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遲子建《煙火漫卷》中的贖罪意識

2021-12-20 00:48陳鳴鏑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1年12期
關鍵詞:遲子建凈化

摘 要: 以遲子建在小說《煙火漫卷》中所塑造的幾位人物為切入點,結合對遲子建寫作的理解,能夠發現其在《煙火漫卷》中所展現出的贖罪意識。遲子建想借《煙火漫卷》中罪過與救贖的主題警示世人,從而達到一種“凈化”目的。

關鍵詞:遲子建 《煙火漫卷》 贖罪意識 凈化

“人性”是眾多作家樂于探討的一個話題,遲子建也不例外。在遲子建的《偽滿洲國》《額爾古納河右岸》《白雪烏鴉》等小說中,我們都能讀出她對人性的體認與思考?!霸谛≌f中執著地表現人性的溫馨、美麗以及對惡的溫情觀照,令遲子建的作品閃爍一種人性之美”a。在小說《煙火漫卷》中,遲子建仍延續了自己的人性之思,且更多地思考了人的罪過和救贖的命題。

有學者認為,遲子建的一些小說“頻繁地從‘罪’這一中介嚴肅地深入個體心靈世界,形成了‘罪與救贖’小說系列”b?!稛熁鹇怼芬矐獙儆凇啊锱c救贖’小說系列”中的一部。筆者所理解的“罪”,不僅指法律意義上的罪,還指人所犯下的令自己悔恨的種種過失。在《煙火漫卷》中,人的“罪”與“贖罪”在遲子建所塑造的幾個人物身上都有所體現。遲子建在《煙火漫卷》中以開“愛心護送”車的司機劉建國為核心人物,引出與劉建國生命軌跡相關聯的各色人等。這些人主要包括劉建國的好友于大衛和謝楚薇夫婦、想讓劉建國幫忙撫養孩子的女人黃娥、致使劉建國一生活在陰影之中的罪魁禍首翁子安的舅舅。雖然,他們有著不同的過往,但他們同樣都在用自己的一生為自己贖罪。

首先,劉建國一生都行走在贖罪之途上。他的“罪”主要體現在兩件事中:一是因他自己的疏忽弄丟“銅錘”(即翁子安),二是猥褻男童(武鳴)未遂。雖然,劉建國最終找到了“銅錘”,但為了救贖自己曾經犯下的試圖猥褻男童的“罪”中之罪,劉建國在最后選擇用自己的余生陪伴武鳴,以求用此種方式洗刷罪孽。其次,于大衛和謝楚薇夫婦同樣在用自己的一生去贖罪。他們因忙于參加高考而托劉建國將孩子“銅錘”送到于大衛的母親那兒照管,這才有了后來的種種。由于他們作為父母未盡自己陪伴孩子的義務而獲“罪”,孩子的丟失便是懲罰,為了贖罪,他們一生都奔波于尋子的途上。再次,黃娥也是一位贖罪者。黃娥因多次和客人發生性關系,再加上某次去看望了劉文生而導致其夫盧木頭因心有郁結而死。面對丈夫之死,黃娥又憂又懼,最后將盧木頭的尸體推下了鷹谷。在黃娥身上,我們能明顯地看到她的罪孽。為了贖罪,她必須一生假裝尋夫,等待一個如“戈多”般的永遠等不到的人的到來。此外,她還想以死來贖罪,但在死之前,她準備先安頓好自己的兒子雜拌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能看到黃娥身上的崇高,她像懷抱著圣嬰的圣母那般,在黃娥的贖罪意識中,有一束圣光。最后,作為偷走“銅錘”的人,翁子安的舅舅一生也在“罪與贖”中掙扎。雖然,他偷孩子只是想用偷來的孩子去安慰喪子且精神失常的妹妹,但偷走孩子后,他仍感到良心上的極度不安。為了不讓劉建國有機會認出他,他把自己的鼻梁撞歪,還在自己的額上弄了一道疤痕??梢钥闯?,翁子安的舅舅想通過受肉身之苦來擺脫罪孽。除此之外,他還想用自己的財產為自己贖罪。年老時,他想把公司百分之三十的股權給劉建國,還要給翁子安一筆巨款。由此可見,他是想以“散財”的方式來完成對自己的救贖。

通讀小說,我們能夠發現,雖然上述人物表面上都風平浪靜地活著,可他們看似平靜的人生背后卻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大風大浪。因為有過失、有罪孽,在個人的內心深處,他們似乎都如臨深淵;在人與人編織而成的關系之網中,他們似乎都被纏在“罪”的網上無法自拔,這何不是現實社會的寫照?捫心自問,我們誰敢擔保自己沒有一點罪孽?在這個層面而言,我們能看到作家虛構背后的力量。在小說的表層,罪孽本身讓人不勝唏噓,個體的行為失范與命運的不確定合伙謀殺了圣潔。黃娥有句話說得好,她以近似一位女哲學家的口吻說出:“沒有上帝,只有人間?!眂誠然,在煙火氣中,怎會有上帝存在呢?生而為人,我們必然有良善,也必然有罪孽。有了過失、有了罪孽,我們才有去改造、去贖罪的意愿,而通過贖罪我們才能達到向善的境界,以此避免重蹈覆轍。像但丁的《神曲》一般,唯有經歷煉獄,才能通向天堂,人生正是一場靈魂救贖的歷練。在小說的深層,遲子建想借罪孽與救贖的主題警示世人,從而達到一種“凈化”目的?!稛熁鹇怼分械乃腥硕荚谝环N復雜的關系中,且以劉建國為核心串聯而成。無論是朋友(劉建國與于大衛)、夫妻(于大衛與謝楚薇、黃娥與盧木頭等)、親子(黃娥與雜拌兒、于大衛謝楚薇夫婦與翁子安等),還是兄妹(劉光復與劉驕華),他們都是煙火人間的平民百姓,但同時又負載著自己和他人的各種秘密。在平凡的人世中,誰都有可能成為歷史的敘述者,只因他/她“在場”,且獲得了某些話語資源。然而,秘密總是秘而不宣的,隱秘的那部分不易成為歷史的一部分正因為無人去言說。沉默的共同體隱瞞了各人的罪孽,而各人的良知卻又不愿沉默,催促著本心去贖罪。在關系之網上,如“蝴蝶效應”般,只要有一個人開始贖罪,所有人便都踏上了贖罪的旅程。認識罪孽其實就是“認識你自己”的過程,而贖罪則是一種改過自新之舉,有認罪、贖罪的意識及行為,便象征著凈化的即將實現。凈化的實現,則意味著新的人生的到來。

人性有善惡,命運有順逆?;蚴且驗槿诵灾械娜毕?,或是因為命運的捉弄,人總會犯下罪過。因過失之客觀因素與悔恨之主觀因素的存在,人便會覺得自己有罪,為求心安,此后便有了贖罪的意愿與行動。小說作為反映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必然也會展現“罪”與“贖罪”的內容。在遲子建所寫的關于人的“罪與救贖”一系列小說中,“一方面,遲子建站在罪的承受者的角度,呈現他們因創傷而難以安寧的心靈,并以藝術的筆法探索救贖的方式;另一方面,遲子建也將罪人的行為動機、罪發生后所承受的心靈拷問以及個體的懺悔納入思考的視閾”。d作為“‘罪與救贖’小說系列”中的一部,《煙火漫卷》也體現了種種負罪之人的不安、懺悔與贖罪,而遲子建在《煙火漫卷》中表現負罪之人的不安、懺悔與贖罪正體現了她對人性的思考。也許人無法避免獲“罪”,也許人性中總有惡的那一面存在,但只要人還會感到不安、想要懺悔并去為自己贖罪,就仍有翻轉人性之惡那一面的可能性。

在創作《煙火漫卷》之前,遲子建已在《群山之巔》中顯現了自己對人類“罪與贖”的思考。在《群山之巔》中,唐眉和李素貞都是贖罪者。唐眉曾因為嫉妒陳媛,在陳媛所喝的水里動了手腳,導致陳媛變傻;唐眉一生罪孽深重,但好在她良知未泯,選擇了以終生陪伴陳媛的方式為自己贖罪。這與《煙火漫卷》中劉建國的贖罪方式是一樣的。此外,唐眉還選擇了以絕育的方式終止罪惡的延續。她終生無法體驗做一名母親的全過程,只得“撫養”陳媛這個與她并無血緣關系的“孩子”來為自己贖罪,讓此生的罪孽在這一世終結。李素貞作為一名患病者的妻子,幾十年來盡心盡力照顧患病的丈夫,卻沒想到因與安平的一夜快活而斷送了丈夫的生命。盡管法院判定李素貞不必入獄服刑,但她仍舊悔恨自己不該將可憐的丈夫鎖在家中,使其經受煤煙中毒而求救無援的痛苦。李素貞始終希望法院改判,讓自己坐牢,希求用這種方式為自己贖罪;此外,她還切斷了自己與安平的感情,以情欲的毀滅贖自己曾因情欲而犯下的罪孽。在《群山之巔》中,遲子建通過講述唐眉和李素貞的故事,點醒世人:“看見自己腳下的深淵才會尋找天堂的階梯,穿越自我沉溺自我欺騙的欲望之海?!眅

除遲子建外,“贖罪意識”在其他當代中國女作家的筆下也有所表現,如鐵凝的《大浴女》和徐小斌的《羽蛇》。接下來,筆者就借鐵凝的《大浴女》和徐小斌的《羽蛇》與遲子建的《煙火漫卷》作一簡單的橫向比較。

《大浴女》中的“罪”主要由尹小跳體現而出。目睹妹妹尹小荃的死亡而沒有前去救助,這成了尹小跳心中一生的罪孽。無獨有偶,徐小斌《羽蛇》中的陸羽也目睹了親弟弟的死亡,而且親弟弟的死正是她造成的。尹小跳和陸羽雖處在不同的虛構世界中,但共通的人性之“罪”將她們聯系在一個共同體中。在不同的時空里,二人都選擇了贖罪。尹小跳在一生的自我懺悔中艱難地活了下來,她在經受煉獄般的精神折磨后,終于帶著微笑走向甜蜜的救贖。而陸羽在母親的斥責下度過了悲慘的童年,她甚至在胸前文身,以求受盡肉身折磨而獲得解脫。人的“罪”是無處不在的,一個不留神,人便會有罪孽,為了洗刷自己靈魂上的污點,只能用贖罪來成全?!按笤∨笔谴笤《?、冰清玉潔的美人,恍若仙女;而“羽蛇”則是遠古時代太陽的名稱。這兩個書名本身就是一種隱喻,看似圣潔、崇高的名稱背后,指稱的卻是有深重罪孽的人,這不能不使人略帶反感,但反感之余,我們又都必須接受:因為普通生活中并無圣靈,誰都可能是這“大浴女”和“羽蛇”,只有在贖罪之后我們才擺脫了引號,不再具有隱喻之累,而得到一種凈化,向美和善邁進。遲子建的《煙火漫卷》在更大的層面上,將人世間的種種負罪之人聚合在一起,以此展現人之罪孽與人類贖罪意識的普遍性。雖然,《煙火漫卷》中的涉“罪”與贖“罪”之人更多,但與《大浴女》和《羽蛇》相似,《煙火漫卷》也揭示了:由于人性之惡的存在,人必然會有罪,而有罪之人想要獲得拯救,必先有贖罪意識。贖“惡”是近乎不可能的,“因為‘惡’本身是人性的本然欠缺, 也是暴力的生命溫床”f,但人們完全可以贖“罪”。因贖罪意識存在,人類才體認到了“惡”的恐怖和威力,從而意圖趨善避惡,往善的方向發展,以此求得凈化。這是幾位女作家共同的寫作意識,也是她們意欲啟迪讀者的內核所在。不得不說,三位女作家的人類關懷意識令人肅然起敬。

作家的寫作與“生、死、愛、欲”等詞密切關聯,而“罪”同樣是作家寫作時應當考慮的一個要素。因有“罪”的存在,人類才有了反省自身和贖罪的意念。在創作的過程中,也許作家本人也在細數自己過去犯下的罪過,回憶著自己的贖罪往事。從文學創造的主體角度而言,作家本人在虛構與敘事的過程中,得到了自己的救贖和凈化。當讀者閱讀作品時,他們通過觀察小說中人物種種“罪與贖”的表現,也許會出現一種“閃回現象”,從而陷入回憶的旋渦,開始思考自己曾經的一些不堪過往。在靈魂拷問之下,讀者也許會感到自己罪孽深重,但值得慶幸的是,受啟迪的讀者們或已在或將要去為自己贖罪。遲子建之所以要在《煙火漫卷》中展現人的贖罪意識,正是因為她想要獲得這樣的一種凈化效果,這對作家本人和對讀者群體來說,都是一種救贖。也許,《煙火漫卷》里的眾生相中可能有一張很像遲子建的面孔,同樣的,在那里面可能也會有很像我們自己的一張面孔,這是吊詭的,但同時又讓人在驚嚇之余開始靜下心反思:何以我們會有這樣一張面孔?此即為遲子建寫《煙火漫卷》的目的之一。對于一位優秀作家而言,僅僅書寫人的善與美是遠遠不夠的。在《煙火漫卷》中,遲子建所書寫的是人在罪與惡中對善與美的追尋,她所揭示的是:正因有罪,才有趨善。如此寫作,我們才能看到一位優秀作家對人性善惡的辯證思考。

多年來,“遲子建始終在文學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地前進,她專注于對人性的書寫,試圖從樸素的生活中發掘出失落了的人性美,渴望以此來給太過冰冷的世界一點力所能及的溫暖和希望”g。在《煙火漫卷》中,遲子建也有描寫人性的溫暖與美好,像劉光復的妻子蔡輝想要在死后以與丈夫合葬的方式表現自己此生對丈夫不夠關心的抱歉;翁子安一直在暗中幫助黃娥;大秦對小米及她婆婆的關心,等等,都令人感動,但遲子建的創作意圖并不止在此。人的生命確因溫情才有了晴朗,但正如天氣變幻無常,人生也是“晴”“陰”不定的。在晴空萬里的對立面,總有陰雨連綿的日子。面對人生中的至暗時刻,面對人性的罪惡污點,我們該以何種姿態去接受?這是作家拋給讀者的一個問題。其實,遲子建在小說中已讓劉建國給出了一個答案:“罪惡一件不能沾,否則人生就沒真正的晴朗?!県但這畢竟是理想化的一個回答。因此,“基督的血”才有了其存在的意義?;酵秸J為,“只有基督的寶血能替代人類擔當罪的刑罰?!眎從非教徒的角度而言,筆者所理解的“基督的血”更偏向于一種普遍的救贖意識。在強調人之主體性的當代,人想從此岸到達彼岸,唯有自渡,于是,人類自我的贖罪便顯得至關重要。遲子建顯然關注到了這一點,因此,在她的小說《煙火漫卷》中才出現了人性的復雜圖景,這是她的一種辯證性思考。溫暖背后必有寒涼,寒涼背后又必有溫暖,人總是在事物的正面和背面翻轉,又總是處在過渡之中,為自己贖罪便是過渡的表現。至于人最后能到哪個地方去,只有各人自己清楚。像小說結尾于大衛撥通了劉建國的電話,但電話那頭并沒有劉建國的回復一樣,人在贖罪之后,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的處境如何,他人是無法了解的。

在《煙火漫卷》中,遲子建正是如此以贖罪意識的表現為核心,將小說中的人物、作者自己與讀者置于同一個空間內,共同思考具有人類共性的“罪”與“贖罪”的問題。在以人為鏡的審視下,人人都發現了自己的罪孽,因有驅罪從善的愿望,而又都生起了贖罪意識,只為更坦蕩地生活,這便是人在贖罪意識之下激起的凈化與升華,如此,人才有了向善的可能。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成員,如若所有人都能帶著贖罪意識重新審視自己的過往并努力去尋求一種救贖,那么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溫暖的火在被點燃之前,“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不就是一片黑暗嗎?在黑暗中,不是壞事;沒有點亮黑暗的意識,才是壞事。遲子建也許正想借《煙火漫卷》提示人類:人都有黑暗的過往,有不堪的往事,但只要有贖罪的信念和行動,人性中的陽光依舊會普照大地。

a 林步艷:《遲子建作品中的人性之美》,《東南傳播》2008年第5期。

bd 李涵:《遲子建小說中的罪與救贖》,《揚子江文學評論》2021年第2期。

ch遲子建:《煙火漫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版,第142頁,第219頁。

e 郭力:《遲子建創作的蛻變與統一 ——評長篇小說〈群山之巔〉》,《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6年第5期。

f 郭力:《網和線:“時間性”與“空間化”——論〈羽蛇〉及女性歷史敘事》,《北方論叢》2004年第3期。

g 吳艷芳、高旭國:《追尋失落的人性美——論遲子建的小說》,《南方論刊》2014年第10期。

i高勝利:《基督寶血的功效》,《天風》2006年第6期。

作 者: 陳鳴鏑,哈爾濱師范大學文學院2020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性別與文學。

編 輯: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歡
遲子建凈化
熟悉和陌生的遲子建
東北有個遲子建
遲子建:讓議論為記敘增添光彩
身心凈化
名家寫夏天
肌膚凈化大掃除START
凈化水泵
水的凈化
遲子建:為何能長期保持高水準的創作?
多功能凈化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