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道路施工中軟土路基處理技術分析

2021-12-23 20:47曾雄志
家園·電力與科技 2021年13期
關鍵詞:市政道路施工軟土路基處理技術

曾雄志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建設步伐的加快,我國市政工程項目不斷增多,市政道路工程建設進度也在加快,在市政道路的建設中,軟土路基是施工重點內容之一,該文簡單介紹了在市政道路施工中軟土路基處理技術,最后分析了技術在施工中的應用方法,該文觀點僅供參考。

關鍵詞:市政道路施工;軟土路基;處理技術

引言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廣大人民群眾對建設成果的要求逐漸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設流程逐漸復雜,軟土路基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多,受各種外界環境因素以及人為因素的影響,相關企業對建設材料的選擇、人員施工方法以及路基選擇技術的應用都會直接影響市政道路施工工程的整體建筑質量。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發生了諸多不可預測的軟土路基建設問題,基于此,做出相應探究。

1軟土路基的主要特點

軟土路基是一種相對復雜、相對特殊的地區路基,即指強度較低、壓縮性較高的松軟土層,通常情況下,路基中存在一定的有機物質,在大江、大河、沿岸海洋、內陸湖泊以及盆地和多雨的洼地中廣泛分布,滲透性強、含水量大以及天然強度低是其主要的特點。當軟土路基超過了合理的臨界高度,路基的穩定性就會逐漸下降。軟土路基的處理目的是提高整段道路路基的承載能力和安全性、穩定性。其主要特點具體如下:

1.1塑形體積應變

路基軟土層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絮凝形態的沉積物,當其沒有受到外力沖擊和遭到嚴重破壞時,它的結構強度是較高的,一旦遭到沖擊,就會產生大量的稀釋現象,降低整體結構的穩定性,在此種狀態下,容易出現側方滑動、擠壓兩側不斷溢出的情況。加上長期的過重負荷壓力作用,會導致軟土層的形態和結構發生巨大的變化,地基邊坡失衡以及堤岸穩定性降低,最終導致地基沉降事件逐漸發生。經過大量的實踐證明,在軟土層路基施工建設過程中,如果進行一定的剪切實施技術操作,可以明顯提高市政道路工程中地基的平穩性,優化施工建筑結構。

1.2結構不均勻

軟土地基一般是指抗剪度低、壓縮性較高的土質。由于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地基中土壤的密度性和強度性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在受力不均且操作力較小的施工情況下,路基的承受能力不斷增大,后期的工作人員沒有對道路軟土層進行及時的維修養護,就會出現大量的裂紋縫隙,為道路交通運行埋下了諸多安全隱患。

1.3抗剪強度較低

對軟土路基的結構進行分析,發現軟土層密度較小容易發生變形,致使抗剪程度較低,針對此類建設情況,可能會直接導致路面的沉降現象不斷發生,路面的承載重量能力也會明顯低于其他正常的道路。

2軟土路基處理存在的問題

2.1不能因地制宜

我國幅員遼闊,在處理軟土路基的時候必須要因地制宜。而如今在處理軟土路基的時候,普遍存在著盲目性。施工技術人員利用擠密法和振密法對飽和軟黏土路基進行加固,這種方法在實際的應用當中雖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要視情況而定。以地質條件以及路基加固原理為基礎,選擇

具有針對性的軟土路基解決方案是特別重要的一項工作,在這一方面所出現的問題是,優化施工方案力度不足,方案比較深度不深。在進行方案選擇的時候,得到的結果不是最優的。

2.2不能正確評價措施的正確性

軟土路基處理方案具有一定的適應性。雖然在處理路基時所提出的方案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可,但是在遇到具體問題時,會有工作人員盲目擴大軟土路基處理方案的應用范圍,導致處理軟土路基方案的評價受到挑戰。在對軟土路基的施工質量進行評價的時候,將會因為施工范圍沒有在規定范圍之內,導致評價標準不能有效落實。

2.3施工單位技術水平不高

施工單位技術水平不高,最為典型的是在實施攪拌樁工程。在處理路基時,軟土路基處理不能夠應用深層攪拌法完成,這并不是施工人員沒有靈活性地掌握深層攪拌法的應用技術,也并非在設計加固路基時深層攪拌法的方法出現錯誤,而是在具體應用時,施工機械設備以及施工單位所具備的能力不能夠滿足深層攪拌法的要求。這些年,建筑工程隊伍快速膨脹,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會得不到全面保障,甚至有的施工隊伍沒有進行必要的技術培訓,不能熟練地操作各項施工技術和施工設備。

2.4施工設備簡陋

進入新世紀,我國在處理軟土路基時,相應的機械設備得到了快速發展,甚至很多機械已經形成系列化產品。但是相比較于目前我國工程建設的需求而言,既有的施工機械設備與施工需求之間仍舊存在很大差距,簡陋的機械設備想要保證處理軟土路基工作穩定有序開展是十分困難的。

3市政道路施工中軟土路基常用處理技術

3.1置換技術

在軟土路基建設中,置換技術是現實生活中常用的處理技術之一,最常用的施工技術處理方法就是通過一定的操作手段來改變土壤建設結構,提高土壤軟土路基的穩定性、強度和密度,進而延長道路使用周期。這時施工建設人員如果能夠很好地運用置換技術,就可以有效提高軟土路基的土壤結構強度和穩定性程度,防止道路坍塌、裂縫等不良現象的發生。常見的置換技術主要包括人工挖掘置換和爆破置換兩個技術層面,核心建設人員應該結合具體的施工狀況對工程場地進行基礎性的適當改造。例如,在人工設備挖掘過程中,可以利用相關設備穩定程度較高、應用范圍較廣等特點,發揮其內在施工作業進度較快等優勢,并不斷摒棄建設成本較高等缺點。另外,爆破置換恰恰與人工挖掘置換相反,其主要優勢為施工速度較快、建設成本較低,但其穩定性和安全性和人工挖掘爆破相比較弱一些,有關部門應該將兩者有機協調起來,充分提高軟土路基建設管理水平。

3.2強夯技術

(1)施工技術簡介

強夯技術施工法又可以稱為強力夯實技術法,也被業內人士稱為動力

固結法,其主要應用機理是相關建設人員通過大型履帶式強夯機的操作,把重量為9-31t的重錘從6.5-30.5m的高度自由落下,并對土壤進行強力夯實,最后迅速加強軟土路基的承載能力和壓縮模量,形成比較緊密的路基軟土層。

(2)適用范圍

在施工建設結構的不斷研究中,隨著建筑技術的日漸更新以及生產建設設備的不斷升級,強夯技術施工法已經被廣泛應用于高速道路、鐵路、機場、核電站以及大型工業園區建設,對一些地質情況較為復雜、含水量較高的路基建設地段也存在著重大影響。另外,強夯技術法還適用于碎石處理、砂土飽和與粘性土壤等地基建設。

3.3排水固結

排水固結法是針對天然地基,在建設地基中設置砂井等豎向結構的排水體,相關工作人員對建筑物的本身重量進行相應加載,或者在建筑物的工程場地上進行加載預壓,把路基中的孔隙水分不斷排出,在逐漸固結的基礎之上,使得地基不斷沉降,強度逐漸增加。為了加速固結,有效的解決方法即可以在建設土層中增加適量的排水途徑,并不斷縮短排水距離,進而加速地基固結,減少預壓工程的預期時間,將沉降工作提前完成。另外,有關部門人員還可以增加地基抗剪的長度,確保施工負荷率的增長速率明顯小于地基承載力的運行速率,提升軟土路基的穩定性。排水固結法主要適用于處理飽和以及軟弱土層建設中,對于那些滲透性相對較低的泥炭土應該慎重對待,采用合理的方法提升地基安全性。排水固結法由排水系統和加壓系統兩部分共同組成,其中,豎向排水體構成和平排水墊層構成了完整的排水系統。豎向排水體主要由袋裝砂井、普通砂井以及塑料排水板構成;加壓系統指通過固結作用的荷載,對施工工程的地基形成一定的凝結壓力進而達到凝結效果。

3.4振動水沖技術

又可以稱為“振沖法”,該種施工技術在軟土路基建設中不適用于沒有超過20kPa的軟黏土地基建設,施工建設人員在比較松軟的地基中,利用振沖器的振動和水流噴射作用進行地基內部打孔,再向孔內回填一定數量的碎石或者砂土石料對地基進行緊密加固處理,最后有關施工作業人員通過分層振實強化路基建設,添加一定數量的粉煤灰等生產材料來吸收含水性較強的土層,擠壓建設結構的土層,加強軟土基的穩定程度。除此之外,如果將不同樁體進行結構組合,可以明顯提升軟土路基的抗強度效果,再配合相應的排水減壓系統,也可以避免孔內的水壓升高,避免液化土壤,加快軟土路基的排水固結。

3.5高壓旋噴技術

高壓旋噴技術是施工建設人員利用高壓旋轉的噴嘴、將大量水泥漿噴土層和土壤不斷融合的一種技術,在此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生產材料的抗壓承載能力,確保使用此種施工技術后能夠達到與之相應的理想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施工建造期間,建筑企業的有關部門應密切關注滲漏問題的管理,例如,可以利用連鎖樁工藝生產操作流程,結合定向噴射施工技術,在土壤內部結構中形成一定的連續墻進行安全防護,避免路基出現漏水等不良現象。經過大量的實踐表明,在砂性土、淤泥土以及黃土等軟土路基建設中,采用此種施工技術較為普遍,可以確保相關建筑物體不會受到外界的影響發生振動,但是此種施工技術方法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并且實施的建設成本較高,不能為建筑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關部門應合理規劃并使用。

3.6真空堆載聯合預壓技術

這是目前為止應用較為新興的一種軟土路基處理技術,它的實質是相關建筑人員通過真空預壓和堆載預壓的迭加,并利用達西定律在軟土路基

的土體中確??紫端臐B透速度和水力坡度成正比,通俗地講就是利用加固機通過降低水壓力;而堆載預壓法是由于堆載產生的超靜孔隙水壓力,通過孔壓的消散效果提高土體強度,在兩者有機結合的情況下,提高軟土路基的加固程度。

4市政道路軟土路基處理技術實踐示例

4.1工程概述

某工程位于沿海地區,地處中國華南地區,依山面海,地勢由西向東傾斜,西北山脈連綿;夏季受熱帶海洋氣團控制,炎熱多雨,為亞熱帶氣候特征。冬季受極地大陸氣團控制,天氣溫涼,具有亞熱帶氣候特征。

4.2強夯技術

從當地的地質報告可以得出,路堤下方有標高為-2.0m-1.0m的吹填砂。在施工機器入場后,需要用筑塘渣填到3.0m-3.5m,然后用13t的夯錘夯擊。通過對沿海地區相關工程經驗和試夯數據分析,確定單遍夯擊強度可以設定為2000kN·m。

(1)夯錘的選擇

通過對工程現場情況綜合分析,加固深度初步定為6m-7m,將單位夯擊暫時定為2000N·m/㎡。夯錘重量為130kN,夯錘底面為圓形,直徑為2.2m。錘底的靜壓力為46.4kPa。對夯擊所能產生的能量與夯擊機器最大的提升高度進行分析,可以采用雙柱式夯機,提升高度為15.4m。

(2)錘擊點的選擇

在地下水位比較高的情況下,夯錘坑內的積水影響夯擊作業的強度,這個時候應該利用人工將地下水的水位降低,并及時處理夯坑內的積水。在夯擊作業開始前,施工單位首先應該將施工現場清理干凈,并將施工場地處理平整,確定夯擊位置,即可開始夯擊。其次,在全部夯擊點都夯擊過一次后,利用推土機推平,測量夯擊過后場地標高,最后用低能量夯滿夯,每個夯擊點夯足3次,之后將場地填平。如圖1所示,每次夯擊間距為4.0m,夯擊采用調打的方式,避免局部壓力過大,而引起路基局部隆起。采用夯擊2遍的方式,最后用低能量(1000kN·m/擊)滿夯一輪(每個夯點3次),連續夯擊。通過夯擊數據,第一次夯擊后,路床標高會下降0.5m-1m,對底層標高回填整平后,然后進行二次夯擊,確?;靥钐猎鼔旱拿軐?。在整個強夯過程中,對各項施工數據做好實時記錄,對環境因素而造成的問題應及時采取其他的有效補救措施。在強夯12d以后,對路面進行200cm2×200cm2承載板實驗,按照施工要求設置沉降觀測點,觀測點設置后應每月觀測一次,沉降觀測應專門派人負責管理,每次觀測結果的閉合誤差應符合標準。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市政道路施工過程中,軟土路基的含水量和空隙較大時,建筑企業的有關部門應加強技術研發和自主創新應用,并在學習與借鑒國內外先進軟土路基技術的基礎之上,因地制宜,統籌規劃,提高市政道路施工的質量水平,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柳春中.市政道路施工中軟土路基處理技術研究[J].科技風,2020(22):106.

[2]劉茜.市政道路施工中軟土路基處理技術的運用研究[J].四川水泥,2020(6):307.

[3]張慶生.市政道路施工中軟土路基處理技術研究[J].建材與裝飾,2020(13):248+250.

[4]韋韜.市政道路施工中軟土路基處理技術的運用研究[J].建材與裝飾,2020(11):254-255.

猜你喜歡
市政道路施工軟土路基處理技術
市政道路施工中軟土地基處理技術及其應用
預應力技術在市政路橋施工的應用及影響
市政道路施工中樁基加固技術的研究
公路施工中軟土路基處理技術探究
探討高速公路施工中的軟土路基施工要點
市政道路施工項目現場安全管理體系分析
淺談公路施工中的軟土路基處理
淺析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
Java千萬級別數據處理與優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