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榮長春電影產業的對策建議

2021-12-23 21:38李婷
長春市委黨校學報 2021年6期
關鍵詞:電影產業長春市

摘要:進入新時代,中國電影產業蓬勃發展,長春大力發展電影產業,需發揮長影品牌和長春資源優勢,加強政府支持、加快國際影都項目建設、提升人才匯聚效應、打造國際化電影全產業鏈,重振長春電影雄風,助力長春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關鍵詞:長春市;電影產業;中國長春電影節

中圖分類號:J94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21.06.011

在中國從電影大國邁向電影強國的進程中,長春應當發揮重要作用,將長春打造成東北亞電影發展中心。

一、當前長春電影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電影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產業帶動能力偏弱

截至2021年1月,擁有與電影相關企業之數量較多的省市有北京、廣東、山東、浙江、江蘇、上海、四川、福建、安徽。[1]長春作為傳統電影生產重鎮,企業數量遠不及其他國內電影強市。同時,長春市電影企業規模偏小,以中小微企業為主,規?;蛔?,資本雄厚的大型行業龍頭企業偏少,產業主體的帶動能力偏弱,企業出品電影的市場份額總體偏低,經濟價值不明顯,為全市GDP增速和財政貢獻率作用發揮得還不夠好。

●人才供需機制不完善

長春電影往日的輝煌成就依賴于曾經擁有大批優秀電影人才,隨著電影產業的飛速發展,電影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但總體上長春市影視類人才質量與市場需求之間存在著供需不平衡現象。高校作為培養影視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學生成為滿足市場需求的重要來源。雖然長春市影視文化類教育資源較為豐富,有十余所高校開設相關專業,在校生源數量眾多,為影視產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有生力量,但由于缺乏足夠的具有豐富電影實踐經驗的師資人才,導致院校學生實踐能力較弱,長期脫離一線,無法滿足電影行業的生產需求。

●中國長春電影節的影響力減弱

中國長春電影節創辦于1992年,屬于國家級電影節,承載著發展電影產業、繁榮文化事業、提升長春城市文化品位、擴大長春對外影響的光榮使命。電影節每兩年舉辦一屆,已經舉辦了15屆。作為長春電影產業對外宣傳推介的主陣地,中國長春電影節目前的社會關注度和市場影響力明顯減弱,與國內一線電影節差距較大。作為曾經是華語電影風向標的中國長春電影節,群眾關注度參與度還不夠高,為長春電影文化產業助力的重要作用發揮得還不夠好。

●電影資源布局分散

目前,長春市影視文化產業園區有吉林省國家廣告產業園(凈月區)、知和國際動漫產業園(凈月區)、吉林動漫游戲原創產業園(高新區)、東北亞文化創意科技園(朝陽區)、東北亞藝術中心(二道區)等等;龍頭企業及重點項目包括長影集團(朝陽區)、吉廣傳媒集團(凈月區)、長春市聲色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凈月區)、長影世紀城(凈月區)、長春國際影都板塊等等;教育機構有吉林藝術學院戲劇影視學院(朝陽區)、吉林動畫學院(高新區)、長春光華學院(經開區)、吉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朝陽區)、東北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凈月區)等等。從空間分布上看,長春市電影資源布局分散,尚未形成區域集聚效應,難以尋找產業集聚發力點;從資源內容上看,長春市電影產業資源同質化較為明顯,各影視文化園區內企業所處行業環節趨同,特色不夠鮮明。同時,與旅游、商業、會展經濟的協同發展有待進一步提升。目前,深圳、杭州、寧波、青島、無錫等地都形成了若干新型影視產業園區(基地)、電影小鎮和影視城,聚集影視資源,打造影視產業集群,延伸影視產業鏈,發展影視主題文化旅游。相比國內先進城市,長春還缺乏大規模的影視產業集聚發展的經驗,影視企業、創作機構之間信息溝通不暢,備案審查、版權交易、政策咨詢等發展平臺缺乏整合,產業融合度和輻射力較弱,影視產業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和品牌影響力。

●產業發展環境有待優化

一是電影產業政策需要優化?!峨娪爱a業促進法》實施以來,部分省市相繼出臺了適應本地影視產業發展的配套政策。長春對影視產業未來發展的長期性、戰略性思考需論證的內容較多,對影視產業未來發展目標、定位、行動舉措還缺少科學明確的規劃引導與設計論證。目前,長春市雖有相關政策支持文化產業發展,但還需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加強各方溝通,促進政策落地。二是基礎設施仍需持續加大投入。發展長春電影產業,打造國際影都,提升城市影響力,吸引優質文化企業入駐,需要融合全方位資源,推動電影產業與城市經濟、建設等多方面協同發展。長春道路交通體系建設發展迅速,交通質量和水平獲得大幅提升,但仍未形成覆蓋全域的綜合交通系統;公用設施已基本覆蓋建成區,但局部區域仍需進一步完善,供給保障能力有待持續提高。

二、繁榮長春電影產業的對策建議

結合長春的資源稟賦及未來發展潛力,依托長影IP,發揮中國長春電影節輻射帶動作用,重點打造國際影都項目;圍繞影視拍攝錄制和后期制作,推出精準高效的影視產業政策,營造良好的服務環境和產業生態,重塑“電影城”品牌;深入推進人才引進、培養、交流、合作,重塑“影視人才搖籃”;圍繞影視生態建設,推進形成影視文化社群,建設中國影視文化輸出地,建設國際、時尚、智慧的影視文旅創意城,攜手繪就長春現代化都市圈藍圖,在新時代長春振興中實現新突破、創造新業績。

●發揮長影品牌和長春資源優勢,打造電影文化名城

一是推動長影創作和生產能力。長春電影制片廠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制片廠,始終堅持貫徹執行黨的文藝方針政策,努力繁榮電影創作,共拍攝故事片1000多部,如《白毛女》《平原游擊隊》《劉三姐》《創業》《人到中年》等等。這些經典名片影響了幾代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成為人們心中永不褪色的紅色記憶。今年,長影集團全力沖刺影視創作,即將推出《青春作伴好還鄉》等8部電影和《雷霆令》等6部電視劇,持續向主流市場輸送精品力作。[2]聚焦現實題材,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長影集團正以實際行動,守正創新、固本培元,推動盡快盡早實現主業振興、重塑輝煌的奮斗目標。二是提升中國長春電影節影響力。學習借鑒廈門實施“以節促產、以節促城”的發展戰略,依托影視文化產業資訊委員會,對接國際電影制片人協會(FIAPF),申請國際A類電影節認證,提升中國長春電影節的能級和影響力;與影視、媒體、電商等領域龍頭企業形成戰略合作聯盟,拓展影片資源、媒體資源和商業資源;與中國長春凈月短片節、“長影之夜”文藝晚會等電影活動形成聯動效應,保持持續的業內與市場關注度;形成與國內其他電影節不同的差異化特色,確立自身的準確定位,即突出長春“電影搖籃”精神,電影節一方面要向老藝術家致敬,設立杰出貢獻獎;另一方面要專注發掘、推廣青年電影人及其作品,重點推進“金鹿計劃”,助力青年電影人發展,培養扶植中國電影新力量。中國長春電影節承載著從“電影搖籃”向“未來孵化器”轉型的重任,應力爭將長春市打造成為集影視IP孵化、影視作品版權交易、影視拍攝、影視人才創業、會展、文化旅游于一體的影視文化產業基地。三是挖掘長春電影文化資源。電影文化多聚集在具有厚重歷史文化底蘊、優美山水地景觀、特色城市建筑風貌等為特征的城市。白山黑水之間,多元碰撞、特色鮮明的關東文化源遠流長,為長春電影發展建設提供了不竭的文化之源。從歷史文化來看,長春有關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老工業基地文化等文化資源;在現代文化上,有汽車文化、電影文化、科教文化、綠色文化、雕塑文化、冰雪文化等本土特色文化資源。自身資源特色稟賦是打造影視IP的寶貴資源,用長春地域文化打造長春電影IP,只有電影寫在長春,才能拍在長春大地上。因此,未來創作要立足東北亞,看齊北上浙,創作時代命題、家國情懷、群眾需要的電影。要形成合力,創作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電影。四是整合資源,打造電影文化特色街區。以拖拉機廠歷史風貌區為依托,讓冷冰的鋼筋水泥增添文化溫度,讓一座承載城市記憶的工業遺址蝶變成一座工業遺存景區;開展寬城子老城、中東鐵路寬城子車站、新民大街等歷史文化街區建筑的修復,可作為民國題材影視拍攝外景地;正在建設的長春國際影都影視基地項目由現代化攝影棚、酒店群、文旅綜合體及配套商業、住宅等組成,可重點打造電影文化特色街區,圍繞“長春、電影、文化、特色、街區”五個關鍵詞進行展現,通過建筑和空間,藝術地再現全面振興發展中的長春,弘揚長春電影搖籃精神,營造融當代和歷史于一體的人文風情。

●加強政府支持

政府部門要精心謀劃,撬動資本力量,積極爭取國家的支持。發揮市場和政府作用,扶持影視項目,拉動長春影視產業鏈,壯大產業群,優化產業生態??蓪W習借鑒青島設立電影產業發展專項基金,以政府引導、市場為主的運營方式,吸引社會資本投入,進行股權投資;吸引國內外重點電影企業來長拍攝,提升長春市品牌形象,帶動長春市旅游發展;對新注冊的電影制片企業、電影發行企業及電影放映企業,根據貢獻給予獎勵;對在本區域舉辦全國院線電影首映禮的,給予相應的獎補。同時,獎勵原創影視劇本,支持影視編劇、導演、制片人、演員等影視專業人才在長春市設立電影企業或工作室,加大專業電影創作人才引進力度。

●加快長春國際影都核心區建設

集聚型發展是目前全球影視產業發展的共性。因此,要加快長春國際影都核心區建設,高標準建設“六大基地”,形成“龍頭核心+制作功能區+產業配套”的布局形式,同時要使影視產業與旅游、動漫游戲等衍生環節產業融合發展。

●大力提升人才匯聚效果

人才是長春電影發展的重要內核,因此,要以項目育人、引人、留人,對于人才要給機會、給資金、給政策、給榮譽,讓更多的影視人才聚集到長春、留在長春,共謀電影產業發展。一是激活長影人才IP。通過長影品牌的影響力,匯聚一大批家喻戶曉的老藝術家和新生代導演、制片人、演員,參與中國長春電影節系列活動,實現新老資源對接和互補,推進更多影視項目的合作在長春落地。通過激活長影文化品牌,打造和推介長春影視人才IP。二是營造“金鳳還巢”軟環境。鼓勵長春籍知名影視人才返鄉設立工作室,以項目聘任、項目合作、崗位聘用等多種形式參與長春影視項目,并依據工作室建設規模和作品產出數量等給予資助,力爭為長春國際影都建設發展提供人才支持。三是打造產學研結合的影視人才培養平臺。長春市擁有十多所開設影視專業的高等院校,為影視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基礎。鼓勵高校與文化企業、產業園等加強對接合作,以行業發展最新趨勢為導向進行課題研究、項目合作;鼓勵高校聘請業內從事一線創作的專業人才來校任教,補齊人才結構短板。

●努力打造國際化電影全產業鏈

傳統的產業鏈是指上游的劇本創作,中游的拍攝制作,下游的發行、放映等一體化的產業流程,各個環節以“串聯”的狀態存在于產業鏈中。電影產業鏈具有動態性特點,隨著社會經濟和產業的發展,其結構和功能將不斷得到調整優化。長春電影未來的發展目標要打造國際一流影視產業區,因此,需要在傳統產業鏈前后端進行延伸。前端重點發展投融資、創意版權等上游環節,后端需拓展由電影內容、人物而進行創意創作的一系列周邊產品以及主題公園等衍生開發環節。長春將把國際影都項目打造成完整成熟的“電影全產業鏈”結構,項目核心區規劃出功能全面的影視產業區,涵蓋有現代化影棚、影視外景地、影視主題游樂園、配套商業體、酒店群和住宅群等等,使之成為全球配置最先進、內容最豐富的影視產業區之一。長春國際影都以影視文旅、生命健康、數字經濟為三大主導產業,除三大主導產業外,兼有金融、商業、教育、會展等多個重點行業,與傳統的電影產業集群相比有著更好的產業布局和更高的經濟效益。聚集效應的形成還需要成熟的經濟環境、相關配套的產業支撐、相應的交通和信息網絡等諸多條件,只有各方資源協同發展,才能共同助力提升長春城市品牌的國際影響力。因此,長春應在軌道交通、城市道路、綜合管網、能源供給、旅游接待等方面給予長春電影發展以必要的配套支撐,在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方面給予優先保障。

長春作為一座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電影早已深深鐫刻進這座城市的文化血脈,成為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通過筑巢引鳳、聚才興業,厚植高質量發展新優勢,長春電影將為長春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積蓄新動能,向東北亞乃至全世界展現獨特的城市魅力。

基金項目

中共長春市委黨校(長春市行政學院)校級課題“新時代挖掘長影精神的價值研究”(CCSX202101)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范志忠,于汐.中國電影產業集群化發展的區域根植與跨地融合[J].當代電影,2021,(6).

[2]畢馨月.長影集團以扛鼎力作重塑主業輝煌[N].長春日報,2021-08-06.

作者簡介

李婷,中共長春市委黨校(長春市行政學院)哲學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影視文化。

責任編輯 王寶珍

猜你喜歡
電影產業長春市
奔跑的小浪花
蒲公英和毛毛蟲
如何提高我國電影的核心競爭力
“互聯網+”模式下用戶思維對電影內容的影響張才
顏料打翻了
“互聯網+”時代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困境分析
中國電影產業投融資風險研究
德惠農商行政務大廳支行榮獲長春市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十佳單位”和“長春市五一勞動獎狀”
長春市吉航汽車維修??茖W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