中從“洗澡”這件“人之常情”的事情里挖掘出了濃郁的生活味,天灶為奶奶、妹妹、父母燒水的過程是他通過付出勞動與他們建立情感聯系。遲子建在這篇小說里強調了“人之常情”中的“情”,她將目光聚焦在灶臺上,灶臺柴火的聲音、沸騰的水聲彰顯了生活的熱氣,天灶一家人圍繞洗澡產生的對話充滿了親情的味道。當天灶等候洗澡時,感受到清水即將帶給他的喜悅與親情圍繞的幸福,因此他仿佛聽到了天籟。小說《候鳥的勇敢》中也展現了生活里的裊裊炊煙,管護站與娘娘廟之間無法相望,他們的相知是通過彼此的炊煙來判斷,通過炊煙知道他們在什么時辰吃飯,從日常的吃食里寫堅固不變的情。德秀第一次為張黑臉做飯,張黑臉感動落淚,第二次為張黑臉做飯,徹底喚起了張黑臉心底的情,頗有陶淵明詩中“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之意。遲子建將平凡世俗里的真情真意通過生活的細枝末節展現,一點點將人與人的距離拉近,不著一個“情”字,字里行間卻都是情。小說《白雪烏鴉》也同樣深得此意,翟役生一生命運悲慘,鼠疫爆發時,恨不得所有人都死在鼠疫中,但是當他在教堂聽到教徒們唱到“晚空”二字時,翟役生哭了,他感覺自己冰冷的心開始融化。彼洛夫是一個啞巴,在街頭拉手風琴賣藝,但酒鬼、小偷和地痞卻很少欺負他,他的琴聲雖幽怨低沉,卻能給翟芳桂些許心理安慰。

死亦是生,死也能如生般熱烈。李澤厚認為死亡是人生的必然,不用時刻惦念,只需熱情地肯定、擁抱生活。在小說《沉睡的大固其固》中,溫媼娘為了她生活了幾十年的小鎮能躲過災難,什么代價也舍得,即使是臨死前也希望這個災難能讓自己頂去,溫媼娘就像大馬哈魚,即使難免一死,也不屈不撓產下卵,如同溫媼娘的死蘊藏著她對小鎮的祝福與美好期盼,溫媼娘的死是熱烈的。小說《白雪的墓園》也是將死轉化為生的力量,為活著的人送去安慰,給予生活的動力。母親在父親死時,眼睛里多了一點紅色,如同紅豆,仿佛父親的靈魂棲息地,母親對父親的死一直難以釋懷,直到去父親的墓地吊唁,這顆紅豆才消失。遲子建認為這是夫妻二人最后的相送,父親給予了母親足夠的愛支撐母親度過余生。小說《親親土豆》中,在秦山的墳前,李愛杰將五麻袋土豆全都倒在墳上,希望秦山死后還能聞到土豆花的香氣,土豆花在禮鎮有著特殊的寓意,如同天庭傳聲的使者,使永隔的親人還能感受到彼此的思念。當李愛杰離開秦山的墳時,恰好有一顆土豆滾到李愛杰的腳邊,李愛杰嗔怪它還跟著自己的腳。值得注意的是,遲子建在這幾部小說中對死亡的書寫都有相關意象作為依托,如大馬哈魚、紅豆、土豆等自然界的動植物。遲子建有意借自然風景消解死亡帶來的恐懼與悲傷,將這些死去的人寄托于大自然身上意味著他們的生命在另一種意義上得以延續。正如沈從文對生命的理解,唯有將生命轉化為形象、音符、節奏等另一種形式,生命才得到另一種延續,遲子建正是將生命永遠留在大自然之中,人有情,山水亦有情。尤其是小說《額爾古納河右岸》,遲子建寫出了生命無常的深遠意味。在搬遷過程中,列娜騎上了一頭奶汁干枯的灰馴鹿,睡夢中的列娜從馴鹿身上掉下去凍死了。父親林克死于雷電,母親達瑪拉死于舞蹈,金得為愛殉情,吊死于枯樹,種種都表明了鄂溫克族人對死亡的態度,從容坦蕩,遲子建贊賞鄂溫克族人的生死觀,“死亡是另一種生活的開始,所以他們才把死亡看得神圣、莊嚴”。也因如此,遲子建寫“生死”不是超自然超人世的,而是扎根于生活,不落于宗教的虛無,切實表現人生應有的哀痛、悲傷和愛戀,就這一點而言,遲子建的生死觀也屬于樂感文化。

四、結語

遲子建通過書寫山川花鳥之情、人間情以及生死情表現了她對生活的看法,使人物由衷感到愉悅,成全人格的圓融,延續了樂感文化中的“情本體”?,F代以來,郁達夫、廢名、沈從文、汪曾祺等作家作品里仍有抒情小說的余緒,但涉及談論“樂主和”觀念的小說作品鮮有,因此對遲子建的作品解讀不能僅停留在“溫情”表面,她對“樂”的書寫方式與思考不僅對探索傳統樂感文化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深入思考小說與中國古典音樂文化結合所產生的影響與價值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宗白華.美學散步(插圖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 遲子建.我對黑暗的柔情[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0.

[3]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4] 文能,遲子建.暢飲“天河之水”——遲子建訪談錄[J].花城,1998(1).

[5]遲子建.候鳥的勇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

[6]遲子建.晚安玫瑰[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

[7] 李澤厚.實用理性與樂感文化[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

[8] 遲子建,阿成,張英.溫情的力量——遲子建訪談錄[J].作家,1999(3).

[9] 遲子建,郭力.遲子建與新時期文學——現代文明的傷懷者[J].南方文壇,2008(1).

作 者: 賈婧,貴州民族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小說。

編 輯: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歡
樂感遲子建小說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閱讀小說
東北有個遲子建
傾斜(小說)
名家寫夏天
跳躍的黑白鍵
淺談聲樂教師如何提高學生的樂感
遲子建:為何能長期保持高水準的創作?
文學小說
不在小說中陷落
優雅詩性遲子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