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泥研究綜述

2021-12-23 23:14郭龍先
家園·電力與科技 2021年13期
關鍵詞:綜述

郭龍先

摘要:詳細介紹了浮泥研究進展情況,綜述國內外學者對浮泥的定義,浮泥對于水質的影響,浮泥性質和觀測、浮泥的流變特性和形成的條件。由于浮泥性質的特殊,運動規律極其復雜,影響因素很多,而且浮泥在野外測量和水槽試驗方面存在很多技術上的困難,因此對浮泥的運動規律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和提高。

關鍵詞:浮泥、綜述、運動特性

浮泥的研究大約開始于二十世紀50年代,Inglis在研究英國泰晤士河的泥沙運動時首次使用了英文“FluidMud”一詞。錢寧教授在《泥沙運動力學》中總結了我國浮泥的研究成果,重點對波浪作用下的浮泥運動作了較為全面的闡述。

1、浮泥的定義

一般認為,浮泥是貼近底床的一層高含沙水體,它與上層水體間有明顯的界面,且其流動性很大。從廣義上說,浮泥是懸浮在底床中的由懸移質,沖瀉質顆粒組成的高含沙水體。浮泥在能量相對較低的環境中(如港池)一般是是靜止的,而在能量較高的環境中(如河口海岸地區)則是運動的。

由于浮泥的許多特性與容重有密切的聯系,因此大多是研究者都采用浮泥的容重或含沙濃度來定義浮泥。浮泥的流型會隨著含沙量的變化而變化:當含沙量甚小時為牛頓流體,當含沙濃度稍大則為偽塑性流體,但當其含沙量繼續增大時則為賓漢塑性流體。

浮泥的厚度范圍在分米到米之間,LeHir對LorieEstuary研究,得到當地浮泥層厚度為1m,Guan對椒江河口研究,發現浮泥層厚度為0.35m。

2、浮泥對水質的影響

浮泥對于水質的影響主要在兩個方面,首先是由于泥沙的懸揚,造成水體透光性的下降,導致水體中生物的生物化學作用受到影響。其次由于組成浮泥的泥沙顆粒普遍較細,一些有毒物質、重金屬、營養物質容易吸附在這些泥沙上,造成污染物的大范圍擴散。

泥沙顆粒的吸附主要分為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物理吸附能力主要與泥沙的比表面積(面積/重量)有關,化學吸附能力與泥沙所含活性成分有關。如果把泥沙顆粒近似認為是球體,則其比表面積與半徑成反比。因此泥沙粒徑越小,比表面積越大,所含活性成分也越多,對有機物或重金屬吸附量也越大。由于組成浮泥的泥沙顆粒都很小,其顆粒直徑一般小于62.5微米,因而其吸附能力非常強。黃歲梁(1994)[1]通過試驗系統的研究了不同泥沙粒徑對重金屬污染物吸附作用,其研究成果表明,在相同條件下,不同粒徑泥沙單獨存在時,泥沙吸附數量、吸附速率、分配系數都隨泥沙粒徑增大而減小。

禹雪中等(2004)[2]提出了泥沙的環境作用,該作用是指在水環境系統中,泥沙通過對污染物質的吸附與解吸,直接影響著污染物質在水固兩相間的賦存狀態。此外,伴隨著泥沙在水體中的運動,污染物質在水體和底泥之中的賦存狀態也發生了變化。因此,泥沙與水流共同成為污染物的主要載體,影響著污染物在水體中的遷移轉化過程,從而最終影響著水生態環境的狀態。

3、浮泥的組成

浮泥主要是由水以及粘土、淤泥顆粒組成,一般認為其顆粒直徑小于62.5微米。李九發通過現場觀測對長江口研究發現,長江河口浮泥由細顆粒泥沙組成,中值粒徑在8-11.5微米,小于2微米的粘土占28.18%-36.39%。在不同地區,不同環境中,浮泥中水體的含量也不同。

4、浮泥的觀測

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研究者就采用許多電波和聲波儀器等測量海洋的各種參數,這些儀器的應用極大的促進了浮泥的現場觀測。懸移質泥沙顆粒濃度可采用取樣分析法,光學后向散射濁度計,超聲波觀測儀進行觀測。

浮泥厚度的測量,可使用雙頻測深儀。其中,低頻超聲波能穿透浮泥層,反射出河床底部界面,高頻超聲波則不能穿透浮泥,反射出浮泥與水體之間的界面,兩個界面的差值即為浮泥的厚度。

在國內浮泥的觀測中,何青(1997)[3]采用超聲波識別浮泥和部分固結的細顆粒泥沙底床,發現粗細顆粒泥沙在聲速和聲衰減方面表現出明顯不同的特性。吳中(2002)[4]采用多普勒剖面流速儀(ADCP)和實時差分全球定位系統(DGPS)對水體底部浮泥和底沙表層推移速度進行對底跟蹤走航觀測,并得出了浮泥推移速度觀測原理。許寶華(2009)[5]采用SILAS走航式水底浮泥連續密度測量系統、雙頻測深系統,結合γ定點浮泥測量,對象山港進港航道外干門淺段試挖槽浮泥觀測研究,實現了浮泥密度、厚度及其變化的精確探測。

此外,高密度測沙儀也應用的較為廣泛,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高密度測沙儀測量浮泥容重值,結合使用CTD與泥沙剖面觀測儀來觀測垂向水體含沙量和近底浮泥的變化過程,用浮泥分層取樣管采取泥沙樣品,同時采用海流計觀測流速、流向等。

5、浮泥的流變特性

根據當地的水動力條件,浮泥自身的性質,浮泥可呈現出偽塑性,粘塑性,彈塑性流體的性質。在一般情況下,研究者認為浮泥表現出賓漢流體的特性。

此外,一些研究者認為浮泥既不是牛頓流體也不是理想的彈性體,而是具有黏彈塑性的特征,只是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可以近似地簡化為黏性流體、黏塑性體(賓漢體)、偽塑性體或彈塑性體。這些簡化浮泥流變模型的確定,不僅取決于浮泥的物理特征,如密度、礦物組成、顆粒級配、鹽度和溫度等,而且與浮泥所受的應力應變狀態有關。

6、浮泥產生的條件

曹祖德(1992)[6]描述了浮泥的產生過程:粘性土懸沙在沉降過程中,由于絮凝作用,泥顆粒形成絮粒,到達一定濃度后,絮粒聚集成蜂窩狀高含水絮團結構,并與上層水體問出現清晰界面。他認為形成浮泥的必要條件是懸沙落淤率Fs大于浮泥沉積率D,分別由下式表示: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上海航道局等提出形成浮泥層主要需具備三個條件:高濃度的細顆粒泥沙;徑流量與潮流量要成弱混合或緩混合發育的鹽水楔;動力弱。

7、結論

浮泥在我國過去狹義地是指貼近底床的一層高含沙水體,它與上層水體間有明顯的界面,且流動性很大。在河口、海灣、內河航道、湖泊等都可能存在浮泥。它與港口航道淤積、海岸河口演變、水庫淤積、湖泊水質下降、航行水深利用等許多實際問題有關。由于浮泥性質的特殊,研究者對于浮泥的形成、運動的機制存在爭議,而且浮泥在野外測量和水槽試驗方面存在很多技術上的困難,因此這些年來對于浮泥的認識進展不大,對浮泥的運動規律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和提高。

參考文獻:

[1]黃歲梁,萬兆惠,張朝陽,王蘭香.泥沙粒徑對重金屬污染物吸附影響的研究[J].水利學報.1994,(10):53-60.

[2]禹雪中,鐘德鈺,李錦秀,廖文根.水環境中泥沙作用研究進展及分析[J].泥沙研究.2004,(6):75-81.

[3]何青,馬平亞.河口海岸近底泥沙的超聲波特性[J].泥沙研究.1997,(4).

[4]吳中,陳力平,游同林.底部浮泥表層推移速度分布的ADCP—GPS估測方

[5]許寶華,王真祥.象山港進港航道外干門淺段試挖槽浮泥觀測研究[J].人民長江.2009,40(22):67-68.

[6]曹祖德,浮泥特性研究進展[J],水道港口,1992,(1).

猜你喜歡
綜述
銀行網絡間風險傳染研究綜述
SAPHO綜合征1例報道并文獻綜述
我國工業遺產檔案研究綜述
基于遷移學習模型的小樣本學習綜述
關于港口物流服務質量的文獻綜述
知識追蹤綜述
共指消解技術綜述
面向自動問答的機器閱讀理解綜述
我國中學校本課程建設實踐發展路徑研究綜述
我國中學校本課程建設實踐發展路徑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