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市農情調度體系建設現狀及對策分析

2021-12-25 13:42何佳洋羅小敏
南方農業 2021年16期
關鍵詞:調度鄉鎮人員

何佳洋,張 凱,羅小敏,夏 波

(1.重慶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重慶 401121;2.重慶遠達渝地環境治理有限公司,重慶 401120)

農情調度作為記錄反映種植業生產動態的重要手段,已成為指導種植業生產的“晴雨表”和指揮種植業發展的“儀表盤”,在提供科學決策依據、管理種植業生產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進一步發揮農情信息調度的參謀和引導作用,我們對重慶市農情調度體系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并針對當前農情調度體系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

1 現狀

1.1 農情調度機制

重慶市建立了涵蓋市級、區(縣)、鄉鎮(街道)三級的種植業生產信息調度機制,構建了農情信息聯網報送系統及市級農情信息發布平臺,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備的農情信息收集、整理、匯總、分析、發布流程。制定了相應的農情工作績效評價辦法,建立了同氣象、統計、應急等部門之間的聯合會商制度,以及同各級農情部門之間的會商制度。信息化系統和規范化制度的日趨健全,為確保農情調度順利、規范、有效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1.2 農情調度機構

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專門成立了專辦——農情辦,負責重慶市農情調度工作。重慶市38 個涉農區(縣)均有專門負責農情調度工作的部門或機構,并有專職農情調度人員負責具體工作開展。區(縣)農情調度機構分為4類,1)農技推廣部門,例如江津、永川和南川等,占61%;2)農業農村委辦公室及產業科室,例如長壽、銅梁和大足等,占26%;3)農業信息中心,以梁平和開州為代表,占5%;4)其他占比8%,其中潼南區設立了專門負責農情工作的農情信息中心。

1.3 農情信息人員結構

1.3.1 年齡結構

據調查,重慶市農情信息人員年齡主要集中在40~55歲。區(縣)農情信息人員年齡在40歲以下的占比39%;40~55 歲的占比53%;55 歲以上的占比8%。在鄉鎮農情信息人員中,40 歲以下、40~55 歲和55歲以上占比分別為24%、73%和3%。

1.3.2 學歷結構

據調查,區(縣)農情信息人員學歷以大學本科為主,最高學歷為碩士,最低為中專。碩士學歷占比13%,大學本科占比47%,高職占比37%,中專及以下占比3%。鄉鎮農情信息人員學歷主要集中在高職,占比42%,大學本科及以上占比為24%,中專及以下占比34%。

1.3.3 專業結構

據調查,區(縣)農情人員中農學學科門類專業的比例為82%,主要包括農學、農業技術推廣、園藝和植物保護等專業;非農專業則主要為統計學、計算機信息技術及其他,占比分別為8%、5%、5%。

1.3.4 職稱結構

據調查,在區(縣)農情信息人員中,副高職稱及以上占比32%,中級職稱占比34%,初級職稱及以下占比26%,非專業技術人員占比8%。

1.4 農情信息采集渠道

重慶農情信息來源主要分為3個方面。1)面上調度信息。按照“鄉鎮(街道)—區(縣)—市”順序,通過農情調度系統層層上報,全面收集、整理、匯總農情信息。2)田間定點監測信息。在主要糧食作物全生育期內,由8 個農情基點縣定期、定點采集作物生長環境、生育進程、長相長勢等農情信息。3)會商研判信息。通過與統計、氣象、應急等部門及農業專家溝通會商,全面分析氣候趨勢、農業災害情況,結合農業優新技術推廣等農業生產因素,綜合研判農情信息。通過全面覆蓋、點面結合、聯合會商的信息采集渠道,保證了農情調度信息的時效性和科學性。

2 存在的問題

2.1 農情隊伍穩定性有待提高

重慶市大部分區(縣)農情信息人員總體穩定,但鄉鎮農情信息人員穩定性普遍較差。據調查,區(縣)農情信息人員從業年限在3年以上的占61%,從業年限1 年以內的占21%;部分區(縣)頻繁更換農情人員,甚至有個別區(縣)農情信息人員階段性缺位。鄉鎮農情信息隊伍建設普遍較差,有15 個區(縣)反映,轄區內只有不到20%的鄉鎮有穩定的農情信息人員,鄉鎮農情隊伍建設水平有待提高。

2.2 農情信息人員整體素質參差不齊

農情信息數據量大,專業性強,既需要農情信息人員具有“細心、耐心、責任心”,又需要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以及較好的分析研究能力。農情信息人員“專人不專職,專人不專業”等問題較為突出。這既不利于農情信息人員的管理和培養,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情信息質量的穩步提升。據調查,約92%的農情人員同時承擔了較多的其他工作,剩余人員也或多或少承擔一些其他工作。同時,鄉鎮農情人員非農專業比例偏高。有22 個區(縣)反映,所屬轄區內鄉鎮農情人員中農學相關專業人員比例在50%以下。此外,從填報農情信息的時效性和準確性看,部分區(縣)農情人員責任心不強,填報數據時效性不夠、邏輯性差。

2.3 農情工作陣地建設相對滯后

除潼南外,目前絕大多數區(縣)沒有專職農情機構,而是由農技部門、農業信息中心、經管站及農業農村委機關產業或綜合科室承擔農情調度工作,鄉鎮則基本沒有固定的農情調度機構。農情調度機構從市級到鄉鎮沒有形成一條線,行政體系不順暢,導致上傳下不達,工作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據區(縣)反映,基層部門非常重視領導批示的專項工作,而農情調度這項基礎性工作常常被忽視。

2.4 農情信息化設施裝備水平普遍偏低

由于農情調度項目經費缺乏,市級部門首先確保農情調度項目正常運轉經費,基本沒有剩余經費投入到農情信息采集、監測、記錄、傳輸等配套信息化設施設備建設。同時,各區(縣)政府和農業部門也基本上沒有專項農情項目經費預算,幾無可能建設完善農情信息化設施裝備。目前,農情信息調查基本都是傳統的人工采集、監測、記錄數據,電話、短信、QQ等傳送數據手段,自動化農情設施投入相對薄弱,導致部分區(縣)常常不能按時上報農情信息或上報的農情信息質量不高。

3 對策

3.1 加強農情組織領導

建議加強重慶市農情調度工作的組織領導,強調農情調度工作的責任主體,層層壓實責任。落實農情調度各項工作制度,并要求各地各級農情部門嚴格按照各項規章制度抓細抓實抓好工作。制定農情調度工作鼓勵政策,如農情調度機構獎罰機制、農情信息人員晉升機制等,充分調動基層農情機構和農情信息人員的積極性。在種植業重要生產環節、主汛期等,開展重慶市農情調度督導工作,督促各地落實主體責任,認真開展農情調度工作。

3.2 強化農情隊伍建設

制定農情信息人員職業標準,農情信息人員實行職業化認證管理。區(縣)、鄉鎮等須確定1~2 名農情信息人員,經統一培訓,考試合格后,頒發農情信息人員職業資格證書,才能開展農情信息調度工作,且中途不能隨意更換,要更換也需新人員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后,方可更換。同時,加強農情信息人員培訓力度,每年至少開展1 次培訓,不斷提高基層農情人員信息采集和綜合分析能力。各級部門要創造良好的條件,引導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豐富的人員從事農情信息工作。此外,要加強市級、區(縣)級農情專家分析研究團隊建設,聘請糧油專家、蔬菜專家等擔任農情顧問。逐步引導各級農業部門形成“專人專崗,專人專職”農情信息調度網絡體系,建成一支覆蓋市、區(縣)、鄉鎮(街道)的職業化農情信息人員隊伍。

3.3 加大農情經費投入

建立農情信息工作經費保障機制,事關農情信息化建設能否得到發展,事關農情調度服務種植業生產水平能否加快提升。建議政府部門要把農情信息調度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建立和形成農情調度工作經費保障機制。各地農業部門要積極爭取農業發展專項資金,增加農情信息采集、監測、傳輸等信息化設施設備,探索研究物聯網、遙感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在種植業生產中的推廣應用。同時,制定社會組織開展農情調度補貼方案,鼓勵引導社會組織積極開展農情信息服務,提升農情信息公共服務水平。

3.4 拓展農情信息渠道

加強田間定點監測、聯合會商、專家團隊等農情信息采集渠道建設。1)進一步優化監測點布局和升級監測設施設備。在現有水稻、玉米田間定點監測的基礎上,根據水稻、玉米種植分布,優先選擇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繼續增加不同區域和不同海拔的監測點,完成自動化、可視化監測設施設備升級改造。2)進一步完善農情信息會商制度。農業部門內部要加強種植意向、生產形勢、主要農作物優質品種推廣面積和主要農業技術推廣面積等信息會商。加強與統計等部門信息溝通,建立部門間信息共享平臺,第一時間獲取相關部門信息。3)進一步加強農情專家分析團隊和災情分析研究團隊建設。定期不定期以電話咨詢、會商、約稿等形式,獲取重要農情信息。組織開展專項調查研究,在重要時間節點,針對主要作物開展苗情、產量、效益等開展專項調查研究。建成橫向、縱向、點上、專家信息采集上齊頭并進的多樣化信息采集渠道,不同渠道信息之間也可以相互印證、相互支撐。

3.5 提升農情服務水平

農情部門工作任務重,人員少,農情信息分析研究能力不足,急需進一步充實力量,提高農情信息分析研究水平。同時,需明確農情分析研究的時間節點、重點主題、主要內容、成果運用等,集中“農情人”的智慧和力量,謀求在一些重大農情問題上,尤其是在預見性問題上出成果、出精品,達到既能為領導決策提供服務,又能為生產者提供指導服務的作用。

猜你喜歡
調度鄉鎮人員
基于增益調度與光滑切換的傾轉旋翼機最優控制
鄉鎮改革怎樣防止“改來改去”?
《調度集中系統(CTC)/列車調度指揮系統(TDCS)維護手冊》正式出版
基于強化學習的時間觸發通信調度方法
“老鄉鎮”快退休,“新鄉鎮”還稚嫩 鄉鎮干部亟須“平穩換代”
基于動態窗口的虛擬信道通用調度算法
讓刑滿釋放人員找到家的感覺
鄉鎮扶貧印象
讓鄉鎮紀委書記敢亮劍
再來一次,這太有趣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